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几种筛查法
宫颈癌前几种筛查法
近年来由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增多,使宫颈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且趋于年轻化。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宫颈癌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后,宫颈癌患者五年治愈率已达90%,可知宫颈癌是一个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因此,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传统的手工方法(巴氏涂片)由希腊医生Papanicolaou(巴氏)发明,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用于宫颈癌筛查。因其方法简便,患者无痛苦,且成本较低,非常适合大范围人群的普查,至今沿用了近半个世纪,有些地方仍然在使用。
方法:由妇产科医生用一个软木刮板,在宫颈处轻轻刮取采集脱落细胞,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染色处理后,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诊断。缺点:假阴性率即误诊率较高。
2.CCT—计算机辅助阅片系统美国人研制了一种被称为“脑神经网络模拟系统”,用于扫描传统的巴氏涂片,即CCT检查。但统计研究表明,该系统初筛的敏感性反而低于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所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只批准它用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2000年后,CCT已被新一代细胞学自动扫描系统取代。
3.TCT—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传统巴氏涂片漏诊或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取材时细胞丢失及涂片质量差,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新柏氏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
方法:医生将采集到的细胞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标本瓶中送达实验室,制片过程由计算机程序控制。主要步骤有,细胞混匀;细胞负压采集;细胞转移。其优点是清除了杂质,形成一个清晰的细胞单层涂片,病理医生可以一目了然,使宫颈癌尤其是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显著提高。 此外,TCT的保存液还可以直接用于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
4.病毒学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高危型检测 目前资料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最主要病因, 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以发现HPV病毒,被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最新检测HPV感染方法有杂交捕获法。
方法:用特制小毛刷在宫颈处采集细胞,患者无损伤和痛苦。该方法的准确率相当高,但因费用较高,通常只在高危人群中使用。 5.阴道镜检查当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发现异常时,就需做阴道镜检查以确定病变,必要时取若干块组织送病理检查,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打完hpv疫苗有忌口吗 忌注射后不检查
虽说注射了宫颈癌疫苗能有效的预防宫颈癌,但平时也要定期做好宫颈癌筛查,不能以为从此就安全了,还是需要做好相关检查,以防得病。
1、21~29岁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如果结果异常,需要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查。
2、30~65岁的女性应每5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或者每3年单独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
3、超过65岁且定期筛查结果都正常的女性,不必再进行宫颈癌筛查。
医院是如何对宫颈癌筛查的
颈癌筛查
检查手段:当病人疑似患有宫颈癌时,医生应详细的了解她的病史,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阴道和宫颈部分的检查,如窥阴器检查、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另外,医生还需通过以下方法来诊断宫颈癌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宫颈细胞刮片检查:能及早发现子宫颈上皮细胞的异样变化并对其进行治疗。
2.阴道镜检查:目的是协助定位、提供活检部位、提高取材的阳性率。
3.活检:在显微镜下病理分析撷取的细胞或组织样本,以便检测癌症细胞形态和分化。活检是确诊宫颈癌的最关键诊断手段。
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宫颈癌是最容易预防的恶性肿瘤之一,预防宫颈癌的方法就是进行宫颈癌筛查。 专家介绍进行宫颈癌筛查可以发现早期病变。宫颈表面的细胞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异常增生,经过癌前病变阶段(CIN),发展成为宫颈浸润癌,这一过程大约需要若干年时间。而宫颈位于阴道顶端,通过妇科检查即可窥见,这就为进行宫颈筛查提供了很有利的机会。
如果对妇女进行定期的宫颈筛查,就可以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病变,并通过对癌前病变的及时处理,有效地阻止其发展为宫颈癌。 可以说,如果一个女性能参加规律的宫颈癌筛查,并在发现癌前病变时接受适当的处理,那么她的一生就不会患宫颈癌。如果每一个女性都进行规律的筛查,宫颈癌将可能从疾病谱中消失。
宫颈癌筛查多久做一次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叫HPV病毒引起的癌症。一般情况之下,女性朋友可以每年做一次体检,选择癌细胞筛查就可以了。宫颈癌筛查多久做一次?
