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口服避孕药的特殊群体
不宜口服避孕药的特殊群体
1、重大疾病患者:由于激素类药物要在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用药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故急、慢性肝炎或肾炎患者均不宜使用。
2、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患者:避孕药会使凝血功能亢进,并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可使血糖升高,影响甲状腺功能,所以各种血液病、血栓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均应避免应用。
3、妇科肿瘤患者:由于妇科肿瘤、乳房疾病大多为激素依赖的疾病,服用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药可加重病情,应禁用。
4、精神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发生误服错服等情况,产生不良后果。
5、月经稀少者:避孕药可能会使月经进一步减少。
6、年龄在45岁以上者:该时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一般不宜用避孕药避孕。
7、年龄在35岁以上但是吸烟的妇女: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卵巢功能早衰。
8、哺乳期妇女:避孕药可抑制乳汁分泌,并可经乳汁分泌而影响新生儿的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不能使用。
患病妇女避孕慎选择
急慢性盆腔炎、滴虫或霉菌性阴道炎、重度宫颈糜烂者 不宜放置节育环,也不宜选用阴道隔膜,以免将病原菌带入体内,引起宫腔感染。可选用避孕套。阴道炎症状较轻者,可服用长效18甲片或短效避孕药避孕。
高血压病的妇女多数妇女在口服雌、孕激素复方制剂避孕药一年后,收缩压上升1~2毫米汞柱。有些妇女年轻时没有高血压,但中年后出现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倾向,体胖的妇女尤其如此。有这种情况的妇女,最好不用口服避孕药,改用宫内节育器或阴道隔膜等。
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据临床观察,用避孕药后有少数人血糖轻度升高,隐性糖尿病可发展为显性糖尿病。这些妇女可选用避孕套、阴道隔膜或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
慢性肝病的妇女避孕药中含有性激素,是在肝内代谢的,故口服避孕药后可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已有肝功能损害者应避免使用避孕药,改以工具避孕为好。
子宫肌瘤患者 口服避孕药中含有雌激素,可促使肌瘤增大。所以,子宫肌瘤患者不宜用口服避孕药,最好采用阴道隔膜等工具。
月经过多、过频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的妇女不要选用避孕套、阴道隔膜或服用长效避孕药和放置节育环,以免增加出血量。宜口服避孕药2号,可以减少月经量。平时月经稀少或闭经者,可选用避孕套或阴道隔膜:有痛经的妇女可选择避孕药避孕,因为避孕药可抑制卵巢排卵,既可避孕又能减轻痛经症状。
有局部色素沉着倾向的妇女可用无雌激素的避孕药。因雌激素可引起黄褐斑、红斑狼疮样皮疹等并发症,加重色素沉着。有月经性精神病的妇女,发病时间往往与月经周期一致。这种病人采用一般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理想,可能与性激素的波动有关。口服避孕药可抑制排卵,防止其精神病复发。
肾炎患者 不宜口服避孕药和注射避孕针,因药物要通过肾脏解毒排泄,会加重肾脏负担。可选用避孕套、节育环或外用避孕药。
心脏病或内分泌疾病患者 不宜服用避孕药。可选用避孕套、阴道隔膜或放置宫内节育器。严重心脏病患者最好是男方做结扎手术。
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良、恶性肿瘤及其它恶性肿瘤的妇女不宜口服避孕药,以防加重病情;宜选用避孕套、阴道隔膜或放置节育环。
另外,哺乳期的妇女口服避孕药会减少乳汁量,一般不要使用,可选用宫内节育器或其他工具避孕。
有过敏体质的妇女,应放置宫内节育器,以防因避孕药膏、药膜或避孕套引起过敏反应。
口服避孕药或致乳腺癌
避孕药物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人们常用避孕方式。中国20~29岁的育龄妇女约有1亿,其中只有2.3%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可是,避孕药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安全的同时,也给美丽的乳房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升高密切相关。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使得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黄体素两种成分,故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在35岁以前服用者比35岁以后服用者乳腺癌的发病率为高。服用避孕药后,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乳腺癌危险性也在下降;但是在第一胎分娩之后,服用避孕药时间愈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愈高。
在25岁以前口服避孕药达6年以上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正常人高5倍。末生育的妇女口服避孕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比正常人高。
