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表的视力与度数对照
视力表的视力与度数对照
光线由一种物体射入到另一种光密度不同的物质时,其光线的传播方向产生偏折,这种现象称为屈光现象,表示这种屈光现象大小的单位是屈光度,常用“ D ”来表示。某透镜屈光度大小等于该透镜焦距的倒数,即 D=1/f ,其中焦距 f 单位为米,若焦距 f ' =lm 时,则 D=1 屈光度; f=2m 时, D=0.5 屈光度 ( 也常用 m-1 表示。凸透镜的屈光力以“ + ”号表示,凹透镜的屈光力以“—”表示。 1 屈光度或 1D 等于常说的 100 度。
两种近视力表记录值的换算如下表所示:
两种近视力表的记录值换算表
小数记录值 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0 1.2 1.5
五分记录值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关系表说明: ⑴ -0.5就是近视镜片50度;-2.00就是近视镜片200度。比如:他不带镜子看视力表只看到0.2,那他就需要大概配带200到225度的近视眼镜,戴镜子以后差不多可以看到1.2。
⑵裸眼视力就是没有配镜前的视力;矫正视力就是配带镜子以后的视力。
二.近视眼的矫正视力不能一概而论,轻度近视矫正视力均可达到1.0以上,而高度近视眼患者矫正视力就不一定能达到1.0
儿童视力检查
标准的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两方面。
1、检查远视力:我国通常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我国缪天容创立的对数视力表。检查时,被检者坐在距视力表5m的地方,国际标准视力表1.0或对数视力表5.0与被检眼在同一水平,双眼分别检查,先右后左,从上而下。受检者迅速说出视标缺口方向,把说对的最小视标一行的字号记录下来。正常人的视力为1.0或5.0.当视力低于0.1时,可逐步走近视力表,按0.1×d/5算出(d为被检者看清该行时距视力表的距离)其视力。
2、检查近视力:我国通常用Jaeger氏近视力表和我国徐广第设计的E字标准近视力表。视力表应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或用日光灯照明。正常人在正常光线下距离30cm能看清楚第10行为1.0.如果因近视或远视而改变了视力表与眼睛的距离,则将改变的距离一并记录。
弱视的早期症状表现
1.光觉
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黑暗玻璃片看视力表,视力都相应地减退几行,但有些弱视眼则不然,在弱视眼前放不放黑暗玻璃片都能看清同一行视力表,有时视力甚至可以略有提高。
在暗淡和微弱的光线下,弱视眼的视力改变不大。 专家发现将密度滤过片放在正常眼前可使视力减低3~4行,但在斜视性弱视眼前(遮盖主眼)放同样密度的滤过片,视力不受影响或仅轻微减低。
在器质性弱视(中心性视网膜疾患及青光眼等)眼前放同样密度的滤过片,则视力高度减退。因此他们认为用中性密度滤过片检查可以鉴别可逆性弱视与器质性病变所致的视力减退。
后来学者们又发现有些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可逆性弱视,像器质性弱视一样,在中性密度滤过片检查下,视力也高度减退。这个原因一直不清楚直到后来,检查斜视性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对比敏感性功能时,才发现这两组病例的反应不同。
斜视性弱视的脑脊液在低度照明下升高到与正常眼相同,但屈光参差性弱视在低度照明下的脑脊液比正常眼低下,与器质性病变相同。这些结果提示:中性密度滤过片检查仅能鉴别斜视性与器质性弱视而不能鉴别屈光参差性与器质性弱视。
2.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检查是检查形觉功能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视器辨认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条栅所需要的黑白反差来评定视功能的好坏。它不仅反映视器对细小目标的分辨能力,也反映对粗大目标的分辨能力,故能更全面地反映视功能,远较视力表视力检查敏感。
专家检查了弱视患儿的脑脊液,发现弱视的视力与脑脊液之间有直线性关系。当视力降低时,脑脊液也低下,曲线的高峰值向左移(向低空间频率端)。
什么叫视力
视力是视功能中的形觉部分,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讲的视力是中心视力,它反映的是视网膜黄斑部的锥体细胞的功能。国际眼科学会规定正常视力在0.9~2.0,平均在1.2。检查方法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前者可以由2.0检查到0.02,如在1米处仍不能辨别最大视标,此时只记眼前指数。眼前指数也不能辨别时,只记光感。后者解决了国际视力表视力进位不等的不足,可以从5.3检查到无光感。