新的筛查指南建议女性在21岁时开始初筛,无论初次性交的年龄或其他危险因素,21岁以下女性不应该行宫颈癌筛查。主要原因是,年轻妇女罹患宫颈癌非常少见,过去的筛查资料表明,年龄低于21岁妇女宫颈癌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筛查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或治疗,而且绝大部分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病变能自愈。
专家表示,但是如果初次性交的年龄的年龄过早,建议女性提前进行初筛,一般每年一次细胞学检查,连续两年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3年查一次;高危妇女人群,筛查时间应较短,最好每年筛查一次。
应该做宫颈癌筛查人群如下:
1、多次流产的女性,因为女性进行多次手术流产后会给宫颈留下创伤,会导致病毒侵入,会增加患上宫颈癌的几率。在临床上,很多宫颈癌患者,曾经有过多次流产史。
2、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吸烟、吸毒、营养不良的妇女。
3、很早就有性经历、多性伴侣、早婚多育者也是宫颈癌高危人群,要重视早期宫颈癌筛查。
4、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者。
5、宫颈不典型增生者、有宫颈病变(长期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等宫颈癌前病变)的妇女。
6、不洁的性生活史,性伴侣的包皮过长,也有可能造成女性摧患子宫颈癌的危险。
宫颈癌筛查的“益”与“害”
宫颈癌筛查的“益处”在于筛查技术的敏感性,就是发现那些有可能发展为癌症的高级别癌前病变及已患浸润性癌的人群,给予其及时的治疗。数据显示,即便是已发展为宫颈癌,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100%。全球近40年来的宫颈癌筛查结果也表明,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率。在中国,自开展细胞学检查以来,20世纪90年代死亡率较70年代降低了69%。
亚洲部分国际宫颈癌发病率随着有效筛查的开展而显著下降:每1000,000人的年龄标准化率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当和过度的筛查,影响了筛查的特异性,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危害”,特别是HPV病毒的检测,阳性结果中,包含大量一过性感染(无高级别病变),会导致“患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由此带来后续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测(阴道镜和组织活检),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浪费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并引发一系列家庭和医患关系等社会问题。
扼杀癌前病变做好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筛查的主要目的就是扼杀宫颈癌前病变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高达13.5万人,约占全球发病数量的1/3,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现代女性宫颈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日趋低龄化。而我国25岁以上的妇女,有超过70%的人从未做过宫颈癌预防筛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何勉教授表示,对于宫颈癌,在零期以前的治愈率几乎为100%.但因为早期无病症又缺乏早期筛查意识,我国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非常可惜。所以,女性应该树立早筛意识,定期到医院接受H P V病毒检测与细胞学筛查。
从另一方面说,医院设备的先进程度和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也影响到细胞病理学报告的准确程度。巴氏细胞涂片是一项传统的筛查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巴氏细胞涂片筛查(也称细胞学筛查),已成功地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理论上讲,在筛查质量和覆盖率均较高的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可以降低90%.但是,在占全球新发病例80%的发展中国家,很多女性从来没有进行过这项检查,即便参加筛查,也经常是30岁以下、宫颈病变危险性较低的妇女。且这项传统技术还因为灵敏度低而有较高的假阴性率。
而此次启动的为期3年的预防项目,将于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沈阳和福州等城市开展。项目主要包括:培训480名病理科医师和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提高他们在宫颈癌制片和读片方面的细胞病理学诊断能力;对360名妇科医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标本取样)和干预措施培训;对1200名流动人口妇女提供义诊和免费宫颈癌筛查等。
宫颈癌的诊断
宫颈癌筛查
只要女性开始有性生活后就有感染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主要致病因素)的可能,所以有性生活后就应每年定期筛查宫颈癌。怎么做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应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高危型HPV 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确诊依据为组织学诊断。
