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皮肤癌高发警惕黑痣
老人皮肤癌高发警惕黑痣
记者昨天从医院皮肤科获悉,老年人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尤以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为主。
鳞状细胞癌多呈红色,表面粗糙,呈典型的烂菜花状,破溃后形成溃疡,有恶臭。
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头、面和颈部,易发生转移。
恶性黑素瘤是体表的黑痣,经长期刺激、不彻底治疗等可诱发本病。若黑痣突然增大,颜色加深、周围出现卫星状小黑点,或出现瘙痒、溃破、出血等现象,应引起注意。
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群提醒,老年人皮肤若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但也不要草木皆兵,把皮肤上任何一些变化都看作是皮肤癌,如一般的老年斑、老年疣、老年性血管瘤等。
皮肤癌一般多久能查出
要预防皮肤癌一定要自查,如果发现不对称形状不对称的痣要警惕,如果表面又不平滑者要引起注意.边缘粗糙,有时还会有裂缝,这与正常的黑痣边缘平滑刚好相反.颜多具有混合色,特别混有棕色或墨黑色,有时也混有红、白及蓝色.暴露于阳光的部位,诸如头、颈、手背、胸、背部等,如系突性生长物,且长久不消失,此时便要对此引起注意。对长久不消失的暗疮也应提高警惕。
如果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来说,绝大部分长在暴露部位,如头皮、面部、手背上。皮肤癌一般不疼不痒,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是皮肤癌有一个特点,就是相对容易出血,假如你洗脸时一碰就出血,这就要引起注意了。
初期的皮肤癌的症状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皮肤癌的症状可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
脸色发黑真能说明患有肝病吗
专家介绍,中医认为黧黑、暗青色是肝脏的本色。而当肝脏的本色出现在面部时,则说明患者的肝脏病变比较严重。正因为如此,临床上的确有相当多的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脸色会变得越来越黑或越来越青,这类患者的脸上还可能会出现蜘蛛痣。
另外,很多肝病会导致胆红素异常,这个时候人的脸色往往发黄。而当肝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患者的脸色则可能变得暗黄、晦暗,甚至呈现黄绿色。可见,脸色和肝病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专家强调,医生观察患者的面色必须是在面对面、素颜相见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站在舞台上,在灯光、化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就很难通过面色看出身体的健康状况。而长期在户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本身皮肤就容易发黑,就更难说明问题了。所以,仅凭宋小宝的舞台形象,不能轻易诊断其患有严重的肝病。
慢性疾病可能在面色上露出马脚
专家表示,一些慢性疾病可能会在面色上有所体现。
临床上,面色发红,尤其是到了下午面色红得厉害,而且有头晕现象,要警惕是不是患上了高血压;如果面色发黑,而且看上去显得比较脏,总像没洗干净一样,要当心是不是肾病的终末期;肺气虚衰的人容易面色苍白,长期咳嗽的人、哮喘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面色青黑,而且嘴唇发乌,要警惕心衰的可能,老心脏病患者要对此注意。当皮肤上突然出现黑棘状赘生物时,要警惕肠癌或者肺癌的可能。体表本来就有的痣,如果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而且颜色发生改变或者周围出现红晕和卫星痣,表面溃烂、刺痒,要当心是不是癌变。
黑痣癌变的征兆
黑痣早期发生癌变的症状有以下几点注意,特别推荐:鸡蛋既是抗癌食物又能促癌
1.边缘,黑痣处皮肤边缘参差不齐,呈锯齿样改变;
2.表面,黑痣表面不光滑,隆起伴有片状脱屑,有渗液或渗血,这个时候要高度警惕黑素瘤的发生了;
3.感觉局部发痒,灼痛和压痛,很可能导致黑素瘤的发生;
4.周围皮肤出现水肿,丧失皮肤原有光泽或变白、变灰;
5.颜色,黑痣处皮肤颜色混杂,如掺杂红色、白色或蓝色;
6.黑痣周围出现其它黑色结节;
7.局部出现结节状或息肉样肿物或溃疡伴渗液、出血。此外,手、足、会阴区摩擦部位的痣也可能诱发黑素瘤的发生,特别是企图消灭黑痣的点痣术常导致恶性黑素瘤的发生。
脸色发黑肝脏出问题