人出生时虽有视力,但由于视觉系统的发育不全,在生后逐渐完善,视力不断增加,5岁时视力达到1.0左右,全部的发育完备约在15岁。由于视力的测得主要是靠主观检查法,所以常受到年龄的限制,反映客观婴幼儿视力比较困难,近年来在人们不断努力和研究下,测得最小年龄视力已大大提前,俄罗斯可测得1-2个月婴儿视力,美国采用表情法测得3个月婴儿视力。
因儿童早期视力的测试,对眼的保健、眼病防治提供了依据。尤其近些年来诱发电位、激光干涉条纹测得的客观视力,排除了年龄、环境的影响,给视力的客观检查开拓了更广阔前景。
视力表怎么用
常见的使用的视力表是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表上分布有大小不同,开口不同的“E”,由12行这种“E”组成,而这种视力表里面的E就是眼睛要辨认的字标,也是表示能够看清这一行字标而所具有的视力。每行字表旁边都有对应的数字字标。对数视力表,也被称为五分制对数视力表,也是以“E”为视标的。
在检查视力的时候,也就是使用视力表的时候,被检查的人首先要与1.0或者是5.0的一行平行,其检测的距离为5米,这个距离是固定的。当在室内的距离不够5米的时候,则应该是在2.5米处,放上一面平光镜来反射视力表。
在检测视力的时候,需要将一只眼睛遮住,用另一只眼睛进行辨认“E”字母的缺口的方向,一直到看不清为止,将这一结果记录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在遮盖住一只眼睛的时候,不要压迫到眼球,以免影响视力的检测。而且检查视力的环境需要是光线充足,光线柔和,才不会影响到视力的检测结果。
在测试的时候,身体要保持垂直,眼睛要与视力表1.0或者是5.0的一行平行,不能歪着脑袋看,以便更准确的检测视力。检测的顺序是由上而下进行检测辨认。
一般是将1.0或者是5.0 的视力称为标准视力,当然也有比这更好的视力,但是如果在检测中发现,被检测者不能看到0.1的这一行的E字母的话,需要向前移动,直到能够看清为止,其视力则是“0.1×距离/5=视力”,如果有些特殊人士在半米内仍然是看不清的话,应该对被检查者进行测手动、光感等。将检测的结果记录下。
其它的视力表也是依据对其进行辨认而检测出视力的,用视力表检测视力一般是可以帮助屈光不正者的诊断的。
视力表换算
标准对数视力表与小数记录视力表的换算 查自己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一些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这两种视力表换算规则如下: 旧 新 度数 0.1---------4.0----------650 0.12--------4.1 ---------550~600 0.15--------4.2 ---------500 0.2---------4.3 ---------450 0.25--------4.4 ---------400 0.3---------4.5 ---------300~350 0.4---------4.6 ---------250 0.5---------4.7 ---------200 0.6---------4.8----------150 0.8---------4.9 ---------100 1.0---------5.0 1.2---------5.1 1.5---------5.2
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使用视力表测量视力时,被测者应距视力表5米(如不满可利用镜面反射),1.0及以上是正常视力。一般是从视力表较低的水平往高水平辨别,直到不能辨认这样来测定;不过实际操作时由于整个群体的视力水平还算不错,为了节省时间会有一些施测者喜欢从最难的开始让测试者辨别,说到这里小编就想起一件趣事。 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视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么就要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按检查情况记录视力。 视力表上的数值与屈光度的换算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屈光度的概念。人们口中的近视度数与屈光度关系密切。1屈光度被定义为光线在通过镜片在镜片后一米处形成焦点。以D表示,f表示焦距就有公式D=1/f。距离如果镜片焦距是0.5米那么这个镜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习惯上人们喜欢把这个叫做200度。 很多朋友想搞清视力表上的视力跟屈光度(近视度数)的关系,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准确的换算关系。 一般来说屈光不正的人视力都不太好,屈光度数越高,裸眼视力也就越低。但这也不绝对,有人屈光度不高,但是视力缺很低,因为影响视力好坏的不只屈光度一个因素。如果眼睛有其他疾病或网膜成像功能、视神经功能受损等也会使视力下
降。而屈光度不变不表示视力不能改变,所以近视的朋友们不必太过灰心,及时使用合理的干预,慢慢积累的成果就会让你摆脱框架镜的烦恼啦。青少年朋友长期使用还能有效控制近视增长,让近视度数不会快速加深。
出现了弱视会出现哪些症状
