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太臭是因为啥 乳糖不耐受
放屁太臭是因为啥 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乳制品中的糖分。当我们没有足够的酶来分解乳糖时,它会残留在我们的消化道中,让气味导致细菌滋生。如果你对乳糖不耐受,避免食用乳制品可能是减少你产生的肠胃气胀和改善其气味的一个简单方法。
乳糖不耐受的表现都有什么
乳糖不耐受的表现:
乳糖不耐症的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些胃肠道症状,有腹部紧张、肠鸣、腹痛、排气和腹泻等症状。
这些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症状个体差异很大。严重的乳糖不耐受多于摄入一定量乳糖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乳糖不耐症对婴幼儿影响较大,并会同时伴有尿布疹、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成人有时伴恶心反应。不耐受症状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小肠内乳糖酶活性、摄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时摄入其它类食品等。
婴幼儿食物不耐受及应对方法
1发生食物不耐受的原因
对于食物不耐受发生的原因,一部分专家认为,食物不耐受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可能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和疾病。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食物不耐受是体内缺乏消化某些食物的消化酶,或者酶的活性低,而导致某些食物不被人体肠道完全消化,产生的食物不良反应。它虽然属于食物不耐受,但它不涉及免疫反应。例如,有的人进食牛奶或奶制品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腹痛等,就是因为体内缺乏乳糖酶或者乳糖酶活性低引起上述症状,这便是乳糖不耐受。
2食物不耐受具有时效性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的应激反应是有时效性的,去掉外来刺激(即禁食不耐受的食物)后,机体中的特异性抗体会慢慢消失,从而使身体逐步恢复正常。大多数人在经过6个月以上的禁食,待症状完全消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食物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重新接受,只有极少部分的孩子仍然存在不耐受症状。
恢复不耐受的食物时,先恢复营养价值高但不耐受程度低的食物。应先选择这种食物的一种简单制品,每次只能恢复进食一种不耐受的食物,确定没有不良反应时才能再加下一种。
因此必须区分是食物过敏还是不耐受,因为食物过敏的孩子对过敏的食物可能需要终生禁食,而食物不耐受有可能重新恢复,重新接纳不耐受食物的摄入。
3乳糖不耐受
对于婴幼儿来说,对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也是多见的,例如对乳糖不耐受。人类的小肠绒毛有很多水解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酶,这些消化酶需要到孩子2岁才发育完善。其中最多见的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包括:
(1)先天性乳糖酶异常
有的孩子从出生就具有乳糖酶缺陷和异常,例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这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获得性乳糖酶异常
乳糖酶活性随年龄逐渐降低,新生儿期的乳糖酶的活力比周岁的幼儿约高2~4倍,3岁以后更是明显下降,至青春发育期则仅有出生时水平的5%~10%。成人易发生的乳糖不耐受,为获得性异常,又称为“迟发型乳糖不耐受”,所以一些成人吃了含有乳糖的牛奶就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继发性乳糖酶异常
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的是婴幼儿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一些孩子由于肠道疾患,例如长期腹泻,造成小肠绒毛损害。乳糖酶主要位于小肠绒毛的顶端,凡是能够引起小肠绒毛受损的疾病,都可以继发乳糖酶缺乏,而且病变严重、广泛,严重地影响了乳糖的吸收。小肠不能降解的乳品中的乳糖,累积到小肠末端,并由肠道菌群发酵生成大量的气体和有机酸。肠道中高浓度的糖及其代谢产物造成渗透压增高,在肠腔内吸附了大量的水分,不仅使大便含有糖分和呈酸性,导致腹胀、腹泻以及放屁等症状而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而且,这样的患儿如果继续吃含有乳糖的奶粉就会腹泻不止,久治不愈。