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口眼歪斜穴位
针灸治疗口眼歪斜穴位
口眼歪斜即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吊线风”。它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表现为一侧眼睑闭合不紧、流泪,说活漏风、流口水,饮水漏出,鼻唇沟歪斜或变浅,口角向健侧歪。
古方中医认为,口眼歪斜主因患者平素气血方虚﹑忧思恼怒﹑外邪侵袭所致。临床体会,口眼歪斜急性发作时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口眼歪斜治法与穴位是怎样的?以下是详细介绍:
治法:祛风散寒,疏经活络。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
处方:患侧取太阳﹑攒竹、丝竹孔、悬颅、率谷、下关、颊车、地仓﹑四白﹑翳风、风池,对侧取合谷。
随症加减: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鼻中沟歪斜加人中,颏唇沟浅平加承浆,目不能合加阳白。
中药内服
方用牵正散加减:白附子,全蝎,僵蚕,天麻,钩藤,石决明,荆芥,菊花,当归,川芎,连翘,蒲公英,蜈蚣,苍术,陈皮,大枣,生姜。3剂,水煎服。
巨髎位置在哪里 巨髎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等。
2.功效:清热熄风,明目退翳。
1.巨髎穴配地仓穴、颊车穴:缓解治疗口歪;
2.巨髎穴配合谷穴:缓解治疗齿痛。
脑血栓针灸怎么样
脑血栓属于中风的范畴,常有头晕、肢麻、疲乏、急躁等先兆症状。可因肾阴不足,湿郁生热,恣食甘腻,忧思恼怒等诱因,导致经络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生中风。脑血栓多发于颈内动脉系统,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发生血栓的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发生急性缺血所致。一般以单侧的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歪斜,语言蹇涩为主症。初期患者肢体软弱无力,知觉迟钝或稍有强硬,活动功能受限,以后逐渐趋于强直挛急,肢体姿势常发生改变和畸形等。
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急诊治疗出院后,即可进行针灸治疗,痉挛的关节和肌肉很快会恢复正常状态。针对脑血栓阴阳偏颇、气血逆乱,肢体广泛性痉挛强直的特点,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但要注意检查患者血压,血压不稳定者,针法不宜过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的记载是中风发生之时,我治疗脑血栓后遗症,选取的穴位与之略有出入,采用的是平补平泻法。
选取患侧穴位:肩髎、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在取手足三阳经腧穴为主的基础上,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口眼歪斜可加地仓、颊车、阳白、承泣穴;腕、肘、膝、踝部位痉挛分别加大陵、曲泽、曲泉、太溪穴。一周为一疗程,间隔三四天可进行下一疗程。患者病情好转之时,应叮嘱适当地进行锻炼,有助于促进肢体功能的回复,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宜过度疲劳
脑梗塞患者如何缓解4种后遗症
1、语言障碍:脑梗塞患者出现语言障碍时应多练习说话,严重者可逐渐从发简单音开始,反复坚持联系,另外也可配合针灸进行辅助治疗,常用穴位包括哑门、通里、廉泉等穴,有利于促进语言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2、吞咽困难:脑梗塞患者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可引起吞咽困难,吃饭、喝水时可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进食黏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症状较重的患者应以流质食物为主。
3、口眼歪斜:口眼歪斜是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常见症状,应多按摩面部并做嘴、脸、眼部运动,配合针灸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位效果更好。
4、肢体功能障碍:多数脑梗塞偏瘫患者都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可采取仰卧位和侧卧位,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病情稳定后可从简单的屈伸开始练习,逐渐开始增加训练难度,同时配合按摩、针灸,用热水浸泡患肢也有较好疗效。
按摩四白有什么好处 按摩四白主治疾病
1.按揉四白穴对眼睛保健,治疗近视较有疗效。
2.经常按摩四白,还可以有效治疗目赤痛,目翳,眼睑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等。
3.按揉四白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4.配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穴可以有效治疗口眼歪斜;配伍攒竹穴可治疗眼睑动;配涌泉,大杼穴,能够治疗头痛;配攒竹,颊车,太阳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能治疗口眼歪斜,角膜炎。
鳝鱼血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通络
鳝鱼血入肝经,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口眼歪斜、血燥筋挛等症。
中医治疗口眼歪斜食疗方
该病除突然受寒的原因易导致面瘫外,病毒感染也是引发面瘫的重要原因。另从中医的诊断的角度认为,发生面瘫的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再次是七情过极,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而致病。
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正常,由于面神经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肌肉萎缩,所以补钙很重要,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水果、胡萝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
菠萝奶汁炖排骨可起到一定的辅助缓解面神经麻痹的作用:先把排骨用鲜奶泡上1小时,然后爆锅,把排骨稍煎一下,加好调料和上汤,用中火炖30分钟。排骨、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菠萝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排骨中含有镁,镁可以在钙和钾的新陈代谢中,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起重要作用。不过,面神经麻痹病因很多,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建议还是到正规中医院接受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歪嘴
歪嘴只要是由于中风造成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免谈,生活中我们通常叫面瘫,人们一般都会通过吃药老进行治疗,但是在中医上我们就会选择针灸、穴位等进行治疗,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中医如何治疗歪嘴?
中医如何治疗歪嘴?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多数病人往往在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竞争的激烈,此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现在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所以说一旦患上了此病,不要忧愁,心理上要放开一点,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是一定会康复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
①、 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承浆 翳风
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鼻唇沟浅者,加迎香。
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② 、其他治疗
电针法
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通电3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如通电后,见牙齿咬嚼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致,应调整针刺的深度。适应于面瘫的中、后期。
以上就是对中医如何治疗歪嘴的简单介绍,中医是博大精深的,因此很多病症在中医看来只是不通造成的,面瘫也是如此,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及时到正规内科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