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妈妈给宝宝推拿三点穴位必知

妈妈给宝宝推拿三点穴位必知

一、捏脊

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

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宝宝俯卧床上,家长在宝宝的后侧方,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整个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

具体手法: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推拿3~5遍。

推拿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显潮红。此时,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按摩2~3遍,帮助宝宝背部放松,隔三天捏脊1次即可。

给宝宝捏脊时,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往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以免宝宝产生畏惧而不愿配合。

二、轻叩背俞穴

轻叩背俞穴可以调理脏腑气机,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背俞穴分布在背部脊柱的两侧,脊柱旁开1.5寸(肩胛骨内缘至脊柱正中为3寸)。

具体手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操作完后,脊柱两侧的皮肤略显潮红,再用手掌轻轻按摩刚叩击过的地方2~3遍,以放松皮肤。

三、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小腿的正面能够摸到的最高部分)旁开1横指(宝宝中指的粗细)。

取穴方法:让宝宝屈曲膝关节,在膝盖骨下端能摸到两个凹陷,其中外侧的凹陷叫做外膝眼,由此向下宝宝4指宽度的距离即外膝眼下3寸,再从胫骨前嵴旁开宝宝中指的宽度即为足三里所在。

具体手法:以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每次按揉3分钟,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理气消食。

很多时候宝宝的患病虽然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但有些就是因孩子的身体免疫力低而引起的。推拿按摩操作简单,还没有毒副作用。妈妈们学会了,宝宝不用吃补药,也能提高免疫力了。

婴幼儿推拿要注意什么

一、时间

宝宝0到3岁的时候最需要抚触,对宝宝的抚触应该越早越好。宝宝需要长期的抚触,每天都要进行,一天一到两次,每次15分钟最好,时间可以不固定,由家长灵活掌握。抚触并不是一个正式的仪式,在宝宝吃奶的时候摸摸他的小手小脚,睡觉的时候摸摸他的背,都是一种抚触。

二、准备

在抚触前,给宝宝营造良好的环境,室温不要低于22度,有阳光更好。保持室内清净、安宁,可以放一些恬静轻松的音乐。爸爸妈妈在抚触前要洗净双手,注意修剪指甲,先搓热双手,准备好按摩油或润肤霜。

三、技巧

抚触的轻重有讲究,手法要温柔流畅,最好让宝宝感觉不疼不痒,做完后宝宝的皮肤微微发红就说明力度刚刚好。对宝宝的抚摩不要局限在一个或几个地方,面积越大对宝宝的良性刺激越多,也不用注重部位的准确,因为这毕竟不是按摩。抚触的顺序从前额开始,依次是下巴、头、胸、腹、手、脚、背、臀。

四、手法

先让宝宝仰卧给他抚触,然后让他俯卧抚摩宝宝的背和臀。抚摩的手法可以用指腹按压,有时候需要整个手掌揉推,对于宝宝的四肢,可以轻轻挤捏,手法有很多。但不是硬性要求都要做,可以灵活运用,另外手在皮肤上的滑动要流畅轻柔。

小儿推拿风热感冒的方法是什么

宝宝风热感冒:清肺经、清天河水清泻肺热;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疏风解表;按揉肺腧宣发肺气。疏风清热,宣肺解表

清肺经:妈妈可一手持宝宝无名指以固定,另手以拇指从指端向指根方向推300次左右即可

清天河水:妈妈一手持患宝宝手,另手食、中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开天门:50次

天门穴又叫攒竹,位于印堂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时,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称“推攒竹”或称“开天门”。

揉太阳:200次。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拿风池:5次,风池穴在颈部,与风府穴相平

按揉肺腧200次。肺俞穴 属膀胱经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

中医解析小儿便秘推拿方法能治疗

第一步:揉天枢3分钟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第二步:揉摸腹部5分钟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

第三步:下推七节骨2分钟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第四步:揉鱼尾2分钟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宝宝咳嗽有痰推拿

不少妈妈都知道,推拿可以缓解宝宝咳嗽的症状。可是,推拿不是胡乱抚摸,推拿也是有手法而言的。那么,对付宝宝咳嗽,正确的推拿手法是什么呢?

