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鼻窦炎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检查鼻窦炎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1.询问病史: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看以前是否已经确诊过是哪种鼻窦炎。
2.查体:局部红肿及压痛:前组急性鼻窦炎由于病变接近头颅表面,其病变部位的皮肤及软组织可能发生红肿,由于炎症波及骨膜,故窦腔在体表投影的相应部位可以有压痛。后组急性鼻窦炎由于位置较深,表面无红肿或压痛。
3.鼻腔检查:鼻粘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改变,中鼻道变窄、粘膜水肿或有息肉。前组鼻窦炎的脓液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炎的脓液位于嗅裂,或下流积蓄于鼻腔后段或流入鼻咽部。
4.鼻内窥镜检查:要注意检查鼻窦和窦口及其附近粘膜的病理改变,包括窦口形态、黏膜红肿程度、息肉样变及脓性分泌物来源等。
5.体位引流:如疑为鼻窦炎,鼻道未查见脓液,可行体位引流试验,以助诊断。
6.影像学检查鼻窦:CT扫描,可显示窦腔大小、形态以及窦内粘膜不同程度的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液平面或息肉阴影等。
7.鼻窦MRI:可见鼻窦内长T2信号,可以与鼻窦软组织影相鉴别。
8.上颌窦穿刺冲洗:通过穿刺冲洗了解窦内脓液之性质、量、有无恶臭等,并行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据此了解病变性质并选择有较抗生素,诊断性穿刺,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措施。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方法
1、前述慢性鼻窦炎的症状。
2、耳鼻喉科医生的鼻腔检查。鼻部检查可有以下的表现:病变以鼻腔上部变化为主,可见中鼻甲水肿或肥大、或者有鼻息肉。有的有多发性息肉。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及下鼻甲表面有粘脓性分泌物附着,后组鼻窦炎可见嗅沟及中鼻道后部存有粘脓液。
3、体位引流。医生如果怀疑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而中鼻道或嗅沟无脓液存留时,还会要求病人进行体位引流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上颌窦穿刺部洗既是对上颌窦炎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措施。冲出液宜作需氧细菌培养。
5、X线鼻窦摄片。对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病变者,可协助诊断。
6、牙的检查。在可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应进行有关牙的检查。
鼻息肉可以做哪些检查
1.鼻息肉的鼻镜、鼻内窥镜检查: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的新生物,如新鲜荔枝状或去皮葡萄状或呈储水橡皮袋状。触诊时柔软,可移动、不易出血、不感疼痛。后鼻孔息肉有时通过前鼻孔不易看到检查时须先将鼻粘膜加以收缩,并行后鼻镜检查鼻内窥镜检查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2.鼻息肉的x线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是否并发鼻窦炎等,尤其是对于后鼻孔鼻息肉,x线检查是很必要的。
3.鼻息肉患者ct检查可见(冠状位ct扫描效果更佳):①鼻腔内息肉样肿块,为鼻息肉必备的特征样改变;②筛漏斗增大;③部分或完全副鼻窦腔致密变;④筛窦间隔骨质出现破坏缺损;⑤鼻中隔骨质缺损等。由于鼻息肉常合并有阻塞性副鼻窦炎,与息肉混合在一起,故ct显示副鼻窦腔内息肉欠清楚,常仅表现为副鼻窦内致密影。
鼻炎鼻窦炎检查
1.急性鼻窦炎 (1)查体局部红肿及压痛:前组急性鼻窦炎由于病变接近头颅表面,其病变部位的皮肤及软组织可能发生红肿,由于炎症波及骨膜,故窦腔在体表投影的相应部位可以有压痛。后组急性鼻窦炎由于位置较深,表面无红肿或压痛。
