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菜的栽培技术
茼蒿菜的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栽培茼蒿的土地最好选用沙壤土,要求有方便的灌溉条件。选好地后进行耕翻,并施入少量粪干作基肥,与表土层混合均匀,做成宽1.4~1.5米的平畦,准备播种。
2.播种播种方法可采用撒播或条播。撒播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4~5公斤,为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用种量可加大到6~7公斤。条播按行距约10厘米播种,667平方米用种量约2.5~3公斤。为了出苗整齐和早出苗,播种前可进行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晾后在15~20℃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时播种,播后覆土约1厘米厚。
3.间苗和除草茼蒿在播种后约1周即可出苗,在幼苗长到具有2~3片真叶时,应进行间苗,并拔除田间杂草。撒播的间苗应使植株保持约4X4厘米的株行距,条播的株距控制在3~4厘米。
4.浇水茼蒿在生长期间不能缺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在雨季播种的茼蒿,在种苗刚出土时,应控制水分,以防猝倒病发生,这以后应保持田间经常湿润,遇雨注意防涝,排除积水。
5.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粪干300~400公斤。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在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追肥,667平方米用尿素20~25公斤。以后每采收1次,追施相同数量的肥料。
6.采收茼蒿一般生长40~50天,植株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收获。如果想进行多次收获,可用利刀在主茎基部留3厘米左右桩割下,割下的嫩茎叶捆成0.5公斤的小把上市销售。割后留下的老蔸要及时进行追肥和浇水,1个月后可再收一茬。
茼蒿的介绍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1] 、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河北石家庄等地有野生。
茼蒿的种植技术
茼蒿又叫蓬蒿、蒿菜、蒿子秆、春菊。菊科一二年生植物,以嫩茎叶供食,营养丰富,并具特殊清香味。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等疗效。生炒、凉拌、汤食或作馅均可。茼蒿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少,容易栽培,南方、北方都可种植,尤以春秋两季播种最好。加上大棚、日光温室等保护设施,则可四季生产,周年供应,对调节市场供应有重要作用。
茼蒿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忌炎热,也不耐严寒。种子在5℃时开始发芽,发芽适温20~25℃,超过35℃时发芽不良。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0℃,适宜温度为15~20℃,12℃以下生长慢,29℃以上生长不良,能耐短期-2~2℃的低温,适宜春秋两季栽培。秋季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好。华北春露地栽培一般在3~4月播种,秋播7月下旬至9月上旬;江南春季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秋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
茼蒿植株小,生长期短,除单作外,可与甘蓝、番茄、瓜类等间作套种。地要肥沃、湿润,多用平畦直播,撤播或条播,每666.7m2播种量2~4kg。春季最好催芽后落水播种,播后盖薄膜,秋播后用草帘、遮阳网等遮荫降温。生长期间追肥2~3次,每次每666.7m2尿素15kg。冬春季用塑料棚室栽培效果更好。
播种后30~40天,苗高20cm时开始采收。全部一次割收,或分次疏苗间拔均可。也可掐嫩茎食用;苗高约25cm时,茎基部留2个叶节摘取上部。侧芽萌发长大后,再留1~2叶摘收嫩梢共收3~4次,一般666.7m2产量1500~2000kg。
茼蒿的介绍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1] 、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河北石家庄等地有野生。[
龙须菜栽培技术
龙须菜(G.sjoestedtii Kylin)是一种温带性红藻,其含胶量是目前已知可养江属海藻中最高的一种。
一、栽培模式
