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游泳后小心口腔感染

游泳后小心口腔感染

立秋已过,但暑意仍未散去,各大泳池依然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很多人知道游泳后要及时清洗身体,但却往往忽略口腔清洁。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仲伟指出,泳池内含有大量的病菌,如果泳后不及时清洗口腔,则有可能引起口腔感染。

公共游泳池含有各种各样的病菌,即使是经过消毒的公共泳池,其细菌也未必能杀得干净。细菌通过口腔侵入呼吸道、消化道,进而发生感染。特别是当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黏膜有伤口或发生炎症的时候,就更容易受到感染。根据病菌的不同,受到感染的口腔表现也有所不同。轻则表现为普通的牙龈红肿,重则表现为由性病病毒引起的口腔溃疡。另外,公共泳池一般用含氯漂白粉消毒,由于含氯的漂白粉呈酸性,浓度高的话会腐蚀牙齿,致使牙齿中的钙脱落。

陈仲伟提醒,游泳后应马上用清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细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漱口水消毒。泳后马上清洗,能够及时清除停留在口腔表面的细菌,防止其往更深处发展引起感染。口腔感染与个人抵抗力息息相关,抵抗力低、患有牙周炎、牙龈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对此,陈仲伟建议,有条件的话应该每半年洗一次牙,做好卫生防护,防止发生牙龈炎症。

游泳后给四处消毒

对于喜欢夏天靠游泳避暑的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夏天水温普遍偏高,水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都很容易超标,所以在每次游泳前后的消毒工作就很必要了。

带眼药水,不要用手揉眼睛

在每年6~8月份高发的红眼病,游泳的人得的尤其多,多是因为在没有经过充分消毒的游泳池感染。需要注意的是,自备毛巾经常消毒。准备密封好的泳镜,游泳时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游泳前后点几滴具有消炎杀菌功能的眼药水。当眼部有痒感、异物感,应马上就医。

呛水别擤鼻子,易引发中耳炎

游泳时耳朵容易进水,原来有耳屎或有耳病的人,脏水停留在耳内会使耳屎软化造成堵塞,易引发中耳炎,应在泳后将水排出来。另外,游泳时呛水千万不要使劲擤鼻子,否则咽鼓管扩张,脏东西就会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女性泳后立即小便,冲洗私处

游泳有可能引发妇科病,但也不要过于紧张,一方面要注意月经期间不要游泳,同时也要注意游泳后要清洗私处,应该在游泳后立即小便,并用洗液帮助改善酸碱环境。应提醒的是,不要随便坐在泳池边,应穿上浴袍或者围上浴巾再坐。

泳后刷刷牙,再饮水或吃东西

人们在游泳时难免水会进入口腔、消化道。病原微生物容易随着水一起进入人体,就有染病的危险。应在游泳后清洁口腔,然后再饮水或吃东西。

此外,皮肤也易引发感染,如脚气、灰指甲等,游泳者在泳前应自备拖鞋、浴巾等物品,游后及时沐浴,并用些含碘的洗液稀释后擦拭皮肤,然后冲洗掉。

婴儿游泳须小心细菌感染

1、据了解,败血症是由于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

2、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瘀点、严重毒血症状等,患者多是免疫系统比较差的人,主要原因是身体某些部位的细菌扩散至血液,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人体器官功能受损。

3、医生提醒,孩子游泳时疲劳、水温室温相差较大、水质卫生状况不过关等多种因素都可能是造成孩子感染的原因,孩子游泳疲劳或温度相差较大时,免疫功能就会下降,免疫功能下降会反应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咽喉、皮肤、肠道等等,因此孩子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的症状是完全有可能的。当泳池水质不好时,有可能损害皮肤表面保护皮肤的分泌物,进而损伤皮肤,造成皮肤感染。

游泳后重点清洗四处

眼睛。游完泳,眼睛会发红、发涩,分泌物较多,这是结膜炎的表现,大多数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在红眼病高发的6~8月,尤其要注意,游泳时戴好泳镜,水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用纯净水冲洗。游泳前后滴几滴能消炎的眼药水。

鼻子。泳池里有大量诱发鼻炎的过敏原。过敏体质的人可以在游泳前后服用相应的抗过敏药物,还可戴上防护器具,以防止鼻腔进水。呛水了,千万不要使劲擤鼻子,否则会使咽鼓管扩张,脏东西就会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游泳后则要多擤几次鼻子。另外,游泳完后可以用盐水洗鼻子,能有效减少消毒水对鼻黏膜的刺激。

