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进补过度
秋季养生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进补过度
秋季进补并不是多多益善。很多人都会选择滋补类的药材和食材进补,而进补无节制则会导致营养过剩,热量堆积在身体形成脂肪,反而不利健康。
秋季养生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盲目进补
秋季养生需要根据自身状况来进补,只有对症下药、有条理地进补,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有的人盲目进补,无病也要补,导致虚火上升,反而影响健康。
秋季养生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重“进”轻“出”
秋季养生要进补,但也要重视代谢废物的排出。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分解产生酸性有毒物质,及时排便可以减少毒素的滞留时间,利于肠道健康。
秋季养生的注意点有哪些
起居:要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伤及肺部。
锻炼:要增加户外运动。秋季是外出锻炼的大好季节,每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项目,如登山、太极、游泳、单车等,可促进心肺功能。
饮食:要少辛多酸。多吃酸的,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能收敛肺气;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也有润肺作用。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进补,经常吃些山药、鸡汤、骨汤等,但切忌进补过量,伤害脾胃。
喝水:每天至少600毫升。干燥的秋天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秋天必须补水。通常,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但要注意多次少量。
练功:拍胸练呼吸。每晚临睡前,坐在椅子上,身体直立,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同时抬手用掌从两侧胸部由上至下轻拍,呼气时从下向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
知道了秋季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进补,经常吃些山药、鸡汤、骨汤等,但切忌进补过量,伤害脾胃。
夏季养生之道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人们常会觉得身体莫名的不适,对于夏季该如何养生,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迷茫的,不知道夏季吃什么对身体好,也不知道一些常见的生活习惯其实是养生误区,今天就向大家分享一些夏季养生知识。
1.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两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2.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尤其是中青年男性,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常见的病症如手足发凉,小腿转筋,视线模糊不清,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情况。同时,即便你选择的是热水洗浴,也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更要注意这一点。
3.夜卧贪凉
传说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长寿,特来请教养生大师彭祖。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细细查寻,发现这家卧室中的墙壁上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正对着睡觉之人的头部,彭祖就让人把那个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长寿了。
原来,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
对小孩不要在其睡着后进行扇风取凉,否则,易于患手足抽搐、风痹等症。“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这一养生的口诀就是根据天气变化来进行加减衣物,申时(下午3~5点)以后少进餐,也是夏季的养生要求之一。
4.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不易消化饮食,生吃蔬菜、瓜果等本为夏季慎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慎食此类食物,肉、面、粘腻之物也不宜在夜间食用,否则可引起腹胀、吐泻等病症。
白领秋季养生常识十大事项必知
秋季养生常识1、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秋季养生常识2、加强锻炼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秋季养生常识3、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秋季养生常识4、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养生常识5、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秋季养生常识6、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秋季养生常识7、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秋季养生常识8、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秋季养生常识9、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秋季养生常识10、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女性如何养生保健?勿被五大养生误区忽悠了
如今,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但是如果养生方法是错误的,那就可能导致事倍功半。这些养生误区,你知道有哪些吗?你是否也掉进去了呢?
养生误区一:裸睡比较健康
专家认为:裸睡只是舒服而已,跟健康没有毛线关系。虽然穿衣服睡觉会影响排汗和皮肤散热,但被单和床单上一定会有一些微生物,如果光溜溜地躺在床上,这些微生物更容易接触皮肤,有可能增加感染的几率。
养生误区二:口香糖能健齿
如果吃了口香糖不漱口,糖分会在口腔中发酵产酸,进而腐蚀牙齿,形成龋齿。除此以外,口香糖中含有添加物,如硫化促进剂、橡胶增塑剂和防老化剂等,这些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时,增塑剂的代谢产物为苯酚,有较强毒性,会在消化道吸收入血后,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养生误区三:每天喝8大杯水
每个人所需要的水都不相同。喝多了水,不但对健康无益,还会对肾脏造成负担,易让肾脏功能衰竭,易影响到肾脏的健康。同时,太多的水会稀释体内的电解质,从而导致电解质不平衡的危险。
其实,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却忽略了在日常饮食中也会摄取水分。如每餐吃的食物、每天吃的水果、每天喝的饮料都带有水分,三餐也至少占了500毫升的水。所以,每天喝的水一定要低于1600-1950毫升,否则就会造成饮水过量。
养生误区四:趁热喝中药
其实,中药并不是全都要趁热喝。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过滤,等到常温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用温开水送服;而解毒、清热的药,特别是夏天解暑的中药,最好是“冷服”。
养生误区五:鱼吃得越多越好
鱼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保护视力、消除炎症等有益,但要注意食鱼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如果长期过量食鱼,可能导致血小板凝聚性降低,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皮下紫癜、脑溢血等。
秋季避开美容护肤误区
误区一 秋季不用控油
夏季高温会让肌肤大量的出油,这样的油亮亮的感觉任何人都会知道要控油,但是秋季的肌肤虽然没有高度的出油但是还是会出油的哦。保持肌肤的油水平衡很关键,肌肤出油是因为缺水,所以出油是肌肤干燥的表现,不要以为秋季就不需要控油,秋日依然要将控油和补水进行到底哦!
