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固醇最常见的误区

胆固醇最常见的误区

误解1:“单纯通过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能控制胆固醇。”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一些人的肝脏产生的胆固醇比肠道吸收的更多,此时只有通过药物控制,同时通过健康饮食和经常运动来减轻或控制体重,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保持心血管健康。

误解2:“胆固醇高的人应避免吃虾和鸡蛋。”虾所含胆固醇较高,但是与鸡蛋一样,其饱和脂肪含量较低。不过,吃油炸虾危险较高。每周吃几次鸡蛋也有益健康。如果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增加,那身体相应产生的胆固醇就少,以达到平衡。

误解3:“瘦人无需检查胆固醇。”体重超重是高胆固醇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胖人胆固醇高。但胆固醇偏高并非肥胖或体重超标人群的“专利”。由于受高脂肪饮食等不良习惯和熬夜、久坐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瘦人也加入到高胆固醇行列。因此,瘦人也应定期检查胆固醇。专家表示,体重不超标的人往往更容易摄入更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因此,不管是胖人还是瘦人,胆固醇都可能会偏高,都应定期检查。

误解4:“年轻人不会有胆固醇问题。”很多年轻人认为血脂高是三四十岁以后的事,所以他们既不注意饮食又不爱运动,而且常常对胆固醇等预防性检查掉以轻心。殊不知,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胆固醇损害血管壁往往发生得很早。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血管壁受胆固醇损害早在孩童时期就已开始,因此,干预胆固醇越早,血管受损就越轻。专家建议,血脂检测应该从20岁开始。

误解5:“只要服用药物,什么都可以吃。”医生只给那些胆固醇水平偏高的人群开降脂药,而且现在药物的功效也比较好,但专家表示,在服降脂药的同时,患者必须注意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是预防心脏病的最好方法之一。

降胆固醇常见的方法

1.有氧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没有锻炼,开始锻炼时应慢慢加大强度至每周至少5次,每次30-40分钟。快步走也算有氧运动,如果你有不明原因的,周期性胸痛,呼吸急促,头晕,请找医生或心脏专家进行评估。

2.增加纤维的摄入量:特别是可溶性纤维。水果,豆类,蔬菜,燕麦,大麦和亚麻子内富含可溶性纤维。每天摄入1-2g可溶性纤维,可以降低你1%的低密度脂蛋白。优质的可溶性纤维来源有:蓝莓,油桃,覆盆子,苹果,杏,无花果,梅子,西葫芦,卷心菜,豆类,豌豆,扁豆。

3.选择鸡肉和鱼肉:你应该选择这类肉作为动物蛋白的来源。尝试限制红肉(牛,猪,羊),每周食用1次或2次,并只选择瘦肉。不要将吃肉做为吃饭的重点,尝试下这种摆盘方法:将盘子的一半位置放非淀粉类蔬菜,四分之一的盘子放淀粉类蔬菜,如土豆,豌豆,玉米或糙米,意大利面。仅剩四分之一盘子的位置给瘦肉蛋白。

4.在饮食中添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脂肪丰富的鱼类,比如三文鱼,金枪鱼,鲱鱼,沙丁鱼,黑线鳕鱼,这些都是omega-3脂肪酸的优质来源,并且对降低胆固醇有良好的效果。目标是每周最少2份(共170克)。另一个omega-3不错的来源是亚麻籽,目标为每天2汤匙,也可以吃坚果,如核桃和杏仁可以获得额外的omega-3脂肪酸。

5.大豆蛋白:可以帮助降低患心血管疾病与前列腺癌的几率。大豆蛋白饱和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含量高,且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尝试将你摄入的一些动物蛋白更换为大豆蛋白,如豆奶,酸奶,坚果,豆腐或植物蛋白。

6.严格限制脂肪酸摄入量低于总卡路里摄入的30%: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的摄入,不应超过总卡路里的7%,并限制胆固醇摄入低于200mg/天。

7.阅读标签:避免含有氢化和氢化植物油的产品。它们是反式脂肪酸的来源,这种脂肪会促进动脉内斑块的形成。所以,去超市购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是否含有这些成分,如果含有,千万不要购买。

