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怎么预防 鱼油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怎么预防 鱼油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
饮食中要特别注意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原因就在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提高好的胆固醇(HDL)、降低血栓的发生,以及增加血管的弹性,也就是说,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这种营养素大多都藏在鱼油及坚果里。
不过,要找到适合的深海鱼类,并且有时间自行烹调实在困难,尤其对于现代的忙碌族群,不妨可以购买鱼油保健品,不过市面上鱼油产品众多,要怎么挑呢?
1、选择有品牌、有信誉的厂商:由于鱼油萃取技术不易,必须拥有精良的技术,才能萃取出精纯优质的鱼油。
2、确认来自纯净无污染的深海鱼种:深海鱼可能有重金属残留,要需特别注意鱼油来源最好是选择体型10公分以下之小型鱼类,减少毒物累积疑虑。
3、检视有否添加足量维生素E:可降低鱼油氧化、维持鱼油质量稳定。
4、确认是否使用蒸馏技术萃取而成,不使用化学有机溶剂萃取,可避免化学有机溶剂的污染。
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
预防四大危险因素
身体超重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千克,收缩压相差约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张压相差约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国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脑卒中的比率高3倍,两组人群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夏威夷人群动物蛋白摄入显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发现动物蛋白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并加重肾脏负担。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 1.2-1.5克为宜,其中至少有1/3为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纤维
美国学者曾经对30681名美国健康男性调查4年,综合所有营养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膳食纤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有报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盐的危害
高血压为心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高血压和食盐摄入量关系密切,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就越高。与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天吃盐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大于等于18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中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普遍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不利。诺贝尔奖得主——伊格纳罗教授自称“有一颗年轻的心脏”,他除了强调运动的作用外,还曾特别提及在他的厨房中没有食盐,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克食盐也就是一个牙膏盖的量,6克食盐加起来并没有多少。从心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别在食物中加盐。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用冷热水交替洗手
冷热水的交替刺激能够起到调节、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帮助代谢废物排出的作用。尤其是外部不同的温度,可以让血管经历扩张收缩的交替变化,并带动全身的一系列变化,就好比血管也在做“健身操”一样。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不允许接受强烈的刺激,否则很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所以用冷热水交替洗手,尽管效果不如全身冷热水浴,但长期坚持,也会起到相似的效果。热水温度最好保持在40℃左右,冷热差异不要超过20℃。
合理饮食
老年人在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浓度渐高,久之势必会沉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变厚变硬变脆,内膜变得不光滑,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病。所以,要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奶油,蟹黄,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肠,肝脑等)。同时,可适当多吃些深海鱼油。因为深海鱼油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被称为“人类血管的清道夫”。该物质不仅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还能降低低密度恶性胆固醇和提高高密度良性胆固醇的含量,从而维护血管弹性,对预防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病,以及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疲劳都有好处。
坚持运动
老年人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但应遵循循序进的原则,不宜剧烈,每天最好坚持30分钟以上,可一次性完成或分三次,每次十分钟,依个体条件,可选择慢跑、保健体操、干家务等运动方式。
懂得自我调节
长期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故平时应避免精神紧张,烦恼焦虑,注意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切忌吸烟
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造成血管壁内皮细胞缺氧,促成动脉硬化。烟中的尼古丁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从而加重动脉硬化。
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
血压升高时,低密度脂蛋白就会更厉害地损害动脉内壁、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糖尿病可引起全身血管损害、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故应注意预防和治疗。
“脑血管痉挛”该怎么进行食疗
1.增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将身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清除体内的毒素。同时,膳食纤维还可以降低餐后血糖、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等浓度,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2.严格限制胆固醇和脂肪含量的摄入。
高胆固醇会阻塞心脏动脉和使其变窄,容易引发心脏病。脂肪可以维持人的体温,保持健康的皮肤和毛发,但是脂肪水平超过正常水平,也是会引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因此要严格控制摄入量。