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患儿从开始治疗到完全恢复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患儿出生后就要选择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直至正常饮食后停掉乳类食品。在治疗上也可以服用乳糖酶制剂。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患儿也需要停掉含有乳糖的奶类(母乳或含有乳糖的配方奶),改吃不含乳糖的腹泻奶粉,待大便正常后需要继续进食腹泻奶粉2~3周,也可以延至1个月后再逐渐改回原来的母乳或配方奶。因为乳糖酶恢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可以通过临床化验确诊。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大便的pH<56,还原糖定性阳性,同时还要结合临床症状。
孩子只要进食含有乳糖的食物就会引起腹泻,且体重迅速降低,则可能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根据检验IgG的结果,可以做出这些处理:<50u为正常;﹢尽量少吃不耐受的食品或者在正常进食情况下减少吃的次数;﹢﹢轮换进食或间隔一段时间后可以进食不耐受的食物;﹢﹢﹢严格禁食,半年后再次检测IgG,根据检测情况考虑是否可以进食不耐受的食物。
为什么喝牛奶就拉肚子
牛奶是种很营养的食物,但有有些人一喝牛奶就容易腹泻,通常这不是牛奶过敏所致,而是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能吸收而引起,喝牛奶会拉肚子这种情况被称为——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就是乳糖,正常人喝完牛奶后,乳糖在小肠经乳糖酶分解被人体吸收;而乳糖不耐受的人,由于体内缺少乳糖酶,导致乳糖不能被分解吸收,进而乳糖会进入大肠,肠内渗透压高,水分无法吸收,从而发生腹泻,这种原理有些类似于泻药。
乳糖不耐受的人由于体内乳糖酶的消化酶,喝进去的大部分牛奶未经消化的乳糖抵达大肠,大肠内的一些细菌利用乳糖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进而会出现腹胀,放屁,腹泻等等症状,情况轻些的人,易出现腹泻,严重者一杯牛奶还没喝完就可能需要跑厕所。
是否会发生乳糖不耐受,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酶,那么,喝牛奶会拉肚子则是必然,但这也并非绝对,有些人有后天也能改善,经常会有一部分人喝着喝着就对牛奶耐受了,这说明体内的乳糖酶已被唤醒。
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乳糖不耐症的主要表现为一些胃肠道症状,有腹部紧张、肠鸣、腹痛、排气和腹泻等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都是乳糖不耐受症的表现之一,但患有乳糖不耐的个体症状差异很大,而严重的乳糖不耐受多于摄入一定量乳糖后30min至数小时内发生。
乳糖不耐症对婴幼儿影响较大,并会同时伴有尿布疹、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成人有时伴恶心反应。不耐受症状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小肠内乳糖酶活性、摄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时摄入其它类食品等。
如果宝宝患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在喝母乳或吃其他乳制品(例如开始吃辅食后吃的奶酪或酸奶)之后30分钟至两小时之间出现腹泻、腹部痉挛、腹胀或放屁等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1岁之前不应该喝鲜牛奶。
婴儿乳糖不耐受原因
婴儿乳糖不耐受原因:
(1)早产儿会在一段时间内无法产生足够的乳糖酶,因为宝宝的乳糖酶水平一般在孕晚期的最后阶段才会升高。
(2)曾经患严重腹泻的宝宝,可能暂时无法生成足量的乳糖酶。腹泻一至两周左右,宝宝就可能会有继发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3)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也可能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都可能表现出吃完乳制品后就腹痛或腹泻的症状,但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首先,前者的问题源于消化系统,后者源于免疫系统;其次,乳糖不耐受较少发生在婴儿身上,而多见于成人;相反地,牛奶蛋白质过敏则相对更多见于儿童而少见于成人。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如果宝宝患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在喝母乳或吃其他乳制品(例如开始吃辅食后吃的奶酪或酸奶)之后30分钟至两小时之间出现腹泻、腹部痉挛、腹胀或放屁等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1岁之前不应该喝鲜牛奶。
说来奇怪,有些乳糖不耐受的人能吃少量乳制品,另一些则每次吃完哪怕只含一点儿乳糖的食物就会不舒服。