8.不要节食:最近研究表明,当你吃的餐数减少时,胆固醇水平可能会升高。

9. 植物甾(zāi)烷醇:可以提高“好”胆固醇水平的物质。尝试使用含有植物甾烷醇的产品,比如果汁和酸奶。有效的剂量为每天1.3g或3.4g植物甾烷醇。

胆固醇的5个误解

误解1.高水平的HDL能直接保护身体,预防心脏病

虽然长久以来大家都认为高水平的HDL对身体是具有保护性的,但是《柳叶刀》的一项新研究提示,这也并非是绝对的。研究跟踪了拥有高水平HDL遗传标示的人们(即其HDL胆固醇水平较高),当然他们都与那些没有该基因标示的人们一样,拥有同样的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虽然认为高水平HDL有助降低13%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但是研究者发现,HDL水平高的一组人员,他们的心脏病患病率并没有比另一组无高HDL水平的遗传倾向的人低。这不意味着高水平HDL不是件好事——拥有高HDL也许仅是身体正常运转的一个标志而已。健康习惯,比如运动,以及摄入足够的纤维和健康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都能在防止心脏病发作方面发挥作用,这些习惯恰好也会升高HDL水平,这使得很难辨别HDL本身到底提供了多少保护。

误解2.如果你的胆固醇高,最好别吃河虾(以及其它高胆固醇食物)

以前的情况是,如果你的胆固醇高,无论如何都要忌口那些含膳食胆固醇的食物。现在不再是这样了。我们都知道饱和脂肪酸对升高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比膳食胆固醇还要大。所以,适当吃鸡蛋、龙虾以及其他含有胆固醇的食物也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误解3.薯片也含有胆固醇

膳食胆固醇只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薯片、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类食物都不含有胆固醇。尽管如此,一定记得看薯片包装袋上的营养标签,看看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因为饱和脂肪酸会引起机体制造更多的胆固醇。而且薯片还含有很高的热量。最后,控制吃的量,做好计算:如果你吃上两份,那你摄入的热量和饱和脂肪酸是翻倍的。

误解4.烤燕麦是一种很好的降胆固醇食物

某些烤燕麦的包装盒上都会声称,烤燕麦能降低胆固醇。虽然烤燕麦确实含有一些可溶性纤维,有助降低胆固醇,这点没错,但是你可以从其它食物中获得更多的纤维,如燕麦、球芽甘蓝、香蕉、梨、豆类,以及柑橘。另外,如果你很喜欢燕麦,可以在早餐燕麦中加入一些水果,摄取额外的纤维。

误解5.如果你想降胆固醇,多吃豆制品

研究者称,大豆蛋白降胆固醇的功效很小,如果有的话,也只在脂类水平。最实际的益处还是将豆制品做为高饱和脂肪食物的替代品。一些研究显示,饮食中富含大豆蛋白、纤维、植物固醇以及坚果(如杏仁)的人们胆固醇偏低。

最后,一个关于胆固醇的真相:采取那些能自然降LDL和升高HDL的行动吧:规律的运动,吃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菜籽油,以及鳄梨)来代替含饱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多吃可溶性纤维。

胆固醇好坏的区别

胆固醇实际上是人体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了细胞膜的形成,而且是单程胆汁酸、维生素D的原料,胆固醇在体内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高密度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如果偏高,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通常把它称为"坏胆固醇"。

心脑血管疾病,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使血管变得狭窄或者是阻塞。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虽然多项医学研究显示,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水平过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坏胆固醇并非总是很坏,它对人体也有一定用处。研究证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越多,人们在训练中就越能增长肌肉。

研究人员在《老年病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选取了52名60至69岁健康但平时不喜欢运动的志愿者,并安排这些人参加较为剧烈的运动。随后研究人员检测了他们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将检测结果与他们运动前的胆固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显示,在运动后肌肉增长最多的志愿者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往往增长最多。研究人员指出,研究证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越多,人们在训练中就越能增长肌肉。换句话说,人体需要一定的坏胆固醇以获取更多肌肉。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德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教授史蒂夫里歇曼说,人的身体不仅需要好胆固醇,而且也需要适量的坏胆固醇,如果硬要将坏胆固醇从身体中清除出去,则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除了有助于增加肌肉外,坏胆固醇所起的另一个有益作用是向人们传送信号,警告身体有问题发生。