女性私处。游泳可能引发妇科病,因此经期前后三天、月经期不要游泳,以免交叉感染。游泳后应立即小便,可用清水加上洗液帮助改善私处的酸碱环境。另外,不要随便坐在泳池边,应穿上浴袍或围上浴巾再坐。

口腔。即使是经过消毒的泳池,其细菌也未必能杀得干净。细菌通过口腔侵入呼吸道、消化道,进而发生感染。特别是当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黏膜有伤口或发生炎症的时候,就更容易受到感染,发生牙龈红肿甚至口腔溃疡。游泳后应马上用清水漱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漱口水消毒。泳后马上清洗,能及时清除停留在口腔表面的细菌,防止其往更深处发展引起感染。漱口前,不宜喝水和吃东西。

女性游泳重点防护五个部位

走出空调房就像进了蒸笼,动一动汗流浃背,更别提运动了。这种天气里能让人持之以恒的运动不多,游泳是其中一个,不仅锻炼全身,更能让人感受到一丝清凉。

室内游泳池是人们去的最多的地方,但由于人多,有些人没淋浴就直接下了水。有些因检查不严,有皮肤病的人也可能混入水中,更有甚者在游泳池里小便,为感染疾病埋下隐患。一些游泳池通风不好,空气质量较差,霉菌比室外相对更多。游泳池通常会使用氯气消毒,水中的高浓度余氯会瞬间将一些游泳者身上可能携带的细菌、真菌杀死。但如果池水中的氯超标,很可能导致眼睛发红、头发干枯、皮肤潮红发痒。欧洲一项研究证明,在含氯超标的泳池中游泳40分钟,就可能增加患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所以去室内场馆游泳时,一定要戴上泳帽,不要长时间待在泳池里,每隔半小时就上岸休息一会,喝点水;每次游泳总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上岸后,有毒物质还没那么快吸附在皮肤上,只要及时清洗全身,就能减轻含氯消毒剂对身体的不良刺激。若感觉皮肤干燥,可在身上涂抹凡士林、润肤露。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洗澡后要重点擦干脚趾缝、腋窝、腹股沟等处,以免藏匿氯或细菌、真菌。

有些泳池消毒不彻底,可能造成皮肤、眼睛等部位感染,尤其是某些脚癣患者身上的真菌可能残留在水中,对他人造成感染。判断室内泳池是否干净卫生,一要看水是否清澈,有无漂浮的杂物;二要闻水中有无消毒液的气味,如果没有,说明很久没有消过毒了。

露天泳池:重点防护五个部位

如今,许多城市纷纷开设露天水上乐园,让人们可以看着蓝天白云,享受戏水的乐趣。比起室内泳池,室外泳池遭受的污染更多,比如沙尘、腐烂的树叶、虫尸等,给游泳者带来更多的健康隐患。在室外戏水,一定要注意防护5个部位。

眼睛。如果戏水后眼睛发红、发涩,可能是感染了细菌,最好及时就医,或滴几滴消炎眼药水。游泳时最好戴上泳镜;如果水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马上用干净的水冲洗。

耳朵。游泳时一旦呛水,水中的细菌会沿着耳咽鼓管进入中耳腔黏膜,产生炎症,诱发中耳炎。如果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建议去戏水前先到医院清洁耳朵;玩水时使用专用耳塞;呛水后可按住一侧鼻孔将水擤出来;耳朵不慎进水,可将头侧向一边,耳孔朝下,轻拉耳廓,同时单腿跳,有助于让水流出,然后再用棉签吸掉外耳道的水。

鼻子。若不慎呛水,鼻子里可能会沾有细菌以及过敏原,进而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游泳时可戴上鼻夹,但不宜过紧,以免损伤鼻黏膜;游泳后用淡盐水洗鼻,并轻轻擤几次鼻子。

口腔。呛水后,细菌直接进入口腔,如果恰好有溃疡或口腔黏膜伤口,容易出现牙龈红肿、溃疡加重等表现。游泳后应马上用清水漱口,有条件者最好携带一瓶漱口水。

女性私处。女性的阴道和外界是相通的,户外玩水时很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建议月经期间和经期前后三天不要游泳;游泳后用清水和妇科洗液清洗;避免坐在泳池边。

