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
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
1、方药:主要以大承气汤为主加减,生大黄10g(后下),芒硝(分冲)9g,枳实12g,厚朴15g,并根据肿瘤类别选用生半夏、蟾皮、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土茯苓等抗癌。
2、灌肠方法:采用第一、第二煎混合液,煎成200~300ml药液作灌肠用。—般患者每日灌肠2次,每次100-150ml。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插入肛管深度15~30cm,插入后快速将药液滴入,灌肠后,嘱患者先左侧卧,后右侧卧,最后平卧30min以上,使药液均匀地分布在肠腔内,保留1h以上,以利于药液充分吸收,更好地发挥作用。
3、观察时间 观察7天,判定疗效。
4、合并使用中药,根据中医辨证,灌肠同时给予生脉注射液50~l00ml,每日1~2次,静脉点滴。
盆腔积液灌肠治疗好吗
中药灌肠是治疗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的一种方式,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中药灌肠治疗通常适用于轻度的盆腔炎,如果盆腔积液很多的话,还需要结合输液抗炎治疗的。并且是否要进行中药灌肠治疗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遵医嘱进行。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方法
①保留灌肠:桂枝、附子、水蛭、设药、昆布各10克,三棱、莪术、赤芍、丹皮、槟榔、败酱草各15克。浓煎looml备用;
②一次性输液器1具,石腊油或润滑油少许;
③灌肠前要排空大、小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
④ 湿热淤结证禁用。
操作方法:
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器,排出气体,输液器剪去针头,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缓慢的从肛门插入直肠10~15 cm,将药液缓慢滴入。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待灌完后,尽量卧床休息。
局部的血液循环是可以起到疗效治疗盆腔炎的。
1、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是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也是有效果的,尤其是慢性盆腔炎。
2、首先要辩证配药,让医生根据病的寒热虚实配好药。然后规律应用,会有效的。
3、避免吃辛辣刺激的。
这就是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在灌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小心翼翼 ,避免不慎受伤。其实治疗盆腔炎还可以在中药灌肠的同时配合其它的方法,包括中医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要注意加强局部和全身的抵抗力,积极锻炼身体,增加营养。
盆腔积液为什么要灌肠
盆腔积液通常是进行中药灌肠,这是治疗盆腔炎症的一种方式。
因为病理性的盆腔积液多数情况是盆腔炎症引起的,通常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中药液进行灌肠,这样能够促进积液的吸收、炎症的好转以及减轻盆腔炎症引起的腹痛。
但是否要进行中药灌肠治疗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遵医嘱进行。
盆腔积液中药灌肠多久能好 盆腔积液中药灌肠要注意什么
盆腔炎等疾病引起盆腔积液的患者在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期间,注意要少食生冷刺激性食物;而且在用药期间要禁止性生活预防交叉感染的可能;同时也要避免久坐不动,可以进行一些强度较小的锻炼。
来月经的时候是不进行中药灌肠治疗的,等到月经干净了再进行治疗。
(1)观察腹痛情况
中药灌肠期间以及之后,都会有一些腹痛,通常在排净灌肠液再进行局部热敷会有所减轻,但是如果腹痛情况严重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就诊。
(2)观察好转情况
不同的人通过中药灌肠治疗的效果并不相同,因此需要靠自己来观察,比如说阴道分泌物减少、腰酸、腹痛、乏力、精神不济等情况都有所好转时,可以到医院进行b超复查,看盆腔积液量是否减少。
中医是怎样治疗肠梗阻的
肠梗阻治疗的重点是解除梗阻。对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宜手术治疗,而其他如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粪块堵塞所致肠梗阻、肠套叠早期等,一般先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中以中西医结合为佳,即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灌肠及针刺治疗,疗效可靠而且保守成功率高。
中药灌肠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身体状况良好、属实证者以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对年老体弱等表现为虚证者则用增液承气汤加减。一般每次取药液200ml,温度适宜时保留灌肠,视病情每天2~3次。针刺取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位,加电针刺激,每次1小时,每天2次。经上述综合治疗,一般3~5天腹痛缓解,肠道恢复排气排便,临床治愈。
愈后应用中药调理避免复发十分重要。如属肠粘连所致,一般辨证治以理气活血散瘀,方用宽肠逐瘀汤加减;如因粪块阻塞应宣肺润肠通便,用五仁开气丸加减等
盆腔积液灌肠治疗好吗 盆腔积液灌肠治疗要多长时间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一般10天为一疗程,轻度盆腔炎用1-2个疗程差不多就能康复,重度需要多加几个疗程,康复后需要遵从医嘱持续用药一段时间。
中药灌肠做用很多
