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的饮食
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的饮食
一、地方性克汀病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蚝鼓海带汤:蚝鼓100克,海带25克,发菜10克,同煮汤,经常食用,可治缺碘性及青春期甲状腺肿大。
二、地方性克汀病吃哪些对身体好?
1、吃含碘较多的食物,如海带、紫菜、发菜、海蜇、海参、苔菜、柿子。
2、补充碘盐:国内通常采用每2~10千克盐加1克碘化钾,以防治甲状腺肿大,使甲减发病率明显减低。这种碘盐极适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生育期妇女更应注意补充碘盐,以防后代因母体缺碘而患克汀病。但有的甲减患者是因摄入碘过多造成的,不应一慨而论,一定要辨证施治。补充碘盐,除了从碘盐中摄取,还可从碘酱油和加碘面包以及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中摄取。避免食用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食物,以免引起甲状腺肿大。
3、供给足够的蛋白质:每人每天供给的优质蛋白质的量至少应超过20克,才能维持人体内蛋白质的平衡。一旦出现蛋白质降低,即应补充必要的氨基酸,供给足量蛋白质,以改善病情。故应多食用蛋类、乳类、肉类、鱼肉等,并注意植物性蛋白与动物性蛋白的互补。
三、地方性克汀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用生甲状腺肿物质:避免食用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以免发生申甲状腺肿大。
2、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饮食,如肥腻、油煎食物。
3、忌烟、酒。
4、忌烟酒、霉变、腌制食物。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当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由于机体缺碘的程度不同以及缺碘的时期不同,机体出现的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性质也不同。这些不同的障碍由轻至重犹如一个连续的光谱带。这些障碍,我们可以统称为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在这一系列的障碍中,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与地方性克汀病(简称地克病)是两种已有熟知的碘缺乏病。但是,对于其他的障碍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因为其他障碍对于人类的危害并不比这两种熟知的碘缺乏病为轻,只是由于我们对它们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它们仍然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
历史上最早知道的碘缺乏症就是地甲肿。公元682年,唐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所列的治疗“瘿”症的方剂几乎都有海产物,现在知道这些海产物中都含大量的碘。1916年,Prout第一个用碘治疗甲状腺肿。但是确定地克病与缺碘有关是较晚的。二十世纪初,瑞士与美国开始用碘化食盐预防地甲肿。我国在二十年代末,开始有地甲肿的现代记载,但是直到五十年代末,始有地克病的记载。六十年代时,很多人还认识不到地克病与缺碘有关,有人误认为这种山区多发的痴呆主要是由于近亲结婚造成的。实际上,地甲肿与地克病之间的关系很有一些像成人的梅毒与婴儿的先天性梅毒之间的关系。成人梅毒与先天性梅毒同为梅毒螺旋体造成,虽然它们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没有人误认它们是两种病。地甲肿与地克病也同为缺碘所造成,仅是由于前者主要出现于成人,而后者出现于胎儿与儿童。由于它们的临床表现不同,因此常被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疾病。不把两者联系起来看待会带来严重的误解。缺碘引起的地甲肿虽然患者数量大,但其危害终究有限,缺碘引起的地克病性质即完全不同,它可以造成痴呆、聋哑、瘫痪等终生残废,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正确地把两者联系起来并统一在碘缺乏病这一概念之内,可以对碘缺乏的严重危害予以正确估价,因而也必然会增加对补碘性预防的重视。
碘缺乏病是营养缺乏病之一,任何一种营养缺乏病在典型的临床患者外,均还存在着为数更多的亚临床(subclinecal)患者,这种患者的损伤虽轻,但数量可数倍于典型患者,因此也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 De Quarrain与Wegelin 即注意到在病区除典型地克病患者外尚存在有大量亚临床患者,他们将这种情况称为类克汀病(cretinoid)。类克汀病这个术语是否恰当姑且不论,但这处事实是存在的。1983年张春卿,1983年芦倜章及钱启东,1983年王栋与陈祖培均看到在我国也存在类克汀病。典型的地甲肿患者除有甲状腺肿外,尚有血浆TSH增高及T4降低,但缺碘较轻的地区的无甲状腺肿“正常”居民也有T4降低及TSH增高者,还有T4不降低仅TSH增高者。他们虽然不是甲状腺肿患者,但确实是碘缺乏的患者。
严重缺碘地区除典型克汀病患者外,死产、流产及先天发育异常均可较高,而在补碘后,这些情况又减少。
地方性克汀病应该如何预防
地克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地克病一旦形成,特别是两岁以后确诊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本病的关键并不在于治疗,而在于预防地克病的消灭是可能的,只要纠正了人群的碘缺乏,特别是纠正了育龄妇女、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的碘缺乏,就不会再出生地方性克汀病病儿只要坚持长期供应合格的碘盐,地克病连同地甲肿会一同被根除
预后:
1、地克病一旦形成,特别是2岁以后确诊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2、此外,对地克病人进行专门的训练也是必要和有益的,特别是把一定数量的病人集中起来进行社区康复训练,一部分人可以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改善,如生活能自理或部分自理,参加适当的劳动,从事简单工作,以使他们能自食其力,减轻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青少年缺碘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碘缺乏影响人类大脑的正常生长发育,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碘缺乏,都会损伤智力。从母亲子宫里有了小宝宝开始,一直延续到出生后的两周岁以内,这段时间叫做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为了制造出足够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需要充足的碘,如果发生任何程度的碘营养不足,都会造成大脑发育不正常。关键期结束后,再进行补碘也得不到纠正,换句话说,关键期内因缺碘造成的大脑发育不良是不可康复的,所以说:碘是“智力元素”。