1.光觉: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黑暗玻璃片看视力表,视力都相应地减退几行,但有些弱视眼则不然,在弱视眼前放不放黑暗玻璃片都能看清同一行视力表,有时视力甚至可以略有提高。在暗淡和微弱的光线下,弱视眼的视力改变不大。 von Noorden和Burian发现将密度滤过片放在正常眼前可使视力减低3~4行,但在斜视性弱视眼前(遮盖主眼)放同样密度的滤过片,视力不受影响或仅轻微减低。在器质性弱视(中心性视网膜疾患及青光眼等)眼前放同样密度的滤过片,则视力高度减退。
2.对比敏感度:对比敏感度(CSF)检查是检查形觉功能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视器辨认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条栅所需要的黑白反差来评定视功能的好坏。它不仅反映视器对细小目标的分辨能力,也反映对粗大目标的分辨能力,故能更全面地反映视功能,远较视力表视力检查敏感。Rogers检查了弱视患儿的CSF,发现弱视的视力与CSF之间有直线性关系。
3.拥挤现象:弱视眼的体征之一是对单个字体的识别能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的识别能力要高的多,这个现象叫拥挤现象。Hilton发现弱视患儿对单个字的视力可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只有用排列成行的字体检查,才能发现弱视。因此用单个字体的检查结果不能反映弱视的真实情况。
4.注视性质:弱视患者中有两种不同注视性质,即中心注视及旁中心注视。可用投射镜(projectoscope)检查。遮盖健眼,令患者用弱视眼直接注视投射镜中的黑星,检查者观看投射镜中的黑星是否正好位于患眼的黄斑中心凹上。用黄斑中心凹注视者称中心注视,用中心凹周边处视网膜注视则称旁中心注视。
视力表对应近视度数
视力表测的是视敏度(视力敏锐度),不能反应出眼睛屈光度(也就是你上面所说的近视度数),有经验的验光师可以凭借视敏度大概估测出屈光度(但不一定准确)。屈光度一定要经过插片验光,或者散瞳检影等检测。
视力表上的数值与屈光度的换算
这需要先了解一下屈光度的概念。人们口中的近视度数与屈光度关系密切。1屈光度被定义为光线在通过镜片在镜片后一米处形成焦点。以 D 表示,f 表示焦距就有公式 D=1/f。 距离如果镜片焦距是0.5米那么这个镜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习惯上人们喜欢把这个叫做 200度。 其实,视力表上的视力跟屈光度(近视度数)这两个概念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准确的换算。
眼镜的度数:是眼镜的焦点距离用公分表示的一个数值。例如:焦点距离 10cm的眼镜,便是10 D屈光度(即常称的1000 度),焦点越长,度数越低。
国内使用的视力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表对数视力表、兰氏(Landolt)环视力表。从功能上分有近视力表、远视力表。配镜前专业验光的时候,眼科医生常常会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才判断屈光不正人士具体的视力情况。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母为标准测试,验光者站在距视力表5米处,左右单眼分别配镜测试,一般以视力矫正到1.0为正常标准。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视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么就要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
宝宝视力好不好 如何早期发现
视力是指在1分视角前提下,可以看清多远距离的物体,不管分数视力表、小数视力表、对数视力表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一般把1分视角下能看清1.0(小数视力表,即对数视力表的5.0)划为正常视力。
两种视力表的检查结果对照表
小数记录法0.10.120.150.20.250.30.40.50.60.81.01.21.52.0
五分记录法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
每个人的小视阙值都不一样,它根据每个人的视网膜锥体细胞的密度而定,当密度较大,视阙值就高,小视角也就更小,因此有3.0(小数视力表)甚至更高的视力存在。因此视力不等同于屈光度。
视力有分数记录法、小数记录法、对数记录法,国内主要使用小数和对数记录,他们是可以换算的,V对数=5+lgV小数,比如1.0用对数记录是5+lg1=5.0。
因为每个人的视阙值不一样,所以正常视力国标要求,单眼1.0(5.0)以上。
弱视配镜的一些错误的做法
延迟让孩子戴眼镜。有些家长在检测出孩子有斜弱视后,不太愿意让孩子过早戴眼镜,但是斜弱视是一种视觉神经发育不良,人的视觉神经发育关键期是在3—5岁,这就决定了斜弱视治疗要越早越好!