临床研究表明,大约10%的育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将增加患子宫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少女、末生育者及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不宜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 避孕不成功的原因
口服避孕药方法避孕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式。口服避孕药的方法安全避孕率高,但是口服避孕药有一些“克星”,会导致避孕效果严重降低甚至失效。 近来人们发现,很多药物能够干扰口服避孕药的作用,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痫酮、利眠宁等,都能影响服避孕药妇女的避孕效果。
口服避孕药避孕,简便易行。据报告,世界上现有五六千万妇女在采用此法避孕。然而,少为人知的是,服避孕药妇女如果服用了某些特殊药物,仍可导致避孕失败。安定即属其中一种。
该药属于肝脏微粒体酶的诱导剂,可加快口服避孕药在体内的代谢,从而降低其避孕作用。长期服用安定来助眠,无疑是干扰了避孕药的作用。除安定外,近年来人们发现,可干扰口服避孕药作用的药物有多种,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痫酮、利眠宁等,都能影响服避孕药妇女的避孕效果。
此外,较长期使用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以及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等,也可能影响避孕效果。其原因在于:在正常情况下,口服避孕药借助于肠道细菌释放出一种水解酶,在肝肠循环中被重复吸收。一旦阻断了这种肝肠循环,就可能导致避孕失败。上述抗菌药物正有此作用。
因此,育龄妇女口服避孕药期间,如果生病需长期服用它药时,应向医生说明服用避孕药情况,以供医生参考。停止口服避孕药,改换其它有效避孕法更安全。
避孕药能使皮肤变好吗
1.服口服避孕药前应做哪些准备?
需长期服口服避孕药者,最好到医院妇科门诊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如心、肺、肝、脾、乳房、血压等;妇科检查,如子宫及附件;实验室检查除血、尿常规 外,还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医生综合不同女性的情况,决定其能否服避孕药,用哪一种,并详细交代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等。服用 避孕药期间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到医院咨询。服药1年以上,还需到医院复查。
2.口服避孕药有禁忌吗?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女性,一般不宜口服避孕药,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1.患有血栓性静脉炎或血栓栓塞性疾病,有深部静脉炎或静脉血栓栓塞史;2. 患有脑血管或心血管疾病;3.患有高血压,血压>140/100毫米汞柱;4.已知或疑有乳腺癌;5.已知或疑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6.患有良、恶 性肝脏肿瘤,肝硬化、肝功能损伤或处于病毒性肝炎活动期;7.患有糖尿病伴肾、视网膜病变及其他心血管病;8.妊娠,产后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9.有原因 不明的阴道异常流血;10.吸烟每日≥20支,尤其年龄≥35岁;11.有严重偏头痛;12.患有肾脏疾病,肾功能损伤;13.患有哮喘、抑郁症;14. 正在服用利福平、巴比妥类抗癫痫药,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影响肝酶代谢的药物。
3.服避孕药会影响今后怀孕吗?
避孕药一般不会引起不孕。大量资料表明,大多数女性的月经于停药后6~10周恢复,约70%的女性第一次月经周期中恢复排卵,3个月经周期内恢复排 卵率可达90%以上。有部分女性停药后,出现雌孕激素水平高于服药前水平的反跳现象,更易受孕。有人统计:2/3的服药者于停药后1~2个月内妊娠,胎儿 未见异常。一般服用短效避孕药者在停药后第一个周期即恢复排卵功能,服长效避孕药者需1~3个月。
4.停服避孕药后多久怀孕比较安全?
近期英国对5500名服药女性进行观察,未发现口服避孕药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其畸变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别。不过,由于目前对长期服药对胎儿的远期 影响还没有足够把握,慎重起见,最好停药半年后再怀孕,这样使母体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消除激素的干扰,并恢复自己的生理功能。
5.避孕药和其他药会起冲突吗?
有些药可影响口服避孕药的效果,需加以注意。例如抗结核药利福平可使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代谢加快,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降低药效而致避孕失败。 抗菌素、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呋喃坦啶等会抑制肠道菌群,影响避孕药在肠道内的吸收。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 平、扑癫酮等也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
服避孕药期间用上述药物时应咨询医生,调整服药剂量或改用其他避孕方法,保证药效、避孕效果和安全性。
6.口服避孕药会让人发胖、长痘吗?