1、用拇指推脾经、肺经各100次。

2、用拇指罗纹面在孩子掌心内八卦处,做旋转运摩,左右手各1分钟。

3、用中指在天突和膻中穴上,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各2分钟。

4、用手指点揉肺穴、咳喘点、胸腔呼吸器区,每穴点揉2分钟。

5、用拇指推大鱼际区100次。

上述方法每次反复操作2遍,每日2次即可。刚开始时候妈妈要先学会大概的步骤,等到熟练以后要把握好每个穴位的位置。

注意事项

1、进行按摩前,妈妈应先将指甲修短,以免抓伤宝宝。

2、替宝宝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以免伤着宝宝。

3、按摩油宜选择不易令宝宝敏感的种类。如不用按摩油,可用婴儿润肤露代替。

4、替宝宝按摩时宜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可令宝宝更易进入松驰状态。

5、按摩次数要根据每个宝宝的需要而定。

6、替宝宝按摩应持之以恒才会见效。

小儿感冒发烧穴位推拿

1.推清天河水:握住宝宝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妈妈右手食指、中指,自宝宝前臂内侧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当时手指蘸了凉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钟要200-300下呢!

2.推清肺经(其实就是无名指):从指尖往指根推,匀速吧,200-300下,这个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点。

(手上就这两个,然后是后背)

3.推脊柱:我拿个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温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着宝宝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复推,200下。

还可以加捏脊,就是脊柱两边捏,我婆婆教我的, 她说捏脊满疼的,心软的妈妈就放弃吧,我当时就没让婆婆上手,原来不打算写了,但是看到好多妈妈收藏了,我想就干脆把自己知道的都写全了吧。大家可以看下面左侧的穴位图,捏脊就是用大人的大拇指和食指捏图上的几个穴位,怎么捏?就捏那块的肉肉!下手重的话孩子准哇哇大哭,我婆婆给人家宝宝捏过,那孩子都哭晕过去了(幸好我没看见,看见的话我可要心疼死了)不过那孩子高烧还真就很快好了,医院都没去,胆子也真大。

(背上完了,然后是脚上)

4.按压足三里:匀速按1-2分钟。

5.按压涌泉穴:脚心偏上,匀速按1-2分钟。

小儿推拿治湿疹

1、补脾经、按揉阴陵泉健脾化湿,清肺经、清天河水配合推三关清热解毒透疹;拿肩井、风池驱风散表邪,调和气血;按揉血海,取“治风先治血”之意,清泻血分邪热。

2、补脾经:妈妈以拇指端循宝宝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

3、按揉血海、阴陵泉妈妈可中指指端按揉穴位200次。

4、清肺经:术者一手持宝宝无名指以固定,另手以拇指从指端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小儿推拿治湿疹

5、清天河水:妈妈一手持宝宝手,另手食、中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6、推三关:妈妈以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推300次。

7、按揉大椎:妈妈中指指端按揉穴位200次。

小儿推拿治湿疹

1、补脾经、按揉阴陵泉健脾化湿,清肺经、清天河水配合推三关清热解毒透疹;拿肩井、风池驱风散表邪,调和气血;按揉血海,取“治风先治血”之意,清泻血分邪热。

2、补脾经:妈妈以拇指端循宝宝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

3、按揉血海、阴陵泉妈妈可中指指端按揉穴位200次。

4、清肺经:术者一手持宝宝无名指以固定,另手以拇指从指端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5、清天河水:妈妈一手持宝宝手,另手食、中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6、推三关:妈妈以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推300次。

7、按揉大椎:妈妈中指指端按揉穴位200次。

小儿推拿治疗风热感冒

清肺经

妈妈可一手持宝宝无名指以固定,另手以拇指从指端向指根方向推300次左右即可。

清天河水

妈妈一手持患宝宝手,另手食、中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开天门50次

天门穴又叫攒竹,位于印堂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时,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称“推攒竹”或称“开天门”。

揉太阳200次

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拿风池5次

风池穴在颈部,与风府穴相平。

按揉肺腧200次

肺俞穴 属膀胱经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

推拿按摩提高宝宝免疫力

有很多宝宝的免疫力都很低,让很多宝妈妈都很头疼,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宝宝杜绝这个免疫力,这里告诉宝妈妈们,可以采取推拿按摩的方法,给宝宝的身体增强免疫力,给宝宝推拿按摩的方法很简单,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方法,希望能帮助宝妈妈们。

