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治中暑呢

怎么治中暑呢

①盐开水: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易中暑,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

②茶水:钾容易随汗水排出,而茶叶含钾较多。

③陈醋:夏季人们食欲减退,适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浓度,帮助消化.

④绿豆汤:消暑清热。

⑤苦瓜:夏食苦瓜正相宜。

1.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8.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百里香的功效与作用 清暑解热

百里香还具有清暑解热的功效,《甘肃中草药手册》中记载百里香“清暑解热,和胃止呕。主治中暑烦热、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症。”


7个解暑降温偏方

1.绿豆丝瓜花解暑

【方 剂】 绿豆60克,鲜丝瓜花8朵。

【制作法】 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

【功 效】 清热,解暑。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

2.红糖绿豆沙解暑祛热毒

【方 剂】 绿豆100克,红糖25克。

【制作法】 将绿豆煮烂,用勺在锅中捣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食之。

【功 效】 清热解毒。治小儿暑热生疮疔。夏季炎热时小儿常食用解暑清热,除烦解渴之功用。

3.海带冬瓜豆瓣汤消暑利尿

【方 剂】 浸发海带100克,冬瓜500克,去皮蚕豆瓣100克,香油及盐适量。

【制作法】 将海带和蚕豆瓣一起下锅,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后添加500克清水,加盖烧煮,待蚕豆煮熟时,在把冬瓜和盐一并放入,继续烧至冬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锅。

【功 效】 消暑利尿。治中暑头昏、头痛、烦渴。

4.冬瓜汁解暑热烦渴

【方 剂】 鲜冬瓜一个。

【制作法】 将冬瓜洗净,切成碎块,打成汁。尽量饮服。

【功 效】 消暑,清热,除烦。制中暑后烦躁不安、口渴、尿黄,有清热利尿之作用。

5.扁荷粥用于解暑

【方 剂】 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鲜荷叶1小张,大米50克。

【制作法】 先用清水把白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费后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黏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20分钟即成。食之。

【功 效】 消暑解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6.饮杨梅酒预防中暑

【方 剂】 鲜杨梅500克,白糖80克。

【制作法】 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气),7~10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约12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保存,时间越久越佳。夏季饮用最宜。

【功 效】 预防中暑。

7.姜韭蒜汁治中暑昏厥

【方 剂】 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

【制作法】 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取汁,灌服。

【功 效】 解表,温中。治中暑昏厥,不省人事。

青蒿的营养价值 防治中暑

青蒿含有挥发油、青蒿素等成分,有明显的降温解热作用,还能帮助排汗。所以,夏日将青蒿水煎液作为清凉饮料,是防治中暑的良药。


按摩人中有什么好处 按摩人中主治疾病

人中位于鼻唇沟中点,可用于救治中风,中暑,过敏,中毒,抽搐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的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症。


防治中暑的一些误区

夏季防暑应回避“五个误区”

为了应对高温酷暑,人们各想高招,可有些招数却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暂时的清凉惬意之后,健康受损。

1、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镜片应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2、认为天热少穿衣服能凉快些。盛夏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摄氏度,皮肤散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

3、认为喝啤酒能解暑。夏天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热乎乎”的感觉会不断持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饮啤酒应该适量。

4、把空调保持恒温状态。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使人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疾病。居室变化的温度幅度,应控制在3摄氏度到5摄氏度之间。

5、认为“冲凉”能使人更舒服。大汗淋漓时“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应该选择温水浴,温水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大树底下不宜乘凉

盛夏到来,天气闷热,不管是农村村民还是城镇居民,盛夏的夜晚,很多人都为图凉快,习惯到树下乘凉。其实,这种乘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气候闷热的盛夏,白天树下比空旷地温度要低3℃还多,树冠能反射和吸收大气中的一部分热量,树叶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因此,白天在树阴凉处乘凉或走路,会使人感到凉快、舒适。到了夜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树下往往比空旷的地方要闷热。其原因则在于太阳下山后,树下地面散热受到树冠的阻挡,其散热速度要慢,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盛夏的夜晚人们不宜在树下乘凉,而应该到空旷的场地乘凉会感到凉快、舒适。

该出汗时就出汗

带走热量不要小看汗液,它排出的过程中既带走了环境高温带来的热量,又带走自身运动产生的多余热量。

排泄废物汗液含有大量新陈代谢的废物,随着自身流失,废物也随之排出体外。

保护皮肤汗液中含有“乳酸”,它与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结合之后,能够形成天然的杀菌剂,防止细菌侵袭,保护了皮肤,减少疾病。

如今,走到哪里都有空调,尤其是长期处于空调房间工作的白领,日常已缺少锻炼,缺乏出汗的机会,现在到了该出汗的季节———夏季也不经常出汗,这对于健康是有害而无利的。人体汗液不能正常排除,也就无法散发身体所负荷的热量,极易发生中暑;而且汗腺不畅就等于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因此,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出汗。

中暑后少吃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进补过早的话,会使暑热不易消退。

室内泼水降温不利健康

不可否认,用泼水的方法使水汽蒸发可以带走一些热量,刚泼完水时,室内气温暂时下降,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但是,如果室内空气是不流通的,空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在地面上泼水,水气难于向外散发而滞留在空气中,使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短时间虽然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但时间稍长,室内气温又会上升,加上湿度增加,就会使人感到室内比平时更闷热,这也是人们身有体会的。另外,由于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室内的细菌和尘埃随着水汽进入空气中,使空气比泼水前更混浊,因而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夏季室内用泼水来降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做法为:在市内泼适量的水来进行降温的时候,要打开门窗,使得空气流通,最好打开风扇加快空气流通。或者采取用脸盆置水的方法进行空气增湿降温,但要注意脸盆的水要每日一换。