大家都知道,人们通常用智商表达人的聪明程度,人的智商为100左右,大科学家牛顿的智商是190,有智力缺陷的儿童低于70,严重者智商低于50。
严重缺碘的儿童,会发生地方性克汀病,即“呆小病”,随着他们逐渐长大,会表现为明显的智力缺陷,具有典型的痴呆表情,身材矮小,聋哑,甚至瘫痪在床,即所说的“呆、小、聋、哑、瘫”,这种儿童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生活上的衣食住行需要别人帮助,不能上学,寿命很短,医学上称为地方性克汀病。轻度碘缺乏的儿童智力损伤较轻,智商在50-69之间,看上去似乎“正常”,但会有轻度的智力低下、轻度的神经损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进入学校后,逐渐表现出智力问题,学习成绩落后,考试不及格,留级,还有就是走路的步态不稳,肢体协调能力差,听力差等;再有就是发育慢、个子矮小等等,医学上称之为亚临床克汀病。他们的脑损害同样是不可逆转的,其严重性绝不可以低估,因为亚临床克汀病的发生率远远超过克汀病,而目不容易被发觉,甚至专业人员也难以诊断,对人口素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决不亚于克汀病。
人们常用“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来形容碘缺乏病。无论是从个人、社会或整个国家来说,碘缺乏对人类的最大危害就是影响大脑发育,使儿童发生智力缺陷。
儿童甲状腺肿大也是碘缺乏的突出表现
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一定年龄组(6-12岁或8-10岁)甲状腺肿大率常用于评估人群碘缺乏状况、干预措施效果和病情监测。
所以,彻底消除碘缺乏病是涉及到提高人口素质的大事情。
小儿地方性克汀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小儿地方性克汀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聋哑、神经肌肉运动障碍。本病可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神经型
患者智力发育障碍、表情呆滞、聋哑。患儿可有神经肌肉运动障碍、步态不稳、步态蹒跚、甲状腺中度肿大。按智力低下分类可有下面三种类型。
1、白痴:神经功能发育完全停滞于婴儿时期。
2、愚笨:有一部分能力和机械记忆。患儿能生活自理、简单劳动,但思维活动差。
3、痴呆:介于白痴与愚笨之间为痴呆。
二、黏液水肿型
患者可有明显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有明显生长发育迟缓及典型散发性克汀病面容,即颜面浮肿、鼻梁扁塌、眼距增宽、舌大唇厚。
碘缺乏病的主要危害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是:
1、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
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
3、导致正在母亲肚子里生长的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4、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此外,碘缺乏病还明显影响牲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力,降低肉、蛋、乳等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幼儿和青春期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较快,体内需要的碘也就多。由于生理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和怀孕的妇女更是需要碘,因此,她们对碘缺乏非常敏感。
碘缺乏危害的主要表现
碘缺乏病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一地区的水、土、粮食和蔬菜中缺碘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这种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碘缺乏危害的主要表现:
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孕妇缺碘不仅操作自身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缺碘的胎儿特别容易受碘缺乏的危害,不仅会造成体重儿、先天畸形、单纯性聋哑等,更重要的是引起不可恢复的大脑发育损害,重者呆傻、矮小、聋哑、瘫痪,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
碘缺乏病的由来
如果我们生活环境的土壤含碘少,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植物含碘也少,吃了低碘饲料的各种动物(如羊、牛、狗和兔等),也会碘营养不足。因此,身体的碘营养状况是同环境密切相关。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品,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健康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虽然大多数人看上去似乎很“正常”,只有部分人会表现出明显病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但实际上,这种“正常”是一种隐藏的病态。科学家把碘缺乏对人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全部不良影响(病态)叫做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我国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称为瘿(Ying)病,晋代的葛洪首次提出用海藻、昆布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缺乏病中的一种疾病)。直至二十世纪人们才普遍认识到可以用碘来预防碘缺乏病并获得成功。
1983年,Hetzel提出了碘缺乏危害术语,取代过去传统的术语——地方性甲状脓肿(简称地甲肿)与地方性克汀病(简称地克病)。这一新概念是指缺碘对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全部影响,它反映了缺碘对人类健康损害的全貌,从轻至重以及亚临床损伤:过去称谓的甲肿与地克病不过是碘缺乏危害的两个明显病症表现罢了。如果一个正常儿童或成人进入缺碘病区,由于碘摄入不足,大约于3个月以后即可出现明显的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及其并发症则是缺碘的明显表现。然而对于长期居住或出生于缺碘地区的居民来讲,特别是他们的下一代,缺碘的损害则是广泛的。