推拿按摩是可以提高宝宝饿免疫力,但具体的做法却需要妈妈们特别的注意,以免出现反作用。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了解下不同部位的推拿按摩方法吧。

1.捏脊

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宝宝脱去衣裤,伏卧床上,家长站或跪在宝宝的后侧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整个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操作。

具体手法: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

捏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显潮红。此时,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摩2~3次,帮助宝宝背部放松。

用于保健的话,隔天捏脊1次即可。贵在坚持,我曾在多家幼儿园做过对比观察,凡是平时坚持捏脊的孩子,小儿常见病的发病率均低于不捏脊的孩子。

捏脊可以从宝宝出生即开始。对初次接受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往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以免宝宝产生畏惧而不愿配合。

2.轻叩背俞穴

有时,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或者宝宝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可以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

背俞穴分布在背部脊柱的两侧,脊柱旁开1.5寸(肩胛骨内缘至脊柱正中为3寸)。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叩击背俞穴可以调理脏腑气机,气机调顺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要用宝宝手的宽度在他身上量取

具体手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

操作完后,脊柱两侧的皮肤略显潮红,再用手掌轻摩刚叩击过的地方2~3次,以放松皮肤。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小腿的正面能够摸到的最高部分)旁开1横指(宝宝中指的粗细)。

取穴方法:让宝宝屈曲膝关节,在膝盖骨下端能摸到两个凹陷,其中外侧的凹陷叫做外膝眼,由此向下宝宝4指宽度的距离即外膝眼下3寸,再从胫骨前嵴旁开宝宝中指的宽度即为足三里所在。

具体手法:

以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每次300下,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理气消食。

温馨提示:很多时候宝宝的患病特征都是一样的,都是外部因素引起的,而且都是常见的感冒、发烧以及泻肚,有些就是因孩子的身体免疫力低而导致的,这个时候宝妈妈可以采取推拿按摩的方式,给孩子解决这个病患。

小宝宝怎么练腰部力量

1、宝宝腰部力量锻炼法

锻炼宝宝的腰肌。妈妈与宝宝玩引拉游戏。即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面对孩子,一边和宝宝说 妈妈帮你坐起来玩好吗?一边慢慢用双手拉其胳膊,拉至坐姿后,将其扶直,稍坐片刻后,再帮助仰卧床上,反复进行 3~6 次。或者妈妈双手扶住宝宝的腰部或腋下,扶成站姿,两腿成 45 度角分开,然后双手扶腰,将宝宝身体向下推按成坐姿,片刻再扶起。反复进行 4~6 次。

2、推拿法帮助宝宝锻炼身体

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身心放松。做小儿推拿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用力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持之以恒。无论用推拿来进行小儿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小儿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3、宝宝练习翻身的方法

第一种是让宝宝仰卧着,然后妈妈们拿着玩具逗宝宝抬手去抓自己手里的玩具,这时候慢慢把玩具移动到宝宝身子的一侧,引诱宝宝翻身去抓玩具,这个时候只要让宝宝能够侧卧就算成功,就可以把玩具给宝宝玩会了。在这过程中,开始的时候宝宝并不会翻身,妈妈可以用一只手撑着宝宝的肩膀,慢慢将他的肩膀抬高,帮宝宝做翻身的动作。妈妈在帮助宝宝的时候,不要使用太大的力气,防止扭伤宝宝的手脚。

第二种是让宝宝趴着,也是妈妈们通过逗宝宝抓自己手里的玩具达到训练宝宝翻身的目的。不同是,如果妈妈们要帮助宝宝翻身的话可以把一只手插到宝宝胸部下方,让宝宝由俯卧的姿势慢慢翻成仰卧的姿势。这过程中,要避免扭伤宝宝的手。

小儿推拿治便秘

便秘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的病症,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等等,都可能引起宝宝便秘。治疗宝宝便秘,最根本的方法是合理调理饮食,多喝开水,让宝宝的消化系统得以调理正常。此外,还可以用一种无毒无害又简单的方法,只需每天12分钟,就可改善宝宝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那就是小儿推拿。

1、揉天枢3分钟——疏调大肠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2、揉摸腹部5分钟——消食导滞、泄热通便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