3.多吃豆制品、鱼和鱼油。
豆制品中所含的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加上其热量很低,可减轻体重的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吃鱼或者鱼油有助于预防心脏病,降低病后的死亡风险。
4.戒烟戒酒,适量喝红酒。
红酒是用葡萄酿制而成的,里面富含多种营养素,特别是红酒多酚,可以促进NO的生成,维持血管的张力,降低高血压,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也要注意,红酒有益,但是不能过量饮用。戒烟戒酒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对于长期抽烟和喝酒的人来说,要学会控制量,慢慢再戒掉,而且一定要避免酗酒的发生。
冬季保护心血管的注意事项 护心血管的好食物
松软美味的地瓜,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以及防止心血管动脉硬化。因为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其中地瓜中的黏性蛋白质,可以让血管富有弹性,预防心血管疾病。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鲑鱼丶鲔鱼,这些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长期食用後,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抑止血栓的形成。
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坚果类食物,像是腰果丶核桃和杏仁等等,每天可以吃10颗左右,适量摄取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产生。食用坚果不只有这好处,此外还含有多样营养素,如:蛋白质丶维生素等等。
料理中常常可以见的黑木耳,其实可以帮助降低血脂丶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黑木耳向来有养心之效,平常将黑木耳切丝入菜或是饮用黑木耳露,对於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生成,都可以有所帮助。
燕麦被誉为心血管的清道夫,研究显示,燕麦可以降低胆固醇,更可以带来饱足感。不管是想要减肥或减脂的人,可以食用燕麦来促进健康。
大蒜中含大蒜素,这是一种强大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透过抑制脂肪的过氧化作用,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进而降低身体的发炎反应。除此之外,还具有降低坏的胆固醇,以及增加好的胆固醇的效果,因此有助於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而且还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心血管疾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吧。
一、 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大家还是对烟情有独钟,戒不掉,吸烟会使血小板粘滞度增加,导致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安静时的心率加快、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心肌需氧增加。
二、肥胖:这样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饮食上注意合理膳食,可以适当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和内脏,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等。
三、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同时,饮酒过量 、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 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四、三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可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使患者不容忽视的疾病,三高患者要针对自身情况,做一个全身的血管评估和一个危险因素的筛查,建议早服用药物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常用药物有五福心脑清等。
温馨提醒: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便控制病情进展;而未患病的朋友,应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从而做到及早预防。
停经早是什么原因 早发性停经患者多注意心血管、骨骼健康
早发性停经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骨质疏松症风险比一般女性来得高,因此更要多注意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预防。
若能使用荷尔蒙疗法至正常更年期年龄,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风险。
补内脏吃什么比较好 心海鱼
目前的研究公认,吃鱼可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目前大多数膳食和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每周至少吃2次鱼,每次112克,最好是富含脂质的深海鱼。
吃什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研究表明,每日摄入水果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最高可达40%。根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7年的追踪调查显示,在约50万的人群中,人们摄入越多的水果,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越低。
Dr. Du说:“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但是大多数的数据来自于西方国家,而非中国。”她继续说到,“中国有不同的心血管疾病模式,在西方国家中缺血性心脏病很普遍,与此相比,在中国,中风则是主要原因。由于在数据库里中风案例非常有限,所以之前的研究将缺血性和血性中风合二为一。考虑到他们二者不同的生理功能和风险因素,我们实施了第一个大型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群体是在城市和农村生活的中国成年人,研究摄入的水果量和患子类型中风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研究包括451681名参与者,他们来自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院,没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也没有接受过抗高血压的治疗。此次研究在中国的10个不同区域进行(5个农村区域和5个城市区域)。研究开始前记录参与者习惯性摄入水果的量,分为“从来不摄入”、“每月摄入一次”、“每周摄入1-3天”、“每周摄入4-6天”、“每天摄入”这五个等级。
经过7年的追踪调查,参与者中有19300例患缺血性心脏病,19689例患中风(其中包括14688例缺血性中风和3562例血性中风)。18%的参与者每天摄入水果,6.3%的参与者从来不摄入水果。参与者平均每天摄入水果量为1.5份(约为150g)。
研究者发现,与那些从来都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可降低25%-40%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大约是15%缺血性心脏病,25%缺血性中风和40%血性中风)。在水果摄入频率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之间有一个剂量反应关系。
