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
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3年)》数据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每年我国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意味着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这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超重、吸烟、血糖高等危险因素的增加离不开。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累积而成的,尤其是不良饮食习惯。
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餐桌上大多以粗粮和蔬菜为主,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大鱼大肉,蔬菜反而吃得少了,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摄入胆固醇的升高,增加了动脉硬化的风险,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此外,国人大多嗜咸香,口味较重,食盐摄入量偏高,造成人们的血压也逐渐升高。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离不开合理的饮食,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饮食上应遵循“三低一高”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原则,膳食结构均衡,多吃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的食物,比如坚果类、豆类、深海鱼、菠菜、花生、土豆、芹菜、橄榄油等。
宝宝腹泻原因有哪些 肠道细菌感染
常见的是痢疾,细菌感染比病毒感染严重,妈妈需要特别小心,分清楚和病毒感染的区别。
潜伏期1-3天,分为慢性和急性痢疾。有发烧、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而量少、脓血便等表现,痢疾常常起病急骤,腹痛。腹泻尚未出现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惊厥,而痢下,呕吐不一定严重。便检可以查出致病菌。
1、宝宝需要卧床休息、需适当禁食。病情稳定后,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禁油腻荤腥的食物。
2、对于高热、腹痛、失水的,给予退热、口服含盐米汤(配制:米汤500ml,食用盐1.75g)或口服补液盐,有呕吐现象的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原则上不少于5~7日,服用抗生素时和停药后可服用益生菌减少抗生素的对肠道的副作用。
1、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宝宝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护理宝宝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在痢疾流行的季节,不能经常出入医院,不能接触患者。
室性早搏的预防
1、缓解症状,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2、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
3、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对确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患者,一般首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4、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者,由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此时常选用胺碘酮。
5、预防心源性猝死,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为重要。
老年人该怎样预防心脏病
1. 一级预防、老年人先要预防心脏病的发生要预防可能会导致其发生的疾病,要预防桥本甲状腺炎,同时患者避免缺碘或碘过多都不可以,避免过量使用抗甲状腺药物,不要长期食用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的氨基水杨酸、保泰松、过氨酸钾、钴、锂及胺碘酮的药物,治疗老年人心脏病,心律失常常用的是胺碘酮药物,胺碘酮可以通过与细胞核内甲状腺受体结合来达到对抗甲状腺素的功能,还能使体内代谢时产生大量的无机碘,长期服用鬼治疗心脏病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老年人只要长期坚持就可以预防疾病的产生。
2.二级预防、老年人该怎样预防心脏病?预防心脏病的发生老年人要定期的体检,要定期的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尤其是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和服用过抗甲状腺药物的患者要及时食物检查,避免疾病的出现,想要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就要及时的体检,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3.三级预防、 对于有心脏病的老年人要及时的治疗,控制疾病的病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不要有有伤的不良情绪。
预防心脏病的发生老年人要定期的进行体检,同时生活中还要注意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曾庆免疫力,降低疾病侵袭的几率,同时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儿女要经常多多陪陪患者,使老年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预防所有疾病产生的根源。
宝宝腹泻是怎么引起的 肠道病毒感染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9月到来年的3、4月是高发期。6个月到6岁的宝宝最易感染。
症状:
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有的宝宝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腹泻最严重。
家庭护理:
1、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不能滥用抗生素,有一定的自限性,也就是说只要家庭护理得当,一周左右可以自愈。
2、家庭护理,主要采用饮食疗法,4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喝些浓米汤,奶粉稀释喂养或喝腹泻配方奶粉;母乳喂养的宝宝,只要胃口好,按照日常规律喂奶或适当减少;吃纯牛奶的宝宝可以将奶煮开,去掉奶皮(脂肪)喝,利于消化,不必禁食。
3、宝宝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光补充白开水,小肠是不能很好吸收的,为防止脱水和引起电解质紊乱,需要口服补液盐溶液(不管是哪种腹泻能可补充补液盐溶液)。
4、一出现腹泻时就开始补充益生菌,可以缩短病程。
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吃生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宝宝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护理宝宝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发现感染隔离观察和治疗;宝宝不接触患者。
3、3岁以下宝宝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就可以了。
室性早搏的治疗
1、缓解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
2、预防心源性猝死: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此时,医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猝死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因此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为重要。
孩子为什么会有胃炎
其实除成人外,小孩子,尤其是3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也较多见胃炎的患者。引起孩子胃炎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警惕孩子的饮食卫生。
1、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不吃早餐、偏食挑食、爱吃零食、冷饮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使胃黏膜水肿和糜烂,或者过量的冷饮使胃部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再加上孩子的内脏器官很娇嫩,就更容易使胃受到伤害,进而发展成慢性胃炎。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很重要。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食物宜软宜消化,注意营养搭配,不吃过多的冷饮。
2、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显示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极为密切。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寄居在人体胃部的螺旋状杆菌,可通过家庭成员密切接触互相传染。如果父母得了慢性胃炎,其子女的感染机会就会增大。所以预防其感染的重点是把好"入口"关。不要口嚼食物喂孩子,即使是自家人也要分餐具,餐具要定时消毒。还要让孩子勤刷牙,以便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门螺杆菌。
3、精神紧张:心理因素导致的胃炎在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孩子中最常见,患儿会经常在上学前发病,休息时症状轻,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症状加重。因此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注意孩子的休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预防心脏病的食物 每天一把坚果预防心脏病
杏仁,开心果,核桃,花生等大多数坚果中含有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还有丰富的维生素E,每天适量的吃一把坚果能够防止血小板凝结,降低心脏病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