3、下推七节骨2分钟——升降脾胃,调理二便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4、揉鱼尾2分钟——通气理大肠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相关推荐

宝宝拉肚子怎么按摩

爸爸或妈妈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宝宝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爸爸或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宝宝平躺,爸爸或妈妈用掌根

小儿保健常用的十种推拿手法

1、推法推法有直推、旋推、分推和合推四种,推法是在线或面上的操作手法。直推是以拇指指面或侧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有时候也可能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作直线推动。旋推是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曾经有妈妈问我:“老师,顺时针是哪个方向的顺时针?”我笑着告诉她:不管处于任何方向,顺时针始终是顺时针。分推是用两只手拇指的指面或侧面,从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合推则是从穴位两旁向中间推动。推法在成人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积食

先从症状来判定是否是积食。积食一般表现是食欲不振,精神状态萎靡,容易烦躁,腹部有腹胀感,最重要的是舌苔肯定会又白又厚。积食和厌食要分不清楚。厌食的宝宝在没有其他病症时,不会出现精神萎靡,任然是活泼好动的,打嗝时的口气和便便也不会有酸腐味。积食和便便的性状无关。很多妈妈觉得积食就会便秘,其实并不然。便秘和拉稀都有可能,但便便一定是酸腐味的。山楂苹果汤1山楂用温水浸泡,然后用流水搓洗干净。现在正是山楂

积食的推拿按摩方法

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夏日可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见图下①),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揉板门: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见下图②),妈咪

宝宝咳嗽是感冒还是肺炎,这套推拿手法效果棒棒哒 小儿感冒咳嗽和肺炎都适用的推拿手法

孩子咳嗽,不管是风热感冒还是肺炎,在这里教给大家一套最具有实战价值的小儿推拿手法,效果非常好。当然宝妈不放心的话,也可以遵医嘱用药,特别是肺炎,但这套手法都可配合。平肝清肺,常用在孩子发烧、咳嗽、有痰或者有呼吸道疾病的时候用。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恢复肺的肃降功能。肺的功能恢复了,疾病自然就好得快啦!肝穴位于食指指纹面,肺穴位于无名指指纹面。两穴同推,由指根向指尖直推5到10分钟。清天河水,清热解表。位

半夜一直咳嗽不停怎么办 第4招:推拿止咳

对于小宝宝有半夜一直咳嗽的情况来说,家长们不知道如何用药,也不能随便用药,但此时又不方便去医院,最好最安全有效的止咳方法,便是小儿推拿止咳,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位置:宝宝拇指外侧缘。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导滞。位置:宝宝无名指面指根到指尖。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作用:泻热解表,止咳化痰。位置:宝宝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

婴儿秋季腹泻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针对症状,服用药物,才能达到止泻的目的。但宝宝年纪小,不能盲目用药。用药之前应咨询医生。目前,市面上小儿止泻药也较多,功效不一。有的妈妈会给小儿吃止泻和促进菌群恢复的药物。推拿治疗1、补脾经:宝宝直立坐起或者仰卧在床上,妈妈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宝宝的拇指,开始推拿,方向为从指尖到指根,次数为300次。2、补大肠:宝宝直立坐起,妈妈宝宝食指尖沿着桡侧向指根推拿,次数为200次。3、摩腹:宝宝

宝宝积食怎么办 按摩推拿治疗

宝宝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位置:脾土穴位于拇指外侧缘。功用: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腹胀、泄泻、湿痰等。手法:将小儿拇指屈曲,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天1次

幼儿按摩手法大全

一.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二.每天推拿按摩约 5~10分钟即可,应坚持三个月以上,效果较好。三.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四. 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推拿按摩,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对宝宝进行推拿按摩,可健体强身,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里介绍一种治疗宝宝消化不良、胃口

50天宝宝感冒鼻塞怎么办呢

侧位按摩如果宝宝是左侧鼻塞,就向右卧,右侧鼻塞则向左卧,爸妈用双指夹宝宝的鼻子,按揉双侧迎香穴1—2分钟,鼻塞可以得到缓解。迎香穴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1cm的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鼻翼按摩可用两手母指侧面,在鼻翼之侧,做交叉上下运动按摩,轻轻摁出按摩产生的涕水,用小棉花棍沾上香油(芝麻油)搽擦鼻腔,再轻轻摁出此时产生的涕水,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