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出现心律失常症状要关注什么

老人出现心律失常症状要关注什么

既往病史和原发病:如果心律失常为首次发作,若既往健康,未患过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则多为非器质性的,或程度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若为多次、反复发作,本人又患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重要疾病,则多为器质性的。

发作诱因: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发热时出现,或在大量饮酒、饮茶、喝咖啡、连续吸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洋地黄、奎尼丁)之后出现,则属于正常现象。相反,若查不出明显诱因,则应进一步查清原因。

起病快慢及持续时间:一般说来,心律失常若起病迅猛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多表现病情较急、较重,应及早就医。相反,若起病较缓、持续时间短,则多提示病情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

频发或偶发: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若发作不频,如早跳等每分钟在5次以下,多提示病情较轻;若每分钟在5次以上或更多,则提示病情较重,不可掉以轻心。

是否伴有症状:有无伴发症状是判断心律失常轻重缓急的重要指标,若发作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抽搐、昏厥等,则提示病情较重、较急,多由器质性病变所致,不容忽视,应立即就医。

年龄和病史:一般情况下,如心律不齐发生在年轻人或壮年人身上,以功能性较为多见。老年人心律不齐,则多见于器质性病变。另外,已经确诊为各种传导阻滞、房颤、室性频发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如再发生心律失常或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同时出现其它新的症状,则提示严重,应马上就医。

出现了心律失常会是心肌炎吗

心肌炎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心肌疾病,常见症状为心律失常、胸闷、胸痛、乏力等。许多年轻人出现心律失常时就会怀疑是否是患了心肌炎,其实心律失常可以由于多种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导致,不仅仅是心肌炎,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年轻人出现的心律失常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多数是由于紧张、焦虑、精神压力大、劳累、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浓咖啡而引起的,只有少部分是由于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而引起的。患者不用过分担心、害怕,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就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病因。

临床上发现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于心律失常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没有任何心脏疾病的情况下,这些因素可以引发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等。心肌炎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交界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多种类型心律失常。但除了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引起心律失常。

喝咖啡对心脏好吗 咖啡喝多了对心脏好吗

咖啡喝多了对心脏不好。短时间内大量喝咖啡,可能会导致咖啡因中毒。使人出现心悸、心动过速、躁动不安、抽搐等症状。而且喝咖啡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得到增强,从而延续劳累的工作状态,很可能会导致人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的特征表现

因为小儿的心脏生理还在逐步发育健全,所以当小儿发生心律失常时与成人差别较大,如小儿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比成人发病率显着减少,此外还包括以下这些症状。

1. 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是小儿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其次为异位心律及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又以窦性心动过速占多数,窦性心律不齐也很常见,患者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明显,吸气末期心率减慢,常在激烈运动、发热、哭闹烦躁、情绪不安时出现,应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可消失。小儿异位心律中过早搏动发病率最高。传导阻滞中以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率最高。

2. 新生儿心律失常症状

约60%的儿童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约5%- 10%患者原有预激综合征,以1岁以内幼儿多见,随着其年龄增大,发育逐渐完善,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新生儿期的小儿窦性心律很不稳定,并且在婴儿期容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紧张、哭闹、运动或体温过高时。

3.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小儿心律失常出于先天性的为多。如果小儿在胚胎发育时出现房室结区和房室束不相互连接,出生后可出现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阻滞。Ⅰ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仅表现为P-R间期延长;Ⅱ度患者可出现心脏漏跳症状;Ⅲ度患者因为心率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并会危及生命。

出现心律失常别太紧张

心律失常并非都要治疗

什么样的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什么样的心律失常不需要治疗呢?心律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每个人都可能发生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心脏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其性质并不一样,有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有些则属于病理情况,需要针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或对心律失常本身进行治疗。对于一些严重而危及生命的情况,还需尽早采取措施积极救治。

心律失常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有的人早搏时感觉心悸、心前区不适,但没有晕厥、黑矇等严重症状,应首先考虑药物以外的方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戒烟、戒酒等。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出现黑矇、晕厥等症状,要考虑心率缓慢或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的情况,要积极到医院进行诊治。

出现心律失常怎么办

发生心律失常后明确其严重程度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病人能否治疗以及预后等情况,这也是病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一部分病人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如早搏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可根据症状基本判断。但多数情况下需进一步做检查,如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Holter等。有时,为了明确心脏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如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等情况,还需要做心脏磁共振检查。明确病情轻重要综合判断,如病人出现过晕厥、阿-斯综合征等情况时,特别是合并冠心病、心肌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一般来说病情较为严重,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如仅仅是有心悸、心跳停搏感,检查发现偶发早搏等,就不必太紧张,有时可能不需要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的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的病理生理功能,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他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反应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非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两大类疾病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如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时应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可考虑射频消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以及长QT间期综合征等还需要植入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等有关。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大多预后良好。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如本身不引起明显血流动力障碍,又不易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的,预后一般尚好。但如基础心脏病严重,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缺血者,预后一般较差。

