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1.心力衰竭的病因

心力衰竭的病因很多,有心内、心外的,也有原发或继发的。关于心力衰竭的病因分类方法也不少。本节拟以国内卢兴教授提出的分类法并结合临床介绍一下心力衰竭的各类病因。

(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减弱:

A.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常常累及整个心脏,表现为广泛的心肌病变、心壁变薄、心腔扩大。也有以一侧病变为主或临床上仅发现一侧病变者。扩张型心肌病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常常使收缩舒张功能均减退,且以收缩功能减退更显著。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肥厚,使心肌舒张受限,病变晚期也可影响心肌收缩功能。限制型心肌病主要是心室的充盈受限,使心脏不能有效舒张。

B.心肌炎:各种原因如病毒性、风湿性、细菌性或其他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心肌炎均可出现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损害,使心肌舒缩功能减弱。

C.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发生梗死后,由于有效心肌组织数量减少和心肌舒缩不协调可使心肌舒缩功能减弱,特别是前壁大面积梗死者更为显著。

D.心肌纤维化: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肌纤维化,均可使心肌舒缩功能减退。如缺血性心脏病中有一种因长期慢性缺血形成的心肌纤维性病变,即表现为心肌变硬,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

E.心肌中毒:各种有害的物理因子如因胸部肿瘤接受放疗;化学因子如使用抗肿瘤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吸毒等;生物因子如有害微生物感染释放毒素均可使心肌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损害,从而使心肌舒缩功能下降。

F.异常物质沉积:如心肌淀粉样变性,有糖原、色素等异常物质的沉积,可使心肌顺应性降低,影响舒张功能。

A.缺血缺氧:原发或继发性心肌缺血缺氧可使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影响心肌舒缩功能。

B.维生素B1、B12缺乏:维生素B1缺乏时,由于丙酮酸不能通过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可使ATP生成障碍,能量缺乏并导致心力衰竭。维生素B12缺乏可因严重贫血使心肌供氧减少,负荷加大并诱发心力衰竭。

C.电解质紊乱:体内的重要离子如钾、钠、钙、镁、氯等异常增高或降低均可直接影响心脏的电、机械功能和心肌的正常代谢,进而导致心力衰竭。

D.酸碱平衡失调:严重酸碱中毒也可显著影响心肌舒缩功能。

E.内分泌障碍:各种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糖尿病等均可通过多种不同机制影响心肌舒缩功能,导致心力衰竭。

(2)心脏长期负荷过度:

A.导致左心系统压力负荷过度的常见疾病: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等;

B.导致右心系统压力负荷过度的常见疾病: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二尖瓣狭窄等。

C.导致全心系统压力负荷过度的疾病血液黏稠度增加。

A.导致左室容量负荷过度的疾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室壁瘤;

B.导致右室容量负荷过度的疾病: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及房、室间隔缺损等。

C.导致双心室容量负荷过度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动-静脉瘘等。

压力与容量负荷过度均可导致心力衰竭。

(3)心脏舒张充盈受限:

使心脏在舒张期充盈受限制的疾病有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及桶状胸伴心脏移位等。这类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心肌本身无舒缩性能的减弱,且随着原发病的治愈,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亦随之得到控制,故有人认为这类疾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力衰竭的病因。但它们同样可因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使心输出量减少,心室舒张时受纳静脉回流血障碍导致酷似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且心脏活动的长期受限最终亦可使心肌舒缩功能减弱,故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疾病仍应归属于心力衰竭的病因。

(4)静脉回流不足:

急性失血或大量体液丧失与渗出所致的血容量减少和急性小动脉、小静脉扩张(虚脱)均可导致静脉回心血量不足,心排血量减少,出现类似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5)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心房、心室及房室交界区的各种心动过速、频发的过早搏动及心室扑动、颤动等,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均可因其发生的快慢、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心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引起心力衰竭。

2.诱因

大多数老年心力衰竭都有诱发因素。这些诱发因素对心力衰竭的影响,往往大于原有心脏病,故纠正或控制诱因,是防治老年人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

(1)感染:

感染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尤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占所有的诱因的一半。患肺炎的老年人9%死于心力衰竭,还有泌尿系统、胃肠道系统及胆道系统感染等。感染常常伴有发热,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感染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心肌血供减少,从而加重心肌氧的供需矛盾;感染时病原微生物所释放的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肌并抑制心肌收缩力;呼吸道感染还可因气管与支气管收缩和痉挛,影响气道的通气和肺的气体交换,使心肌供氧减少,肺血管床收缩则可加重右心负荷;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还可能导致风湿性心肌炎及心瓣膜的损害。所有这些均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由于发热、心率快、心室充盈不足、心排血量下降、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导致急性左心衰。呼吸道感染易发生低氧血症,使心肌缺氧促发心力衰竭。

(2)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也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十分常见的因素:

过度劳累可加重心脏负荷,一旦超过心脏的代偿能力,即可诱发心力衰竭;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可引起心率加快和外周小血管收缩,继而诱发心力衰竭。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型如各种心动过速和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其机制是:①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②心室充盈时间缩短,舒张期充盈量降低,使心排血量减少;③心率加快还可减少冠脉灌注量,影响心肌供血。缓慢型心律失常如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也可因心率过慢使心输出量减少和房室收缩的协调性破坏而诱发心力衰竭。也可先有心力衰竭后发生心律失常,后者又使心力衰竭加重。心脏由代偿转化为失代偿。

(4)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亦为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发因素。它们可通过影响心脏的电、机械功能,干扰心肌代谢或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等机制诱发心衰。

(5)失血与贫血:

失血可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少,心肌供血减少;失血还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贫血时心率加快,循环血量代偿性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可使心肌出现慢性退行性改变,这均为失血与贫血状态下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的机制。

(6)输血输液过多过快:

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下降,输液输血过多或过速、输入钠盐过多、可使心脏负荷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诱发心力衰竭。

(7)药物影响:

洋地黄类制剂,β-受体阻滞药及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即使是正常剂量时也可能使心力衰竭加重或诱发。

(8)伴发其他疾病:

心力衰竭患者若伴发其他疾病如肺、肝、肾、血液、内分泌疾患及肿瘤,严重缺氧、营养不良等,或心血管系统除心力衰竭外还有其他疾病并存,均可使心力衰竭加重,治疗效果变差。

(9)麻醉与手术:

心力衰竭患者接受麻醉与手术并不少见。内科如接受各种诊断性检查(心导管、气管镜、肠镜等)和治疗性手术如射频销蚀治疗心动过速、安装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瓣膜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等均可影响心脏功能,诱发心力衰竭。外科紧急手术如创伤救治、脏器破裂修补和择期手术如胆囊切除、肿瘤摘除等均需实施麻醉并经历整个手术过程。麻醉与手术中凡影响心脏活动的因素均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心衰典型症状表现主要有哪些

心力衰竭泛指心脏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致组织血流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处于失代偿期的心力衰竭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时感到疲倦和乏力,这是由于他们的肌肉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所致。水肿也引起许多症状。除了受到重力的影响外,水肿的部位和程度也取决于心脏受损的部位主要在哪一侧,是以右心力衰竭为主或是以左心力衰竭为主。老年人心力衰竭体征基本同成年人,但其特征常被并存疾病所掩盖而较隐匿,故易混淆。

1、慢性心力衰竭:呈慢性过程,心力衰竭逐渐加重,视治疗措施适当与否,病情时轻时重,大多数病人伴有钠和水潴留,内脏淤血和水肿,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骤,代偿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常有明显诱因。

3、右心力衰竭:指病变累及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或由肺血管压力增高使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所致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和器官淤血。

4、左心力衰竭:指病变单独累及左心室和(或)左心房引起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及肺淤血所致的征象。

5、全心力衰竭:表现为双侧心力衰竭,可双侧心室同时受损,也可以由一侧发展到另一侧。

什么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失代偿期,某些心脏病的病因如能 釆取积极措施彻底治疗,心力衰竭亦可因此而解除或可以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心力衰竭的症状

一、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处于失代偿期的心力衰竭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时感到疲倦和乏力,这是由于他们的肌肉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所致。水肿也引起许多症状。除了受到重力的影响外,水肿的部位和程度也取决于心脏受损的部位主要在哪一侧,是以右心衰为主或是以左心衰为主。

1.左心力衰竭

左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一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及疲倦无力、少尿、心率增快等。