(2)鼻腔检查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中鼻道及嗅裂等处为明显。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积脓,后组鼻窦炎可见嗅裂积脓,或脓液自上方流至后鼻孔。
(3)鼻内镜检查鼻腔内可见脓液,鼻腔黏膜充血水肿。
(4)体位引流如疑为鼻窦炎,鼻道未查见脓液,可行体位引流试验,以助诊断。
(5)X线鼻窦摄片X线鼻颏位和鼻额位摄片有助于诊断,急性鼻窦炎时可显示鼻窦黏膜肿胀,窦腔混浊、透光度减弱,有时可见液平面。因颅骨重叠,观察效果欠佳。
(6)鼻窦CT可见鼻窦内液平面或软组织密度影。CT由于其分辨率高,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是目前诊断急性鼻窦炎的较好指标。
(7)鼻窦MRI可见鼻窦内长T2信号,可以与鼻窦软组织影相鉴别。
2.慢性鼻窦炎
(1)鼻腔检查病变以鼻腔上部变化为主,可见中鼻甲水肿或肥大,甚至息肉样变。有的可见多发性息肉。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及下鼻甲表面有黏脓性分泌物附着,后组鼻窦炎可见嗅裂及中鼻道后部存有粘脓液,严重者鼻咽部可见脓性分泌物。
(2)辅助检查 ①鼻内镜检查即前、后鼻孔镜检查,用麻黄素收缩鼻黏膜,然后仔细检查鼻腔各部,可见水肿、脓涕或息肉。 ②体位引流疑有慢性鼻窦炎而中鼻道或嗅裂无脓液存留时,可行体位引流检查。 ③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上颌窦穿刺冲洗既是对上颌窦炎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措施。冲出液宜作需氧细菌培养和药敏。 ④X线鼻窦摄片对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病变者,可协助诊断。 ⑤牙的检查在可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应进行有关牙的专科检查。 ⑥鼻窦CT诊断鼻窦CT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明确局部骨质变化情况,有助于与鼻腔肿瘤相鉴别。CT由于其较高的分辨率,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是目前诊断慢性鼻窦炎的良好指标。 ⑦鼻窦MRIMRI对鼻窦内软组织和液体有较好的区分度,对术前制定完备的手术方案有益。
诊断慢性鼻窦炎的依据有哪些
1、鼻腔检查:鼻部检查可有以下的表现:病变以鼻腔上部变化为主,可见中鼻甲水肿或肥大、或者有鼻息肉。有的有多发性息肉。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及下鼻甲表面有粘脓性分泌物附着,后组鼻窦炎可见嗅沟及中鼻道后部存有粘脓液。
2、X线鼻窦摄片:对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病变者,可协助诊断。
3、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上颌窦穿刺部洗既是对上颌窦炎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措施。冲出液宜作需氧细菌培养。
4、牙齿检查:在可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应进行有关牙的检查。
5、体位引流:医生如果怀疑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而中鼻道或嗅沟无脓液存留时,还会要求病人进行体位引流检查。
6、症状检查:鼻涕多为脓性或粘脓性,黄色或黄绿色,量多少不定,多流向咽喉部,单侧有臭味者,多见于牙源性上颌窦炎。有鼻塞的现象,轻重不等,多因鼻粘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所致,鼻塞常可致暂时性嗅觉障碍。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一般地明显局部疼痛或头痛。如有头痛,常表现为钝痛或头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间轻。前组鼻窦炎多表现前额部和鼻根部胀痛或闷痛,后组鼻窦炎的头痛在头顶部、颞部或后枕部。患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常伴有同侧上列牙痛。