六种必备提神醒脑药

眼瞅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有些人体质娇弱,在夏季容易中暑,此时就得做好防范了。

家中常备以下几种防治中暑的药物,以便不时之需。

清凉油

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速用清水冲洗。

藿香正气

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主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儿童减半。

人丹

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

十滴水

适用于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滴入一杯白开水中,搅匀服下。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儿生痱子。

风油精

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白兰花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暑

若取玉兰花数朵,茶叶少许,放杯内泡茶饮,可治中暑头晕胸闷。亦可取玉兰花、苏叶各适量,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治感冒头痛。


中暑的生活小偏方

新鲜薄荷方

【原料】 新鲜薄荷30克,大米60克,冰糖20克。

【制法】 先将薄荷加水煎汤,待其冷却,再用大米煮粥,快熟时加入冰糖、薄荷汤,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 每日两次。 【主治】中暑。 鲜竹叶方

【原料】 鲜竹叶lO克,鲜薄荷叶2克,绿茶5克。

【制法】 将鲜竹叶、鲜薄荷叶、绿茶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用法】 量随意。 【主治】 中暑。 苦瓜方

【原料】 苦瓜1个,绿茶适量。

【制法】 将苦瓜上端切开,去瓤,装入绿茶,把苦瓜挂予通风处阴于。取下洗净,连同茶叶切碎,混匀。每服10克,以沸水冲沏,代茶频饮。 【用法】 每El一次。

【主治】 中暑发热、IZl渴烦躁、小便不利等症。 青竹叶方

【原料】 青竹叶1把,鲜藿香叶30克,茶叶10克,青蒿15克。

【制法l 先将竹叶、藿香、青蒿三味加水煎汤,取汁冲沏茶叶,代茶饮用: 【用法1】 每日一剂o

【主治】 中暑高热、汗出、口渴、烦闷、恶心、呕吐等症。

姜的用途 治中暑

生姜、韭菜和大蒜一同加入榨汁机,用榨汁机榨汁,给中暑者服用即可缓解。


相关推荐

西梅放久了会变甜吗 消暑除烦

西梅有消暑除烦的功效,西梅果肉中含有果糖、葡萄糖、苹果酸、维生素等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毒素的排出,夏天吃一些西梅能起到防中暑的作用,还能缓解口干、口渴等症状。

商阳在哪个位置,商阳是什么意思 商阳的配伍疗法

1、商阳穴配少商、中冲、关冲: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中风,中暑。2、商阳穴配合谷、少商: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3、商阳穴配合谷、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有发汗泻邪热的作用,主热病汗不出。4、商阳穴配少商穴:点刺出血热病,昏迷。

小儿中暑吃什么药

藿香正气: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儿童减半。人丹: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清凉油: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

荷叶的作用 荷叶的营养价值

荷叶中含有多种同类生物碱、如荷叶碱、莲碱;黄酮甙类化合物如荷叶甙、槲皮黄酮甙及异槲皮黄酮甙等。荷叶性味甘、微苦、平。鲜叶有解暑、清热、利湿、止血的功效,主中暑、肠炎、眩晕、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干叶有生发元气、主脾开胃、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对疗动脉硬化、冠心病有疗效。

莲子心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解暑

莲子心能够帮助清热解暑。夏天天气炎热经常用莲子心泡水喝能够帮助有效清热解暑,还能够帮助防中暑。一般说来莲子心的清热效果要比莲子好。

仙草的主要价值

植株晒干后可煎汁与米浆混合煮熟,冷却后即成黑色胶状物,质韧而软,以糖拌之可作暑天的解渴品,广东、广西常有出售,广东广西一带称为凉粉,广东梅州一带称作仙人粄、仙牛粄、草粄。[1] 浙江,福建一带称为草冻,仙草冻。全草:甘、淡,凉。清热利湿,凉血。 用于中暑,消渴,高血压症,肌肉关节疼痛。[3]清暑,解渴,除热毒。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夏季预防宝宝中暑常备6种药

1、藿香正气: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儿童减半。2、人丹: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3、清凉油: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

夏天中暑头疼怎么办

多喝水,喝点藿香正气水。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偏头疼发作时,不妨在光线较暗、四周安静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一般来说,只要睡上半个小时,偏头痛就会有所减缓。按摩头部:对头部进行力度适中的按摩,是缓解偏头疼的有效方法。太阳穴是偏头痛按摩的重要穴道,你可以用食指来按压,可以用拳头在太阳穴到发际处轻轻来回转动按摩。饮用绿茶:绿茶中的物质对缓解偏头疼有效果,所以,可以适量地饮用绿茶来克服严重的偏

夏天喝什么凉茶最好 枸杞养阴茶

材料:枸杞、五味子各12g,甘草9g,薄荷9g,白糖适量泡法:取枸杞、五味子各12g,甘草9g,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十分钟后加薄荷9g,加盖离火,5分钟后加适量白糖搅匀,即可饮用。功效:此茶益气养阴,中暑内热。

食盐擦手心脚心可中暑

首先要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冰镇汽水、绿豆汤;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内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用50克食盐擦揉中暑者手心、足心、胁胸背处,以擦出红点为度,感觉轻松即愈。中暑程度较重者,在医生到来或去医院之前,应迅速为其进行物理降温,方法是用湿冷毛巾或冰袋(无冰块时可将冰棒装在塑料袋中代替)置于头部、腋下和两大腿根部(即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