1.筏式单养龙须菜。这是主要的栽培形式,其中大多数是在秋、冬、春三季连续栽培龙须菜3茬,少数是全年筏架不上岸,连续栽培4茬。
2.龙须菜与海带筏式轮养。9月--12月栽培龙须菜,12月--翌年4月栽培海带,4月--7月栽培龙须菜;少数是7月--9月也栽培龙须菜。
3.龙须菜与牡蛎筏式轮养。在夏、秋、冬三季吊养褶牡蛎,在冬、春季牡蛎收获后栽培龙须菜1茬--2茬。
二、龙须菜栽培技术
1.海区选择。
①底质:除了凹凸不平的岩礁底质外均可。
②水深:冬季大干潮线下2.0m以上水深。
③风浪与水流:目前,由于养殖器材坚固,抗风浪能力强,可以到潮流较急的海区养殖,风浪较小的海区要求潮流畅通。
④水质:南方海区水质一般较肥沃,只要养殖季节海区海水比重在1.018以上、没有工业废水严重污染均可。
2.海区布局。要求呈 品 字形排列。
3.筏架设置
(1)定位打桩。由于龙须菜在南方生产要避开高温季节的台风期,因此,考虑筏向的主要因素是潮流,筏向要尽可能做到顺流。筏子的位置方向确定后,要确定筏长和桩间距离。筏身长度为50m--65m,锚缆绳的纯长度为满潮时水深的2倍--3倍。一台筏子的两个桩间的水平距离为筏身长度加上锚缆绳与水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边长度的2倍。两筏之间的距离就是相邻桩间的桩距,不同的养殖模式则不一样,有的2.5m--3.0m,有的4.5m--5.5m,这样即可确定桩位。
桩基材料视海区底质不同而异。沙泥质底的海区应选用大约直径13cm、长2m的松木为桩;泥沙底的海区选用大约直径16cm、长3m以上毛竹为桩;软泥质底的海区应抛50kg--100kg的铁锚。注意毛竹末端要打通竹节,长度约占全长的1/3。除铁锚外,各桩均要在顶端钻孔以便系桩绳。
(2)下筏。下筏前,锚缆绳要与桩绳连接好,浮绠绳上还需每隔50cm--60cm处绑好吊绳和相应的浮子后下海,每小区台架的两侧还需加固横绳,浮绠绳、横绳与锚缆绳连接好,再将松紧不齐的筏子整理好,使间距一致,即构成单式筏架。筏架的松紧度要以最高潮也保持松驰为最适宜。
(3)每小区(约3亩)的用料。除了桩基外,还有2160丝--2800丝的聚乙烯浮绠绳、横绳、180丝的聚乙烯吊绳和2800丝--3600丝的聚乙烯桩绳、锚缆绳以及浮子等。
4.取苗、夹苗、挂苗
(1)时间。在水温下降至27℃时,约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苗绳。180丝--360丝聚乙烯绳,有3股3花、3股6花两种形式,苗绳的捻度必须适宜,太松易掉苗,太紧易伤苗。分苗前几天要把苗绳处理一下,即新苗绳用水浸泡1天,旧苗绳用200ppm漂白粉消毒、洗净。
(3)取苗。由于龙须菜基部生长速度慢于顶端,因此,除了要选择生长良好、颜色紫红、杂藻较少的龙须菜外,还要尽可能不用基部藻体为种苗。运苗期间要防止藻体干燥和温度超过30℃。
(4)夹苗。应采用簇夹法。夹苗量以每米苗绳用50g龙须菜,把剔除杂藻(浒苔等)后当种苗的龙须菜按5g左右为一小簇穿过苗绳,每隔5cm--10cm左右夹一簇苗,应夹在苗中部,两端露出5cm--6cm。夹苗时,防止阳光曝晒和藻体干燥,以防藻体脱水和超过温度上限。
(5)挂苗。把夹好的苗绳两端和浮埂上的吊绳连结好。
5.栽培管理
(1)水层调节。栽培水层的调节,实际上是调节龙须菜的受光。龙须菜是好光性海藻,过弱的光照生长慢,但过强的光照对生长有抑制作用,甚至色素被阳光分解而褪色变黄,如不及时调整会变白脱落。
(2)调整筏架。除适当增减浮力外,应及时补上被弄断的绳子;要经常注意检查筏架的牢固程度,每台筏子的松紧要一致,要求齐正划一,以保证生产安全,龙须菜受光均匀。
(3)施肥。南方海区水质肥沃,一般不施肥;但在个别季节,局部海区营养盐不足时应考虑挂袋施肥。
6.收获晒干
经过2个月--3个月的生长,龙须菜增重高达100多倍,这时藻体较粗,颜色紫黑,当每米苗绳达到3kg时即可收获。除非病虫害严重而抢收,否则不宜过早收获,因为过早收获的龙须菜含胶量较低。收获应连苗绳一起上岸,不宜采取割收法而留住基部。要选择晴天早晨进行,以确保龙须菜能及时曝晒而不变质。如果第一天没晒干,翌日一定要晒干,以便装袋保存。
要减少龙须菜病烂发生,必须做到:
①改良种质。每年从北方引进龙须菜,建立扩种基地,于第二茬生产时全面改用不经南方渡夏的龙须菜,以保持龙须菜原有的种质,同时,每隔几年应再人工选育龙须菜原种1次。
②合理布局。养殖布局较合理的兴化湾内,其病烂状况轻,虫害也少。
③科学管理。不但夹苗要规范,而且要经常调节水层,特别是天气突变时,龙须菜宁可距离水面多些而长得慢些,不宜被强光长时间照射。同时,局部海区营养盐不足时,可施用铵肥,铵肥对害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
茼蒿的植物名称
茼蒿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桐花菜。
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
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等地有野生。
山野菜栽培技术
山野菜栽培技术泩活狆随著亾 們对山野菜嘚重视,自然界狆自然泩长嘚山野菜已炪现孒供芣应求嘚局面
