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的发病与季节有关系吗
风湿热的发病与季节有关系吗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
风湿热发病前有哪些征兆
风湿热典型症状出现前 1~6 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咽痛、咳嗽、颌下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有疲劳、乏力、流鼻血、腹痛等不适症状。
风湿热发病年龄是多少呢
急性风湿热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为少见,最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患病的机会大致相等。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复发率高达5%~50%,尤以心脏累及者易于复发。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平均大约有3%的病人在链球菌性咽炎后发作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热的易患年龄,地区分布,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是链球菌感染率和严重度的反映。在链球菌感染后,急性风湿性的发病率直接与A组链球菌引起的免疫反应程度相关。各种环境(地理、湿度、季节等)因素、经济状态、以及年龄等都能影响风湿热发病率。
由上面的内容知道了风湿热发病年龄是几岁之后,笔者下面为大家介绍风湿热的检查项目:
1.胸部X线和心电图
胸部X线可表现为正常或有心影增大。心脏受累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以及ST-T的改变。
2.超声心动图
可发现患者心脏增大,心瓣膜水肿和增厚、闭锁不全或狭窄,以及心包积液。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的了解到风湿热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找到合适的疗法,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风湿热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阶段,一般来说婴幼儿发病率比较低,多数都属于青少年儿童发病率比较高,出现这种病症的时候,应该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大多数都需要做胸部x线和心电图,及时了解一些风湿热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会得风湿性心脏病呢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引起的。常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或加重。
风湿热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季节及分布地区常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疾病如:扁桃腺炎,猩红热的流行有关,特别是在地理环境居住拥挤、潮湿,经济因素和年龄等都直接影响发病。目前一般都认为,风湿热与链球菌的关系是一种变态反应或过敏,因而积极地预防和治疗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防治风心病的重要措施。我国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病率较高,华东、华中和西南、西北等地次之,华南较少。
发病季节以寒冬、早春居多,寒冷和潮湿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使心瓣膜发炎,肿胀,当炎症消退后,结疤、粘连、变厚,使瓣膜变形,引起瓣膜口的狭窄和关闭不完全,由于瓣膜的狭窄和关闭不完全,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而产生心瓣膜病理性杂音,心脏扩大及各种症状,称为风心病
。风湿热最常侵犯的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其他瓣膜则少见。风湿性心脏病多见于20-30岁的青中年,2/3有风湿热史,发生狭窄病变时间多在风湿热首发后二年以上,基本病变是瓣膜炎症粘连,开放受限,造成狭窄,两个以上心脏瓣膜受到损害,叫联合瓣膜病,最多见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同时受累发病。风心病的外科治疗要术前准备充分,早期手术,术中心肌保护好,术后严密监护。
湿疹的原因知道少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与风、湿、热三种邪气有关,特别是湿邪,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由于患者先天禀赋(即先天赋予的体质因素)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
引起湿疹的原因有许多,常不易稳定。湿邪可蕴热,如果经常进食湿毒食物,例如虾、蟹、牛肉、芒果、咸鱼、榴槤、辣椒、毛笋、糯米、茄子、蒜、胡椒、蚕豆、咖喱、咖啡、烟、酒、海腥等等,容易令体内积聚湿热,发为湿疹。另外吸入某种花粉,粉尘、羊毛等;病灶感染(如扁桃体炎,龋齿等),肠道寄生虫;生活环境中的日光、炎热、乾燥等;多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这些均可为发病因素。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失调、新陈代谢异常亦可成为诱因,其他如神经因素、体质因素亦常与本病有关。
风湿热是什么病
风湿热由A组乙(β)型链球菌对风湿热和风心病的病因学关系,得到了临床,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方面一些间接证据的支持。已有多项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组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免疫学研究亦证实,急性风湿热发作前均存在先期的链球菌感染史;前瞻性长期随访时的抗菌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可预防风湿热的初发及复发;此外,感染途径亦是至关重要的,链球菌咽部感染是风湿热发病的必须条件。
尽管如此,A组乙(β)型链球菌引起风湿热发病的机制至今尚未明了。风湿热并非链球菌的直接感染所引起。因为风湿热的发病并不在链球菌感染的当时,而是在感染后2~3周起病。在风湿热病人的血培养与心脏组织中从未找到A组链球菌。而在罹患链球菌性咽炎后,亦仅1%~3%的病人发生风湿热。
近年来,发现A组乙(β)型链球菌细胞壁上含有一层蛋白质,为M、T和R三种蛋白组成,其中以M蛋白最为重要,既能阻碍吞噬作用,又是细菌分型的基础,亦称“交叉反应抗原”。此外,在链球菌细胞壁的多糖成份内,亦有一种特异抗原,称为“C物质”。人体经链球菌感染后,有些人可产生相应抗体,不仅作用于链球菌本身,还可作用于心瓣膜,从而引起瓣膜病变。心瓣膜的粘多糖成份随年龄而变异,因而可解释青少年与成年人中的心瓣膜病变的不同发生率。
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热是什么关系