游泳后的几个健康提示

谨防感染疾病,游泳过后要及时刷牙洗澡。对于很多男性朋友而言,炎炎夏日去游个泳,可以说是神清气爽的一件事情。不过,人们游完泳,通常只是简单地洗个澡,很少想到要认真做一番清洁,殊不知这样做并不符合卫生的要求。

夏季游泳池里人很多,他们的汗液、唾液、尿液等会溶进水里。如果游泳者本身就伴有痢疾、肺结核、红眼病等疾病,他们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就很容易污染池水,进而感染他人的口腔、鼻孔、眼睛等部位。虽然池水中加有消毒剂,但仍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游泳后最好清洁一下身体和口腔,以避免感染疾病。

提示一:游完泳后不要忘记刷牙漱口。人们游泳时,池水常会进入口腔,一些病菌也随之而来。如果游完泳不及时清洁口腔再接着吃东西,这些病菌就会进入胃肠道,抵抗力较差的儿童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提示二:认真清洗皮肤。游完泳,病菌很容易残留在皮肤上,再加上游泳池常用氯制剂消毒,容易刺激皮肤,所以,游完泳最好用有滋养成分的沐浴液认真地洗个澡。

有些人认为,既然氯制剂呈酸性,游泳池水自然也是酸性的,便用碱性的香皂洗澡,觉得可以酸碱中和保护皮肤,其实这样对皮肤并不好。一般来说,皮肤的角质层比较耐酸,但不耐碱,用碱性强的香皂洗浴,皮肤很容易干燥。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洗浴后最好涂保湿性较强的润肤乳。

提示三:清洗头发不要太草率。头发被浸湿后,很容易窝藏病菌,而且池水中的氯制剂会直接损伤发干,导致发质枯黄、干涩,所以游泳后一定要仔细洗头,最好再用护发素加强保护。有些人游泳后不用洗发水,只用热水随便冲一下或者干脆就用毛巾把头发擦干,这样会残留病菌,如果头皮破损的话,伤口很容易被污染。

提示四:适当滴氯霉素眼药水。潜水时最好戴上游泳镜,避免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池水进入眼睛,导致结膜炎。此外,池水中的消毒剂也刺激眼结膜。游泳后如果眼睛酸疼,或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适当用点氯霉素眼药水,预防眼睛感染。

提示五:游泳不忘防晒。如果选择室外游泳池,最好在下午四点以后再去,以免阳光太强晒伤皮肤。建议用SPF(防晒指数)30以上的防水防晒霜保护皮肤。为保证效果,每半小时至1小时涂抹一次。

游泳后该怎样放松身心

仔细观察游泳竞技运动员的身姿,不难发现他们的肩背和小腿肌肉很发达,超出常人的匀称范围,这对想要柔美身材的女生也是一大困扰,怎么防止肌肉的过度增长,以及回到家后的肩酸背痛呢,那就别忘了上岸后用这些方法来放松:

放松小腿:

俯身,用双臂和一条腿(伸直,脚尖着地)支撑身体,另一条腿屈于体前放松,身体重心集中在支撑脚的脚尖处,脚跟向后、向下用力,感觉到小腿后部肌肉被拉紧,保持紧张状态10秒再放松,重复3次,然后换另一条腿做3次。

放松大腿内侧:

保持坐姿,双脚脚底靠拢,膝盖向外撑并尽量靠近地面 , 两只手抓住双脚踝,身体尽量往前俯低,保持10秒 , 放松,重复3次 。

放松大腿后部:

仰卧,抬起一条腿,尽力拉向胸部,保持另一条腿伸直并贴近地面,上半身尽量平躺,保持10秒,再放松,重复3次,并换腿 。

放松肩部:

双手手指在头顶交叉互握,掌心朝上,双臂向上、向后伸展 ,保持15秒钟 。或者一只手臂向上伸直,然后前臂向脑后弯曲,放松,用对侧手从脑后抓住这只手臂的肘部,向对侧缓慢拉动,以手臂舒适为度,保持15秒 。

夏季游泳小心海蜇皮炎

海蜇皮炎(又称水母皮炎)是随着夏季到来而产生的疾病。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类蛋白、多肽和多种有毒的酶类,此外还有强麻醉剂、致痛剂、组胺等。当人体接触海蜇触手时,刺胞可刺入皮肤,引起刺胞皮炎,严重者可致死亡。