2.右心力衰竭

右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二、体征

老年人心衰体征基本同成年人,但其特征常被并存疾病所掩盖而较隐匿,故易混淆。

(1)心浊音界缩小 由于老年性和阻塞性肺气肿,叩诊时心界常较实际心界为小。

(2)心尖搏动移位 老年人由于脊柱后凸,胸廓畸形,常使心尖搏动移位,故此时不能作为心脏大小的指标。

(3)心率不快或心动过缓 成年人心衰时心率明显增快,而老年人因伴有窦房结功能低下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表现为心率不快,甚至心动过缓。

(4)肺部啰音 老年人肺部啰音不一定是心衰的表现,不少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肺部疾患所致,若伴有心动过速或奔马律,则应视为心衰的表现;或者呼吸困难时肺部啰音增多或范围扩大,则对心衰仍具有诊断价值。

(5)骶部水肿长期卧床和衰弱的老年人,发生有心衰后水肿首先发生于骶部而非下肢。老年人踝部水肿既见于心衰也见于老年人活动少,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低蛋白血症,所以周围性水肿不是老年人心衰的可靠体征。

三、并发症

(1)心律失常 以窦性心动过缓和心房颤动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也较常见,这些心律失常可诱发和加重心衰。

(2)肾功能不全 因肾灌注不足引起尿少或肾前性氮质血症,心肾同时衰竭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而且增加了死亡率。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老年人心衰时因限钠,食欲减退,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及应用利尿剂等因素,易发生低钾、低镁、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使病情加重、恶化。加速死亡。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检查

血循环时间测定:左心衰臂者至舌循环时间延长,多在20~30s(正常值为9~16s),右心衰者臂至肺时间延长,可>8s(正常4~8s),同时有左心衰者,臂至舌时间亦可明显延长,单纯右室衰者,臂至舌循环时间应在正常范围。

1、X线检查

心脏的外形和各房室的大小有助于原发心脏病的诊断,心胸比例可作为追踪观察心脏大小的指标,肺淤血的程度可判断左心衰的严重程度,慢性左心衰时可见肺叶胸膜增厚,或有少量胸腔积液;肺间质水肿时在两肺野下部肋膈角处可见到密集而短的水平线(Kerley B线);肺泡性肺水肿时,肺门阴影呈蝴蝶状,右心衰者继发于左心衰者,X检查显示心脏向两侧扩大,单纯右心衰者,可见右房及右室扩大,肺野清晰;也可见上腔静脉阴影增宽,或伴有两侧或单侧胸腔积液。

2、心电图

可有心房,心室肥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基础心脏病变,V1导联上P波终末负电势(Ptf-V1)与肺楔压有一定关系,在无二尖瓣狭窄时,Ptf-V1<-0.03mm·s,提示早期左心衰的存在。

3、超声心动图

测定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并计算出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平均周径缩短率,可反映左室收缩功能,测量收缩末期室壁应力(半径-厚度比)/收缩末期容量指数比(ESWS/ESVI),是超声心动图测定整体左室功能较为精确的指标,可在不同的前,后负荷情况下反映左室功能,测定二尖瓣前叶EF斜和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或流速积分(ETVI/ATVI)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评估老年人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可靠而实用的办法,其优点是价廉,快速,适宜床边应用,Morgan等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老年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老年人心力衰竭,结果表明,70岁以上老年人左心功能不全现患率为7.5%,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功能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82%的老年人中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可靠的,而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亦较可靠,Gardin等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最大流速随增龄而减少,房性充盈最大流速随增龄而增大,而且二者在女性显著大于男性,提示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随增龄而减退。

4、运动耐量和运动峰耗量测定

动耐量试验能在一定程度内反映心脏储备功能,正常值:运动做功量6~10METs,运动时LVET增高>5%,运动时最大氧耗量>20ml/(min·kg),AT>14ml/(min·kg)。

5、放射性核素与磁共振显像(MRI)检查

核素心血管造影可测定左,右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通过记录放射活性-时间曲线,可计算出左室的最大充盈速度和充盈分数以评估左室舒张功能,MRI能更精确地计算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心搏量和射血分数,MRI对右室心肌的分辨率也较高,故能提供右室的上述参数。

6、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应用漂浮导管和温度稀释法可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和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Ⅰ),在无二尖瓣狭窄,无肺血管病变时,PCWP可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PCWP正常值为0.8~1.6kPa(6~12mmHg),PCWP升高程度与肺淤血呈正相关,当PCWP>2.4kPa(18mmHg)时即出现肺淤血;>3.3kPa(25mmHg)时,有重度肺淤血;达4kPa(30mmHg)时,即出现肺水肿,CⅠ正常值为2.6~4.0L/(min·m2)当CⅠ<2.2L/(min·m2)时,即出现低排血量症状群。

