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的中医疗法
宝宝感冒的中医疗法
暑湿感冒不妨用点中药
宝宝冬春季感冒了,打喷嚏、流鼻涕、发热常见,中医认为这属于风邪犯肺,而夏天感冒则打喷嚏、流鼻涕不明显,发热头痛多见,而且脾胃功能失调,宝宝不想吃饭,恶心呕吐,大便变稀,读者陈女士说,她的孩子7个月大,西药感冒药的作用基本上是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的,却解决不了宝宝恶心呕吐的症状。汪教授介绍,针对暑邪感冒,中医采用清暑解表的方法,如:新加香薷饮加减,这服药由银花、连翘、香薷、豆豉、厚朴、扁豆、佩兰、藿香配伍组成。而香薷具有解表祛湿,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
针对夏季宝宝腹泻,中医也要分型治疗,譬如湿热泻的宝宝大便稀薄、水分多、色黄味臭,或见少量粘液,孩子有腹痛和食欲不振的表现,湿热泻首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滑石、甘草可祛暑化湿清热,如果宝宝呕吐了,可加半夏和陈皮,如果宝宝湿重,还可加苍术、藿香和厚朴。对于湿热泻的宝宝,想吃成药的话可选择葛根芩连微丸。若因风寒引起腹泻,宝宝大便颜色清稀,中间泡沫多,气味不太臭,孩子肠鸣腹痛,此时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汪教授特别指出,小婴儿也可吃藿香正气液,但不能吃藿香正气水,由于水属于酊剂,有些成分用酒精提取,因此水里含有少量酒精成分,故小宝宝不能服用。
胃胀的中医疗法
嚼米汤
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总之,对于胃胀气需要找出自己无法消化的食物,进而避开这些食物。
茶疗养生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也是一味良药。它,一可解毒,二可健体,三可养生,四能清心,五能修身。
我国唐朝陆羽在《茶经》里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本草衍义》、《新义录》等书中均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以此说明茶应以药用为先。
而《史记》则记载“神农尝百草,始有新药”, 说明茶的药用是在食的基础上发现的,食为药之先。
其实药食乃同源,两者是很难分开的。那时并没有食品、药物、饮料的区分。不过,诸多历史典籍正说明了我国自古就是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茶饮文化的发源地。
如藏族古谚所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这是从茶叶的药用机理的角度来评价的。在祖国的数千年中华文明中,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很多。
特别是我国古代,在医学上,茶常被当作药物使用,作为单方或复方而入药的。由此可见茶疗的重要性。
如古方谓崧茶就是很好的胃胀养生茶疗。
甘草、丁香、山楂、麦芽、陈皮、茯苓等。天然草本帮助解除油腻、帮助消化,恢复胃酸过多、胃部不适。
宝宝刚打完预防针感冒了怎么办 第1步:观察宝宝感冒的症状
宝宝刚打完预防针感冒了,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观察宝宝感冒的症状,看是否有发烧、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然后根据宝宝感冒的症状采取对应的措施。
风寒感冒的中西医疗法
一、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西药感冒药主要由三类成分组成,
一类是抗病毒治疗药物。如复方胺酚烷胺、金刚乙胺;
二类是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缓解发烧、周身酸痛和头痛症状,盐酸伪麻黄碱能消除鼻黏膜充血水肿,治疗鼻塞,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减轻打喷嚏、流泪,氢溴酸右美沙芬减轻咳嗽;
三类是抗生素药物。主要用于感冒或流感继发的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等。西药处方:尼克、泰诺、感康、康泰克。任选一种+病毒灵,按说明书服用。处方提示:以上几种药品均具有解热镇痛,减轻鼻粘膜充血、镇咳和抗组胺作用。
二、中药治疗:
1. 汤药:
桂枝汤,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其组成: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红枣6枚。
荆防排毒汤加减,其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施闻鸡方。
2.中药丸: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
3.风寒感冒冲剂、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颗粒。以上几种药物都具有解表发汗、疏风散寒,宣肺止嗽的功效。
4.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三、其他疗法
(一)刮痧疗法:
刮穴位: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感冒很快痊愈。
(二)按摩手法
1.擦迎香: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用双手大鱼际(拇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处反复擦动200次。