鼻窦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鼻腔检查:
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中鼻道及嗅裂等处为明显。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积脓,后组鼻窦炎可见嗅裂积脓,或脓液自上方流至后鼻孔。
2、. 辅助检查
1)鼻内镜检查:鼻腔内可见脓液,鼻腔粘膜充血水肿。
2)体位引流:如疑为鼻窦炎,鼻道未查见脓液,可行体位引流试验,以助诊断。
3)X线鼻窦摄片:X线鼻颏位和鼻额位摄片有助于诊断,急性鼻窦炎时可显示鼻窦粘膜肿胀,窦腔混浊、透光度减弱,有时可见液平面。因颅骨重叠,观察效果欠佳。
4)鼻窦CT:可见鼻窦内液平面或软组织密度影。CT由于其分辨率高,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是目前诊断急性鼻窦炎的较好指标。
5)鼻窦MRI:可见鼻窦内长T2信号,可以与鼻窦软组织影相鉴别。
鼻窦炎久治不愈当心鼻窦恶性肿瘤
鼻窦恶性肿瘤占鼻部肿瘤的72%,以原发多见,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少,是一种不易确诊的肿瘤。鼻窦恶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的男性,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之恶性肿瘤,其中以上额窦的恶性肿瘤多见。
高危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患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干酪性鼻窦炎、接触致癌物质(长期吸入某些刺激性或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鼻及鼻窦的良性肿瘤及病变、病毒感染等等。
症状
鼻窦恶性肿瘤在早期大多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出现症状主要是在晚期,会有类似鼻窦炎的症状出现。其症状会呈现进行性加重的情况,鼻塞、浓涕甚至血涕、鼻出血、顽固性头痛、恶臭分泌物,同时还会有面部麻木肿胀、牙齿松动、张口困难、眼球移位流泪视力改变等多种症状。与鼻窦炎区别时注意是不是有鼻出血、恶臭分泌物以及牙齿、眼睛等变化症状。
上颌窦恶性肿瘤早期,单侧脓血鼻涕;面颊部疼痛和麻木感;单侧进行性鼻塞;单侧上颌磨牙疼痛或松动。到晚期,肿瘤组织向邻近组织扩散,面颊部隆起,面部不对称变形;眼部症状,出现流泪,眼球移位,硬腭隆起,牙槽增厚,牙齿松动或脱落;张口困难;颅底受累,淋巴结转移到颈部。筛窦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可有可无,突入鼻腔,出现单侧鼻塞,血性鼻涕,头痛,嗅觉功能障碍。
诊断
1、病史 注意有无顽固性头痛、鼻阻塞、鼻出血或血性鼻涕、流恶臭分泌物,有无牙齿麻木、松动及开口困难,有无流泪现象及视力改变。应明确其原发部位、侵犯范围及病理性质。
2、检查 ①鼻腔及口腔检查,注意鼻道有无肿块,肿块的形态、大小及基底部位的特点,触之是否容易出血;牙龈是否肿胀,患侧硬腭有无隆起、肿胀、溃疡或穿孔。②后鼻镜检查,观察鼻咽部及后鼻道有无病变。③颌面部及颈部检查,注意鼻窦区是否肿胀,肿胀的部位、程度、硬度及表面皮肤情况,颈部有无肿块,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硬度、能否活动,颌面部有无感觉异常。④眼部检查,观察视力、眼球位置及运动情况,球结膜有无改变,眶部有无肿块,眶缘骨质是否完整。⑤颅神经检查。⑥鼻窦X线摄片检查,必要时鼻窦冠状位CT扫描;鼻腔肿块活检,必要时用上颌窦穿刺液检查瘤细胞。⑦颈部淋巴结超声波检查、或穿刺针吸送病理检查。 ⑧有条件可作鼻窦内镜检查。
治疗
1、早期局限性肿瘤、恶性程度低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加用放射治疗。上颌窦癌宜先放射治疗,4~6周后,施行手术切除。
2、恶性程度高、对放射线敏感者(如肉瘤)或侵犯范围广、局部切除有困难者,宜用放射治疗。
3、有远处转移者,用全身化疗,亦可局部动脉灌注。
4、中医中药辨证施治,亦可与其他疗法结合应用,以减轻治疗反应及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
