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生活的女性应每年做次宫颈癌筛查
有性生活的女性应每年做次宫颈癌筛查
癌症很可怕,但是宫颈癌非也,目前宫颈癌真的是一种早期可防可治的疾病,防治的手段就是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也就是TCT和HPV检测,通过简单的妇科检查时取材就可以实现。
宫颈癌有很多病理类型,其中宫颈鳞癌占90%,这一型的宫颈癌演变过程为宫颈癌前病变(CIN)I、II、III,直到宫颈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10年,因此宫颈防癌筛查主要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样瘤变,并进行进一步干预,达到防治宫颈癌的目的。
当宫颈癌筛查发现异常,一般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如果活检提示您存在癌前期病变时也不要紧张,因为它不是癌,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和级别要么严密观察,无需手术;要么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以防日后发生癌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阴道异常排液、白带过多或性生活后阴道出血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检查。
宫颈癌筛查没必要太勤做
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都应该定期做宫颈癌筛查,但无需太过频繁。21~29岁只需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30~65岁的女性,首推每5年进行一次细胞学和HPV的联合筛查,或者每3年一次细胞学筛查;既往筛查正常的65岁以上女性,子宫和宫颈已摘除且无宫颈癌或宫颈癌前病变史的女性,不必再进行筛查。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但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规的防癌普查,不仅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而且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了条件。不过,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师陈红敏说,不推荐普通女性每年进行巴氏涂片检查,因为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需要很长时间,不需要过度频繁的筛查。
“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应该开始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但是,21~29岁只需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如果结果异常则需要进行HPV检查,若结果正常则不需要。”陈红敏介绍说,对于年龄在30~65岁的女性,首推每5年进行一次细胞学和HPV的联合筛查,或者每3年一次细胞学筛查。
陈红敏说,既往筛查正常的65岁以上女性,子宫和宫颈已摘除且无宫颈癌或宫颈癌前病变史的女性,不必再进行筛查。
“被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女性应继续进行筛查,而已接种HPV疫苗的女性应按其年龄阶段进行推荐的筛查。”陈红敏说,宫颈癌高危女性应更频繁地进行筛查,如HIV(艾滋病)感染、器官移植或服用乙烯雌酚(DES)者。
陈红敏说,想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要避免吸烟,因为吸烟可增加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率,尤其是鳞状细胞癌。同时,可多食用含有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微量营养元素的食物,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癌的诊断
宫颈癌筛查
只要女性开始有性生活后就有感染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主要致病因素)的可能,所以有性生活后就应每年定期筛查宫颈癌。怎么做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应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高危型HPV 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确诊依据为组织学诊断。
1、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是早期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诊断的必需步骤,相对于高危HPV检测,细胞学检查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筛查应在性生活开始3年后开始,或21岁以后开始,并定期复查。
2、高危型HPV DNA检测
相对于细胞学检查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可与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于子宫颈癌筛查。也可用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分流,当细胞学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时进行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性者12个月后行细胞学检查。
3、阴道镜检查
若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并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者,应作阴道镜检查。
不同年龄段的人如何选择针对性筛查癌细胞
20岁后:女性有性生活后,就要开始做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坚持每年一次。该办法是目前最有效的、简便易行的早期发现宫颈癌的办法。
30岁后:女性要注意乳腺检查。首先是自检,月经来潮的第9~11天最适合自检,停经或更年期妇女最好在每月的固定一天进行自检。
40岁后:中老年人尤其是抽烟的人,应每年做一次胸部X线或CT筛查,对早期发现肺癌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应对胃癌进行筛查,以胃镜为金标准。