去眼袋有哪些误区

常见误区之一、将皮肤提紧

很多人认为,眼袋是由皮肤松弛造成,其实不然,眼袋的形成是是由综合因素造成。如果仅仅只是将皮肤提紧,则眼袋在短时间内会复发。而如果过度提紧则造成下睑外翻,自由综合提紧才是取得良好矫正效果的首选方法。

常见误区之二、化妆品能祛眼袋

化妆品对于预防眼袋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要认为它能去除眼袋,预防跟去除有一定的区别,一旦形成大眼袋,化妆品不可能起治疗的作用。

常见误区之三、脂肪越少越好

眶隔脂肪有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些脂肪在眼球后又是相通的,如果大量取脂,必然造成下睑凹陷,增重衰老。

认识胆固醇的误区

误区一:胆固醇是“万病之源”

不少人认为胆固醇一点都不要摄入最好。实际上,胆固醇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物质,人体每个细胞的合成都需要胆固醇,性激素等多种激素和胆汁的合成也需要胆固醇,神经系统也富含胆固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解释说,为了供应需求,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还可以由人体组织合成。人体每天约可合成胆固醇1—1.2克,而肝脏占合成量的80%。只是在人体胆固醇代谢出现障碍时,才会发生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上,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误区二:光靠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控制

饮食和生活方式确实跟胆固醇的高低有一定关系,且偶尔出现高胆固醇的人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和经常运动来减轻或控制体重,提高“好胆固醇”水平。但李惠明教授指出,对于家族性遗传和病情较严重的高胆固醇患者来说,单纯通过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需要通过药物控制。

误区三:只要吃降脂药,就不用忌口

李惠明指出,服降脂药的同时,患者必须注意均衡饮食,包括多吃水果、蔬菜、谷物、瘦肉、鱼类、豆类以及低脂和脱脂食物等,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误区四:胆固醇高就不能吃蛋黄

在高胆固醇食品中,蛋黄是个例外。李惠明教授说,蛋黄中含有的卵磷脂则是“好胆固醇”的重要成分,有助于调节血脂。因此,胆固醇高的人不必远离蛋黄,一周吃3个鸡蛋(包括蛋黄)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误区五:瘦人无需检查胆固醇

胆固醇偏高并非肥胖或体重超标人群的“专利”。引起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包括膳食因素(爱吃肉、动物内脏和油腻、油炸食物)、不良习惯和熬夜、久坐等。不管胖瘦,都要定期体检。

误区六:年轻人不会有胆固醇问题

高脂血症已年轻化,这除了遗传因素外,与年轻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工作压力过大、长期静坐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动、长期熬夜、过量食用高脂肪食物、吸烟等)有关。李惠明教授说,这些都会加重高脂血症的发展。

去黑头常见误区

去黑头常见误区一:食盐去黑头

网络上流传非常热的食盐去黑头,但其实食盐去黑头也有讲究的,选用太大的食盐是完全没有用的,而将盐溶在水中就会全部溶化了,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所以,选择食盐去黑头一定要选择细小的盐,而且在揉搓的时候也要注意是否有伤口,否则容易感染。

去黑头常见误区二:小苏打去黑头

小苏打去黑头也深受很多美眉的喜爱,小苏打去黑头简单又方便,但其实小苏打属于碱性物质,而肌肤则是弱酸性的,碱性物质对肌肤就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特别是肌肤敏感的MM,用小苏打去黑头,更容易引起过敏,所以,用小苏打去黑头也要先弄清楚自己的肤质。

去黑头常见误区三:清洁刷去黑头

很多MM们都认为用清洁刷可以去黑头,但其实清洁刷只能去除肌肤表面的死皮,对于隐藏在毛孔之中的黑头,清洁刷并不能去除,如果用力刷洗,就会伤害到肌肤。

秋季感冒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感冒治疗常见误区一:捂汗治疗。不少人认为伤风感冒是由于内积寒气而引起的,因此主张捂汗治疗,即让病人喝热生姜水,用被子捂着身体,直至捂出一身汗为止。专家表示,这种做法不一定适应病情,病人出汗过多,容易发生脱水症状,也可能因身体内部电解质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状。