游泳者裸露的肢体被海蛰蛰伤后,感觉刺痛、灼痛或刺痒,继而蛰伤处出现条索状排列的红斑、丘疹,亦可有水疱、大疱及瘀点、瘀斑。轻者1—2天皮疹可消退,多数患者1—2周皮疹结痂而愈。若全身多处被蛰伤或被大型水母及毒性强的海蜇蛰伤,常在1—4小时内出现畏寒、发热、腹痛、倦怠、出冷汗,少数出现胸闷、口吐白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肺水肿,严重者可致死亡。

一旦被海蜇蛰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亦可用海水冲洗。有条件者可用酒精或碱性洗液冲洗或喷洒患处,如10%碳酸氢钠等。对皮损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夏日游泳小心妇科炎症

女性生理结构决定其容易感染 出现感染症状时不能游泳

妇科炎症禁止游泳从女性的生理特点上来说,女性的阴道和外界是相通的,这就为细菌感染提供了可能。贾主任说,正因为女性在生理上有这样的结构特点,游泳的时候才更要特别注意,否则很容易让阴道受到感染,发生炎症。其实,对于女性来说,除了患有皮肤病、眼病等游泳禁忌的传染性疾病不能游泳外,如果女性正处于月经期或出现了妇科炎症,尤其是正在治疗期间,也是绝对不能下水的。

生活压力也诱发妇科炎症,有炎症时也不能游泳

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作息时间没规律、抵抗力下降等原因都会诱发妇科炎症,而宫颈部位恰好又是没有神经分布的,即使出现了早期炎症也没有不适的感觉,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另一方面,游泳池的水虽然是循环消毒,但水却不可能无菌,有的地方消毒不彻底就更没有保障了。因此,如果身体出现了早期妇科炎症如分泌物增多、味道和颜色感觉异常,或正处于炎症治疗期间,绝对不能游泳,否则很容易被水里的细菌感染,反而加重病情。

经期前后四天内不能游泳

同时还要记得避开经期,最好在经期3天之后再游泳。游泳中加强自我防护,即使没有妇科炎症,也没有处于经期的女性,游泳的时候也要随时注意,加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有些女性自认为,经期用上卫生栓游泳是安全的,其实这种方法不可取。经期子宫流出的血本身就是病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况且经期子宫是开放的,卫生栓被水浸湿后,病菌很容易进入体内,造成生殖系感染。

经期游泳不但能引起生殖系统感染,而且还会导致月经失调。医学专家们认为,许多因素可能造成月经失调,而游泳时冷水刺激是原因之一。大家知道,正常的月经周期是由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等内分泌系统释放激素协同作用而形成的,而内分泌系统又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当人体受到不良的外部刺激,如过度紧张、劳累、寒冷时,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最终引起痛经、闭经、经血过多、过少等月经失调症状。

公共设施也容易造成妇科感染,需警惕

公共游泳池的更衣室通常都比较简单,凳子、马桶、储物柜都是公用的,难免沾上细菌。所以在换衣服的时候,女性尽量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凳子,换下来的衣服也要用干净的袋子装好,特别是内衣最好裹在外衣里面装好。在游泳过程中也不能大意。经常看到很多女孩随意坐在游泳池边的地上或台子上,池边的地面经常是人们光脚踩来踩去,脚上的霉菌也因此沾在地上,如果再随意坐在上面,很容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所以,要坐在池边的时候,不妨垫上浴巾再坐,不要让皮肤直接沾地。

因为女性的尿道短,阴道和外界又是相通的,这就为病菌感染提供了方便之门。在游泳馆中,经常能看到有些女孩子,游累了就随意坐在游泳池边的地上或台阶上,同时地上和台阶上也有很多人光着脚走来走去,如果有脚气就会粘在地上,这时有人坐上去,就很容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因此为预防游泳时引发阴道炎,不要穿湿游泳衣到处乱坐,游泳后立即排排尿,起到清洁作用。游完泳后应仔细清洗外阴。

更有一些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游泳。虽然女性阴道本身具有自净作用及自然防御功能,但是在月经前期,女性抵抗力相对减弱。如果此时到不清洁的水域游泳,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水就可以进入阴道、子宫和输卵管等生殖器官,引起细菌性阴道炎、输卵管炎等妇科病。

一部分女性认为,只要放上卫生栓,经期照样可以游泳。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经血是病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地,况且处于经期的子宫是开放的,卫生栓被水浸湿后,病菌很容易透过吸附经血的棉层进入体内,造成生殖系统感染。由于冷水刺激经期游泳还会月经失调。