严重肝病患者容易脸色发黑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肝病门诊主任卢秉久介绍,中医认为黧黑、暗青色是肝脏的本色。而当肝脏的本色出现在面部时,则说明患者的肝脏病变比较严重。正因为如此,临床上的确有相当多的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脸色会变得越来越黑或越来越青,这类患者的脸上还可能会出现蜘蛛痣。
另外,很多肝病会导致胆红素异常,这个时候人的脸色往往发黄。而当肝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患者的脸色则可能变得暗黄、晦暗,甚至呈现黄绿色。可见,脸色和肝病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专家强调,医生观察患者的面色必须是在面对面、素颜相见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站在舞台上,在灯光、化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就很难通过面色看出身体的健康状况。而长期在户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本身皮肤就容易发黑,就更难说明问题了。所以,仅凭宋小宝的舞台形象,不能轻易诊断其患有严重的肝病。
慢性疾病可能在面色上露出马脚
全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杨力表示,一些慢性疾病可能会在面色上有所体现。
临床上,面色发红,尤其是到了下午面色红得厉害,而且有头晕现象,要警惕是不是患上了高血压;如果面色发黑,而且看上去显得比较脏,总像没洗干净一样,要当心是不是肾病的终末期;肺气虚衰的人容易面色苍白,长期咳嗽的人、哮喘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面色青黑,而且嘴唇发乌,要警惕心衰的可能,老心脏病患者要对此注意。当皮肤上突然出现黑棘状赘生物时,要警惕肠癌或者肺癌的可能。体表本来就有的痣,如果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而且颜色发生改变或者周围出现红晕和卫星痣,表面溃烂、刺痒,要当心是不是癌变。
黑痣癌变的征兆图片 黑痣表面变化
当黑痣即将出现癌变时,黑痣表面不光滑,隆起伴有片状脱屑,有渗液或渗血,这个时候要高度警惕黑素瘤的发生了。
痣少可能更易患皮肤癌
身上痣多会增大患恶性黑素瘤的风险,但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长痣少的人患上致命性黑素瘤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81名黑素瘤患者的医疗档案进行了分析,其中89人身上的痣超过了50个,192人身上的痣不到50个。结果发现,身上长痣少的病人比痣多的病人,长出的黑素瘤更厚实、更恶性,且在数年后更可能被诊断为皮肤癌。
该研究作者卡罗琳•金博士表示,我们已经知道各种黑素瘤在基因上并不完全一样。在痣多和痣少两组病人中,存在不同的路径驱动着黑素瘤的生长,导致了恶性程度的不同。另外,医生们往往会告诫身上痣多的病人警惕黑素瘤风险,他们因此更常接受皮肤检查,也能尽早发现危险。
研究人员建议,即使身上痣少,也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以防止疾病发生。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来证实该结论是否科学。
警惕痣会变质
警惕——“痣”会变质。大多数痣都是良性的,只有当痣出现不正常的变化才有必要切除作病理检查,看是否有恶性变化。那么,哪些痣有危险呢?黑痣发生病变时,其发展期很长,跟肿瘤不同的是,黑色素瘤可以看得见。只要仔细观察身体各部位,都能发现皮肤的变化。
警惕——“痣”会变质
1)痣在近期迅速增大;
2)痣表面出现糜烂甚至发生破溃且有瘙痒感;
3)痣周围原先平坦无异,新近出现小黑点、卫星结节状组织,或附近淋巴结肿大且伴黑色。
哪些痣容易发生癌变
黑色素瘤的多发部位是女性的腿部和男子的背部。若是老年人,不论男女,多发部位均在面部。下列几种黑痣容易发生癌变的:
1.长期受到摩擦刺激的痣,如长在腰部和戴胸罩处的痣。
2.外观不典型变化的痣。外观不典型的痣可能变恶性,如很黑的痣,色素不平均(杂色)、边缘不平整或不规则、界线不明、左右不对称、在统计上直径大于5毫米。
3.突然快速变化的单个痣。如果是全身的痣因为荷尔蒙的变化而同时变化,一般无须担心,如果是单个的痣突然快速变化,就值得注意。
4.生长在特殊部位的痣。如长在肢端(手脚)的痣,必须注意观察,因为这些地方的痣比其他地方的痣变恶性黑色素瘤的机会较大。
5.黏膜的痣。口腔黏膜、结膜、阴道、包皮翻出来那部分的黑痣。
6.指甲沟的痣。甲沟与指甲下方皮肤相连,可能会长到指甲下面,被指甲挡住,不容易看出变化,而且长在肢端,将来变恶性的概率较大。
7.先天性高危险的痣。
警惕——“痣”会变质。婴儿一出生就看得到的痣叫先天痣,先天痣不多,根据统计,1%的新生儿有痣,并非所有先天痣都是一生出来就有危险,大小是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愈大的痣,将来变恶性的概率较大,因此医师建议应及早切除。
老人皮肤癌高发警惕黑痣
老年人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尤以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为主。
