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脑脓肿的原因有哪些
诱发脑脓肿的原因有哪些
1﹒发病因素
(1)邻近感染灶直接蔓延:
①耳源性脑脓肿: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引起,炎症通过鼓室上壁和颅中窝底向颅内发展,引起脑脓肿。
②鼻源性脑脓肿:由额窦炎引起者较多见,感染通过额窦后壁直接蔓延到额叶入脑。
③头皮及颅骨感染:直接蔓延至颅内形成脓肿。
(2)血源性脑脓肿:约占脑脓肿的30%,原发感染病灶可见全身各种感染。
(3)外伤性脑脓肿:约占脑脓肿的9%。主要由开放性颅脑损伤引起,细菌经伤口或异物、碎骨片带入脑内,形成脓肿。
(4)隐源性脑脓肿:约占脑脓肿的11%,其脓肿感染源不明,称为隐源性脑脓肿。
2﹒发病机制 脑脓肿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如下3个阶段:急性脑炎阶段、化脓阶段、脓肿包膜形成阶段。
3﹒中医学认为:脑脓肿的病因病理是由于损伤之后皮肤破裂,污浊之物染触创口,外邪侵入机体,上扰清窍,致局部气滞血瘀,瘀血与毒邪相聚为热化火,火毒攻心,上扰神明。早期为标本俱实之证,后期脓液破溃,气血大衰,余邪未尽,属正虚邪实。病情常处于急剧变化之中,若不及时处理,邪毒扰乱神明则出现昏厥,阴阳离决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有脑室炎
1、为什么会产生脑室炎
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脑室感染者是未行脑室引流的4倍。原因有:
①头皮准备或无菌条件不够;
②手术操作中的污染;
③置管时间过长;
④不恰当的脑室注药或冲洗;
⑤更换引流瓶无菌观念不强,引起污染;
⑥脑脓肿的直接蔓延或破入脑室者;
⑦化脓性脑膜炎及不规则治疗也可并发此症。
2、脑室炎常见诊断方法
本病并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更可因感染程度、致病菌不同以及不规则治疗等而使其症状多样化。
下列几点可作为诊断依据:
①有颅脑或椎管手术史;
②术后3~5d出现头痛、高热、寒颤、项强、谵妄或进行性意识障碍;
③脑室液白细胞数》50×106个/L,涂片或细菌培养为阳性;
④CT、MRI成像显示特征性室管膜强化影。值得注意的是本病不应过分强调脑室液细菌检出与否。
中耳炎有哪些危害有哪些
1、诱发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
中耳发炎后,会造成患者耳腔的内外压不平衡,长期发展还导致鼓膜穿孔,听骨链受到损害,声音无法传导至大脑中枢,使患者听力下降;当炎症发展至大脑时,就会破坏听力神经中枢,使听力彻底损失,产生耳聋。
2、造成面瘫
人体的耳、鼻、口、脑、面部等五官是相连的,所以当中耳炎的炎症进入到大脑内时,会引发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等健康问题,破坏大脑这个人体“司令部”,那对人体的危害是致命的,像人体瘫痪、完全失明,这都是有可能的。侵入面部则会造成面瘫,口眼歪斜。
3、造成颈部大血管出血
引起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出现脓肿后,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烧。如果处理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4、引发迷路炎
一些中耳炎患者有时会有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中毒反应,这其实是炎症沁入内耳后引发的迷路炎,如此长下去会损伤人体的五脏六腑。
5、引发脑膜炎
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具有侵蚀破坏骨质的因素,一旦鼓室盖骨壁腐蚀,感染可经此进入颅内,引起脑膜外,脑膜,脑实质的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常见的有大脑颞叶脓肿和小脑脓肿。这种并发症是很严重的,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因脑疝形成或脓肿破入脑室,引起脑室炎和暴发性弥漫性脑膜炎而死亡。
6、引发中耳癌
对于中耳炎流的脓液,若不及时处理的话,其里面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长此以往,会引发中耳癌。中耳炎不仅影响耳部听力,而且会引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治疗脑脓肿需要多少钱
对于治疗脑脓肿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对脑脓肿做一个简单的初步的认识。或许有人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病,不知道这种病严不严重,那么现在就为大家慢慢地介绍这种疾病。所谓的脑脓肿指的是由于细菌感染,而这种细菌具有化脓性,从而引起的化脓性脑炎,主要表现为发烧、畏寒等症状。