你可能会觉得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差不多,其实牛奶过敏是身体免疫系统的反应,而乳糖不耐受则是消化系统的问题。但是这两者的症状很相似,例如,牛奶过敏或乳糖不耐受都可能吃完乳制品后就腹痛或腹泻。
如果宝宝每次吃完乳制品都会出现干燥瘙痒的皮疹或面部、嘴唇、口腔肿胀发痒,或者出现荨麻疹、流泪、流鼻涕等症状,那么宝宝可能是对牛奶蛋白过敏。
在对婴儿乳糖不耐受原因认识后,缓解婴儿乳糖不耐受的时候,家长都是不能随意的给婴儿选择方法,而且要注意的是,在治疗婴儿乳糖不耐受过程中,对婴儿饮食上一定要选择食物,这样食物宝宝身体不会有负担。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当人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导致摄入的乳品或乳制品中的乳糖不能在小肠内被完全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未被完全分解的乳糖直接进入大肠,经大肠菌群发酵,产生大量酸和气,从而出现的一系列腹胀腹泻,肠胀气等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乳糖不耐受。
而0-6个月宝宝之所以特别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是因为宝宝肠道发育尚不成熟,特别是小肠壁绒毛发育不完善,小肠壁绒毛缺乏,不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吸收母乳和乳制品中的乳糖,从而出现吐奶厌奶、大便酸臭有泡沫、胀气、屁多屁臭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喝牛奶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乳糖不耐受是怎么一回事
乳糖不耐受简单来说就是乳糖在小肠内无法被分解吸收,导致乳糖进入大肠,导致肠内渗透压高,水分无法吸收,从而发生腹泻,其原理有点类似于泻药。对于喝了牛奶就腹泻腹胀或肚子不舒服的人一般都是因为缺乏一种叫乳糖酶的消化酶。喝进去的牛奶有大量乳糖,而他们没有乳糖酶,乳糖无法被分解吸收,大量未经消化的乳糖抵达大肠。大肠内的一些细菌利用乳糖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则会导致腹胀、腹泻,以及放屁等症状。乳糖不耐受轻者腹胀,重者喝完牛奶没多久就要跑厕所。
宝宝乳糖不耐受如何调整喂养
父母必须关注的乳糖不耐受
乳类食物中的乳糖进入小肠后,由于人体乳糖酶含量不足或活性减低,乳糖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被吸收入血,称为乳糖消化不良。中国北方儿童乳糖不耐受症检出率高于南方儿童。值得注意的是学龄儿童高于学龄前儿童,这种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生乳糖不耐受人数较多的现象与年长儿童膳食中长期缺乏乳类成分,以至肠道上皮细胞长期得不到乳类食品的应用性刺激,导致肠道继发于废用的功能减退性乳糖不耐受有关。
为避免发生乳糖不耐受,胎儿出生后即应坚持母乳喂养。这是因为新生儿及幼婴肠道乳糖酶的活性较高,同时所摄入的母乳量也较少,不致发生乳糖不耐受。随着摄入乳量的增大,肠道乳糖酶的量和活性也有相应增高,因此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发生乳糖不耐受。鉴于多数成人(74%)可以耐受250〜350毫升的牛奶摄食量,对于儿童可采用少量、叠加进食牛奶的方法,以期逐渐提高且肠道乳糖酶的分泌量及其活性。
对经过上述渐进性调整喂乳量的婴幼儿仍有不耐受乳糖时,可换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喂养,或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大豆配方奶粉喂养。
宝宝乳糖不耐受多久能好 宝宝为什么容易乳糖不耐受
0-6个月宝宝之所以特别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是因为宝宝肠道发育尚不成熟,特别是小肠壁绒毛发育不完善,小肠壁绒毛缺乏,不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吸收母乳和乳制品中的乳糖,从而出现吐奶厌奶、大便酸臭有泡沫、胀气、屁多屁臭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喝牛奶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1、乳糖不耐受症
有些宝宝喝牛奶拉肚子,那是因为体内缺少或体内不足的能分解牛奶中乳糖的乳糖酶所致,称为“乳糖不耐受症”。
乳制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就是乳糖。正常人喝完牛奶后,乳糖会经小肠乳糖酶分解,被人体吸收。但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体内缺少乳糖酶,导致乳糖到达下部肠道,造成肠道渗透压增高,同时细菌将乳糖分解,产生大量的氢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刺激肠道,引起腹痛、腹胀和腹泻。
2、牛奶过敏
对牛奶过敏的孩子,会出现喝了几次牛奶后,涌现呕吐、腹痛、腹泻,大便稀,有时还带血,往往同时还涌现湿疹、荨麻疹、哮喘等症状。这是由于孩子肠道的通透性高,牛奶中的蛋白质透过肠黏膜上皮,使黏膜下的免疫细胞发生过敏,再次喝牛奶时,致敏的细胞就会发生过敏反应的缘故。