从理论上讲,8岁儿童视力及各种视力功能可以达到成人水平,而通过视力表检查,常发现3岁以上儿童就基本可以达到正常,也就是说3岁以上儿童如果发现有屈光不正并影响视力,就因当及早验光配镜、进行矫正,切勿因为家长的误解,延误了孩子的最佳矫正时机。
孩子眼镜时摘时戴。这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他们错误认为小孩子戴眼镜会影响其发育,其实对于弱视儿童而言,恰恰相反,配好的眼镜要坚持戴着,戴眼镜本身就是一种矫正,时戴时摘反而会影响矫正效果。有些家长擅自鼓励孩子在训练时少戴或不戴眼镜,结果在复查时发现小孩子视力无明显提高,经追问才查明问题就在于此,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半年矫正时机。
视力改善后,未及时更换眼镜度数。对于因近视、远视及散光等屈光不正引起的斜弱视,应准确眼光,配镜矫正视力。
不少因屈光不正引起的斜弱视者戴镜半年就可以看到改善的效果,斜弱视程度明显降低,视力明显提高,但此时部分家长却错误地理解为“配完眼镜就好了”或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未及时更换小孩眼镜的度数,导致矫正效果不佳,所以戴眼镜后每隔半年就要验光一次,根据屈光度数是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视力标准正常范围
视力标准正常范围
1、视力标准正常范围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视力能达到1.0以上就算是正常了。实际上,1.0的视力只能说明人的部分视力正常。严格地说,视力正常的标准还包括以下内容:
1.1、中心视力:即人们通常查看视力表所确定的视力,包括远视力(在5米以外看视力表)和近视力(在30厘米处看视力表)。远视患者的表现是远视力比近视力好;近视患者则相反。散光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不好。当远近视力达到0.9以上时,才能说明其中心视力正常。
1.2、周围视力:当眼睛注视某一目标时,非注视区所能见得到的范围是大还是小,这就叫周围视力,也即人们常说的“眼余光”。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周围视力范围相当大,两侧达90度,上方为60度,下方为75度。近视、夜盲患者的周围视力比较差,一些眼底病也可致周围视力丧失。
2、最好的视力是多少算正常
用E字表进行视力测试最高能测试5.3的视力,正常的情况下5.0以上的视力都属于正常的情况,在社会或者工作中对视力有要求的行业,一般视力能够达到5.0以上都能够从事了。
3、近视眼患者怎样才能恢复视力
近视眼是无法治愈的,只能通过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地改善。首先你就得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不能在夜晚躺在被窝里里面玩手机,手机的光会有闪烁的现象,这对视力的恢复很不利。其次就是需要佩戴合适的眼睛,如果眼镜的度数过深则很有可能导致视力恶化。另外在饮食上也可以多注意些,维生素A就是很好的选择,胡萝卜素具有良好的保护眼睛的效果,也可以适量摄入。
小儿的正常视力标准
为确定一位儿童视力是否发育正常首先应当知道不同年龄阶段正常的视力范围。根据应用不同方法(OKN,VEP,PL)测定乳幼儿视力所发表的文献报告,大多数专家认为新生儿及生后一个月的幼儿视力为光觉~眼前手动,2个月的视力为眼前手动~0.01,3个月视力0.01~0.02,4个月视力为0.02~0.05,6个月视力为0.06~0.08,8个月为0.1,1岁为0.2~0.3,2岁为0.5~0.6,3岁时可能达到1.0左右。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视觉发育是有差异的,有人早些,有人晚些,但多数学者认为6岁以后(甚至10岁)方可发育成正常成人视觉。
视力表怎么用
常见的使用的视力表是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表上分布有大小不同,开口不同的“E”,由12行这种“E”组成,而这种视力表里面的E就是眼睛要辨认的字标,也是表示能够看清这一行字标而所具有的视力。每行字表旁边都有对应的数字字标。对数视力表,也被称为五分制对数视力表,也是以“E”为视标的。
在检查视力的时候,也就是使用视力表的时候,被检查的人首先要与1.0或者是5.0的一行平行,其检测的距离为5米,这个距离是固定的。当在室内的距离不够5米的时候,则应该是在2.5米处,放上一面平光镜来反射视力表。
在检测视力的时候,需要将一只眼睛遮住,用另一只眼睛进行辨认“E”字母的缺口的方向,一直到看不清为止,将这一结果记录下来。
弱视会遗传孩子
弱视不遗传.但远视或近视是有遗传性,通常近视度数大于等于400度就有遗传因素.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注意你孩子的视力,到他能辨认视力表时给他测视力,看他的视力是不是能达到正常.如果跟同龄孩子有差距应验光.
弱视没有度数,你所说的1200是你眼睛的远视或近视的度数.弱视就是由这1200引起的,因为你有高度的远视(或近视)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就会使你视物不清晰而导致眼底视细胞的发育不良,形成弱视.
但远视或近视是有遗传倾向的,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注意你孩子的视力,到他能辨认视力表时给他测视力,看他的视力是不是能达到正常.如果跟同龄孩子有差距应该注意给孩子验光,看是否需要配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