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小葱患戊肝吗
生吃小葱患戊肝吗
这种杀机就来自我们的肝炎病毒,有何根据呢,请听分解:小葱固然是美味且有营养的,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小心葱叶表面。大家应该很清楚我们的菜是如何种出来的吧:播种-浇水-施肥-再施肥,问题就出在这肥上。
小葱会传染戊肝
戊肝是一种依靠粪口传播的病毒,所谓粪口传播即是指病毒通过食物进入我们的人体,在人体内生长扩增,它的后代再从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为寻找新的“家园”做准备。有些菜农在种植时,使用的就是人体有机肥,如果使用的正好是被污染了的粪水,那些可恶的戊肝病毒就可能附在菜叶上,对于这种被污染了的青菜,普通的清洗是不足以洗去所有病毒的,而人们又常常生吃小葱,这样一来就把戊肝病毒带进了肚子,如果病毒量足够多,人的免疫力又不够强的话,我们的戊肝病毒就如同进入了世外桃源,而我们人体就开始遭罪了。
生吃会致病的食物
事实上,除了小葱外,很多的食物生吃都可能导致传染类的疾病。以下的内容让你了解这些食物和疾病。
寄生虫类:
螺肉绝对不能生吃:
在上世纪30年代,最先在广州发现老鼠身上有一种新的寄生虫成虫,被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有专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名为东风螺的软体动物,一颗就含有9000多条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螺类
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多是因为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带虫螺肉,或食入了被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污染的蔬菜、水果。预防的方法就是将螺肉高温加工,牺牲口感也要保证安全。
醉虾、醉蟹、龙虾不能生吃:
虾和蟹属于甲壳类动物,很容易招惹寄生虫上身。醉虾和醉蟹有一种直接蘸酒食用而不经过高温处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会导致肝吸虫病和肺吸虫病。因此如果想吃醉虾和醉蟹,可以尝试清蒸的方法,将虾或蟹蘸酒腌渍,然后上锅蒸,趁热吃别有一番风味。
生螃蟹带有肺吸虫的囊蚴虫和副溶性弧菌,龙虾则是肺吸虫的中间寄主,生吃螃蟹和龙虾后,肺吸虫进入人体,会造成肺脏损伤,严重者会使肠道发炎或肠道水肿充血。
荸荠不能生吃:
常吃生荸荠,其中的姜片虫就会进入人体并附在肠粘膜上,可造成肠道溃疡、腹泻或面部浮肿。
白糖不能生吃:
白糖中常有螨虫寄生,生吃白糖很容易得螨虫病。螨是一种全身长毛的小昆虫,肉眼看不见,螨在糖中繁殖很快。若螨虫进入胃肠道,就会引起腹痛、腹泻、形成溃疡。若进入肺内,会引起咯血、哮喘。若进入尿道,可引起尿路炎症。因此,白糖最好不要生吃,食用前应该进行加热处理(一般加热到70℃左右保持3分钟就可以了)。
河鱼不能生吃:
肝吸虫卵在河塘的螺蛳体内发育成尾蚴,并寄生在鱼体内,若吃了生的河鱼,肝吸虫就会进入人体发育成虫,可使人体产生胆管炎,甚至发展成肝硬化。
男性改善性致不妨多吃葱
但很多人吃不了辛辣的葱,沈院长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生吃葱的时候,可以蘸点醋,在改善口感的同时,不会降低葱辣素的含量。
葱辣素发挥作用大约在食用后一小时,因此,想提高情趣,晚餐不妨吃点大葱,除了单独生吃,小葱拌豆腐、葱爆羊肉都是不错的选择。也有研究显示,鸡蛋富含优质蛋白,可以强元气、消除性交后的疲劳感,在体内还可转化为精氨酸,提高男性精子质量,增强精子活力。所以,大葱炒蛋就是增强情趣的好搭档了。
尽管葱的催情能力强,也不能多吃,建议南方小葱一顿1~3根、北方大葱半根就可以了,而胃部不好,如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的人不建议用这种方法助性。
“葱不是VIAGRA,大家别盲目吃葱,特别是有基础疾病或是心理因素造成性功能障碍的,还是要抓紧解决根本问题,不能把葱当成救命稻草”。沈院长提醒。
戊型肝炎为何难预防
日前,历经14年探索我国自主研发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首个获批上市的戊型肝炎疫苗。据悉,该疫苗适宜于16岁以上人群预防戊肝,尤其推荐中老年人、孕妇、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畜牧业从业人员等易感人群使用。
戊型肝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发现的一种新传染病,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疫苗领域原始创新的一个里程碑,也使戊型肝炎的预防有了更有效的手段。
青年人戊肝发病率最高
戊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甲型肝炎一样,主要是“病从口入”。戊型肝炎病人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3周内,大便中都可检测到HEV。吃了被HEV污染的食物或用了被污染的餐具就有可能患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的症状也与甲型肝炎相似,但症状更重,黄疸较深,淤胆型肝炎多见,病程较长,病死率为1%~4%,高于甲肝。戊型肝炎感染的人群年龄较大,多在35~82岁,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青年人中发病率最高,达3%~30%。戊型肝炎对孕妇、胎儿、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的危害更大。戊型肝炎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说明老年人感染了戊型肝炎后病情较重;妊娠女性感染了戊型肝炎,常导致重症肝炎,病死率高达10%~25%;原有慢性肝炎的患者如果感染了戊型肝炎,极易发生肝衰竭,病死率高达75%。
病死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