,于湜许多哋区开始亾 工栽培山野菜,山野菜虽然对泩长环境婹求芣高,但湜茬亾 工栽培時还湜洧壹些技术因素存茬嘚,下面僦带汏家壹起孒解1下山野菜栽培技术
泩活狆随著亾 們对山野菜嘚重视
,自然界狆自然泩长嘚山野菜已经炪现孒供芣应求嘚局面,于湜许多哋区开始亾 工栽培山野菜,山野菜虽然对泩长环境婹求芣高,但湜茬亾 工栽培時还湜洧壹些技术因素存茬嘚,下面僦带汏家壹起孒解壹下山野菜栽培技术洧哪些
。
山野菜栽培技术
1、蒲公英湜亾 們喜欢食用嘚山野菜之壹,這种野菜嘚嫩叶啝幼茎可供亾 类食用,茬亾 种栽培時可以茬每平方米嘚土哋仩播种三克左右,炪苗後,每平方米保苗七百菿壹千株,茬它长炪细苗以後僦让土质保持湿润,茬冬季菿來之前婹浇水进行封冻,播种嘚当姩芣采收,茬來姩嘚春天当狆可以汏量收取。
2、马齿苋湜茬亾 工栽培時可以去野外嘚马齿苋仩面收取种ふ,自己进行育苗,也可以茬野外挖取植株直接种植,茬种植以後婹把花蕾部分去掉
,僦可让它长炪更多嘚新枝,婹湜想多姩栽培嘚话,可以秋季時预留壹部分花蕾菿第二姩它們僦自然泩长,长炪嘚小叶鲜嫩肉厚,质量特别炪色。
3、蒌蒿也湜壹种常见野菜這类植物嘚根茎啝嫩茎可食用,具洧预防仩火啝医治便秘嘚作用,亾 們茬栽培它嘚時候,可以用扦插式进行各植
,保持行距十厘米,株与株之间婹间隔五厘米,每平方米嘚种植数量茬两千株左右,茬泩长旺季時婹爲其提供足够嘚水分,对其泩长啝收取特别洧利。
艾蒿的栽培技术
一、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需要注意分株的时间。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
二、选址需谨慎。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
三、施肥有讲究。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三、肥料有要求。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顷每茬采收鲜产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获4~5茬。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粪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生产中要保持土壤湿润。
茼蒿种植高产注意事项
茼蒿种植高产注意事项
注意一、温度的管理:
茼蒿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属半耐寒性蔬菜,不耐高温。生长适温17-20℃,超过29℃生长不良,叶片数少而瘦小。因此,夏季高温常是导致茼蒿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想要茼蒿长得好,产量高,就一定要把温度降至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茼蒿种植怎么能高产?一般采用降温方法有覆盖遮阳网等。但不宜在中午温度高时浇水进行降温,在地温过高时浇水降温常会导致茼蒿根系受伤,容易出现死苗。
注意二、茼蒿种植间距:
茼蒿在种植过密、温差过小、肥水过勤的情况下易出现徒长,茎秆细弱,在高湿的环境下常常会导致倒伏现象发生。茼蒿倒伏后不仅会影响产量,而且会使植株下部不透气,造成烂叶,致茼蒿商品性降低。
因此,一定要提早采取措施防止茼蒿徒长倒伏。可在茼蒿浇第二水时间苗,使株距保持在2-3厘米左右,也可喷施叶面肥。
注意三、及时排水防止被水浸:
夏季雨水较多,雨水常导致茼蒿烂根死棵,严重影响茼蒿的产量,因此下雨时要严防雨水进入筒蒿地。一旦进入雨水,要及时排水并用井水浇一遍,防止死棵现象的发生。
注意四、及时防治病虫害:
叶片是决定茼蒿商品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要保护好叶片,首先就要在管理上做好防病工作。疫病和霜霉病是导致茼蒿烂叶、黄叶的主要病害,在管理上应重点防治。同时注意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
种茼蒿高产的技术
1、茼蒿播种前最好将种子用35℃~40℃温水浸泡5~6小时,然后在2℃~25℃的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即可撒种或条播。
2、茼蒿播种:播量过少,不但生长缓慢,而且下部叶片多,难以达到理想的高度和产量。播量过大,幼茎细弱,下部叶片易发黄或烂秧。
3、日光温室或大棚内的温度要控制在35℃以下,温度过高要适当放风降温,以25℃~30℃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快速生长,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4、生长期间的水分管理很重要,缺水干旱,植株茎叶易硬化,降低产量,品质不良,要视土壤干湿情况,适时适量浇水,但也不要浇水过多,以免烂根。
5.要适时采收,一般出苗后30~40天,苗高25~30厘米即可收获。收获过迟,影响产量品质和棚室内高栽品种正常生长。一般亩产1000~1500公斤,效益是可观的。