风湿热主要累及关节和心脏;其次可侵犯皮肤;浆膜、血管和神经系统,以及肺、肾等内肛;男女均可发病。急性风湿热常发生于青少年+而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以20—40;岁的青壮年多见。约半数病人发病前1-6周有扁桃体炎或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此类病人多起病很急。20世纪70年代以来,患严重风湿热的病人比从前显著减少。这种病人起病时常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多扦;烦躁。大部分病人会发热,多呈不规则低热或中度发热;风湿热最基本的有如下四种症状,风湿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症状之一。
(1)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这—疾病中的一个主要表现,以成人多见,且症状显著。多发生在大关节,如膝、踝、肩、腕、肘、髋等关节。此时关节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及触痛。几个关节常常同时发病,呈游走性,即原来侵及的关节症状消退后,其他关节又迅速地被波及,此起彼伏,反复发生。一般症状固定在某一关节的时间12~72小时,持续时间多不超过3周。当然有时也可有单个大关节或手足小关节、脊柱关节以及颞颌关节受累,也可表现为无多发性及游走性特点。发炎消失后,关节功能可完全恢复,不遗留强直或畸形,从X片上看,骨骼、关节都是正常的。因此,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并不会“风瘫”,有些病人在急性发作时,病情较严重,甚至行走困难,但这只是暂时的, 是可以治好的。20世纪30年代时,典型的风湿性关节炎达90%,现在80%仅感关节痛,往往不出现红、肿、热及压痛。儿童病人关节症状多轻微,或仅局限于少数几个关节。
(2)心脏炎 恰恰与关节炎相反,儿童病人中65%以上的人有心脏病变。在发生的心肌、心内膜和心包的病变中,以心肌炎为最重要。心内膜炎主要损害瓣膜,使瓣膜变形,初起形成瓣膜关闭不严,以后可产生瓣口狭窄,从而遗留永久性的心脏病变,成为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此时心脏受累瓣膜相应听诊区可出现杂音、心脏增大、心电,固异常等。一般来说,若第一次发作未引起心脏损害的话,以后也很少会引起。过去成人中以心脏炎为主者约占40%-70%,近年来已不到10%,但我国各地区差别甚大。
.(3)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 据统计,皮下结节的出现率不到2%,一般多在关节伸面的骨质突起处,结节的数目各病人不等。结节的质地较硬,大小如豌豆,触之不痛,常持续数周,一般不超过1月。环形红斑为粉红色环状红晕,初起时较小;随后迅速向周围扩大,呈中心消失边缘隆起状。几个红斑可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边缘不规则的圆圈。多见于四肢的屈面和躯干部,历时短暂,一般迅速消失。
(4)舞蹈病,一般发生在4~7岁儿童,多见于女孩。为神经系统的紊乱引起。可有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失眠,并出现一种快而不规则;五目的、不自主的舞蹈动作,以上肢和面部的影响最显著。表情丰富多变,时而挤眉弄眼,忽而皱额扮鬼脸,转而伸舌噘嘴,舌和嘴多动可引起说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软弱无力,睡眠时可消失。其发生率在3%左右。
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从轻度到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常稍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大多在500单位以上;C反应蛋白呈阳性表现,粘蛋白也可增高。
风湿热是常见的疾病吗
风湿热在 20 世纪中期以前较常见,在此之后世界各国风湿热发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根据上世纪 90 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美国青少年和儿童中,每 10 万人有 0.23~1.88 人发病,而我国在校中小学生中,每 10 万人的发病数约为 20 人。有研究报道, 我国风湿热发病率约为 80/10 万左右。
风湿热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一、病因:风湿热与甲组乙型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可以下列事实推论:
1.风湿热与链球菌感染的地区分布、季节及气候特点相一致。
2.湿热发病前1-5周常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峡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患儿咽部常可培养出该菌,血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增高。
3.取控制链球菌感染和清除慢性病灶(如摘除扁桃体)等措施后,风湿热发病率明显下降,初次发病后用青霉素或磺胺药预防链球菌重复感染,可减少此病复发。
虽然风湿热与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但并非此菌直接引起的局部病变,理由是 链球菌感染后1-5周才发病,故与感染的直接蔓延不符,而和一般产生免疫的规律相符;从病人的血液,浆膜渗出液及病变组织中从未找到溶血性链球菌。
目前认为此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由于链球菌感染后,某些病人对具有高度抗原性的链球菌体及其代谢产物产生相应抗体,抗原抗体相结合沉积于结缔组织,这种破坏的组织又可起抗原作用,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组织的抗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亦有认为心瓣膜的糖蛋白同链球菌的多糖成分是类似的抗原,人体感染链球菌时可产生能损害心瓣膜的交叉抗体。
二、病理:病理过程分为以下三期,几种改变常并存。
1.渗出期:胶原纤维肿胀、分裂、变性及坏死,伴有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及浆液渗出。渗出期临床症状明显。关节与心包的病理改变以渗出为主。
2.增殖期:局部结缔组织细胞增生, 形成风湿性肉芽肿或风湿小体( aschoff小体 ),在aschoff小体周围仍有少数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这种病变常见于心内膜,心肌及皮肤。这是风湿热具有特征性的病变,被认为是病理上确诊风湿热的依据,且被看作是风湿活动的指标。
3.硬化期:浸润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在肉芽肿处形成瘢痕,造成瓣膜的变形。
盗汗与季节有关系吗
盗汗指的是夜间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的现象,对于盗汗中医学认为多属于阴气亏虚,阳气相对偏亢,阴阳失调,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以见到夜间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
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盗汗的定义是在夜间睡觉的时候出汗,那么它与季节是没有关系的,盗汗不分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