1、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是早期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诊断的必需步骤,相对于高危HPV检测,细胞学检查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筛查应在性生活开始3年后开始,或21岁以后开始,并定期复查。
2、高危型HPV DNA检测
相对于细胞学检查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可与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于子宫颈癌筛查。也可用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分流,当细胞学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时进行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性者12个月后行细胞学检查。
3、阴道镜检查
若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并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者,应作阴道镜检查。
宫颈癌筛查的方法
宫颈癌是目前大概少数几个可以搞得清楚病因的一个疾病,绝大多数宫颈癌是由HPV持续性感染导致的,但是30岁以下的人群中HPV感染多见,如果机体抵抗力好,可以清除HPV,少数持续HPV感染者出现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通过细胞学筛查得以发现,避免发展成为癌。所以一是要定期检查宫颈刮片,30岁以上加查HPV。
1、阴道镜检查是早期宫颈癌筛查常见方法,早期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可达98%。专家表示,凡涂片报告或临床可疑者要在阴道放大镜观察下,于可疑区行宫颈活检与细胞涂片,进行早期宫颈癌筛查。
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是预防宫颈癌普查的重要手段,必须注意取样正确,镜检仔细,尽量减少假阴性。
3、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活检也是早期宫颈癌筛查方法。在无阴道镜条件下,可于宫颈鳞-柱交界部3、6、9和12点处活检,如涂片阳性而宫颈活检阴性,应行宫颈管活检。
4、早期宫颈癌筛查方法有哪些?宫颈锥形切除活检,遇多次涂片阳性而活检阴性病例,应行锥形切除术,将标本分块连续切片检查,是早期宫颈癌筛查最精确的方法。
5、碘试验下宫颈活检,即正常宫颈和阴道鳞状上皮富含糖原,可被碘液染为棕色,而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均无糖原存在,故不着色,于碘不着色区活检,可提高早期宫颈癌筛查准确率。
hpv检查方法介绍
1、阴道镜检查是早期宫颈癌筛查常见方法,早期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可达98%。专家表示,凡涂片报告或临床可疑者要在阴道放大镜观察下,于可疑区行宫颈活检与细胞涂片,进行早期宫颈癌筛查。
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是预防宫颈癌普查的重要手段,必须注意取样正确,镜检仔细,尽量减少假阴性。
3、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活检也是早期宫颈癌筛查方法。在无阴道镜条件下,可于宫颈鳞-柱交界部3、6、9和12点处活检,如涂片阳性而宫颈活检阴性,应行宫颈管活检。
4、早期宫颈癌筛查方法有哪些?宫颈锥形切除活检,遇多次涂片阳性而活检阴性病例,应行锥形切除术,将标本分块连续切片检查,是早期宫颈癌筛查精确的方法。
5、碘试验下宫颈活检,即正常宫颈和阴道鳞状上皮富含糖原,可被碘液染为棕色,而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均无糖原存在,故不着色,于碘不着色区活检,可提高早期宫颈癌筛查准确率。
hpv检查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常见的,我们需要了解清楚的,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治疗疾病,我们需要重视起来。
有性生活的女性应每年做次宫颈癌筛查
癌症很可怕,但是宫颈癌非也,目前宫颈癌真的是一种早期可防可治的疾病,防治的手段就是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也就是TCT和HPV检测,通过简单的妇科检查时取材就可以实现。
宫颈癌有很多病理类型,其中宫颈鳞癌占90%,这一型的宫颈癌演变过程为宫颈癌前病变(CIN)I、II、III,直到宫颈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10年,因此宫颈防癌筛查主要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样瘤变,并进行进一步干预,达到防治宫颈癌的目的。
当宫颈癌筛查发现异常,一般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如果活检提示您存在癌前期病变时也不要紧张,因为它不是癌,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和级别要么严密观察,无需手术;要么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以防日后发生癌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阴道异常排液、白带过多或性生活后阴道出血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检查。