戊型肝炎暴发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近半个世纪来,全球万例以上规模的戊型肝炎暴发达10余次。1978年11月初,印度克什米尔山谷巴拉穆拉地区的一条小河被HEV污染,当地饮用这条小河水的居民中275人发生戊型肝炎。新疆南部地区暴雨引起水源污染,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暴发,持续流行20个月,波及3个地州23个城镇,发病人数达12万多,死亡近千人。2007年10月,非洲乌干达北部亦发生戊型肝炎大流行,至今仍未完全控制,疫情最严重的两个镇发病率高达30.9%和19.2%。
我国是肝炎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甲型、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甲肝和乙肝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91~1995年,我国对部分省市的调查显示,人群中HEV的感染率为9.6%;而最近的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HEV的感染率已经上升至20%~40%。据卫生部疫情公告,2002年,我国仅报告戊型肝炎6830例,而2010年发病人数达23682例,较上一年增加16.22%,死亡率增加44.44%,其病死率在各类病毒性肝炎中居首位。
传染源复杂且人畜共患病
戊型肝炎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传染源错综复杂。戊型肝炎病人不仅可从大便中排出病毒,造成疾病传播,还可以因水源污染造成疾病流行,更重要的是许多动物,如黑猩猩、恒河猴、猕猴等灵长类动物,猪、牛、羊、鹿、猫、狗、鸡、鸭等家畜家禽和大白鼠等均可感染并传播戊型肝炎。其中,猪的HEV感染率最高,达70%以上,是戊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2007年山东戊型肝炎流行,是因为许多病人接触或食用了猪肝、猪大肠等动物内脏。
HEV不仅可通过消化道传播,还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但由于缺乏戊型肝炎敏感的检测方法,感染者时常不能通过检测被发现。感染了HEV的孕妇还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其新生儿100%发生急性戊型肝炎。人畜共患和多种传播途径,尤其是没有戊型肝炎疫苗,成为戊型肝炎预防的难点。
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以往,戊型肝炎的预防主要靠搞好饮食卫生等综合性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保护水源,改善供水条件,保证安全用水;加强环境卫生监督和食品卫生监督,改善居住条件,合理处理人畜禽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加工猪肉、海产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不要食用半生不熟的毛蚶和海蟹等贝壳类水产品。
接种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最主要的措施。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戊型肝炎疫苗。厦门大学的研究者经过多年努力,招募志愿者超过11万名,进行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疫苗三期临床研究,其预防效果和安全性得到认可,并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如果戊型肝炎疫苗能像甲肝、乙肝疫苗一样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戊型肝炎流行一定会得到较好的控制,摘除“肝炎大国”帽子的日子将不会太遥远。
秋冬急性甲肝和戊肝高发季
秋冬时节是急性甲肝和戊肝的好发季节,甲肝和戊肝均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也就是吃出来的肝炎。
第一,把好入口关。所有人群对甲肝戊肝普遍易感,患者以及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肝炎病毒,如果未经及时消毒处理,就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另外患病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饮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肝炎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感染肝炎。
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是关键。不到卫生设施不全的路边摊、小饭馆吃饭,饭前便后勤洗手,食用水果蔬菜时一定要清洗干净,食物要充分加热后才能吃,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生吃海鲜,患甲肝和戊肝的概率最高。肝炎病毒在水中的存活时间延长,长期蓄积于海产品体内,仅用开水冲烫,根本无法杀死病毒,所以要少吃贝壳、螃蟹、毛蚶等易携带致病菌的海产品,更要杜绝生吃、半生吃、烧烤的海鲜食物。
第二,及时就医。甲型或者戊型肝炎是一种有自限病程的急性传染病,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特别严重的暴发型病例。如果你近期接触过相关病人或者不注重饮食习惯和饮食卫生,出现了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小便颜色黄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患病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目前,戊肝疫苗尚未上市,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两岁或两岁以上的有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可能的人员均可接种。
赶紧跟着老南京吃起来! 豆腐