由于老一代口服避孕药中所含的孕激素选择性不高,具有雄激素效应,有些女性服用后会发胖、长痘。而目前常用的新一代口服避孕药所含的孕激素具有高选 择性,对人体脂代谢有利,服后一般不会发胖和长痘。而且,这类药可能还对皮肤有益,可用于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和多毛症,使皮肤变得光洁。
7.有乳腺增生能否服避孕药?
服口服避孕药能显著降低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所以,有乳腺增生(良性乳腺病)的女性可以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对子宫内膜和卵巢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8.吃避孕药会增加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吗?
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在育龄女性中极低。1980年以前,服老一代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比较高,孕激素的选 择性不高)的女性,尤其是35岁以上、重度吸烟(每日≥20支)的女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确实明显增加;而对于不吸烟、血压正常、35岁以下的女 性,口服避孕药则不增加危险。新型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低、孕激素具有高选择性,对于不吸烟、无高血压史的年轻女性更安全。
9.有高血压家族史可以吃避孕药吗?
老一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高(≥50微克/天),可致血压升高。新一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低(20~30微克/天),对血压没有明显影响。 但是年龄越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大,重度吸烟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相应增加。所以,35岁以上、重度吸烟的女性不宜吃避孕药。二十多岁、血压正常 的女性可咨询医生后服用避孕药。
10.口服避孕药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吗?
口服避孕药和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与雌激素剂量有关。在每天服用30~35微克雌激素的女性中,每年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1万,而未服药的年轻女性 发生率为2.3万。数十年来,复方口服避孕药服用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正在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雌激素剂量减少的缘故。服避孕药期间应注意多喝水和合理锻炼,有 其他血栓风险的女性应咨询医生并定期复查。
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是一种女性吃完后可以免于怀孕的激素药物。里面含有雌激素雌二醇和孕激素。在正确服用的前提下它可保护女性避免意外怀孕。但其副作用和是否对女性身体有害还有争议。
而最常见的药物类避孕方法就是口服避孕药了,是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成的,这种方法避孕的成功率极高。经过长年的研究和改良,目前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已经非常轻微了,只是在刚开始时可能会有早孕反应。而且,如果你长期、规律地服用避孕药,能有助于“校准”月经周期。
哪些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
1.高血压女性
雌激素容易致使服药者血压飙升,某些复方避孕药中就含有该成分。所以,如果患有高血压,最好不宜使用。
2.肝肾疾病女性
肝肾负责代谢和排泄功能,这类药进入人体就会在肝肾进行分解代谢,患有肝炎、肾脏疾病的女性服用避孕药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3.月经过少的女性
该药的原理就是抑制排卵,所以月经量原本就不多的女性长期服药的话,很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萎缩,甚至闭经。
4.患有心脏病的女性
心脏给人体的血液运输提供力量,可是避孕药中的激素能够导致水钠潴留,这就使心脏承受的压力加大。所以,患有心脏病的女性不宜使用。
5.患有肿瘤的女性
药物本身不会致癌,只是其中含有的激素会阻扰正常的新陈代谢。肿瘤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旦因为激素影响到新陈代谢可能会加剧肿瘤病情。
6.妊娠期以及产后妇女
妊娠期的胎儿正在发育,药物中的激素可能导致胎儿致残。宝宝需要吸收母乳来促进自身成长,该类型药中的激素会减低母乳分泌量,从而不利于喂养。
7.糖尿病女性以及甲亢的女性
该类型药中的雌激素能够抑制胰岛素反应,导致血糖变高。甲亢的女性体内糖代谢紊乱,胰岛素反应异常。因此,患有糖尿病或者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的女性以及患有甲亢的女性不宜使用避孕药。
8.吸烟或者患有血栓的女性
吸烟会改变人体血液中血小板的性状,而这类药中的激素能够引起血栓性疾病。所以,吸烟的女性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女性不宜使用。
哺乳期避孕不宜口服避孕药
哺乳期妇女:以男用避孕套,女用阴道隔膜加避孕药膏为佳;不宜用口服避孕药,因为它可影响乳汁的分泌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独生子女夫妇:以女性宫内节育器为佳,如需要再生,取出宫内节育器即可。子女幼小,男女双方不宜行结扎术,以防子女意外;虽然男女都能够再通,但毕竟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不再想生育了,则以结扎术为最佳。