对于碘缺乏的由来大家是不是应该清楚了呢?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什么都不可以,尤其是这些元素。缺少了碘我们就不能够正常的生长了,所以我们了解了碘缺乏的由来之后,更加应该重视我们的营养均衡了。
地方性克汀病
病因地方性克汀病的病因已比较明确,是胚胎期和新生儿期严重缺碘的结果,由于缺碘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某些地方性克汀病以神经型表现为主者就是由于胚胎早期严重的宫内碘缺乏损害神经细胞生长发育所致。某些黏液性水肿型地方性克汀病则是在已存在的神经系统缺陷的基础上再加上甲状腺激素合成能力降低,提示甲状腺本身的正常发育也依赖碘元素。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均未得到证实。
临床表现可分神经型、黏液水肿型及混合型3种,多数为混合型。1.神经型身高低于正常,甲状腺肿大者占15.3%,多数为轻度肿大,智力呈中至重度减退。表情淡漠、聋哑、精神缺陷、痉挛性瘫痪、眼斜视、膝关节屈曲、膝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无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低)表现。
2.黏液水肿型有严重甲低表现,可具有典型的克汀病面容,便秘、黏液水肿明显,智力减低较轻,有的能说话,生长迟缓,甲状腺肿大占28%,性发育显著迟缓,腱反射松弛时间延长,某些患者呈家族性发病。
哪些疾病会引起耳聋的发生
一、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是当今常见的致聋性全身疾病,其致聋机理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血液粘滞性升高,耳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二、遗传性肾炎、各类肾病
遗传性肾炎、各类肾病,透析与肾移植患者多有听力障碍引起耳聋: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低血钠所引起的内耳液体渗透平衡失调,血中尿毒和肌酐升高,低血压与微循环障碍,免疫反应等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有关。
三、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引起耳聋:该种病变可波及耳蜗血管,使其管腔狭窄而导致供血障碍。
四、原发性与继发性神经病变
因其可累及螺旋神经节细胞、螺旋神经纤维、第Ⅷ脑神经、脑干中的各级听神经元及大脑听觉中枢并使之发生退变所致。
五、甲状腺功能低下
尤其是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耳聋极为普遍,因其严重缺碘所致胎儿耳部结构发育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使然。
耳聋的原因有哪些
(1)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该种病变可波及耳蜗血管,使其管腔狭窄而导致供血障碍。
(2)原发性与继发性神经病变:因其可累及螺旋神经节细胞、螺旋神经纤维、第Ⅷ脑神经、脑干中的各级听神经元及大脑听觉中枢并使之发生退变所致。
(3)甲状腺功能低下:尤其是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耳聋极为普遍,因其严重缺碘所致胎儿耳部结构发育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使然。
(4)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是当今最常见的致聋性全身疾病,其致聋机理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血液粘滞性升高,耳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5)遗传性肾炎、各类肾病,透析与肾移植患者多有听力障碍: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低血钠所引起的内耳液体渗透平衡失调,血中尿毒和肌酐升高,低血压与微循环障碍,免疫反应等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有关。
除以上常见全身疾病外,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结节病等许多疾病都可致聋。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一)第一级预防:
1.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食盐加碘比例1:50000可有效地预防地甲病;1:20000可预防地克病。加入盐中的碘化钾易氧化、升华,1993年以来已改为稳定性较好的碘酸钾。在包装、贮存、运输及食用碘盐过程中,须注意保持碘盐干燥,包装严密不透气、防晒、存放暗处。据测定:不同存放方式半年后的碘盐中碘损失率为:缸内10%;麻袋内29.4%;抽屉内57.8%;煮沸2小时损失1.9%;烘烤2小时损失66.1%。
2.碘油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特别适用于偏僻、交通不便、有土盐干扰地区,尤适用于育龄妇女。碘化油注射后,供碘效能可达3~5年。口服碘化油方法简便,群众易于接受,防治效果同样明显,供碘效能一般为1年半左右。
3.保证人体碘的需要量
(1)组别<4岁正常范围30--105ug/日;适宜量70ug/日;
(2)≥4岁及成人正常范围75--225ug/日;适宜量150ug/日;
(3)孕妇、乳母正常范围150--300ug/日;适宜量200ug/日;
4.育龄妇女孕期妇女补碘可防止胚胎期碘缺乏病(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新生儿甲低、新生儿甲肿以及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的发生。
(二)第二级预防1.碘防治监测:
(1)碘盐含碘量的监测:包括碘盐加碘浓度、包装、出厂抽查、保管存放、销售点及居民家庭内的抽查,及时纠正问题,减少碘的损失。
(2)碘化油注射及口服的监测:防止出现合并症。
(3)病情监测:监测点定期调查和比较食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发病率动态变化。
(4)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尿碘测定:加碘后尿碘明显增加,群体尿碘测定有意义,当尿碘<25ug/g肌酐时,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并发克汀病的临界浓度;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24小时)表现为低于加碘前;血清T3、T4测定:随补碘升高;血清TSH测定:低于补碘前。