老人心律不齐怎么治疗

数老年人由甲亢引起的心房颤动,往往会误诊为冠心病所致,如不控制甲亢,就难以控制心房颤动。这类心律失常的治疗还应注意选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常用的药物众多。如能合理地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应当提醒的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观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己随意用药。这是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引起副反应(如奎尼丁易致晕厥);所以使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时务必谨慎,尽量做到安全、有效,剂量不宜太大,服药过程需密切观察。

上文介绍的这些药物,就是专治老年人心律失常问题的。因此,如果你家中老人有心律失常的问题,就可能会需要这些药物的帮助。专家提示心律失常是典型的心脏病症状之一,所以,老人一旦出现心律失常,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年轻人为什么会心律失常

1、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时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会使心率增快,房室传导改变,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律失常。

2、外界刺激

机体突然受寒、受惊吓、神经系统受刺激都可能导致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心律失常。

3、不良情绪

愤怒、惊恐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导致心律不齐。

4、吸烟酗酒

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刺激植物神经,导致心律失常,饮酒过多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心律失常。

5、合成纤维衣物过敏

合成纤维衣服引起皮肤静电干扰,改变体表电位差,从而使心脏电传异常,导致一些人出现室性早搏。

6、吃东西过快

有些人在吞咽食物3到6秒钟时可突发心悸、头昏甚至昏厥。有的出现心动过速、频繁早搏。有的则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狼吞虎咽”时症状更明显。

7、体位改变

体位改变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由立位到卧位或由卧位到立位,一般较为短暂,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可见图像有异常改变。

有些人出现心律不齐,去医院检查又没有表现,给诊断带来了困难,所以学会捕捉心律失常对患者而言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明确病情并得到及时治疗。留意发生心律不齐的伴发症状,以便对自己的病情有个把握。

心律失常与什么鉴别

临床上心律失常的诊断其实是在诊断心律失常以后,鉴别所患的心律失常是否有危害,是否需要处理,另外还要鉴别心律失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所以建议患者可以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这样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判断。

心律失常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较轻的病人会有心跳不整齐的情况,在鉴别诊断中可以跟劳累、甲状腺功能疾病等进行鉴别,心律失常在症状表现上往往会有心悸、心斜前区不适这样的感觉,所以需要跟心脏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另外也需要跟器质性心脏病鉴别,是单独心律失常还是伴发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的黑朦,猝倒,头晕,抽搐等情况,需要跟脑部疾病相鉴别,如癫痫、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等。当病人心率过快时,会出现血压下降,需要与其他血压下降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心率过快时病人出现心慌、汗出,需要跟糖尿病的低血糖症状相鉴别。


窦性心律过速危险吗

1、窦性心律过速危险吗

起源有窦性、房性、交界性和室性。心跳节律有快有慢还有不规则。在不规则的心跳中还有完全没有规律的不规则和有一定规律的不规则。传导方面有正常传导通道但是速度过快或过慢和异常传导通道而传得过快或过慢等等种种情况。这些情况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因而使心律失常成为非常复杂而危险程度轻重不一。

2、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异常状态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异常状态。有不少疾病可以以发生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或者并发心律失常。但是有了心律失常不一定都是心脏病,因一些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对正常人的心脏进行24小时的动态心电观察,发现有70%左右的正常人出现早搏,但均无任何临床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几乎百分之百都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3、心律失常可能造成的危害

3.1、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

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3.2、带来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

血液循环失常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发生瘁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3.3、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

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可引起肾血流量平均减少8%~10%,房性心动过速和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其肾血流量分别减少18%、20%、60%,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其症状包括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警惕心慌头晕可能是心律失常

律失常的症状

首先表现为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通过最近几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

其次,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如果婴儿患有心律失常的话,其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如果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是否治疗要看自觉症状轻重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以及基础心脏病的有无、轻重程度。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就觉得心慌。对于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当然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力衰竭,出现频发室早、室速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此外提醒大家对跳的快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跳的乱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

冠心病症状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部分患者既往有心绞痛发作病史,后由于病变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而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气紧,水肿,乏力等,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症状。


警惕心慌头晕可能是心律失常

首先表现为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通过最近几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

其次,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如果婴儿患有心律失常的话,其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如果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患有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

你知道患有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吗?很多人都有心律失常症状,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心律失常的危害,其实心律失常的危害还是很多的,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其他严重的病变,所以今天就为大家普及患有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的知识。

患有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

1.正常人出现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心动过速等,经常会造成心慌、气短、胸闷、夜睡不安等,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如心率的过快过慢都会使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加重冠心病,当然各种早搏造成的心跳不规律也能加重冠心病。如果是心肌梗塞病人出现了严重的室性早搏,还会有生命危险。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冠心病的猝死率`高,约占总猝死病人的`~`。

2.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突发的、紧急的严重心律紊乱或原有的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与恶化,由此可导致患者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这类心律失常是急诊急救中较常见的临床急症和危重症,从事院前和院内急诊急救的医务人员应掌握其诊断要点,务必做到及时识别和实施紧急合理的救治措施。