根治鼻窦炎。
流鼻涕该做哪些检查
应根据流鼻涕的性质、色泽、气味、混人物以及检查发现综合分析,进行判断。性质、色泽、气味、混入物1、水性分泌物稀薄,透明似清水,为血管渗出液与黏液混合物,内含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和黏蛋白。见于血管舒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急性鼻炎的早期。2、黏液性分泌物黏稠,透明似清水样,内含多量粘蛋白。正常人鼻腔遇冷刺激或感情冲动时,经反射作用可分泌大量黏液。常见于慢性单纯性鼻炎。3、黏液脓性系黏液和脓液的混合物。见于急性鼻炎的恢复期,慢性鼻窦炎。4、脓性多见于炎症侵及骨质,如上颌骨骨髓炎、齿源性上颌窦炎、鼻腔异物及恶性肿瘤部分坏死,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臭、粪臭等黄绿色的分泌物。干酪性鼻炎和鼻窦炎则经常排出豆渣样物质,并有臭味。5、血性分泌物带血或血性分泌物可见于鼻腔异物、鼻石、霉菌性鼻窦炎,也是鼻部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6、脑脊液鼻漏检查1、鼻腔一般检查注意鼻腔黏膜色泽、鼻甲、鼻道、嗅沟等情况。急性鼻炎时膜急性充血,伴水肿,鼻道有清水样、黏液性、脓性分泌物。慢性鼻炎,黏膜暗红、肿胀,鼻道有黏涕。变态反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苍白略带紫灰色。急、慢性鼻窦炎,中鼻道及嗅沟有脓液。2、鼻及鼻窦内镜检查鼻腔的前鼻镜或后鼻镜的常规检查,对鼻腔的检查范围都很有限。鼻内许多重要部位,如各鼻窦的开口都是位于狭窄、隐蔽的沟或窝内无法直视,给病情判断和临床诊断带来困难。鼻及鼻窦的内镜检查,除筛窦以外,其他诸窦都可用这种方法直视窦内情况。可以明确脓性分泌物的来源,也可以对脑脊液鼻漏的瘘孔定位诊断。3、CT检查CT既能检查鼻窦,又能检查颅脑,因此对有致命危险的鼻窦疾病的诊断是一种重要方法。鉴别早期的良性与恶性病变,可通过CT值的检查来区别血管性、脂肪、坏死、出血、囊性或钙化病变,有利于对病因的分析。
鼻窦炎检查诊断
1、鼻腔检查,注意粘膜有无肿胀,鼻道有无分泌物,中鼻道有无息肉、鼻甲肥厚或息肉样变。观察脓液流出的部位,必要时可充分收缩鼻腔粘膜后,作体位引流检查。
2、后鼻孔检查,注意有无息肉,鼻甲及中隔后端粘膜有无充血、肿胀、肥厚或分泌物附着。
3、注意上颌部牙齿有无病变、鼻窦区有无压痛。
4、鼻窦透照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检查。
5、鼻窦X线摄片检查。必要时作鼻窦冠状位CT检查。
CT检查已经成为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窦炎手术前必须做的系列检查之一。
鼻窦炎经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显示鼻息肉、鼻窦炎的范围,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鼻窦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CT还有助于鼻窦炎与其它疾病,如鼻窦癌等进行区别。
如何辨认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
1.鼻腔分泌物的细胞学检查:鼻窦炎以嗜中性球居多,有时甚至可见到细胞内病菌,若分泌物中嗜伊紅性球大于百分之十,则要注意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尤其是儿科病人。但检查没有发現嗜伊红性球仍不能排除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
2.鼻内窥镜检查:需要要病人的配合,检查时儿科病人有时候不好配合。
3.透光照射法:可以看出有无鼻窦炎,但由于许多人双侧鼻窦不一定都刚好十分对称,所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差。
4.放射线检查:在急性或严急性鼻窦炎的病人,由于多侵犯上颌窦,可以照拍X片。但慢性鼻窦炎的病人则多侵犯筛窦为主,此时可考虑CT检查。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方式是什么
慢性鼻窦炎的症状不很明显,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慢性鼻窦炎,如何诊断呢?