请问喝牛奶拉肚子咋回事
如今牛奶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摄取营养的重要食品,但很多人喝完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痛和腹泻现象,专家解释说,这属于一种“乳糖不耐受症”,可以通过少量多次喝奶的方法调解,或改喝酸奶、食用干酪等乳制品代替牛奶。
据了解,奶牛中含有乳糖,而乳糖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需要有乳糖酶的参与,有些人因体内缺乏乳糖酶,使乳糖无法在肠道消化而造成肠鸣、腹痛甚至出现腹泻。这种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乳糖不耐受症”,一般于人体摄入一定量乳糖后的30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查找经常喝牛奶就拉肚子的原因。现在去医院做一个“乳糖耐受”的检测,很多人都是因为对乳糖不耐受才导致的喝牛奶拉肚子的。这个是先天的原因,可能无法解决的。专家认为,提高乳类食品的摄入量是优化膳食模式,提高全民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来说,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或者选用发酵乳可有效避免乳糖不耐受。
专家建议,每个人对乳糖的不耐受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减少牛奶饮用量后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部分人群可以每天少量多次喝奶,待肠胃慢慢适应后再增加奶牛食用量。对于大部分乳糖不耐受人群来说,食用酸奶和干酪更加容易被身体吸收。
宝宝拉肚子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如果的确母乳乳糖不耐受,和很多人认为的相反:
1.如果在母乳喂养,不应该停止哺乳,不应该换大豆配方或者无乳糖配方的配方奶;
2.妈妈的饮食改变,如,限制奶制品,并不会影响母乳中乳糖量。实际上母乳中乳糖的量几乎不受饮食的影响,在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差异。这不是因为妈妈的奶水营养不好;
3.这并不同于对牛奶蛋白过敏或不耐受;
4.这跟家族史,如父母乳糖不耐受无关;
什么是乳糖、乳糖酶和乳糖不耐受?
母乳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奶中都天然含有乳糖。每个妈妈的母乳中含的乳糖的量都差不多,跟妈妈的奶制品摄入没有关系。在每一次哺喂的过程过,“前奶”和“后奶”中的乳糖量也是几乎一样的,尽管后奶中的脂肪含量更高一些(是宝宝需要脂肪哦)。
乳糖酶是一种可以帮助分解消化乳糖的酶。如果一个人没有乳糖酶或者没有足够的乳糖酶,他就没有办法代谢消化乳糖。如果乳糖不能被消化分解,就不能被吸收。它们就会以没有消化的形式进入到大肠。在大肠里,它们会被肠道细菌分解,变成酸类和气体。
乳糖不耐受的表现是拉肚子,有些时候是绿色的,起泡泡的大便,并且会经常放屁。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应该接受实验室检测(化验大便)。但是,当小于三个月的,健康的,正常的母乳喂养宝宝在做乳糖不耐受测试的时候,结果也会呈阳性,即提示存在“乳糖不耐受”(正常小月龄宝宝也可能乳糖消化不完全的,这并不是真的需要处理的乳糖不耐受啦)。所以这个测试基本上是白做的,其结果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乳糖不耐受会怎样
乳糖不耐受就是乳糖在身体内无法吸收,这个时候乳糖就会直接通过小肠进入大肠,大肠内的细菌就会利用乳糖发酵,导致产生大量气体,最终会出现腹胀、腹泻,以及放屁等症状。乳糖不耐受轻者腹胀,重者喝完牛奶没多久就要跑厕所。
宝宝喝牛奶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喝牛奶拉肚子原因一:乳糖不耐受症
宝宝喝牛奶拉肚子反而腹泻、胀气。德国科学家介绍说,那是因为有些人体内缺少足够的能分解牛奶中乳糖的乳糖酶所致,称为“乳糖不耐受症”。
乳制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就是乳糖。正常人喝完牛奶后,乳糖会经小肠乳糖酶分解,被人体吸收。但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体内缺少乳糖酶,导致乳糖到达下部肠道,造成肠道渗透压增高,同时细菌将乳糖分解,产生大量的氢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刺激肠道,引起腹痛、腹胀和腹泻。
乳糖酶缺乏可分为两大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种遗传缺陷,宝宝诞生时体内即无乳糖酶。由于母乳、牛奶等都含有乳糖,故患儿吃不了母乳,也喝不了牛奶。不过,这个概率很小。这种类型的患儿可以米汤类食品取代,或喝无乳糖或含乳糖低的配方奶粉。
2、后天性乳糖酶缺乏,多数是由于长期没有喝牛奶,机体合成乳糖酶的功效退化,或是疾病等原因,导致乳糖酶分泌不足或缺乏。尽大多数乳糖不耐受者均属此类。此时,患儿可喝无乳糖或含乳糖低的配方奶粉,也可尝试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