2.浴面: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动100次。
3.摩百会:取坐位,用掌心盖在头顶中央的百会穴上,慢慢摩动2分钟左右。
4.擦涌泉:取坐位,用小鱼际(小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脚心的涌泉穴摩擦1分钟。
落枕的中医疗法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
落枕热敷局部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1.按摩
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
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星附膏、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5.耳针
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针刺
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另外,有一部分中成药亦具有不错的疗效,是结合了针灸与药物的原理,在临床上具有不错的疗效。
甲减的中医疗法
1、疗效稳定,标本兼治:
中医医治甲状腺病变没有西医西药时常发现的治标不治本的现象,中医治病疗效稳定,疗效更平缓,能够从根本上将缓解甲状腺病变病人的机体免疫能力,让病人疾病恢复的更彻底。
2、直达病灶,准确彻底:
中医药医治甲状腺病变主张对症下药,治病除根。看准患病原因再医治,因病施去除甲状腺病变更准确,更彻底。使病人身体恢复的健康无隐患。
3、治病除根,不经常会发现经常会发现反复发作:
中医医治甲状腺病变医医治好后极少发生经常会发现经常会发现反复发作的现象,只要护理得当,愈后生活饮食,生活处理得当,医医治好后的病人可避免经常会发现经常会发现反复发作的现象发现。
4、起效迅速,无毒副作用:
西医西药治病的毒副作用极大,还有个别药品具备极大的依赖性,长期服用对病人的身体危害极大。
宝宝腹泻的中医疗法
(1)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除侵袭型大肠杆菌外,很少侵入组织。细菌大量聚积在肠道内,应选用肠道不易吸收的杀菌药。疗效不好时,应测药物敏感试验,作为用药参考。常用药物用:
1)卡那霉素;2)庆大霉素;3)巴龙霉素;4)甲氧苄氨嘧啶。
(2)对侵袭型大肠杆菌感染:肠道不吸收的杀菌药对此类感染疗效不好,可采用治疗杆菌痢疾的药物。氨苄青霉素效果较好,剂量50mg/kg·d,分4次静脉注射。
(3)对鼠伤寒感染:旯好根据药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药敏结果未出前,用氨苄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等。
(4)对菌群紊乱之后继之金黄色葡萄糖菌、绿脓杆菌或变形杆菌感染:发现有早期菌群紊乱情况时,应及时停原用抗生素,给口服乳酶生0.3~0.9g每日3次。可扶植肠道常住菌,抑制致病的过路菌。并加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和叶酸,可在数日内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症状也随之好转。如好转不明显且大便涂片大肠杆菌明显减少时,可用正常婴儿大便5~10g,以生理盐水混成混悬液,每日1次,直肠保留灌肠,可较快恢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选用:红霉素、新型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或先锋霉素Ⅵ治疗;有绿脓杆菌感染时选用多粘菌素B、羧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有变形杆菌感染时选用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
(5)对轮状病毒感染:用α干扰素10u/次,每日2次肌注注射,连续3~5天治疗秋季腹泻有显著疗效。
(6)对空肠弯曲菌感染:以红霉素为首选药物。剂量25~50mg/kg·d,分3~4次口服。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痢特灵亦敏感,但对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7)对肠炎耶氏菌感染:新霉素和磺胺药均有效。
(8)对真菌感染:口服制霉菌素,剂量12.5万~50万单位,每日2~4次。同时停用原来应用的抗生素。如肠道吸收功能受损明显,宜选用注射药物,如二性霉素乙。
甲减的中医疗法
1、脾肾阳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纳减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2、心肾阳虚症
【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3、阳气衰竭症
【症状】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呼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 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四逆汤:制附片12克,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