鳞状细胞癌多呈红色,表面粗糙,呈典型的烂菜花状,破溃后形成溃疡,有恶臭。
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头、面和颈部,易发生转移。
恶性黑素瘤是体表的黑痣,经长期刺激、不彻底治疗等可诱发本病。若黑痣突然增大,颜色加深、周围出现卫星状小黑点,或出现瘙痒、溃破、出血等现象,应引起注意。
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群提醒,老年人皮肤若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但也不要草木皆兵,把皮肤上任何一些变化都看作是皮肤癌,如一般的老年斑、老年疣、老年性血管瘤等。
老年人体表有黑痣须警惕皮肤癌
鳞状细胞癌多呈红色,表面粗糙,呈典型的烂菜花状,破溃后形成溃疡,有恶臭。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头、面和颈部,易发生转移。
恶性黑素瘤是体表的黑痣,经长期刺激、不彻底治疗等可诱发本病。若黑痣突然增大,颜色加深、周围出现卫星状小黑点,或出现瘙痒、溃破、出血等现象,应引起注意。
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群提醒,老年人皮肤若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但也不要草木皆兵,把皮肤上任何一些变化都看作是皮肤癌,如一般的老年斑、老年疣、老年性血管瘤等。
色素痣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色素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又名痣细胞痣、细胞痣、黑素细胞痣、痣。本病常见,几乎每人都有,从婴儿期到年老者都可以发生,随年龄增长数目增加,往往青春发育期明显增多。女性的痣趋向比男性更多,白人的痣比黑人更多。偶见于黏膜表面。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颜色多呈深褐或墨黑色,少数没有颜色的无色痣。
儿童期交界痣要与黑子、雀斑鉴别诊断。混合痣和皮内痣要与脂溢性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皮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等鉴别诊断。与恶性黑素瘤的鉴别诊断在于后者常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瘤体发展迅速、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瘢痕,瘤细胞常有异形。
皮内痣成人常见,呈半球形隆起的丘疹或结节,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或有蒂,可含有毛发。皮内痣一般不增大。多见于头颈部。色素痣不稳定,常经历成熟至衰老的生长演化过程。痣开始时多为小而平的交界痣,以后大多发展为混合痣,最后变为皮内痣。交界痣恶变时,局部常有轻度疼痛。灼热和刺痛,边缘处出现卫星小点,如突然增大、颜色加深、有炎症反应,破溃或出血时,要提高警惕。
从上面对于色素痣的危害主要有哪些的分析,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色素痣这种症状的危害了吧。色素痣这种症状可能会出现长大的症状,而且会影响瘤细胞,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破溃以及出血,并且带有皮肤炎症等,希望你们可以预防它的发生。
色素痣“善”与“恶”的区别
人体表皮或多或少都有色素痣的存在,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及时辨别痣的性质,及时发现可治愈的早期黑色素痣的恶变及癌前病变,是预防黑色素瘤的关健。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可发生于皮肤、眼、黏膜表面和神经系统,人们应对自己身上的色素痣进行定期自我肉眼检查。形态: 普通良性痣为圆形或卵圆形,若将其一分为二,两半对称,呈扁平或稍隆起。黑色素瘤为不规则形,两半不对称,病灶可明显高出皮肤。直径:普通良性痣一般都小于5毫米,黑色素瘤常超过5毫米,且局部有瘙痒、灼痛或压痛,表面粗糙,伴有鳞状或片状脱屑,有时有渗液或渗血。边缘:普通良性痣边缘规则,光滑完整,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黑色素瘤的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样改变,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光泽。颜色:普通良性痣为棕黄色、棕色或黑色,黑色素瘤常在棕黄色或棕褐色的基础上掺杂粉色、白色等多种色彩,杂色常为恶性病变的信号。此外,如发现色素痣明显增大,也应提高警惕。
一但发现有可疑迹象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