做宫颈筛查要注意什么
1、检查当日清晨排空大便,检查前10分钟排空小便。
2、若是正在进行妇科阴道上药治疗的妇女应至少停药2天再接受检查。
3、避开月经期,如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是尽经后出血,必须进行检查的,要告诉医生情况,医生严格消毒后可以进行检查。
4、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前48小时,不要同房,避免阴道冲洗,否则不能真实反映宫颈的情况。
5、若没有过夫妻生活的女士原则上无需做宫颈癌筛查,不做妇科内诊,若因他因素必须要做,须请提前告知医生。
6、检查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以平常心对待,因紧张感会让阴道和宫颈的肌肉会收缩变小,这样医生取样的时候就会变困难,而且受检者也会有不适感。
宫颈癌筛查一般情况有以上的几个步骤的,女性朋友在做宫颈癌筛查前要注意相关的事项。
宫颈癌的3种必要检查
美国《内科医学年鉴》杂志刊登波士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在宫颈癌筛查方面,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宫颈细胞学(Pap)涂片检测以及HPV与PAP联合检查3种方法都有必要。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丽贝卡·帕金斯博士和伊丽莎白·斯蒂尔博士表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1年批准了HPV检查。最初只是对PAP检查结果异常的30岁以上女性患者的补充检查。罗氏Cobas HPV检查试剂盒(占HPV检测市场1/4)于2014年4月批准为独立的子宫颈癌筛查法。这种方法可识别出14种高危类HPV病毒的DNA,其中包括与70%的宫颈癌有关的HPV16和HPV18。
与PAP检查相比,HPV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HPV的癌前病变检测率可达95%,特异性达到94%。而PAP的癌前病变检测率为40%~70%,特异性为97% 。PAP+HPV联合检查比单项检查效果是PAP检查的两倍,查出病例也比HPV多处12%~16%。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不同筛查方法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筛查,降低宫颈癌危险的重点应放在筛查率上。
现有的宫颈癌初筛主要是通过细胞学方法,检测结果受到很多主观因素影响。高危型HPV DNA检测,是基于病因学的分子水平检测方法,更加客观地评估受检女性是否已经有宫颈癌癌前病变或存在进展为癌前病变的高风险。
目前,亚洲尚未将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的一线初筛。”鼓励女性定期接受高危型HPV检测——特别是HPV 16和18检测—— 有助于早期发现风险,也是降低亚洲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高危型HPV DNA检测让医生可以自信地判断。阴性结果确实代表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较低,从而安全延长筛查间隔。女性可以在常规细胞学筛查的基础上,要求医生对其进行高危型HPV检测。
宫颈癌能预防吗
宫颈的癌前病变和早期都没有临床症状,出现症状时多数已到晚期。所以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的预防很有帮助。医学界公认宫颈癌的成熟检查方式是TCT(液基细胞学检测)以及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都是在宫颈管提取分泌物进行的,收集细胞比宫颈刮片更多,两者结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90%以上。
宫颈癌的预防重在检查,只要有性生活的女性均有可能得宫颈癌,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布规律,建议从25岁一直到70岁都进行宫颈癌筛查,或从有性生活3年后开始筛查。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25岁以后做妇科检查可同时做HPV和TCT检查;如果经济条件一般,也应至少每隔三年做一次HPV,检出阳性后再查TCT,若TCT未发现癌前病变,可以等半年再查一次高危型HPV;如果TCT和HPV都正常,可每隔5年检查一次,直到70岁。
宫颈癌筛查的“益”与“害”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目前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数据显示,从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到发生宫颈癌,时间跨度可以达到5-10年。所以有效、积极地开展宫颈癌筛查,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主要的两大技术是细胞学检测和高危型HPV病毒检测。
宫颈癌筛查的“益处”在于筛查技术的敏感性,就是发现那些有可能发展为癌症的高级别癌前病变及已患浸润性癌的人群,给予其及时的治疗。数据显示,即便是已发展为宫颈癌,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100%。全球近40年来的宫颈癌筛查结果也表明,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率。在中国,自开展细胞学检查以来,20世纪90年代死亡率较70年代降低了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