去除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和诱因有哪些

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在心力衰竭的预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对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发心脏病能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则可明显的改善预后。临床上对某些心脏病可釆取介入治疗,外科手 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如: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甲状腺机 能亢进性心脏病可用抗甲状腺药物或131碘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 房间隔缺损以及室间隔缺损等均可行外科手术治疗。这些都是对其基本病因治疗。

老年人心衰是如何引起的

一、病因及特点

(一)病因

(1)常见病

因冠心病、高血压使老年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中约70%以上为高血压和(或)冠心病引起。我国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40.86%为冠心病所引起,占老年心力衰竭病因的首位。即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肌梗死后的主要死因。

(2)其他原因

老年患者中非风湿性瓣膜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初年增多趋势。主动脉瓣钙化、狭窄机关闭不全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脱垂引起的返流也占有相当比例。

较少见而易被忽视的病因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二)病因特点

多病因性,老年人往往患有几种心脏病和或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以七种一种疾病为主要病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心力衰竭,使病情复杂化。据文献报道,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时有2种以上心脏病者占38.61%。

老年人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疾病源于生活,生活方式左右疾病的滋生,心衰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尽量减少心衰的滋生,只有保持健康的体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精彩。

而老年人心力衰竭尤为重要,下面您详细介绍老向年人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预防,老年人心力衰竭应该如何护理,老年人心力衰竭常见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办法有哪些。

加强三级预防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危险因素而而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全人群策略和高危对象的个体策略,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应从儿童时期即开始,为全面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二级预防:对老年人坚持定期体检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其对患者系统治疗,可减少患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主要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的病死率和病死率,积极开展康复医疗、心理医疗,家庭医疗护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残,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总会有这样会那样的不适,但这时的我们就更不能对自己放松警惕,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心态影响生活,生活是一把利剑,只要稍稍不注意病魔就会席卷开来。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诊断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依然是老年人心衰的主要症状,但由于他们可能同时合并肺部疾病、去适应状态、肥胖等,使这一症状的特异性下降。乏力也很常见,但同时存在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肺部疾病、贫血和抑郁等也可以导致类似症状。意识模糊、恶心、腹泻、厌食、不明原因出汗、慢性咳嗽等非典型症状在老年患者也常出现。

老年人由于基础合并疾病较多,心衰体征的诊断意义有限。比如下肢水肿,还可能由于静脉回流障碍、久坐以及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等导致。第三心音以及肺部啰音经常仅出现于心衰的急性失代偿期,肺部啰音还可由急性或者慢些肺部病变导致。对于收缩功能尚存的心衰,可能出现第四心音心电图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特别是有无陈旧心肌梗死,提示房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胸片可以显示肺淤血以及肺部感染,心脏扩大。超声心动可以评价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心脏结构。BNP等生物标志物也有助于诊断并提供预后信息。

老年人心衰是如何引起的

一、病因及特点

(一)病因

(1)常见病

因冠心病、高血压使老年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中约70%以上为高血压和(或)冠心病引起。我国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40.86%为冠心病所引起,占老年心力衰竭病因的首位。即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肌梗死后的主要死因。

(2)其他原因

老年患者中非风湿性瓣膜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初年增多趋势。主动脉瓣钙化、狭窄机关闭不全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脱垂引起的返流也占有相当比例。

较少见而易被忽视的病因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二)病因特点

多病因性,老年人往往患有几种心脏病和或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以七种一种疾病为主要病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心力衰竭,使病情复杂化。据文献报道,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时有2种以上心脏病者占38.61%。

心力衰竭典型症状表现主要有哪些

心力衰竭典型症状表现如下:

心力衰竭泛指心脏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致组织血流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处于失代偿期的心力衰竭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时感到疲倦和乏力,这是由于他们的肌肉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所致。水肿也引起许多症状。除了受到重力的影响外,水肿的部位和程度也取决于心脏受损的部位主要在哪一侧,是以右心力衰竭为主或是以左心力衰竭为主。老年人心力衰竭体征基本同成年人,但其特征常被并存疾病所掩盖而较隐匿,故易混淆。