(5)儿童智商的测定:不低于70。
2.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1978年我国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专业会议制订);
(1)居住在甲状腺肿病区;
(2)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有小于拇指末节的结节;
(3)排除甲亢、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4)病区划分标准(以乡为单位)轻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3%;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20%;尿碘25~50ug/g肌酐;重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10%;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50%;尿碘<25ug/g肌酐;
3.地方性克汀病诊断标准(1980年制订)必备条件:
(1)出生、居住于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
(2)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智力障碍。
辅助条件:
(1)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及运动神经障碍;
(2)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形象(傻相、面宽、眼距宽、塌鼻梁、腹部膨隆等);
(3)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粘液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迟、血浆PBI降低、血清T4、TSH升高)。具备必备条件和辅助条件中的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而又可排除分娩损伤、脑炎、脑膜炎及药物中毒病史者可诊断为地克病。
(三)第三级预防:干甲状腺制剂疗法:对治疗发生胶性甲状腺肿以前的患者有极其明显的效果。成人每日口服甲状腺片60~120mg,合并使用碘化钾10mg,3个月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疗程间隔半个月。对胶性甲状腺肿和囊性增生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较好。
地方性克汀病的药物治疗
我们大家应该清楚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疾病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虽然我们不想我们自己被疾病困扰,但是我们一定要多多的了解疾病,这样疾病才不会困扰我们,大家都知道药物治疗是比较普遍的,那么地方性克汀病的药物治疗是什么呢?
采用补碘的干预措施后碘盐或碘油,地克病的现症甲减或激素性甲减可得到纠正,但部分有甲状腺萎缩的黏肿型克汀病,补碘无效或效果不佳。这部分病人需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部分甲状腺完全萎缩的病人往往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应尽早服用甲状腺粉片剂40~80mg/d或甲状腺激素T4 50~150µg/d,可以取得一定疗效,能很快纠正黏液性水肿及其他甲减症状,使体格进一步发育;性发育迟滞也能得到改善;听力障碍及智力落后能在有限程度上有部分改善,但不能彻底治愈。先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为全量的1/3或1/4,而后逐渐增加,在1~3个月内达到全量,连续使用。当疗效满意后,可改用维持剂量。如果甲状腺尚有功能,也可以适当减少剂量。配合激素治疗,应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及蛋白质营养,对16岁以上的患者,根据情况可加服性激素。
以上就是很多的人都在关注的地方性克汀病的药物治疗方法的介绍了,我们大家都应该比较清楚,任何的疾病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所以了解疾病的相关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疾病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有信心治愈疾病。
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碘缺乏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及其原因:
我们知道,食物是身体内碘的主要来源。如果我们生活环境的土壤含碘少,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植物含碘也少,吃了低碘饲料的各种动物(如羊、牛、狗和兔等),也会碘营养不足。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品,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健康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虽然大多数人看上去似乎很“正常”,只有部分人会表现出明显病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但实际上,这种“正常”是一种隐藏的病态。科学家把碘缺乏对人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全部不良影响(病态)叫做碘缺乏病。
二、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是:
1、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2、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这是碘缺乏最大的危害。
4、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幼儿和青春期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较快,体内需要的碘也就多。由于生理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和怀孕的妇女更是需要碘,因此,她们对碘缺乏非常敏感。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碘缺乏病是指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式,地方性甲状腺;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