可以从以上的介绍中了解到引起脑脓肿的主要原因是与化脓性细菌有关,那么脑脓肿的传播途径又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途径:1、临近组织传播,当面部受到一些创伤,如烧伤、电触等,导致颅骨外露,从而使得颅骨被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进而慢慢感染而发展成脑脓肿;2、血行传播,很多人受到重伤后自身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使得细菌感染容易扩散,致病菌入侵经血行播散,传播到全身使得脑脓肿的形成;3、颅脑外伤,这个与面部受创基本上是一样的,在开颅后细菌被植入,长期在大脑中就会慢慢形成脑脓肿。
当一个疾病摆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不仅要关心这个病是否能治疗,还要关心这种病的治疗费用,因为就算有治疗的方案,要是治疗费用是天价的,对于一般的家庭是负担不起的。那么就会有人问治疗脑脓肿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回答,因为治疗费用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医院的选择、地域的划分、治疗的方案等都会影响治疗的收费标准,当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治疗脑脓肿最少需要的费用也大概在2-3万之间。
脑脓肿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在进行手术后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伤口,一定不要使得伤口受到感染。在手术后伤口处都会有疼痛感,患者可以用冰块轻敷来减轻疼痛感;在术后也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复诊,检查伤口的恢复程度和伤口是否有发炎的趋向。
脑脓肿严重吗
耳源性脑脓肿为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脑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有90.7%并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尤其多并发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约占脑脓肿发病的80%。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引起脑脓肿的途径,主要是邻近脑部直接感染,通过骨质破坏区或经正常解剖通道及未闭合的骨缝侵入颅内,形成脑脓肿,以大脑颞叶及小脑多见。少数可经过血液循环途径引起脑部感染,形成远处部位的多发性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的临床表现较复杂,除中耳乳突炎症状外, 还有不同部位脑脓肿的症状与体征。尤其是抗菌素的应用及其它颅内并发症的存在,使脑脓肿的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是造成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有长期耳流脓史,又突发流脓增多或减少、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本病可能;如果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后症状缓解,但1~2周后又出现症状加重,特别是精神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应高度怀疑术后耳源性脑脓肿。文献报道,约5%中耳炎术后并发脑脓肿。
先天性心脏病危害
天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肺炎、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缺氧发作、脑血栓和脑脓肿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常易患肺炎,易发生心力衰竭,法洛氏四联症常可并发脑血栓、脑脓肿。
脑脓肿的成因有什么
1.邻近感染灶的扩散所致的脑脓肿