1、慢性心力衰竭:呈慢性过程,心力衰竭逐渐加重,视治疗措施适当与否,病情时轻时重,大多数病人伴有钠和水潴留,内脏淤血和水肿,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骤,代偿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常有明显诱因。

3、右心力衰竭:指病变累及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或由肺血管压力增高使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所致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和器官淤血。

4、左心力衰竭:指病变单独累及左心室和(或)左心房引起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及肺淤血所致的征象。

5、全心力衰竭:表现为双侧心力衰竭,可双侧心室同时受损,也可以由一侧发展到另一侧。

相关推荐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饮食原则

1.限制钠盐的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水肿。府根据病情选用低沈、大刽、低钠饮食。低徐,即烹调时每大食盐不越过2克,或相当于酱油10毫升,令人别仅合钠量70毫克少于1500毫克。无盐:即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全大L副食小含钠量小于70毫克。低钠;即除烹调时个添加食盐处酱油外,应用含钠的食物,全天户副食合钠量小于500毫克。人量利尿时应适当增加食盐的景物预防低钠综合症。2.钾的摄入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人衰竭

心衰的原因

冠心病已成为欧洲75岁以下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中国的情况相似。据中国42家医院在1980、1990、2000年3个全年段对部分地区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所做的回顾性调查,冠心病由1980年的36.8%上升至2000年的45.6%,居各种病因之首。在高龄老人中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1)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等。(2)后负荷

老人心衰临死前的症状

1、老人心衰临死前有哪些症状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它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人在去世之前大多会出现胸口闷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现不及时是会直接导致死亡的。或者是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同时可频发咳嗽等。

​老年左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哪些呢

1.一般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病因复杂,必须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探明引起力衰竭的多种病因及其先后顺序,尽量采用根治病因的疗法,如需要手术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如控制肺部及泌尿或消化系感染,纠正贫血或营养不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加强支持疗法,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包括医院及家庭护理)对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会起到积极作用,具体如下:(1)休息:对

老年人心力衰竭应如何治疗和用药

(一)治疗近几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观念已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不仅要能缓解病人的症状,改善一些临床和实验检查指标,而且要能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要注意有效和安全两个方面。从有效性的角度,必须要求:①减轻心脏负担:适当休息使精神和体力均得到休息,并适当应用镇静剂;②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应用利尿药和限制钠盐摄入量;③增强心肌收缩力:适当应用正性肌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处理上有他的特殊性是哪些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处理上有他的特殊性:(1)诊断较困难。老年人多伴有脑动脉硬化和脑供血不足, 所以多表现为记忆力差,尤其是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的病人,对既 往史、现病史记忆和叙述常常不准确,又常有烦躁、意识障碍等症 状,所以诊断起来就比较困难。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或 漏诊。(2)易与呼吸系统疾病混淆。老年人多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慢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也有胸闷、气短、呼吸 困难

慢性心衰如何治疗

一、心力衰竭的治疗。1、减轻心脏负荷。(1)休息(2)控制钠盐摄入(3)利尿剂的应用(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2、加强心肌收缩力。(1)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2)其他强心甙类药物二、积极防治病因及诱因 心力衰竭发生后,如能应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基本病因,则心力衰竭可获改善。例如贫血性心脏病的纠正贫血,高血压心脏病的降压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调整甲状腺机能,心脏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矫治等。均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主要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常见发生在重体力活动时,休息时可自行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发作。病人突然醒来,感到严重的窒息感到和恐怖感,并迅速坐起,需30min或更长时间后方缓解,通常伴有两肺哮啼音,神经张力增高,肺小支气管痉挛及卧位时隔肌抬高,肺活量减少等因素有关。卧位时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常在卧位1—2min出现,须把枕头抬高,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左心衰

老年人心力衰竭能治好吗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最常见,亦最重要。绝大多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均以左心衰竭开始。右心衰竭多继发于左室衰竭,较少单独出现,后者可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等。临床上心衰

心衰怎么办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去除基本病因和诱因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在心力衰竭的预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对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发病能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则可明显的改善预后。对心力衰竭诱发因素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控制或去除心内外感染病灶,纠正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减轻心脏负荷; 注意休息;适当使用镇静剂;控制饮食:包括进餐的种类、数量、次数、热量的控制、钠盐的限制等; 合理使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