3.心律失常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4.心律失常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

5.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发生瘁死`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高。

关于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以上已经为大家做了解答。提醒大家患有心律失常症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及时治疗,不要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期,导致病情加重有生命危险。

小儿心律失常有什么特征

1. 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是小儿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其次为异位心律及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又以窦性心动过速占多数,窦性心律不齐也很常见,患者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明显,吸气末期心率减慢,常在激烈运动、发热、哭闹烦躁、情绪不安时出现,应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可消失。小儿异位心律中过早搏动发病率最高。传导阻滞中以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率最高。

2. 新生儿心律失常症状

约60%的儿童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约5%- 10%患者原有预激综合征,以1岁以内幼儿多见,随着其年龄增大,发育逐渐完善,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新生儿期的小儿窦性心律很不稳定,并且在婴儿期容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紧张、哭闹、运动或体温过高时。

3.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小儿心律失常出于先天性的为多。如果小儿在胚胎发育时出现房室结区和房室束不相互连接,出生后可出现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阻滞。Ⅰ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仅表现为P-R间期延长;Ⅱ度患者可出现心脏漏跳症状;Ⅲ度患者因为心率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并会危及生命。

4. 学龄期心律失常症状

学龄期儿童多见窦性心动过缓、游走性心律失常和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相关推荐

心律失常成常见多发病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令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心律失常”的行列——而特别需重视的是,恶性心律失常的特征是猝死,而且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提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杀手。这种状况正在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昨天,苏州有五百名内科医生放弃休假,参加2010年“心律失常诊治新理念巡讲中国行”苏州站的活动,分享国内一流心内科专家的治疗新理念与心得。苏大附一院心内科主任杨向军教授介绍说,最近几年,心律

心律失常的危害有哪些

一、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猝死的最大原因,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二、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不适当出现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发生改变,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三、心前区剧烈疼痛心肌梗塞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可能会引发心前区剧烈疼痛。四、晕厥及抽搐晕厥一般见于室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纤颤、高度窦房阻滞、

过敏对心脏的影响

当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不仅会累及皮肤、消化和呼吸系统,引起皮疹和哮喘等表现,而且还会累及心脏,突出症状就是心律失常。近年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在药物过敏引起的反应病人中,也有不少人出现心脏“过敏”现象。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表现都是心动过速、早搏以及房颤,患者会感到胸闷、心慌等症状。在人们的认识中,很难把过敏和心脏联系起来,因此即使出现心脏“过敏”现象,也很容易被忽视。患者出现心悸及心电图显著

心律失常到底治疗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早(房性早搏)、房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心房颤动)等几种情况,室性心律失常也包括室早(室性早搏)、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室颤动)等几种情况。另外还有常在年轻人体检报告中出现的“窦性心律不齐”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杨平珍主任表示,窦性心律是人的正常心律,窦性心律不齐是吸气和呼气造成的,吸气时心律偏快,呼气时则偏慢,在儿童和年轻人群体中是比较容易出现的。房性心律失常

当你心悸头晕小心律失常

心脏病患者几乎都有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稳定而有规律地跳动,心跳频率为60-100次/分钟。当心跳的频率过快或过慢,又或者心跳的节律不规律时,即发生了心律失常。酗酒,会心律失常;喝了两大杯咖啡,也会心律失常。可以说,人的一生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几乎达100%,心律失常人人有之,只是发生的年龄、时间、种类、持续时间、伴发症状轻重不同而已。“发生轻微的心律失常时,有人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窦性心律不全的表现是什么

窦性心律失常系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著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在同一导联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超过0.16s(也有学者主张超过0.12s)。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引起心悸、眩晕甚至昏厥。一般窦性心律失常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只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的窦性心律失常,需用阿托品、

窦性心律不全的表现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出现疾病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窦性心律不全,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主表现为心律失常,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那么,窦性心律不全表现?关于窦性心律失常,你有哪些了解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窦性心律失常系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著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在同一导联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超过0.16s(也有学者

经常心慌是因心律失常闹的

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心电图可确诊大多数心律失常,临床上最常用。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为阵发性,患者就诊时若未发作,心电图可能仍为正常。这时,可进行24至48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有朋友和小编反应,***妈患有冠心病,前段时间因为降温,她的妈妈就感冒了,后来就老是老感觉心慌慌,是不是就出冷汗,而且老感觉喘不上气,这让她很担心,这些症状到底是因什么问题导致的?于是,小编带着这些问题请

心律失常的危害大吗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心脏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特别高,顾名思义,心律代表着心脏的节律,通俗讲就是心跳。心律失常说明心脏的节律出现异常现象。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做心律失常。今天社区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心律失常的危害早搏、

经常心慌需警惕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病症,有的无碍健康,有的会导致严重后果,主与是否有基础心脏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有关。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孙宝贵教授表示,当出现心慌心悸、头晕乏力等不适,以及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而发现心跳异常时,应积极找心血管专科医生检查,明确诊断。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并不与症状完全一致,感觉重的不一定严重,感觉轻的不一定轻。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患者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