50岁后: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做结肠病变的筛查,肠镜诊断率最高。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则可以及早发现前列腺癌。
多长时间做一次妇科检查
有性生活的女性一年需要做一次妇科查体,2~3 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如属高危人群,至少一年复查一次。
高危人群包括:有宫颈癌家族史、CIN I 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I 级,即子宫颈上皮细胞轻度异形改变),后者需进一步进行 HPV(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型检测。
宫颈癌筛查
只要女性开始有性生活后就有感染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主要致病因素)的可能,所以有性生活后就应每年定期筛查宫颈癌。怎么做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应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高危型HPV 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确诊依据为组织学诊断。
1、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是早期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诊断的必需步骤,相对于高危HPV检测,细胞学检查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筛查应在性生活开始3年后开始,或21岁以后开始,并定期复查。
2、高危型HPV DNA检测
相对于细胞学检查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可与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于子宫颈癌筛查。也可用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分流,当细胞学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时进行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性者12个月后行细胞学检查。
3、阴道镜检查
若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并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者,应作阴道镜检查。
4、子宫颈活组织检查
任何肉眼可见病灶,均应作单点或多点活检。若需要了解子宫颈管的病变情况,应行子宫颈管内膜刮取术。
晚期宫颈癌的生活护理
绝大多数宫颈癌是在性生活时通过HPV反复感染而导致,因此,有性生活的人士应注意:
1、注意性生活卫生和经期卫生。性生活时注意双方生殖器官的卫生,女性来月经时不要有性生活。过性生活时最好戴安全套,减少甚至杜绝多个性伴侣。
2、男方有包茎或包皮过长者,应注意局部清洗,能减少妻子患宫颈癌的危险。
3、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查一次。
4、国外流行在性生活之前打宫颈癌疫苗,但宫颈癌疫苗在内地尚未上市,有些女性便专程到香港或境外接种。
宫颈糜烂会不会癌变呢
宫颈糜烂不会导致宫颈癌
听说方颖的病情,现场不少患者按捺不住,她们大多都有宫颈糜烂的问题,担心也会演变成癌。
“我在门诊中发现,不少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宫颈癌的前兆就是宫颈糜烂,再发展下去就是宫颈癌了。我也曾接到患者电话说得了宫颈癌,过来一检查却是宫颈糜烂。”吕卫国副院长说,宫颈糜烂是正常育龄妇女都会有的生理现象之一,并不是病变,也不会发展成宫颈癌。
但他也提醒,早期的宫颈癌与前期病变的临床表现和宫颈糜烂一样。需要经过宫颈癌筛查,并且无症状、未合并感染的子宫颈糜烂,才是比较安全、无需治疗的。如果合并感染或分泌物较多,就应在检查后进行药物或物理治疗。
宫颈糜烂过度治疗可致流产
“宫颈糜烂患者千万别过度治疗。”吕院长说,不少年轻女性在一些民营医院查出宫颈糜烂,就急着用利普刀(LEEP)切掉糜烂部位,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这样的治疗手段只适用于癌前病变。
吕卫国说,利普刀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此外,利普刀治疗后可导致宫颈机能不全。
“大家都知道,子宫是胚胎生长发育的场所,而子宫颈则承托着子宫中的胎儿。未生育女性用利普刀治疗,切除部分宫颈,就会让宫颈失去承托功能,怀孕后可能发生流产。”
●提醒
25岁以上女性
应每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是女性最为高发的生殖系统肿瘤,它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吕卫国说,在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高达40%至85%。但大部分人在9至16个月里,病毒就会消失,只有不到1%的人会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可通过注射疫苗等手段来预防。”吕卫国说,宫颈癌疫苗在国外已经上市,不久我国也会引进。
另外,宫颈癌的筛查也很重要,25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每年做一次HPV和细胞学筛查,连续两次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3年一次。如果连续两次筛查均正常,可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5到8年。
宫颈癌能预防吗
宫颈的癌前病变和早期都没有临床症状,出现症状时多数已到晚期。所以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的预防很有帮助。医学界公认宫颈癌的成熟检查方式是TCT(液基细胞学检测)以及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都是在宫颈管提取分泌物进行的,收集细胞比宫颈刮片更多,两者结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90%以上。
宫颈癌的预防重在检查,只要有性生活的女性均有可能得宫颈癌,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布规律,建议从25岁一直到70岁都进行宫颈癌筛查,或从有性生活3年后开始筛查。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25岁以后做妇科检查可同时做HPV和TCT检查;如果经济条件一般,也应至少每隔三年做一次HPV,检出阳性后再查TCT,若TCT未发现癌前病变,可以等半年再查一次高危型HPV;如果TCT和HPV都正常,可每隔5年检查一次,直到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