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1.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2.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
5.父母自身行为的模范也很重要。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洽,道德高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孩子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6.对常遇到的问题应恰当予以理解。如人是怎样出生的?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以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生理,有助于孩子弄清问题。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去了解。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要讲究技巧
儿童对性问题比较敏感,但又不愿多求教父母,很多少年儿童的性知识不是来自家长、学校,而是在与同伴的交流或者是从书刊影视中得来的。从这些渠道得来的性知识往往会带给孩子不正确的引导,而许多性心理障碍都植根于童年时期,因此,性教育应该开始于儿童和少年时期,家长应积极参与性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得到正确的性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对孩子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5岁前的孩子,性教育主要是解决性别认同问题。家长应在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不要有意地把女孩扮成男装或将男孩扮成女装,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
5~7岁的孩子,在求知欲驱使下常对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感到迷惑不解,会向父母提出各种问题,此时父母应该根据自然现象,简单明了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能过分详细地讲述性、生殖等情节,如果讲不透,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会更觉得神秘。
7~14岁的孩子,这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较系统的性知识教育。在同青春期之前的儿童谈性时,可借助自然现象、童话、寓言故事,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性教育内容穿插其中。家长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位漂亮的姑娘春天把西瓜种子种到地里,之后她每天都给种子浇水、施肥,种子慢慢长出绿色的叶子。到了夏天,叶子上结出了小花,花谢了就变成了小西瓜,小西瓜越长越大就变成熟透的香甜可口的大西瓜,这个时候就可以摘下来吃了。妈妈在肚子里也种了一粒种子,在妈妈的精心哺育下,这粒种子慢慢长大,十个月后就变成了一个小人,然后妈妈就把他摘下来,于是这个世界上就出现了活蹦乱跳的宝宝。家长还可以在看《动物世界》等节目时,用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比喻,和孩子谈蝴蝶的交配,金鱼或鸡、猫的繁殖等,以帮助孩子理解性知识,可避免直接、详细地介绍人类的性行为,避免给这个年龄的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在性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须进行性道德教育,帮助少年控制自己萌发中的性冲动,防止性过错行为的发生。
14~18岁的孩子,这期间父母应主动关心询问孩子的性困惑。有一位男孩睡觉时遗精,他认为是生病了,非常担心,又不好意思告诉父母,自己在书摊买来不健康的书籍想从中找到答案。一日,母亲整理他的房间时,发现孩子在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母亲这才意识到该告诉孩子一些正确的性知识了,但是父母都不好意思向他讲性知识。最后,这位母亲买来有关的青春期性知识的书籍放在孩子的桌上,并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儿童性教育四个小窍门
性教育有窍门可循
不单独去你得不到帮助的地方;不要独自呆在僻静的地方;外出活动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尽量避免黑夜单独外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跟不认识的 人外出……这些都是家庭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家庭性教育一定要涉及到性别、隐私的范畴,这是家长最薄弱的环节,这方面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教育。
1、性教育从两岁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起性别意识,让他们知道男女有别。
性教育可以从两岁开始,爸妈同孩子一起洗澡的时候,就是教孩子分辨男女和怎样保护自己的最佳时间。比如, 就是告诉孩子,这些器官是女宝宝的,那些器官是男宝宝的,不能乱碰别人,也不能让别人碰这些隐私部位。“我一般建议家长跟女宝宝说,你有一个小妹妹,这个小妹妹好脆弱,需要你的保护。”
2、让孩子了解身体
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有些家长会觉得不好意思,说得含含糊糊。“其实,这种关键部位不仅要让孩子有正确认识,还要告诉他们,这些地方除了爸爸妈妈帮你洗澡时以及医生检查时,其他任何人不能看、不能碰。”郭嘉说。
“还要告诉孩子,只要涉及到身体的隐秘部位,大人、老师的话不是都对的,老师的要求不是非要完全要听。”黄家良提醒道。
3、告之孩子什么是不恰当的触摸
家长平时要与孩子讨论不同种类的触摸的区别,让孩子区分清楚什么是好的触摸,什么是不恰当或有害的触摸,还有哪些触摸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
好的触摸是孩子喜欢的,如父母亲的拥抱,朋友的手拉手;不恰当(或有害的)触摸是儿童想停止的触摸,如打、拍、踢或触摸儿童的隐私部位;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触摸,是让孩子感到迷惑或不舒服的触摸。教育孩子,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触摸时,要迅速离开,跑向人多的地方。
4、要坦荡地说性
家长告诉孩子防范**的知识时,郭嘉医师建议家长尽量用科学的语言告诉孩子一些常识,不要用含糊的,遮遮掩掩欲语还休,这样孩子才会很自然地接受知识,才会有坦荡的心态而不会有羞耻感,也不会觉得这个话题不可言说。
女孩性早熟的治疗
其实关于性早熟的出现,在生活当中最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因为出现了性早熟其实是没有一个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治疗,遇到这种现象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好预防工作。
性早熟的预防
1、要预防性早熟的发生,家长还应注意少给孩子吃鸡肉、牛肉、羊肉、蚕蛹等,也不要滥用未经严格检测的所谓儿童食品。
2、勿给孩子滥服营养滋补品,比如蜂王浆、花粉制剂、鸡胚等“补药”,妥善存放避孕药物、丰乳美容品等,以免孩子误服或接触。