慢性鼻窦炎,亦称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能得到适当治疗所致。以多粘液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及嗅觉减退或消失为主要临床症状。现代西医学除穿刺冲洗、手术疗法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
慢性鼻窦炎的表现
慢性鼻窦炎是以鼻塞、流脓鼻涕、头昏、头痛、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病程较长,可数年至数十年,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慢性鼻窦炎绝大多数是鼻窦内的多种细菌感染,致病菌以流感杆菌及链球菌多见。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主要靠前述鼻窦炎的症状以及医生详细的检查。必要时进行摄X线片,CT或者进行鼻窦内窥镜检查。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如下:
1、前述慢性鼻窦炎的症状。
2、耳鼻喉科医生的鼻腔检查。鼻部检查可有以下的表现:病变以鼻腔上部变化为主,可见中鼻甲水肿或肥大、或者有鼻息肉。有的有多发性息肉。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及下鼻甲表面有粘脓性分泌物附着,后组鼻窦炎可见嗅沟及中鼻道后部存有粘脓液。
3、体位引流:医生如果怀疑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而中鼻道或嗅沟无脓液存留时,还会要求病人进行体位引流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上颌窦穿刺部洗既是对上颌窦炎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措施。冲出液宜作需氧细菌培养。
5、X线鼻窦摄片:对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病变者,可协助诊断。
6、牙的检查:在可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应进行有关牙的检查。
鼻息肉要做什么检查呢
1、CT检查可见(冠状位CT扫描效果更佳):①鼻腔内息肉样肿块,为鼻息肉必备的特征样改变,②筛漏斗增大,③部分或完全副鼻窦腔致密变,④筛窦间隔骨质出现破坏缺损,⑤鼻中隔骨质缺损等。由于鼻息肉常合并有阻塞性副鼻窦炎,与息肉混合在一起,故CT显示副鼻窦腔内息肉欠清楚,常仅表现为副鼻窦内致密影。
2、X线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是否并发鼻窦炎等,尤其是对于后鼻孔息肉是必要的检查。
3、鼻镜、鼻内窥镜检查: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的新生物,如新鲜荔枝状或去皮葡萄状或呈储水橡皮袋状。触诊时柔软,可移动、不易出血、不感疼痛。后鼻孔息肉有时通过前鼻孔不易看到检查时须先将鼻粘膜加以收缩,并行后鼻镜检查鼻内窥镜检查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鼻窦炎检查的几大步骤
1.局部红肿和压痛:急性上颌窦炎表现为颌面、下睑红肿和压痛;急性额窦炎则表现额部红肿以及眶内上角压痛和额窦前壁叩痛。
2.鼻腔检查:鼻腔粘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以鼻腔上部粘膜最明显,中鼻甲可有肿胀、肥厚或息肉样变,中鼻递交窄,粘膜水肿或有息肉形成,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积脓,后组鼻窦炎可见嗅裂或鼻腔后部有脓涕滞留。
3.X线利CT检查:CT检查已经成为诊断鼻旁窦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旁窦炎手术前必须做的系列检查之一,CT扫描分为冠状扫描和水平位扫描,鼻旁窦炎经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显示鼻息肉、鼻窦炎的范围,清晰显示各鼻窦及其比邻区域的细微结构,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CT,还有助于鼻旁窦炎与其他疾病如鼻窦癌等进行区别。
4.鼻窦穿刺冲洗:多用于上领窦,冲洗用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便于制订治疗方案。
5.鼻窦超声波检查:用于上颌窦与额窦,A型超声波可发现窦内积液、息肉或肿瘤。
6.鼻、鼻窦内窥镜检查:用以了解粘膜、窦口与窦内粘膜病变与分泌物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