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颅骨骨髓炎及颅内静脉窦炎等化脓性感染病灶可直接向脑内蔓延,形成脑脓肿。其中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导致的脑脓肿最为多见,称为耳源性脑脓肿,约占全部脑脓肿的50%~66%。但由于近年来不少中耳炎、乳突炎得到及时的根治,耳源性脑脓肿的比例已明显减少。耳源性脑脓肿多为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并胆脂瘤急性发作导致脑脓肿,其感染途径多经鼓室盖或鼓窦波及颅内颞叶的中后部,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 2/5。另一部分经乳突内侧硬脑膜板波及小脑外侧上部,尤其儿童乳突骨质较薄,感染易经Trautman三角区(即岩上窦下方、面神经管上方、乙状窦前方,三者形成的三角)累及小脑。但小儿鼓室及乳突尚未发育良好,故小儿耳源性脑脓肿少见。
由鼻窦炎引起的脑脓肿称为鼻源性脑脓肿,较少见。多发生于额叶底部,多为单发,偶有多发。多为混合菌感染。头皮痈疖、颅内静脉窦炎及颅骨骨髓炎所致的脑脓肿均发生在原发病灶的邻近,可发生脑脓肿及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混合性脓肿,亦多为混合菌感染,也可能为真菌感染。
2.血源性脑脓肿
主要是由于来自远隔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流经动脉的炎性栓子传入而形成的,亦可逆行经胸腔、腹腔及盆腔的器官如肝、胆、膈下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由脊柱周围的无瓣静脉丛与椎管内相吻合的静脉进入椎管内静脉转移到颅内。面部三角区的感染灶由静脉回流至颅内也可能形成颅内感染。感染来源为胸部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等的脑脓肿,称为胸源性脑脓肿;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发绀型心脏病等引起的脑脓肿,称为心源性脑脓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往往有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凝功能亢进,由于病儿有动静脉血沟通,周围静脉血一旦有化脓性细菌感染即可直接传入脑内形成脓肿。经动脉播散的脓肿常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布的脑白质或白质与皮质交界处,故好发于额、顶、颞叶;而位于面部的感染灶好发于额叶。致病菌以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他多为混合菌。
3.外伤性脑脓肿
为化脓性细菌直接由外界侵入脑内所致。清创不彻底、不及时,有异物或碎骨片存留于脑内,可在数周内形成脓肿,少数可在伤后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形成脓肿。一般3个月内引起的脓肿称为早期脓肿,3个月以上称为晚期脓肿。脓肿多位于外伤部位或其邻近部位,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混合菌。
患有了脑膜炎严不严重
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脑膜炎西医治疗方法
采用透过血脑屏障较好的抗生不经如青霉素600万~800万U、磺胺嘧啶钠4~6g静脉静脉滴注。进行乳突根治性探查,要清除胆脂瘤、肉芽及腐骨,刮除封闭侵入颅内的瘘管和先天性裂隙。目前很少采用椎管注药,因给药浓度很低,用之常有药物反应。一般青霉素一次量不应超过10000U。脑膜炎期内常并发脑脓肿,发生率达2%~7%。因此脑膜炎症状消失之后反又出现占位体征,故脑膜炎是否真正治愈,必须严格检查。
可用脑脊液复查和CT脑扫描等以排除脑脓肿存在的可能,出院后还应密切随访。抗生素问世前耳源性脑膜死亡率很高。自磺胺药物及抗生素问世之后,死亡率已由90%下降到5%以下。现今死者多因误诊误治或并发了脑脓肿所致。
什么是婴儿惊厥
新生儿睡眠惊厥是指新生儿在睡眠时候发生惊厥症状,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急症。睡眠惊厥也叫做抽搐、抽筋、抽风、惊风,尤以婴幼儿多见。6岁以下儿童期睡眠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什么是新生儿惊厥?新生儿惊厥是指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因为发生异常的放电情况,诱发原因有原发性颅内病变如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脑炎、颅内出血、肿瘤等,从而继发于缺血、缺氧、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等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一般的症状表现为刻板样肌肉活动或者自律性改变。
新生儿睡眠惊厥的原因可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败血症、破伤风等,以化脓性脑膜炎和败血症也会出现惊厥的症状。药物过量或中毒也会造成新生儿惊厥。此现象也可能是家族性良性惊厥。