3、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家长除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外,平时应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出现、10岁以下的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等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4、对性早熟的儿童应进行月经知识和经期卫生的教育,性教育应根据儿童的理解力及早开始。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但是在应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总是会让家长非常的困惑,所以希望从这上面的介绍大家对这方面可以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更加有帮助的。
幼儿有性意识家长要多引导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家长最难以面对的就是如何去进行性教育了。有的家长当孩子问起,有关性知识的时候,往往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专家称:幼儿有性意识家长要多引导,才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健康的生长。
其实现在很多的孩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都会过早的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和一些男女之间的差异。可是这些家长如何面对呢?男性朋友要知道,做为父亲,一定要正确的去引导,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性教育。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的会看到,一些小男孩会送给小女孩鲜花,巧克力,并且只要是有机会,就会亲一口小脸蛋,并且拉一下小手。其实这都是性的懵懂,才产生的一些行为。对于过早的幼童出现的这些行为,家长应该去顺气自然的面对,并且加以指导。
对于很小的儿童,其实并不是真的会了解大人们的世界,只是有一些常人的性意识而已,对于大人们的一举一动,都是模仿来的。有关专家表示:对于大人,不应该对于孩子的这种性意识有否定的现象,更不应该去排斥自己的孩子,因为,如果这样,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一些压抑感,会让孩子认为性这个东西是很罪恶的,并且会影响孩子的生长,所以这时候做适当的引导是关键。
尽早防治儿童性早熟
有关人士认为绝大多数性早熟可以治好的,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性早熟非常重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阻止第二性征的进一步发展,逆转已存在的第二性征,使患儿获得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期望达到的成人期身高,还可通过性早熟的诊治,发现和治疗引起性早熟的原发病。
除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出外,10岁以前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往往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此时家长不应盲目乐观。如怀疑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就诊。如果孩子被确诊患性早熟后,家长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应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使孩子了解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消除精神压力。
在药物治疗方面,轻度性早熟可采用中药如知柏地黄丸、大阴补丸及其他汤药治疗;中度以上及真性性早熟则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孕激素、促性腺释放激素类药品治疗。
如何预防早熟
1、一项结果显示,约有2/3的女性和55%的男性在避孕以及在首次性经历前要审慎等方面接受过一些指导。约20%的被试表示只接受过如何推迟性行为的教育。约16%的女性和24%的男性没有接受过任何性教育。
2、很多青春期的少女出现早熟的情况。和没有接受性教育的同龄人相比,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更可能在首次性接触中使用避孕手段。后者也有着“更健康的伴侣关系”,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对象和自己的年龄差距在3岁以上的可能性更小。
3、一些禁欲型性教育也介绍了避孕的方法,不过这是为了强调各种避孕方法的失败率。同时,研究者也无法确定教育的质量和内容,因此,这里所说的“禁欲型”和“包含避孕内容”的性教育分类只是尝试性的。
未婚少女可用妇科检查吗?
未婚少女在妇科看病,作妇科检查一般是通过直肠、腹壁联合检查了解盆腔的情况,近几年来B超和腹腔镜的开展,对一般的妇科疾患,都可以明确诊断,不需要作阴道检查。但在盆腔包块的来源不清楚,病变部位在阴道或宫颈,青春期功能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需进行刮宫术者等,必须进行阴道窥器检查,并通过作双合诊或三合诊以了解盆腔情况。
阴道检查可导致少女处女膜破裂,为了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应接受必要的检查,同时医生对少女作阴道检查,也要认真、严肃地对待,在进行阴道检查时,可适当给些镇静剂,使骨盆肌肉放松而取得满意的检查效果。为了身体健康,患者与家长应与医生密切配合,打消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家长怎么样对儿童进行性教育
家庭是儿童性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儿童性教育的启蒙老师。做父母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进行教育。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去进行:
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女童的生殖应注意什么呢
保护娇嫩的外生殖器,避免损伤。女孩的内裤要宽松,不要吊裆,以免刺激外阴。正确对待女孩的手淫和"夹腿综合征'对女孩进行适时适度的性教育。性教育要从小做起,应该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如植物的开花结果,打雄后的母鸡产下的鸡蛋能孵出小鸡等实例,科学地使孩子懂得两性的结合能孕育出新的生命。让孩子了解性是生命之源。适时地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和两性的差别。要从逐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把两性生理上的差别让孩子知道,教育她们懂得爱护自己,爱护身体的各个器官,特别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殖器,不能被人触摸。要防止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受到"性抑制",譬如孩子在抚摸或玩弄生殖器时,就责难或打骂,或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不予回答或叫骂,而要善加诱导、耐心教育。
多动症怎么进行家庭教育
由于如今患上多动症的儿童有很多,所以许多家长开始对多动症这种疾病关注起来了。孩子得了多动症后,除了要带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外,在家里的时候家长要懂得教育孩子,这对孩子多动症的康复很重要。那么,多动症怎么进行家庭教育呢?