茼蒿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栽培茼蒿的土地最好选用沙壤土,要求有方便的灌溉条件。选好地后进行耕翻,并施入少量粪干作基肥,与表土层混合均匀,做成宽1.4 ~1.5米的平畦,准备播种。
2.播种
播种方法可采用撒播或条播。撒播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4~5公斤,为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用种量可加大到6~7公斤。条播按行距约10厘米播种,667平方米用种量约2.5~3公斤。为了出苗整齐和早出苗,播种前可进行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晾后在15~20℃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时播种,播后覆土约1厘米厚。
3.间苗和除草
茼蒿在播种后约1周即可出苗,在幼苗长到具有2~3片真叶时,应进行间苗,并拔除田间杂草。撒播的间苗应使植株保持约4X4 厘米的株行距,条播的株距控制在3~4厘米。
4.浇水
茼蒿在生长期间不能缺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在雨季播种的茼蒿,在种苗刚出土时,应控制水分,以防猝倒病发生,这以后应保持田间经常湿润,遇雨注意防涝,排除积水。
5.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粪干300~400公斤。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在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追肥,667平方米用尿素20~25公斤。以后每采收1次,追施相同数量的肥料。
6.采收
茼蒿一般生长40~50天,植株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收获。如果想进行多次收获,可用利刀在主茎基部留3厘米左右桩割下,割下的嫩茎叶捆成0.5公斤的小把上市销售。割后留下的老蔸要及时进行追肥和浇水,1个月后可再收一茬。
茼蒿菜的简介
茼蒿,亦名蓬蒿菜,属菊科植物。具有清血养心,润肺消痰的功能。李时珍云:“每年九月份下种,冬季及下一年春季采食茎叶肥嫩,微有蒿气,故名茼蒿。花深黄色,状如小菊花。
光滑无毛或几光滑无毛。茎高达70厘米,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基生叶花期枯萎。中下部茎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8-10厘米,无柄,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4-10对。二回为浅裂、半裂或深裂,裂片卵形或线形。上部叶小。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少数生茎枝顶端,但并不形成明显的伞房花序,花梗长15-20厘米。总苞径1.5-3厘米。总苞片4层,内层长1厘米,顶端膜质扩大成附片状。舌片长1.5-2.5厘米。舌状花瘦果有3条突起的狭翅肋,肋间有1-2条明显的间肋。管状花瘦果有1-2条椭圆形突起的肋,及不明显的间肋。花果期6-8月。
欧洲将茼蒿作花坛花卉。茼蒿属浅根性蔬菜,根系分布在土壤青层。茎圆形,绿色,有蒿味。叶长形,圳缘波状或深裂,叶肉厚。头状花序,花黄色,瘦果,褐色。栽培上所用的种子,在植物学称瘦果,有棱角,平均千粒重1.85克。茼蒿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适温20℃左右,12℃以下生长缓慢,29℃以上生长不良。茼蒿对光照要求不严,一般以较弱光照为好。属长日照蔬菜,在长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不能充分发展,很快进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籽。因此在栽培上宜安排在日照较短的春秋季节。肥水条件要求不严,但以不积水为佳。
我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等地有野生。
茼蒿与蒿子杆的区别
桐蒿和蒿子杆是同一种植物的两种叫法。茼蒿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河北石家庄等地有野生。茼蒿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对光照要求不严,一般以较弱光照为好。其属短日照蔬菜,在冷凉温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一80%的环境下,有利于其生长。在长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不能充分发展,很快进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