秋季护肤法:进入秋季应选择一款足够补水滋润的保湿品其实更加重要,并不需要全套的控油产品。与此同时,不妨选择一款控油爽肤水或乳液早上在T区等油光较明显的部位局部使用。而对于油光问题较严重的肌肤来说,除了做好清洁,秋季保养品则应以清爽滋润为主,通常在白天使用即可,晚上则应让毛孔自由呼吸,而且相比使用控油产品,经常用矿物泥之类的深层清洁面膜敷面对于疏通毛孔,缓解油光问题其实来得更有效。
误区二 秋季不需要抗老祛皱
进入秋季,是肌肤保养的高峰好时机,除了要加强保湿力度,美白、抗衰老一个都不能少,必须继续坚持使用抗老精华、营养面霜。很多人进入秋季后之所以肌肤变得状况连连,恰恰是因为季节变换,妆台上的保养品却没有及时换季而导致的。实际上,进入秋季,紫外线强度不比夏季的弱,在若不及时进行抗衰老的护理,反而会加重肌肤的负担。
秋季护肤法:实际上,从夏季转入秋季的时候,护肤品就应该换上高保湿滋润型的产品,在抗老精华上也要选择进补”型保养品。
误区三 秋季美白过度
秋季是一个美白护肤的季节,MM们为了快速美白,把夏天晒黑的肌肤恢复到白亮透丽,就频繁的使用美白精华、美白乳液。实际上,美白不可能通过频繁的护理而提前见效。秋季美白使用一些成分浓度较高、功效较强的美白精华类产品,本来就有具有高效美白的成分,若过分使用,不但肌肤不能吸收,有些美白精华含有较高浓度的水杨酸、果酸之类的刺激性成分反而会更易引起肌肤敏感。
秋季护肤法:秋季尽量选择保湿滋润强的美白精华,而美白面膜则只需每周两三次即可。在更换新的美白精华时,最好先在耳后进行试用,确定肌肤不会敏感再在脸部使用。
误区四:立即更换护肤品
换季气候变化频繁,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肌肤难以适应调节,敏感肌肤更实容易引发干燥、紧绷、发痒情形,舒敏型保养品最能解决当下不适,缓和肌肤所受到的刺激反应。但这并不意谓进入肌肤燥动的换季时节,就必须人人需要马上更换舒缓保养品。其实只要你平时都做好了日常的完整保养,肌肤是有足够防御力抵抗外界一般的刺激。所以更换护肤品可以逐步进行,并随时观察肌肤每日的变化,不需要麻木跟风。
秋季护肤法:最好的方法是从原有的保养程序来简化,如去角质改为二周一次,或暂时停用含高浓度果酸、水杨酸保养品;特别注意改正过去保养不正确的保养习惯,如敷面膜过夜,洗完脸不擦保养品、不卸妆洗脸就睡觉等,都可能一夕之间破坏肌肤防御阵线;若本身在换季期间就易干燥脱皮者,可从乳液开始更换为乳霜,精华液讲究的是高机能性,而非强效滋润感,可以视个人保养需求留住。
误区五:无度的使用高滋养护肤品
含油量较高的乳液不一定含水量也会提高。如果你缺水并不缺油,涂了过多的油质乳液对皮肤来说是额外的负担。改用质地清爽,不粘稠的乳液或买瓶保湿精华,定期敷保湿面膜才正确。如果你是长时间都呆在空调房里,而且化了一整天的妆,那么你的皮肤就很容易因为经常性的水分缺乏,导致脱皮。即使换了更滋润的保养品,也无补于事,当务之急是为肌肤紧急补水。
秋季护肤法:补水比高营养滋润更加重要,秋季要经常准备高效的紧急补水面膜。
误区六:用不完的护肤品 存放不当
冰箱温度比室温低,但如果温度过低会使护肤品中的水分结冰,也会让乳化体遭到破坏,融化后质感变粗变散,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因此,不是所有护肤品 都适合放普通的家用冰箱,可以放在冰箱里的主要是水状的产品,保存时将其装回原包装盒中,用的时候要先“解冻”,避免皮肤受刺激。
秋季护肤法:油质产品、香水、精油产品则不适合放在冰箱里,低温容易使其冻结,冰箱里的水气也会影响产品的品质,不易被皮肤吸收,还可能让皮肤受刺激导致过敏反应。
女性六大秋季养生误区
1、马马虎虎健身
有的女性朋友们知道健身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因而办健身卡想要去健身,既让自己的身体更加苗条,还可以强健身体,两全其美。然而,健身房里总是有些马大哈,对于健身,女性朋友们如果不认真对待,也相当于没有运动一样,马马虎虎的健身完全起不到任何对身体有益的效果。运动要流汗,才能够为身体排毒,才是起到了保健的效果。因此,从前马马虎虎健身的女性朋友们要开始认真起来了哦!