所以游泳池在给女性朋友带来凉爽的时候,也带来了很多阴道的“杀手”。现代女子医院妇科炎症科李宗蓉医生提醒女性朋友,不要到受污染的水中游泳,不在过凉的水中游泳,处于经前和经期不要游泳,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不要游泳,游泳后尽快用清水彻底清洗并擦干身体,以保持皮肤及外阴的清洁。一旦患了阴道炎,应到医院就诊,根据分泌物检查结果,选择与病原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儿童游泳小心感染病毒

暑期来临,孩子们降暑的最佳场所——户外泳池相继开放。游泳也要注意安全卫生!去年暑期在陕西西安阎良,有许多高烧患儿,被确诊为“腺病毒”引起的疾病。什么是“腺病毒”疾病?应该如何预防呢?

腺病毒肺炎潜伏期3天-8天,突然高热39摄氏度以上,约有五分之三的小儿体温超过40摄氏度,多数稽留热,达10天-15天之久(轻者也需7天-11 天)。临床表现笃重,肺部病变面积大,有时会合并胸膜炎,出现胸腔积液。除喘憋重于一般肺炎外,中毒症状亦很重,甚至半昏迷、昏迷、惊厥,可出现中毒性脑病。心脏损害亦较一般肺炎严重。常伴有严重腹胀、腹泻。

经10天-15天抢救治疗,如果体温正常后肺部体征久久不消退,常常在1个月-4个月中仍有未吸收的炎症,可发展成肺不张,日后可成为支气管扩张的病因。

腺病毒肺炎的治疗除抗病毒治疗,支持疗法(多次小剂量输血及血浆)外,更需中医中药治疗。1958年我国第一次腺病毒肺炎大流行时,住院病人死亡率高达25%,目前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

腺病毒肺炎应注重预防。在腺病毒流行季节应少带患儿到大医院去或在大医院观察室输液,以防造成交叉感染。尤其是患上感、支气管炎的小儿应尽量在附近医院就诊。腺病毒肺炎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亦应进行隔离。托幼机构也应在流行季节注意隔离,上感患儿应回家休息,以免造成大流行。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有社区医疗服务,患儿应在家中治疗,尤其是6个月-24个月的小儿患上感时更应如此。

每日给房间通风,减少空调开机时间,让孩子早晚在室外晒太阳,不与患儿接触,注意经常洗手,勤晒被褥,多喝水,科预防大面积患儿感染此病。

在游泳时预防鼻窦炎需注意

1、增强体质:加强营养,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2、注意生活细节:预防鼻窦炎要做到饮食起居有定时,戒除烟酒嗜好,注意口腔清洁。

3、游泳时小心:如果跳水,应当注意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避免呛水或者吸水入鼻,污水进去鼻窦极易引发鼻窦炎。有鼻炎等疾病时最好不要游泳,以免加重病情。

4、游泳后洗鼻:游泳前市民应首先要看场所是否有《卫生许可证》,其次是尽量保证颈部以上不浸泡于池中,避免将口鼻长时间潜水,可采取不同泳姿来进行娱乐。若游泳后不慎让污水进鼻后,不可用手捏紧两鼻孔使劲擤,而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别忘了再用清水清洗鼻孔,防止细菌或者病毒进入鼻窦。

5、积极治疗疾病:及时治疗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炎;清除邻近感染病变,例如慢性扁桃体炎、增殖体炎、慢性咽喉炎、蛀牙、牙槽流脓、口腔溃疡等。

​夏季游泳 小心疾病找上门!

Top1、结膜炎

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游泳时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可通过公共器具、洗漱用品、水等介质传染。多发生于游泳池消毒不严格的情况,同时在游泳池中又有人患结膜炎,那么这时感染结膜炎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临床表现多为双眼红肿、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多、不敢睁眼等症状,一般潜伏期为1~3天。

防治秘籍:游泳的池水常常用氯来消毒,所以不免水中的氯气含量容易超标,一旦超标,就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刺激,有些人游泳之后会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就是这个原因。但这样做是不对的,游泳后最好不要揉眼睛。所以,游泳最好能佩戴一副泳镜,游泳镜能起到隔离水和眼睛接触的功能,减少细菌感染的概率,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心灵之窗”不受伤害。游泳以后最好能及时洗脸、洗澡,去除身上从泳池带来的细菌。此外,家中备一瓶氯霉素眼药水也是很有必要的,游泳后适当的滴几滴,可以减少感染结膜炎的机会。