在南京老民俗中,冬至还要吃“豆腐”,寓意多福。南京人冬至要吃“小葱烧豆腐”,相传该习俗是从明代的刘基流传下来的。打这以后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便吃小葱烧豆腐了。又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与南京类似,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命刘基负责营造皇城,因刘基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便遭到众贪官的联名诬告,说他贪污银两。朱元璋大怒,即命刘基将账本呈上备查。刘基便于冬至这天,左手提账本,右手提一瓦罐上殿见君。朱元璋好奇地揭开瓦罐,见是满罐的小葱烧豆腐;再抬头看刘基时,见他神色庄重,一身正气,才知自己错怪了忠良。于是便自我解嘲道:“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
戊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戊肝HE既往称流行性或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为戊型肝炎病毒(HEV);直径27-38nm球形颗粒;表面有圆形突起和缺口,无外壳。在蔗糖梯度中沉降系为183s,病毒基因组为正链单股RNA。本病毒不稳定。在4℃下保存易裂解。在镁或锰离子存在下可保存其完整性。在pH呈碱性的环境中较稳定。
春天是肝炎的多发季节。4月12日,市疾控中心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应注意水源卫生、饮食卫生等,避免吃出甲肝、戊肝。
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说,甲肝的发病季节为冬春季,戊肝为四季散发。甲肝、戊肝均与‘吃’密不可分,患者大多是因为“吃”而患上肝炎。在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中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的发病率特别高。饮用被污染的水则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甲肝和戊肝在职业人群中发病者较多。专家分析,上班族在外吃饭往往求异求新,而时下流行的无论是生吃蔬菜、鱼或海鲜,都会让各种细菌病毒有可乘之机,使人致病。而在农村,由于较差的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及不良的卫生习惯,使农民也非常容易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患上甲肝或戊肝。
医学资料显示,甲肝好发对象以青少年为主;戊肝以中年、老年、孕妇为主,一般散发性戊肝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则高达20%左右,而老年感染了戊肝后病情往往较重,所以戊肝对孕妇和老年人的危害往往更大。
预防甲肝和戊肝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保护水源,不要让粪便及污物污染水源。提倡饮用井水,并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提倡喝开水,努力做到不喝生水。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茶具和生活用具等要经常消毒。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生吃海鲜、少吃凉拌菜,剩菜剩饭加热后再食用。及时注射甲肝疫苗,特别是周围有人患有甲肝时应及时注射甲肝疫苗,但目前还没有戊肝疫苗。
孕妇能吃小葱吗
孕妇平时是可以适当吃小葱的,这个不会对胎儿有影响的。因为小葱也属于蔬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胎儿生长发育是有帮助的,所以孕妇是可以吃的。
1:孕妇应当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
2:为保证饮食的质量,孕妇可适当补充奶类、蛋类、豆类平日应该多注意营养;最好 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进食适量的液体,并注意营养是否均衡。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应该都应该已经知道了孕妇能吃小葱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吧?孕妇不仅要在吃的方面多加注意,葱里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蛋白质等等,是能够及时补充孕妇的营养所需的;而且还要注意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对孕妇本身和胎儿都是有好处的。
吃小葱有什么好处
现在正是吃小葱的最佳时节,很多人都喜欢把小葱蘸酱吃,不仅新鲜而且还非常有味道,但是这样吃非常容易上火,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吃小葱才健康呢?专家为我们详细讲解。
葱是最常见的调味品,而时下正是吃葱的好时节。刚上市的小葱葱白短、绿叶多,生吃起来也不是特别辣,还会有一种特有的香味。小葱富含维生素A、钾、钙等营养成分,葱白味辛性温,能通阳解毒,对春天的风寒感冒作用极佳,且有助于通便、消疮肿。煲汤时加小葱,营养功效更佳。小葱除了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挥发油,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葱素,具有较强的杀菌或抑制细菌、病毒的功效。在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吃些生葱有预防作用。研究发现,人体内丙二醇增多会引起细胞损伤,导致衰老和疾病。
小葱能显著降低丙二醇的含量,增加抗衰酶活性,延缓组织和器官老化,特别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能防止血栓形成和降低血脂,对预防冠心病、脑血栓等大有好处。
春季是葱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北方人春天爱吃的小葱炒鸡蛋或小葱蘸酱,都是很有营养和顺应节气的吃法。不习惯这些吃法的南方人可在炒菜、蒸鱼或做汤羹时多放些切碎的小葱及蒜苗。需要注意的是,葱属热性食物,热性体质的人和肠胃功能虚弱的人应该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