感冒治疗常见误区二:运动治疗。一旦感冒,即刻意进行一些如跑步、打球等运动来缓解,这就是运动治疗法,此类方法多为年轻人采用。专家表示,这种做法有时会适得其反,加大运动量治疗感冒会增加体能消耗,使身体抗病能力减弱,存在病情加重的风险。

感冒治疗常见误区三:节食治疗。感冒期间没食欲应少食,这种观点欠妥。感冒时肠胃蠕动减慢,消化分泌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此时,病人应该食用类似稀饭和蔬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且应与平时食量相当,不能相差太多。

感冒治疗常见误区四:药物治疗。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一遇感冒便盲目吃药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专家表示,这种做法有百害无一利。轻度感冒时,人体本身就拥有自愈的能力,长期吃药反而让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人体抗病能力。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更可能会导致药力相互抵消,严重时引起毒副作用,产生药物过敏反应。

专家提醒,秋季预防感冒除了调理膳食、加强锻炼之外,讲究个人卫生、适当服用秋季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也可达到滋阴润肺的功效。

心脑血管疾病的7大防治误区

随着天气转凉,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在我国,中青年突发心血管疾病问题日趋突出,呈低龄化态势。正确认识心脑血管疾病,澄清大众对高血脂、胆固醇等认识所存在的误区,才能更好帮助人们远离梗死和中风。

心脑血管疾病的7大防治误区

误区一: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是多吃少动生活方式导致的。

误区二: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就是血黏度度高、血流缓慢。

误区三:胆固醇异常是慢性问题,即使不达标也不会有大碍。

误区四:保健品或重要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服用无副作用。

误区五:中风不能预防。

误区六:中青年人不必担心发生脑中风。

误区七:中风病人不可能完全恢复。

心脏病饮食误区

对于心脏病,许多人并不陌生,但是,不陌生就代表熟悉了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为了提醒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下面特意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心脏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

误区一:视鸡蛋而色变?

为了防胆固醇、预防心脏病,有些人闻鸡蛋而色变,很多人的观念是,每个人一天大约需要300mg的胆固醇,一个蛋就含有约250mg的胆固醇,因此轻易不敢吃鸡蛋。

鸡蛋有那么可怕吗?鸡蛋营养丰富不在话下,同时,蛋黄里面含的卵磷脂有健脑等保健功能,还有降脂的功效。他建议,成年人每星期可以吃三四个鸡蛋。尤其是小孩处于发育阶段,需要鸡蛋所含丰富蛋白质。

误区二:总胆固醇水平低就不会得心脏病?

有些人以为,总胆固醇水平很低就不会得心脏病。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总胆固醇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罹患心脏病的几率。因为从总胆固醇水平中,看不出低密度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胆固醇的水平,但这却是关键所在。因为LDL含量高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相反的,如果HDL含量高,就能降低这种风险。

胆固醇又分为所谓的“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能帮助收集及运送血管内的坏胆固醇回到肝脏,避免血管阻塞,所以称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容易囤积在血管内壁中,造成血管堵塞,所以称为“坏胆固醇”。在总胆固醇水平之外,还必须再进行更仔细的检验,以确定“好胆固醇”高于“坏胆固醇”,而不是“坏胆固醇”高于“好胆固醇”。

误区三:吃人造黄油无忧?

有些人对人造黄油十分放心,认为吃人造黄油可高枕无忧,因为不含胆固醇。

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因为人造黄油其实含了不少反式脂肪。因为人造黄油中的植物油脂经过氢化加工后,成分被破坏了,产生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

对心脏有益的食物包括鱼、核桃、大蒜等,尤其是鱼,对心脏有很大好处,不少研究显示,鱼肉中的OMEGA-3脂肪酸能使人体中的HDL含量增加,让 LDL含量降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鱼类的omega-3脂肪酸含量不同,一般来说,鲑鱼、鲔鱼、三文鱼等深海鱼类,脂肪厚,鱼油多,omega-3脂肪酸含量较高。而淡水鱼的omega-3脂肪酸一般含量较低。同时,在鱼的吃法方面,选择清蒸最利于保存脂肪酸。至于核桃,常吃也可防心脏病。核桃中的脂肪酸可使坏胆固醇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自然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误区四:植物性食物一定无害?