Top2、中耳炎

细菌进入到人体内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而在游泳的时候,由于鼻子呛水或者其他情况,泳池中的水或多或少的会进入到人们的耳朵里,这时候细菌就跟着进来了,从而导致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的发生。此外,由于孩子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所以孩子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发生中耳炎,当孩子出现耳朵瘙痒、流脓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防治秘籍:在游泳后如果能尽快恢复和保持耳道干燥,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中耳炎了。切记如果水不小心进入外耳道,可试着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一定不要用力掏耳朵,或者将头偏向进水的一侧耳朵,跳几下,慢慢让水流出后擦干。现在有游泳专用耳塞、鼻夹,也可以起到隔绝水的作用。

Top3、鼻窦炎

游泳池的水加了消毒剂,消毒之后水质是干净了,但是除了对眼睛、耳朵会造成刺激之外,对鼻子的刺激也不小。我们在游泳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将泳池中的水呛到鼻子里面了,就很容易将鼻腔中的分泌物和细菌带入到鼻窦,引发鼻窦炎。

防治秘籍:因此,如果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最好少去游泳池游泳,因为鼻子很容易受到池水的刺激,引起急性发作。此外,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应该少游泳,以免加重感染,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Top4、皮炎

研究发现,用常用的消毒液消毒游泳池中的水,是可以杀死大多数病菌,所以泳池水中的细菌,直接通过皮肤传染细菌的情况比较少。除非是在皮肤有破损的情况下,通过皮肤黏膜传染。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有的游泳池为了降低本钱,换水频率低,水质较差,在游泳之后也很容易患上皮炎。

防治秘籍:首先,一定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泳池游泳。其次,由于游泳池中的水大多都会使用消毒剂,如果是过敏体质的患者,不适宜在池水中泡的时间过长,因为池水中消毒剂的刺激,很有可能会引发皮肤过敏等问题。此外,去外面游泳最好携带自己专用的毛巾和拖鞋,防止惹上传染性疾病。

Top5、尿道炎

尿道炎是很常见的游泳易感染疾病,大多是因为泳池消毒不彻底,没有达到卫生标准而造成的。如果感染上尿道炎,往往尿道口会出现局部发红、肿胀,并伴有瘙痒和分泌物等。

防治秘籍:去泳池要有自己专用的毛巾、衣物、浴盆等,避免租借或使用公用物品。游泳用品要定期消毒,阳光下暴晒4-6小时杀菌消毒。同时,游完泳之后,最好能应先去卫生间小便,通过尿液将附着的细菌带走,并尽快用清水冲洗外生殖器,以减少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

Top6、腹泻

如果游泳池的水很久没有更换过,那么池水中的致病细菌就会急速上升,这时候不小心吞入池水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尤其是体质弱的老年人或儿童,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其致病菌常见的有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同时,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而引起的腹泻也很常见。

防治秘籍:游泳后要及时漱口,最好能带个牙刷,刷刷牙,将口腔中的细菌清除出去,这样能降低细菌通过口腔进入到胃肠道的概率。同时,游泳前不建议吃太多东西,游泳后不宜吃冷饮或者冰激凌,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游泳小心触发“耳前瘘管”

夏天游泳既解暑又健身。近日,读者颜女士游泳后发现耳朵很疼,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患有“耳前瘘管”而且已经感染,通过手术才解决问题。

专家介绍,耳前瘘管大多是先天性的,其皮肤表面的开口常位于耳朵前部。有的人终身有小瘘管但不会发病,但有的人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耳部很容易受感染而红肿甚至化脓,而且容易复发。提醒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尤其要注意耳部清洁,最好定时用酒精棉签擦拭其外开口,在洗头或游泳后应及时擦拭干净。如果感染应尽快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进行抗炎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瘘管。

游泳后清洗私处的关键

眼睛。游完泳,眼睛会发红、发涩,分泌物较多,这是结膜炎的表现,大多数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在红眼病高发的6~8月,尤其要注意,游泳时戴好泳镜,水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用纯净水冲洗。游泳前后滴几滴能消炎的眼药水。

鼻子。泳池里有大量诱发鼻炎的过敏原。过敏体质的人可以在游泳前后服用相应的抗过敏药物,还可戴上防护器具,以防止鼻腔进水。呛水了,千万不要使劲擤鼻子,否则会使咽鼓管扩张,脏东西就会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游泳后则要多擤几次鼻子。另外,游泳完后可以用盐水洗鼻子,能有效减少消毒水对鼻黏膜的刺激。