2、长期穿高跟鞋
高跟鞋是每个女人都喜欢的物品,胖MM们可以穿上她使自己显得纤瘦。高跟鞋是女人成熟、性感的标志。喜欢苗条身材的女性一定是高跟鞋不离脚。但是,你知道吗。爱美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高跟鞋存在的一定的危险性,虽说长期穿高跟鞋会让腿部变得纤细,但是也会使双腿变形。常年穿高跟鞋会使腿变成O型。所以我们高跟鞋不离脚的女性朋友们要适可而止哦!
3、从不做妇科检查
有多少女性朋友们是定期做妇科检查的,少之又少,大都是等到了感觉身体不适的时候才会想到去医院做检查。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好体魄,就要时时刻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完全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就要定期做妇科检查,或者是每一年做一次体检,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保养自己的身体。从现在开始,别再忽视妇科检查喽!
4、长期用冷水刷牙
我想大多数女性朋友都是用冷水刷牙,大家可能觉得用冷水或者热水刷牙没有什么区别。其实,长期用冷水刷牙不但不能起到清洁的作用,还会使牙齿变得更加敏感,还会造成牙齿提前脱落。所以,女性朋友们要多用热水刷牙,给牙齿最好的保护。
5、常吃避孕药
吃避孕药是一种紧急避孕的选择,但是,女性朋友们不宜常吃。常吃避孕药很容易给身体造成极其严重的负担,更有甚者还会导致闭经、不孕不育等问题,避孕药对女性朋友的身体伤害极大,因此,尽量不要吃避孕药,更不能长时间服用。
6、卫生棉条用不停
大多数的女性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用卫生棉条,而有洁癖的女性甚至一个月有二十天是使用卫生棉条的,其实,卫生棉条、护垫本身并不十分干净,建议女性朋友们减少使用,千万别让它成为你身体的另一负担。
秋季养生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气候以燥为主,因此秋季养生需要滋阴润燥。多吃些蜂蜜、杏仁、核桃、花生、芝麻及鸭肉、兔肉等滋阴润燥的食物,有助调理身体。
夏季人喜食寒凉易损伤脾胃。进入秋季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不宜大补。多吃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小米、山药、板栗、南瓜、红枣等有益身体健康。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适当增减衣物很重要。天气稍冷时,可适当加衣,气温骤降时,则要及时做好保暖工作,以防着凉。
秋天气温适宜,正是调节睡眠、规律作息的好时机。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季适当早起,还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从而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秋季养生进补必知这六大误区
1.没病乱进补
如果你身体健康就没必要片面追求进补乱吃保健药了,这样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发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过量进补
补品虽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过量服用反损伤身体。进补应遵循“阴阳调和”的原则,过量进补会打破人体生理机能的平衡,导致流鼻血、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因此,强调“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一理念并不科学。
3.乱配药材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之说,配制药膳须根据药物属性决定。药膳讲求合理配伍,如果乱配药材会降低药效,万一药性相左反而会加重病情。
4.盲目追求昂贵食材
传统补品如燕窝、鱼翅等,虽然价格高昂,但却并没有太过奇特和值得一提的食疗作用。反而平常的食物,如番薯、玉米、蜂蜜等却有着不错的食疗价值,因此片面追求昂贵食材进补并不可取。
5.清淡就不能进补
进补并非一定要和肉类画上等号,特别对一些胃肠道功能不强的人士而言,肉类吃太多反而会加重负担,而且还会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
饮食清淡并不是不补,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6.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补脾胃。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是进补的佳品。
夏季养生误区
1、夏季养生误区之运动后大量喝水
暑天运动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稍长,人体失水较多,必然会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运动后便大量饮水,一是觉得痛快,二是觉得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2、夏季养生误区之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不易消化饮食,生吃蔬菜、瓜果等本为夏季慎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慎食此类食物,肉、面、粘腻之物也不宜在夜间食用,否则可引起腹胀、吐泻等病症。
3、夏季养生误区之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尤其是中青年男性,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4、夏季养生误区之绿豆汤可以多喝
绿豆汤具有清火、降暑等功效,因此在夏天食用是较合适不过的了。就因为如此有很多人都错误的认为绿豆汤是“多多益善”,因此每天都过量的饮用绿豆汤。在这建议,要想维持苗条的身形。较好是少喝绿豆汤。
因为绿豆汤和米饭一样属糖类,如果过量食用的话也会导致发胖。因此在吃完饭后有喝绿豆汤习惯的人,一定要记住饭量要减少1/4。而把绿豆汤当饭吃的人,则要记住要少放点糖,同时可以适量加一些低脂牛奶。
5、夏季养生误区之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蒸发散热的效果以少量出汗为最佳;若是汗珠大滴流淌,其散热效果反而不佳,徒然损伤津液和元气。因为大量出汗可以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据测定,汗液中还含有锌、铜、铬、钼、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