研究者总结: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健康大众或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病人而言,摄入水果都是有好处的。水果摄入量对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非常有效的,不应该只作为“可能有效”去看待,应通过教育和控制措施去促进人们对新鲜水果的可得性、可购性以及可接受性。
经期能吃深海鱼油吗
经期能吃深海鱼油。深海鱼油有着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常吃深海鱼油有利于帮助我们人体对抗炎症并且能够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深海鱼油还能起到健脑和益智的作用。
深海鱼油含有丰富的多元化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DHA和EPA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可以防止血液凝固,预防脑溢血、脑血栓和老年痴呆。减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疲劳,亦为缓和痛风及风湿性关节炎的天然保健品。
深海鱼油的作用:
1、降血脂,2、降血压,3、抗血栓,4、抗肿瘤,5、增强抗病能力,6、健脑促智,7、抗衰老。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他汀是一种降低血脂的药物。根据这项研究,如果男士≥55岁,或女士≥60岁,不管血脂情况,只要有任何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或迹象,不需考虑血脂水平,都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这项研究中的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或迹象包括:高血压、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轻度肾功能不全、肥胖、血糖异常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而且吃他汀的方法也很简单,不需要调整剂量,6周时复查一次,之后均每半年检查1次,这种药物的安全性也很好。
在预防心血管病用药方面,阿司匹林也很常要,但该研究没有选用阿司匹林,也就是说,只用他汀就已经足够了。
这项研究同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入选人群来自21个国家,共12,705人参加,随访5.6年。其中3677人来自中国,占总数的28.9%。
心血管疾病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 50%%u4EE5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病因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 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他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单纯的考虑血液的变化对血管的影响,要全面的考虑,仔细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限盐
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2.体育锻炼
如果你认为自己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那么请你将每天忙碌的时间分解成一段一段的时间,中间穿插加入健身运动。当然,你可以每天早上用20分钟来散步,然后再进入工作状态。
3.定期检查身体
人们应该形成一个定期体检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够让你发现早期的疾病,还能够让你根据自身指标制定良好的个人保健计划,通过自身调整让身体更健康。尤其是那些有家族病史的人们更应当进行定期体检,这对于个人健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4.摆脱超重和肥胖
BMI值超过了25对人体是十分不利的,超重和肥胖都会导致人体心脏承受更大的压力。那么,要想保护好自己的心脏,让人体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是必须的。
5.控制好个人压力和抑郁情绪
如果你觉得个人压力较大,那么这势必会影响你心脏的健康。那么,当你在紧张或者犹豫的情况下,请不要在选择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方式,如果你肯尝试瑜伽、冥想、听音乐和阅读,那么这将有助于你迅速摆脱不良情绪,从而保护心脏健康。
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高密度脂蛋白每升高一毫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机会即可下降3%~4%;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升高10%,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则会增加2%,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美国科学家通过两万人的饮食习惯调查发现,盐过量和钙缺乏能导致高血压。科学家又从两万人中选出75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让这些患者每天补充1000毫克的钙,结果成功地使他们的血压恢复到正常。钙作为神经传导的重要物质,也具有调节末梢血管平滑肌的功能。缺钙会引发末梢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外周血液循环的阻力增加及血液无法正常运行。补钙后,会使紧张的末梢血管平滑肌趋于弛缓,外周阻力降低,升高的血压即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常用三高饮食和缺乏运动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但是人们常易忽略钙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甲状旁腺是引起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也是致高血压因子。当人体长期缺钙时,甲状旁腺功能会亢进,其结果是使大量骨骼中的钙质释放于血液中。过量的钙质渗透入血管壁内会形成钙斑,形成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变细变狭窄,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补充钙可以有效地阻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防止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新西兰《先驱报》报导,奥克兰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年中每天服一克钙剂的妇女,其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含量可上升7%,而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含量可下降6%。美国心血管病学会的实验数据表明:高密度脂蛋白每升高一毫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机会即可下降3%~4%;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升高10%,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则会增加2%。高密度脂蛋白能够清除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若能及早重视饮食中钙的补充和供应,对于保护心血管是有益的。经常摄入一些含钙较多的食物是必要的,如大豆及豆制品,牛奶及奶制品、蛋类、虾(小虾皮含钙量居各食物之最)、鱼类、蟹、骨头汤、木耳、紫菜、雪里红、开心果、荠菜、油菜等。
英国科学家提出“少吃盐等于补钙”新说。因此重视含钙食物的补充即可有效地救助心血管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