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精神差须警惕肺炎
老人精神差须警惕肺炎
老人精神差须警惕肺炎
有位老人,今年65岁,最近感觉疲劳乏力,做什么事情都没精神,吃饭也没有胃口,但除了偶尔咳嗽一两声外,基本没其他表现。还是子女孝顺,硬要带老人去接受检查,结果一查查出个大叶型肺炎。
专家说,肺炎这种毛病一般预后不错,但如果是老人发生肺炎,一不小心就会引起更严重的感染甚至发生休克,不仅疗效差,不易痊愈,而且常导致肺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甚至造成死亡。所以这位老人的情况可以说非常凶险。
为什么老人明明患上肺炎,却不咳嗽、不发烧呢?
专家表示,这其实是老人患病的一个特点。在一般人看来,既然发生肺炎就肯定会发热、咳嗽,但事实上,老年人往往没有明显的典型症状,不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而仅仅表现为消化、精神系统的症状,因此更容易被忽视。
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呼吸道老化,免疫功能差,抵抗力弱,机体适应性差,所以因为感冒并发肺炎时,往往表现出的是食欲不佳、恶心、胸闷或者头晕、嗜睡、乏力、神志模糊、精神萎靡等症状,如果不小心就非常容易被忽视。特别是老年人多数还伴有其他疾病,如果在此基础上继发肺部感染,后果更为严重。
因此,如果您家中的老人出现感冒后久治不愈,呼吸急促、胸闷、脉弱要及时就诊;有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四肢软弱无力、精神萎靡、疲倦、乏力、嗜睡等表现,一定要尽快送老人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引发其他并发症。
预防老年性肺炎很关键
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如患了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发展成肺炎。患慢性病,尤其是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老人,要积极治疗,还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疫苗。
另外,老年人应适量、合理地锻炼身体,使机体逐渐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日多吃一些营养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不吸烟、不酗酒,尽量少去人声嘈杂、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晚上睡觉前,用热水充分泡泡手和脚,使之温热充血,约10分钟左右,这样能通过神经反射使上呼吸道、鼻咽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局部抵抗力增强。
老年人警惕流感演变肺炎
老人流感容易诱发肺炎,而流感组合肺炎对于老年人健康具有很大威胁。因此,在冬春流感流行到来之前,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应把流感和肺炎联在一起预防,最好在接种流感疫苗的同时接种肺炎疫苗。
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流感预防主题研讨会上,刘又宁介绍了老年流感演变成肺炎的情况。他说,国外最新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因流感导致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是每千人1.25到2.28;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因流感诱发肺炎的可能性更大,为每千人4.76到6.36。这些数字都远远高于其他人数。
肺炎在老年人群中的病死率也比较高。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因流感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人群中,90%左右是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其中大多数是因流感诱发肺部感染所致。
不停地打嗝是什么原因
外周性疾病
如果持续不断的打嗝,很可能是膈肌周围发生病变,要警惕肺炎、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胰腺炎、心肌梗塞、膈下脓肿及食管裂孔疝等疾病,它也可能是胃、食管功能或者器质性改变发出的警示信号,如胃扩张、胃痛、胆结石、肝病、阑尾炎、大动脉瘤、自然气胸以及消化道肿瘤等。
中枢性疾病
如果出现顽固性的打嗝,就需要警惕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性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如果老年人出现连续不断的打嗝,同时还伴有语音模糊、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脑中风的征兆。
慢性肾脏疾病
如果出现持续性打嗝,很可能是患有一些慢性的肾脏疾病,如肾衰或者横隔肌膜病变等。
胃肠道疾病
如果持续不断的打嗝,可能是患上了胃肠神经功能官能症,或者是胃肠道的慢性疾病,这新疾病都会导致胃肠蠕动缓慢,食物在胃肠道中产过多气体而出现打嗝。
其他因素
频繁的打嗝还可能是生物、化学、物理刺激所致,或者是一些精神、神经因素的表现,譬如迷走神经接兴奋、幽门痉挛等。
老年肺炎诊断标准
对于老年人,具有发热、咳嗽、咯痰、肺部实变征与湿性啰音、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阴影,诊断并不困难。对于有吸烟史的老人,具有发热、咳嗽,痰多或有特殊恶臭味、气促、肺部出现或增多湿性啰音、X线下肺部炎性阴影,诊断也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呼吸道症状、体征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或中枢神经活动障碍的患者;原有慢性肺部疾患者;及以休克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则易漏诊或误诊。老人有下列征象者应警惕肺炎的可能: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精神萎靡、意识障碍、呼吸急促、心动过速、食欲锐减;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心功能不全、血压下降、呼吸衰竭;慢性肺部疾病患者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呼吸道症状、体征加重;既往健康者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脓性痰、肺部湿啰音;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轻微或中度发热、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增高。
对怀疑有肺炎的老年患者可以进行下列检查来协助诊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约半数以上老年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也有少数病例白细胞总数降低,但通常中性粒细胞将超过80%,有时可见中毒颗粒和核左移。痰细菌培养(除常规培养外必要时还应做厌氧培养或L型菌培养),它不仅可以协助诊断而且可以确定病原体,药敏试验有助于抗生素选择。病原微生物其他检测方法,如免疫扩散法、微量沉淀法,单克隆抗体法、荧光标记法、酶联法、DNA探针杂交瘤法、气相色谱等新技术检测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x线检查x线胸片对老年肺炎诊断非常重要,但发病之初胸片可能是正常的,发病24h后可见肺部有新的浸润灶。老年肺炎 80%以上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少数表现为节段性肺炎,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则少见。x线下提示病灶多发生在两肺中、下部的内、中带。老人若在半年内在同一部位多次发生肺炎,或积极治疗下肺部阴影迁延6~8周以上不愈应警惕肿瘤引起阻塞性肺炎的可能,应进一步作纤维支气管镜、CT或MRT检查。
鉴别诊断:
老年人肺炎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肺结核:可有消瘦、低热、盗汗、咳嗽、咳痰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明显阴影,一般抗感染治疗结果不佳者,应考虑肺结核的可能。应仔细追问病史,x线胸片可见陈日性结核病灶、钙化,痰结核菌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淋巴细胞增高,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CT扫描有助于诊断。
(二)肺Ca:肺Ca与老年肺炎常合并存在,凡有刺激性咳嗽或痰中带血,并经抗感染治疗一周仍不消失,或同一部位肺组织内短期内多次发生炎症,或发生肺不张者注意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应及时进行x线、CT,MRI、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肺炎和感冒的区别
感染部位: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
发热情况:感冒时如果发烧了,一般过两天会逐渐缓解,很少超过7天;而肺炎最见的表现就是不明原因的发热,如果持续高烧不退,就要警惕。
咳嗽情况:相比于感冒咳嗽,肺炎患者的咳嗽更为剧烈、频繁,而且痰多,甚至有脓痰。
精神状况:感冒的孩子大多还是能吃能玩,就算发烧时有点蔫,退烧以后也会很快恢复精神。得了肺炎则不同,精神状态特别萎靡,就算退烧也提不起精神。
总之,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吃了感冒药并充分休息后迟迟没有好起来,甚至还在发展加重,体温持续不退、咳嗽严重有脓痰、出现寒战等现象,要警惕肺炎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药物用得越早,病情控制速度就越快,治疗成功率高,死亡率也会下降。
老人秋季养生法
一、节饮食养肺生津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
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三、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四、警惕秋季易发病 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
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秋天的气候转凉,是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老人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一、节饮食养肺生津
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
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三、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四、警惕秋季易发病
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老人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相信大家在看过以后心里也都了解了,希望大家都能照顾好自己家里的老人,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老人打蔫肺炎在警报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出现过打蔫现象,但通过及时补救和身体的自愈能力,会慢慢度过“打蔫期”,重振精神。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防御和保护能力减弱,导致老人在一些疾病的表现上比较隐匿,出现打蔫现象,往往容易被忽视。
入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一些老人出现了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等“打蔫”症状,误以为这是天气热、情绪差导致的,休息一阵就好了。殊不知,这些身体不适很可能是肺炎的早期症状。本期,我们特邀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肺炎对老人的危害,以及日常护理的重要性。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出现过打蔫现象,但通过及时补救和身体的自愈能力,会慢慢度过“打蔫期”,重振精神。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防御和保护能力减弱,导致老人在一些疾病的表现上比较隐匿,出现打蔫现象,往往容易被忽视。
忽然打蔫警惕肺炎。74岁的张大爷近几天精神莫名变差,不想吃饭、不想活动,整天赖在床上。家人以为气温高老人贪睡,所以也没在意,直到第三天下午,儿子来看望老人,发现有低热情况,且处于昏睡状态,才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肺炎急性发作。
老年肺炎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疾病,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且病程长、病情重,成为老年人致死的直接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在全球造成死亡的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已经是第三位高危害疾病。我国一项针对9个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也发现,老人所患常见病中有26%为肺炎。
从生理上看,老人由于上呼吸道黏膜和腺体萎缩,黏液、唾液分泌减少,黏膜黏液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病原体容易在上呼吸道繁殖,从而引起肺部感染。吞咽反射是防止异物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由于老人呼吸功能减退,吞咽与声门动作常不协调,导致吸入危险增加。加上气管、支气管黏液纤毛功能降低、咳嗽反射差、肺组织弹性减退等,致使排痰功能降低,容易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发肺炎。
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增加身体负担。70%~90%的老年肺炎患者常常患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如脑卒中、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由于老人全身反应能力差,发病比较隐匿,一般没有发热、咳嗽、胸痛、畏寒等主要肺炎症状,而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乏力等不典型打蔫现象,此时家属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带老人到医院排查。
长期打蔫,查查血常规。如果老人在几周或更长时间内出现打蔫、明显体弱等情况,要查一查是否患有贫血。老人贫血的特点是:发生较为缓慢、隐匿,常被其他系统疾病症状所掩盖,最常见的症状除心慌、气短、下肢浮肿、心绞痛外,神经症状较为突出,如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精神错乱,常被误诊为精神疾病。因而在治疗老年多系统慢性疾病的同时,应注意查查血常规。
日常护理是关键。为了避免老年肺炎,做好日常防护至关重要。首先,把好环境关。冬春季节是老年肺炎发病率最高的季节,老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家中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其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营养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利于痰液稀释排出,不吸烟、不酗酒。再次,适量、合理地安排运动计划。使机体逐渐适应天气变化,增强抵抗力。最后,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必须及时彻底进行抗感染治疗,防止发生肺炎。对于患有慢病,尤其是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老人,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注射肺炎疫苗。然而,老人生病防不胜防,家人一旦发现老人打蔫,务必先结合老人近几天的生活状况,判断有无感染倾向,一旦怀疑可能发展为肺炎,一定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