脑脓肿形成要多少时间
脑脓肿形成的时间根据脑脓肿患者致病原因的不同,形成的时间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一般来说脑脓肿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患者会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等症状。这个症状一般会维持数天,根据脑脓肿患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在这个时期过后,大概会有一个10天到数周的一个脑脓肿潜伏期。在这个潜伏期内脑脓肿患者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不适,只会出现嗜睡和轻微的头痛的情况。最后就是脑脓肿的形成时期,根据患者的致病原因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
脑脓肿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的,简单点说脑脓肿就像是我们外部皮肤的脓肿一样,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的话,细菌侵入的范围会越来越大。脑部是我们人体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器官,脑部如果让病毒和细菌大范围的占领的话,那么脑脓肿患者就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了。
最后建议脑脓肿患者根据自己脑脓肿的程度积极配合医生来做治疗,另外还要注意在饮食上要清淡,一定不能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有可能会让脑脓肿加重。注意日常的生活调节,早睡早起不要用脑过度。最好在脑脓肿治疗过程中让自己的大脑好好的做一个放松,不要想太多,积极配合治疗是最关键的。
脑膜炎怎么治疗好得快
一、西医
采用透过血脑屏障较好的抗生不经如青霉素600 万~800万U、磺胺嘧啶钠4~6g静脉静脉滴注。进行乳突根治性探查,要清除胆脂瘤、肉芽及腐骨,刮除封闭侵入颅内的瘘管和先天性裂隙。目前很少采用椎管注药,因给药浓度很低,用之常有药物反应。一般青霉素一次量不应超过10000U。脑膜炎期内常并发脑脓肿,发生率达2%~7%。因此脑膜炎症状消失之后反又出现占位体征,故脑膜炎是否真正治愈,必须严格检查。可用脑脊液复查和CT脑扫描等以排除脑脓肿存在的可能,出院后还应密切随访。抗生素问世前耳源性脑膜死亡率很高。自磺胺药物及抗生素问世之后,死亡率已由90%下降到5%以下。现今死者多因误诊误治或并发了脑脓肿所致。
二、中医
中药疗法:
辨证:温热疫毒,深入营血,内陷心包。
治法:清营透热,清心开窍。
方名:疫疠解毒清心汤。
组成:生石膏200克,犀角10克,黄连10克,黄芩15克,玄参50克,生地50克,知母15克,丹皮15克,焦栀子15克,生绿豆100克,鲜菖蒲15克,白茅根10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脑脓肿的分类
根据细菌来源可将脑脓肿分为五大类:
耳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最多见,约占脑脓肿的2/3。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感染系经过两种途径:①炎症侵蚀鼓室盖、鼓室壁,通过硬脑膜血管、导血管扩延至脑内,常发生在颞叶,少数发生在顶叶或枕叶;②炎症经乳突小房顶部,岩骨后侧壁,穿过硬脑膜或侧窦血管侵入小脑。
鼻源性脑脓肿
鼻源性脑脓肿由邻近副鼻窦化脓性感染侵入颅内所致。如额窦炎、筛窦炎、上颌窦炎或蝶窦炎,感染经颅底导血管蔓延颅内,脓肿多发生于额叶前部或底部。
隐源性脑脓肿
原发感染灶不明显或隐蔽,机体抵抗力弱时,脑实质内隐伏的细菌逐渐发展为脑脓肿。隐源性脑脓肿实质上是血源性脑脓肿的隐蔽型。
损伤性脑脓肿
多继发于开放性脑损伤,尤其战时的脑穿透性伤或清创手术不彻底者。致病菌经创口直接侵入或异物、碎骨片进入颅内而形成脑脓肿。可伤后早期发病,也可因致病菌毒力低,伤后数月、数年才出现脑脓肿的症状。
血源性脑脓肿
约占脑脓肿的1/4。多由于身体其它部位感染,细菌栓子经动脉血行播散到脑内而形成脑脓肿。原发感染灶常见于肺、胸膜、支气管化脓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皮肤疖痈、骨髓炎、腹腔及盆腔脏器感染等。脑脓肿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额叶、顶叶,有的为多发性小脓肿。
脑脓肿是怎么回事
1.邻近感染灶的扩散所致的