目前许多人为了预防疾病,宁可少吃肉,多吃植物性食物,但是,植物性食物一定无害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些植物性食物例如炸薯条由于吸收了很多反式脂肪,对人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目前有许多研究发现,反式脂肪会提高人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对人体的危害甚至比一般饱和脂肪来得高。

误区五:橄榄油可大量食用?

目前有许多人偏爱摄取橄榄油,认为橄榄油可大量食用,因为橄榄油除了不含胆固醇外,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作用。橄榄油可以大量吃吗?橄榄油的确被认为是比较适合人体营养需求的食用油。但是,这两种油都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不能吃的太多。

你是不是也犯了以上的错误?如果有,就应该立即改掉,若患者出现不适,最好还是去医院做一下全面检查,确定身体状况,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的,就算目前没有,也该注意一下。

喝汤要注意的7个误区

常见误区一:汤的精华在汤,纯喝汤就好

营养师解析:一般人认为汤经过炖煮后,营养精华都在汤内,所以喝汤就好!其实,不管是煮鸡汤、牛肉汤、鱼汤等,就算是熬煮数小时,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仅喝汤不吃肉很可惜。

常见误区二:用餐最后才喝汤

营养师解析:西餐的出菜顺序是先喝汤,再用主菜及副餐;中国菜则是把汤放在用餐最后。由于此时多已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并且汤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汤比最后喝汤,健康且有减重效果。

常见误区三:喝汤要喝滚烫的汤

营养师解析: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摄氏60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爱喝热汤会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建议等汤稍凉再喝汤,较健康。

常见误区四:喝汤速度快

营养师解析:快速喝汤,等到意识吃饱了,可能已吃过量,容易导致肥胖。应该慢速喝汤,不但可充分享受汤的味道,也给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充裕的时间,并且提前产生饱腹感,不容易发胖。

常见误区五:爱喝汤,一餐可喝好几碗

营养师解析:如果汤的种类是高热量、高盐份、高普林,则不能多饮,尤其是患有痛风、肾脏病及高血压的人,应避开喝这些汤。一般人吃饭时可缓慢少量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原则。

常见误区六:用汤泡饭吃

营养师解析:用汤泡饭,由于米饭泡软易吞,往往懒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负担,长期下来将引发胃病。所以,吃汤泡饭是不利健康的。

常见误区七:晚餐时刻用餐最轻松,晚餐喝汤是三餐最佳时刻

营养师解析:汤的营养价值较高,若是晚餐爱喝汤,距离睡觉时间近,非常容易导致发胖。午餐时喝汤,吸收的热量最少。因此,为了防止发胖,不妨选择中午喝汤,而晚餐则不宜喝太多的汤。

相关推荐

预防脑血栓常见的五大误区

误区1:定期输注血管可预防脑血栓形成首先,血液粘度检测本身是缺乏科学性的,现在在很多大型医院已经被废弃,取血液粘度作为缺乏脑血栓指标的证据。其次,预防脑血栓是一场“持久战”,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而定期输液只是一种意外行为。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缓慢沉积动脉壁,缩小血管,阻断。误区2:脑血栓无法预防脑血栓形成的特点是“四高”,即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

​老年人养生五大长寿误区要认清

误区一、快乐的人一定能长寿“笑一笑,十年少”,意指人常欢乐可延年益寿。然而,事情并非绝对如此。研究证实,人越快乐,对人和事物的主观臆断越偏执。因为他们总有一种“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心态,结果他们进行分析思考动力比那些总觉得有“压力”者要小,往往使自己陷于“人云亦云”境地,从而常常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引起心理及精神上的混乱,对身心造成伤害。误区二、劳动者一定会长寿资料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存能”