灌肠疗法是一种比较方便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很多病症,也取得较好疗效,如用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它早在《伤寒论》中就有用猪胆汁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
近年来,灌肠疗法的发展比较迅速。
中药灌肠做用很多、通便医梗堵、消炎医结肠炎溃疡等。
毒性大胃病呕吐也可用、婴儿服药难也用等。
什么是中药灌肠呢?就是根据你的病情临时发挥,从而产生一种好的疗效。
经过煎煮后浓缩至一定剂量,装入容器备用。
如用散剂,在使用时加入调匀即可。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
1、配制灌肠液时应避免使用对肠粘膜有腐蚀作用的药物。
2、插入肛管时手法应轻柔,以免擦伤粘膜。如有痔疮者,更应审慎。
3、灌肠液应根据病情保留一段时间,如某些病人不能保留,可采取头低足高
仰卧位,灌肠液亦宜减少剂量。灌肠的时间一般以晚上临睡前为宜。
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 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摄氏度,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 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等。
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影响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
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药液一次不要超过 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导管闭塞的处理,滴入时如出现闭塞,液体进不去,可转动肛管或将肛管稍拉出一点,或摇动灌肠液以免药液沉渣闭塞导管。
中药灌肠的副作用较小。中药灌肠疗法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看,具有比较好的效果。灌肠的目的是清除体内的宿便,排除积累在体内的毒素。体内的毒素排除来了,皮肤自然就好了。此外,还要建议大家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忌辛辣食物注意休息,补充多种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
中药灌肠方案
1、方药:主要以大承气汤为主加减,生大黄10g(后下),芒硝(分冲)9g,枳实12g,厚朴15g,并根据肿瘤类别选用生半夏、蟾皮、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土茯苓等抗癌。
2、灌肠方法:采用第一、第二煎混合液,煎成200~300ml药液作灌肠用。—般患者每日灌肠2次,每次100-150ml。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插入肛管深度15~30cm,插入后快速将药液滴入,灌肠后,嘱患者先左侧卧,后右侧卧,最后平卧30min以上,使药液均匀地分布在肠腔内,保留1h以上,以利于药液充分吸收,更好地发挥作用。
3、观察时间 观察7天,判定疗效。
4、合并使用中药,根据中医辨证,灌肠同时给予生脉注射液50~l00ml,每日1~2次,静脉点滴。
从以上我们知道,虽然手术的方式是处理肠梗阻最直接的手段,效果也明显,但毕竟多少还是会留下后遗症,而且也不适合老年人,中药灌肠虽然疗程可能长些,但却是能根治,当然最后我们也建议在中药灌肠施药时,也需要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来补充和调整丢失的阴津。
肠梗阻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肠梗阻属中医学“关格、“肠结”、“腹痛”、“积聚”、“反胃”等范畴,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以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拟以理冲汤保留灌肠。
理冲汤加减灌肠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方,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理冲汤。理冲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散结功效,可改善梗阻肠管缺氧、低灌注状态,保护胃粘膜,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粘连松解,治疗肠结、痞满、腹痛等症状。基本配方: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山药15g,天花粉30g,三棱15g,莪术15g,鸡内金15g,水蛭12g,桃仁15g,当归15g,用药方法为每剂加水500ml,煎至200ml,患者取左侧卧位,保留灌肠,2~3次/日。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正常后,停止灌肠治疗,继续适当补液、抗炎及对症治疗。
治疗应辨证选:
1、痞结型
治法:通里攻下,行气止痛。
方药:实证用大承气汤(《伤寒论》) ,枳实15g,芒硝(冲服)12g,大黄(后下)10g,厚朴12g。虚证用五仁汤(《世医得效方》)。杏仁10g,柏子仁15g,郁李仁20g,火麻仁15g,瓜蒌仁20g。如气滞较甚者加莱菔子、木香、郁金、川楝子以增其理气之功;呕吐频繁者加姜半夏、桔梗以和胃降逆。
用法:水煎200ml,抽空胃液后经胃管注入,夹管2~3小时,密切观察,给药4小时未缓解,可再给药。一般控制在一日之内,如梗阻未见好转,即改手术治疗。
2、瘀结型
治法:实热者通里攻下,行气活血;虚寒者温中补气。
方药:实热者用大承气汤(见前痞结型)。虚寒者用大建中汤(《金匮要略》)。蜀椒10g,于姜6g,党参15g;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代赭石;腹胀剧者加木香、香附;瘀滞加桃仁、当归尾;津亏加生地黄、石斛;体虚加党参、白术;虫积加苦楝皮、槟榔;食积加山楂、神曲;发热加黄芩、连翘;热毒较盛加银花、蒲公英;阴损及阳加熟附子、干姜。用法同痞结型。
3、疽结型
本型应以手术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