脑脓肿 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颅骨骨髓炎及颅内静脉窦炎等化脓性感染病灶可直接向脑内蔓延,形成脑脓肿。其中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导致的脑脓肿最为多见,称为耳源性脑脓肿,约占全部脑脓肿的50%~66%。但由于近年来不少中耳炎、乳突炎得到及时的根治,耳源性脑脓肿的比例已明显减少。耳源性脑脓肿多为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并胆脂瘤急性发作导致脑脓肿,其感染途径多经鼓室盖或鼓窦波及颅内颞叶的中后部,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2/5。另一部分经乳突内侧硬脑膜板波及小脑外侧上部,尤其儿童乳突骨质较薄,感染易经Trautman三角区(即岩上窦下方、面神经管上方、乙状窦前方,三者形成的三角)累及小脑。但小儿鼓室及乳突尚未发育良好,故小儿耳源性脑脓肿少见。小脑脓肿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1/3。耳源性脑脓肿亦可经静脉逆行转移到远隔部位,如额、顶、枕叶,甚至偶有转移至对侧脑部。耳源性脑脓肿多为单发。常见致病菌以变形杆菌及厌氧菌为主,厌氧菌以链球菌居多,其次为杆菌,亦可为混合性感染。
由鼻窦炎引起的脑脓肿称为鼻源性脑脓肿,较少见。多发生于额叶底部,亦多为单发。偶有多发或多房性。多为混合菌感染。头皮痈疖、颅内静脉窦炎及颅骨骨髓炎所致的脑脓肿均发生在原发病灶的邻近,可发生脑脓肿及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混合性脓肿,亦多为混合菌感染,也可能为真菌感染。
2.血源性脑脓肿
主要是由于来自远隔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流经动脉的炎性栓子传入而形成的,亦可逆行经胸腔、腹腔及盆腔的器官如肝、胆、膈下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由脊柱周围的无瓣静脉丛与椎管内相吻合的静脉进入椎管内静脉转移到颅内。面部三角区的感染灶由静脉回流至颅内也可能形成颅内感染。感染来源为胸部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等的脑脓肿,称为胸源性脑脓肿;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发绀型心脏病等引起的脑脓肿,称为心源性脑脓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往往有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凝功能亢进,由于病儿有动静脉血沟通,周围静脉血一旦有化脓性细菌感染即可直接传入脑内形成脓肿。经动脉播散的脓肿常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布的脑白质或白质与皮质交界处,故好发于额、顶、颞叶;而位于面部的感染灶好发于额叶。致病菌以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他多为混合菌。
3.外伤性脑脓肿
为化脓性细菌直接由外界侵入脑内所致。清创不彻底,不及时,有异物或碎骨片存留于脑内,可在数周内形成脓肿,少数可在伤后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形成脓肿。一般3个月内引起的脓肿称为早期脓肿,3个月以上称为晚期脓肿。脓肿多位于外伤部位或其邻近部位,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混合菌。
4.隐源性脑脓肿
指病因不明,临床上无法确定其感染源。可能原发感染灶和脑内继发病灶均较轻微或机体抵抗力强,炎症得到控制,未被发现,但细菌仍潜伏于脑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发病。因此,这类脑脓肿实质上为血源性脑脓肿,此类脑脓肿在全部脑脓肿中所占的比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无CT检查之前诊断困难,常易误诊。
脑脓肿除细菌感染外还有真菌、原虫、寄生虫等引起的脑脓肿。近年来因免疫功能损害引起的脑脓肿的报道日渐增多。
脑脓肿会引起哪些疾病
脑脓肿会并发脑疝形成、脓肿破裂而引起急性脑膜脑炎,脑室管膜炎等。因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1.脑疝形成:颞叶脓肿易发生颞叶钩回疝,小脑脓肿则常引起小脑扁桃体疝,而且脓肿所引起的脑疝较脑瘤者发展更加迅速,有时以脑疝为首发症状而掩盖其它定位征象。
2.脓肿破裂而引起急性脑膜脑炎,脑室管膜炎:当脓肿接近脑室或脑表面,因用力、咳嗽、腰椎穿刺、脑室造影、不恰当的脓肿穿刺等,使脓肿突然溃破,引起化脓性脑膜炎或脑室管膜炎并发症。常表现突然高热、头痛、昏迷、脑膜刺激症、角弓反张、癫痫等。其脑脊液可呈脓性,颇似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但其病情更凶险,且多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