女性私处。游泳可能引发妇科病,因此经期前后三天、月经期不要游泳,以免交叉感染。游泳后应立即小便,可用清水加上洗液帮助改善私处的酸碱环境。另外,不要随便坐在泳池边,应穿上浴袍或围上浴巾再坐。

口腔。即使是经过消毒的泳池,其细菌也未必能杀得干净。细菌通过口腔侵入呼吸道、消化道,进而发生感染。特别是当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黏膜有伤口或发生炎症的时候,就更容易受到感染,发生牙龈红肿甚至口腔溃疡。游泳后应马上用清水漱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漱口水消毒。泳后马上清洗,能及时清除停留在口腔表面的细菌,防止其往更深处发展引起感染。漱口前,不宜喝水和吃东西。

游泳池的水对皮肤有害吗 如何避免游泳池的水刺激肌肤

1、选择正规的、有循环过滤设备、有消毒设施的大游泳池。

2、游泳时要戴好泳镜,耳塞,避免水进入眼睛。

3、游泳后一定要沐浴,尽快洗净身体从游泳池中带来的残留在肌肤上的有害物质。

4、泳后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可清除停留在口腔表面的细菌,防止口腔感染。

5、在游泳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或向眼睛滴入氯霉素眼药水,切勿用手乱擦,以免细菌进入眼内。


游泳会引发鼻窦炎吗

在夏季,很多朋友都喜欢选择通过游泳来避暑减肥,甚至有人恨不得自己一直泡在水里享受清凉,殊不知高温闷热会让身体各个器官毛孔都处于张开状态,相对也更脆弱,更易患上鼻窦炎。一般游泳池内都会投放消毒剂和漂白粉杀菌,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对鼻黏膜有刺激作用,含有漂白粉的水进入鼻腔,将鼻子内的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可能会引发鼻窦炎。大家一定要小心。

在游泳时预防鼻窦炎需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体质:加强营养,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2、注意生活细节:预防鼻窦炎要做到饮食起居有定时,戒除烟酒嗜好,注意口腔清洁。

3、游泳时小心:如果跳水,应当注意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避免呛水或者吸水入鼻,污水进去鼻窦极易引发鼻窦炎。有鼻炎等疾病时最好不要游泳,以免加重病情。

4、游泳后洗鼻:游泳前市民应首先要看场所是否有《卫生许可证》,其次是尽量保证颈部以上不浸泡于池中,避免将口鼻长时间潜水,可采取不同泳姿来进行娱乐。若游泳后不慎让污水进鼻后,不可用手捏紧两鼻孔使劲擤,而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别忘了再用清水清洗鼻孔,防止细菌或者病毒进入鼻窦。

5、积极治疗疾病:及时治疗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炎;清除邻近感染病变,例如慢性扁桃体炎、增殖体炎、慢性咽喉炎、蛀牙、牙槽流脓、口腔溃疡等。

相关推荐

游泳禁忌有哪些

1、禁忌人群(1)患化脓性中耳炎者也不能游泳,因为中耳腔内带病菌的脓液可能流入泳池水里,污染其他游泳者,并使自己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2)患有肺结核、肺气肿、肾炎、沙眼、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高度近视、急性鼻窦炎的人不宜游泳,剧烈活动后的人和酗酒者,不要马上进行游泳。(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和精神失常的人,下水容易突然晕倒或失去知觉。(4)患有癫痫病的易抽搐的人不宜游泳,以防因突然发病

盆腔积液可以游泳

一、生理性盆腔积液:可以游泳盆腔积液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正常妇女在月经期或排卵期会有少量血液和排卵液聚积在盆腔,形成生理性盆腔积液。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对于生活、运动等也都不会有影响,因此是可以游泳的。二、盆腔炎引起盆腔积液:不建议游泳而如果是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引起的盆腔积液,则不建议游泳,原因如下:1.加重病症游泳池是一个公共场所,如果泳池里面的水没有经

女人游泳注意事项有哪些

1、经期前后和排卵期不能游泳,对女性而言,有两个时期最好不要游泳,第一个时期是月经来潮期间,由于分泌物的增加,及经血的关系,若进入游泳池,卫生和美观都不适宜。部分酷爱游泳的女性,有时还在月经期使用卫生栓后下水游泳。2、不要到水源受到污染的水中游泳,以防脏水进入阴道,引发感染。3、忌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这样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体温的急剧下降,会导致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4、阴冷天不要游泳,也