一、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之前,首先应该对疾病的特点进行了解,然后在根据患儿的病情,找出相对应的辅助治疗方式,然后耐心的进行纠正。对孩子的态度一定不要像对正常儿童那样,过于严苛会让患儿心理产生很多压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适当的教育,合理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二、把过多精力引导起来。
日常生活中,多动症患儿都会伴随活动过多的症状,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对患儿进行正面的指导,让她们将过多的精力予以释放。比如说一些体育活动,都可以使过多的精力宣泄,不仅能够缓解多动行为,还能够让患儿舒缓内心的紧张情绪。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做一些非常危险的动作。
三、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着重培养患儿的注意力,可以从静坐开始锻炼。布置一项简单的任务,让患儿去完成,根据反应逐渐延长时间,像看书、讲故事等。当孩子的行为有所进步的时候,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并鼓励其继续坚持。
上文详细介绍了多动症怎么进行家庭教育,多动症的发生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了解多动症的人都知道该病会有多大的危害,因此,在发现孩子得了多动症,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积极应对。
孩子性教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的教育也是都很关注的,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性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那么孩子性教育的要点是什么?
1.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2.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觉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
5.父母自身行为的规范也很重要。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洽,道德高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孩子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6.对常遇到的问题应恰当予以理解。如人是怎样出生的?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以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生理,有助于孩子弄清问题。总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去了解。
上述就是对孩子性教育的要点的介绍,现在应该了解了,性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也是不能忽视的,希望父母也能意识到,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性心理障碍如何预防
正确的性教育是预防的最重要的社会措施,性教育必须从儿童开始,父母既不能对孩子的性发育进行放纵和诱惑,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性禁忌和性封闭;既不能让孩子接触色情事物,也不能使其对性产生恐惧和罪恶感或其他不良印象,并予以适当的引导和科学的解释。
1.性心理教育 目前青少年时期的性心理教育工作已逐步开展,但对其重视的力度依然不够,根据目前国内有关该问题的教育趋向,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1) 儿童期性别角色教育:角色是社会在文化与个人关系中产生的,是与某一特定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自古以来,由于男女不同性别构成的特殊性,使不同的民族,文化,风俗对男女性别角色都逐渐形成特殊的行为模式,如男女着装,婚姻,性心理,性行为和性道德都有特定的规范,性别错扮(因家庭长者对子女错误的异性期盼和装扮)和性别角色行为误导影响了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人的心身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性别角色的健康教育,应从4个方面着手:给予正确的角色期盼和性别角色装扮,使子女能根据自己的服式,颜色等装扮来识别性角色;要予以正确的性别角色行为引导,根据儿童性别特点开展有益于性别形成的游戏活动,注意男女在一定范围内的行为避忌,不做与该性别角色相悖的事情,从小形成与性别角色相适应的男子汉与姑娘行为;给予相应性别角色的知识教育(性知识,性道德)和心理诱导;家长要认真扮好自身的性别角色,给子女做好榜样。
(2)性知识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进行有关性生理,性心理,性解剖,恋爱婚姻等方面的知识教育,青少年甚至大学生的性知识目前主要来源于科普书刊和文艺宣传,极少得到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指导,因此,青少年时期性知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3) 性道德教育:性道德是指规定每个人性行为的道德规范,性道德渗透在职业道德,家庭婚姻道德及社会道德之中,性道德标准应具备自愿的原则,无伤原则,爱的原则,具备性道德观念,可以正确控制生理本能表现出的性要求,而不造成对他人的骚扰和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可以使自己的恋爱及以后的家庭组成沿着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性道德教育应贯穿于青少年时期品德教育之中,具有高尚品德及情操的青年人,一定会有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当发现孩子的某些性偏离倾向有频发或固定趋势时,应及时处理,此时态度要严厉,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协助处理,经过耐心的解释和教育,并结合环境调整,其异常性行为可得到完全纠正。
2.性身份障碍的预防
(1)建立恰当的母子关系,母婴接触过程中,既要避免接触过少,也要避免接触过分,尤其是男孩,应该为其创造“父子认同”的机会,避免母子间“共生”关系延续过长。
(2)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性身份指定和符合其生物学性别的行为训练有较重要意义,使每个儿童都有健康合理的家庭生活,尽量避免某些亲子关系紊乱,也有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
(3)注意社会环境的影响。
3. 性偏好障碍的预防 预防工作应从儿童期开始,大力提倡科学的性教育和性知识的普及,创造合理的异性接触环境,父母,家长应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及教养方式,清理整顿文化市场,避免不良文化的诱惑,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出现的早期性偏好障碍倾向,应在正面引导的基础上,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4. 性指向障碍的预防 青春期前是预防同性恋的最佳时期,预防要首先弄清儿童的家庭环境是否容易促使其发育成为同性恋者,以及时发现有同性恋倾向的儿童,对于不能认同自己性别,或不能与同性伙伴建立满意关系的儿童,要高度注意,对于有同性恋倾向的儿童,家庭要十分重视,及时处理,不可认为孩子幼小而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