股骨头坏死的3个常见误区

股骨头坏死常见误区一:自以为是,不及时就诊。不少股骨头坏死患者已经发生髋部疼痛,却自以为患了“风湿”,盲目自行服药,结果得不到及时确诊。建议对于以往髋关节无疾病史、如有明确的激素治疗史或酗酒嗜好者,突然感觉髋部或膝部疼痛,应及时到关节专科咨询,以免延误诊断。股骨头坏死常见误区二:即使晚期、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也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不少患者由于种种原因,病情已经到了晚期,症状也很严重,经济条件也允许

宝宝添加辅食常见误区

宝宝添加辅食常见误区1:加辅食早些便于培养习惯,先吃鸡蛋家里老人催着给5个月大的宝宝加辅食,说这样能培养吃饭习惯,又主张可以先做鸡蛋羹,有营养又不会噎着宝宝。这种说法正确吗?事实上,加辅食应该考虑宝宝的实际情况,只有在宝宝准备好的情况才能添加辅食,而且,半岁前最好不要加蛋清,以免造成过敏反应。宝宝添加辅食常见误区2:多种辅食搭配,认为营养更丰富准备给宝宝添加辅食,微信里看了一些文章,发现不少“营养

小儿脑瘫的常见误区

小儿脑瘫的常见误区是什么?小儿脑瘫也是孩子最怕的一种,脑瘫也是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的,对于小儿脑瘫的常见误区也是有的,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儿脑瘫的常见误区。一、缺钙所致常碰到一些家长带患儿看病时,一问病史,有明显的脑瘫发病危险因素,加上患儿的特殊表现,基本可以诊断为脑瘫。然而,有些家长对此病缺乏认识,认为软、瘫、抽筋就是缺钙引起的,一味地补钙,给患儿开大量钙制剂,结果钙补得不少,患儿仍抬不起头,到该

常见的降血脂误区

误区一:重视甘油三脂和血黏度,忽视胆固醇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都是血液脂肪含量的指标,但是在一些人眼中,降低甘油三脂的指标似乎成为首选的降脂目标。而这种只抓甘油三脂不抓胆固醇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胆固醇是血脂指标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高危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胆固醇指标需要降到比一般标准更低。误区二:过分害怕他汀类药副作用他汀类药物的肝损伤副作用被过分渲染,因为这类病人临床中并不多见。另外,该类药物的

洗牙常见误区

一、我刷牙很认真,不需要洗牙有人认为每天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了,这是不对的。因为菌斑的生成速度很快,在彻底清刷后的半小时内即会有新的菌斑形成,在30天内可达到最大量。更何况多数人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牙齿的清洁,难免有些部位刷不到位,尤以牙缝处和下前牙里面为甚,久而久之即成为牙结石,因此,成年人如果没有洗过牙,尽早到医院做一次洁治,而且最好半年做一次。二、洗牙后牙齿会变白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误区 吃鸡蛋会提高胆固醇

食物里的胆固醇和你身体里的胆固醇没有关系,伊利诺伊大学,食物与人类营养学院荣誉教授多恩·莱曼表示,对健康人群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人们不会因为摄入鸡蛋而刺激血液类脂化合物产生,也不会引起患心脏病的风险。

脂肪和胆固醇的区别

1、脂肪和胆固醇的区别单不饱和性脂肪和多不饱和性脂肪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是一种存在于动物组织内细胞膜中的固醇及脂类,藉由血浆传递。在植物细胞膜中亦可发现少量胆固醇胆固醇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 由人体组织产生,主要是在肝脏里进行的。从食品中吸取,尤其是动物产品如肉类、家禽、海鲜、乳制品和鸡蛋。单不饱和脂肪主要在一些植物类食物里含量较多,这些植物包括,橄榄、花生、芥花油。用单不饱和性脂肪取代饱和

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好吗 高血脂鸡蛋可以吃吗

在生活中,对于高血脂的人来说,可能存在这样的误区,在这些人的观念中是不能吃鸡蛋的,其实是可以吃的。鸡蛋中的胆固醇是符合人体吸收的,是对身体有利的胆固醇,不见得吃了之后就会导致身体胆固醇升高。所以可以放心的食用。除了高血脂的人之外,生活中,高血糖、高血压患者也是可以吃鸡蛋的,不要多,一天一个即可,并不会带来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