婴儿游泳馆泳池标准

根据英国游泳协会STA的规定,国际专业婴幼儿游泳池的标准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1.水温:应严格遵从英国游泳协会STA对婴幼儿水温设置的高端标准:水温常年保持在31-34℃,并为0~2岁婴儿另设独立婴儿泳池,保证34℃最佳水温(一般成人泳池水温26℃,加热到30℃以上时会滋生大量细菌,整个系统无法支持);2.消毒:成人泳池主要用氯消毒,会诱发婴幼儿皮肤病,加剧患有哮喘病儿童的病情,甚至可能诱发心脏病

夏季游泳小心这种传染病

一、急性中耳炎中耳炎就是一个耳部疾病。轻则听力下降,过几天后才感觉耳痛,并伴随发烧、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急性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会转换成慢性中耳炎,严重的话会导致鼓膜穿孔、听力永久受损,甚至可能发展成脑炎。“呛水”是导致耳道积水的元凶之一,对于刚学游泳的男士来说,很容易呛水而吸入大量的水进耳朵。因此,可以配备专业的耳塞和鼻夹,防止呛水。游完泳之后,要立即处理耳朵的积水,不要用力掏耳朵。可用棉棒放

慢性肥厚性鼻炎注意事项

一、注意事项:1、冷热交替不剧烈:不要长时间待在过冷的空调房,进出空调房防止冷热交替剧烈引起感冒。2、冰凉饮料不过饮:炎热的夏季,一看见“透心凉”的饮料,就想抓起一饮而快。殊不知却会给鼻炎可乘之机。因此要注意食用方法且不宜过量食用。3、刺激食物不过食:炸辣、腌渍、烧烤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多吃,如辣椒、腌渍物、咖喱等。4、游泳防止鼻感染:夏季鼻炎患者游泳时要注意水进入鼻腔而感染。所以凡头部入水前应先深吸

孩子夏天游泳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心患上中耳炎孩子游泳时要避免被水呛到,因为灌入鼻腔的污水容易灌入耳朵,引发孩子中耳炎的,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孩子下水游泳尽量带好耳塞和鼻夹,给孩子做个全面的防护,减少患中耳炎的机会。家长还要注意,在孩子游完泳之后,要立即处理耳朵的积水,如果孩子的耳朵痒痒,不要让孩子用力掏耳朵,家长可用棉棒放在耳朵口将水吸出,或者歪头将耳朵向下,并向后外方单脚蹦跳几下,直到感觉耳朵没有积水为止。急性结膜炎有时候水池

慢性鼻炎可以游泳吗 慢性鼻炎游泳有什么危害

慢性鼻炎患者的鼻腔内存在很多的创口,在游泳时候又难免会有水进入鼻腔,泳池中的菌类会趁机感染鼻腔创口,会明显加重慢性鼻炎症状。鼻炎患者自身鼻腔内的分泌物就含有一定的菌类,另外,水池中的水也含有很多菌类,在游泳时候很容易导致这些菌类进入鼻窦,引发鼻窦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应该如何护理

1、冷热交替不剧烈:不要长时间待在过冷的空调房,进出空调房防止冷热交替剧烈引起感冒。2、冰凉饮料不过饮:炎热的夏季,一看见“透心凉”的饮料,就想抓起一饮而快。殊不知却会给鼻炎可乘之机。因此要注意食用方法且不宜过量食用。3、刺激食物不过食:炸辣、腌渍、烧烤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多吃,如辣椒、腌渍物、咖喱等。4、游泳防止鼻感染:夏季鼻炎患者游泳时要注意水进入鼻腔而感染。所以凡头部入水前应先深吸气,入水后用鼻

夏季宝宝游泳注意事项

【夏季宝宝游泳注意事项】——游泳可能致中耳炎不少孩子游泳时容易呛水,呛水后含有细菌的脏水可能经过鼻窦开口倒吸侵入鼻窦,因局部刺激和污染、以及窦口的通气引流受阻,可能引起鼻炎和鼻窦炎。小孩子的咽鼓管具有短、平、粗的特点,如果孩子患上鼻炎和鼻窦炎,细菌沿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就会导致中耳炎。中耳炎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影响听力。红眼病也会找上门因为很多游泳池不需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