更年期妇女:以避孕套、避孕膜、避孕栓为佳,不宜用口服或注射避孕药。因为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已逐渐衰退,这时往往表现为月经紊乱,而那些口服或注射避孕药物,会加重经期的紊乱。
另外,本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选择避孕的方法也不同。月经较多或月经周期不规则者首选口服避孕药;有心、肝、肾、内分泌等疾患者宜用避孕套、外用 药物,也可上环;有生殖道炎症、盆腔感染史者,可选择口服避孕药或皮下埋植剂;有吸烟嗜好者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可用节育环、外用药具等。
夫妻的最佳避孕方法大全
第1种情况、刚刚结婚的新婚夫妻:
大多使用男用避孕套或者女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由于新婚女性的阴道较紧,不适合放置宫内节育器和阴道隔膜。如果想在短期怀孕的,就更不适合使用长效避孕药,因为长效避孕药,需要在停药半年以上,才比较适合怀孕。
第2种情况、两地分居的探亲夫妇:
以男用避孕套、女用口服探亲避孕药适宜,最好不要采用安全期避孕法,因为两地分居的夫妇见面,情绪激动,兴趣高亢,安全期计算不是很准确就很容易意外怀孕。
第3种情况、刚生完孩子的夫妇:
可以男用避孕套,女用阴道节育环;不宜口服避孕药,因为口服避孕药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第4种情况、有独生子女夫妇:
以女性宫内节育器为佳,如果想要再次怀孕,只需要到医院取出宫内节育环。子女幼小,男女双方不宜行结扎术,孕妇专用护肤品,防止孩子出现意外后不能在生。
第5种情况、更年期妇女:
以避孕套、避孕栓为佳,最好不要口服避孕药。因为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退化,服用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影响身体其他方面的正常代谢。
避孕失败后补救方法措施
同房后,如发现避孕失败,可参考采纳以下3种方法补救。
1、避孕套破裂
女方立即蹲下,让精液从阴道流出,然后任选一种外用避孕药放入阴道。
若你因方法不当,或失败,或心存侥幸未采取避孕措施,为避免因意外怀孕为你带来的烦恼,请你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紧急避孕措施。
需要提醒你,紧急避孕是临时性采用的一种补救措施,它不适用于经常性的避孕。
(1)72小时内
口服一片紧急避孕片,12小时后再服1片(此药在医院和计划生育部门有售)。
(2)5-7天内
可以放置宫内节育器。
不同年龄阶段的夫妻只有采取最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身体的健康。
避孕药不会增大子宫肌瘤
专家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服用避孕药从安全性上分为4个级别,最安全的是适合使用;其次是并非首选,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三是弊大于利,但无其他方法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四是绝对不能选择。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最好选择单孕激素避孕药,也就是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者选择雌激素剂量低的复方口服避孕药,应该不会造成子宫肌瘤的生长。
但是几类女人明确不宜口服避孕药,比如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和高血压的妇女等。另外,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因为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妇女也不宜使用。
除了医学上的禁忌外,专家还提醒,由于口服短效避孕药的服药时间、使用方法不当都可能影响避孕成功率,因此生活不规律或是
口服避孕药的危害性
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不管是长效的还是短效的,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抑制排卵达到避孕的目的。正常女性有自己的内分泌规律,由于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而使其自身的规律紊乱,所以在服药过程中会有一些副作用产生,如:月经量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水钠储留使体重增加,影响体内脂代谢等等。但是口服避孕药的效果可靠,其有效率可达95%以上,短期的服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一般来讲,口服避孕药用6个月以上应停服2~3个月,使被抑制的卵巢功能得以恢复,停药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继续服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口服紧急避孕药,如使用安全套破裂或滑脱、漏服避孕药、错算安全期、遭人强暴等等。紧急避孕是一种临时性补救措施,不仅不如常规避孕效果好,而且长期服用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不能用它代替常规避孕方法。
对有些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例如:肝功能不全者、月经不规律者以及短期内准备生育的女性。如何选择避孕方式,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口服避孕药切勿连续服用超过6个月
20世纪50年代口服避孕药的问世,是人类节育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药技术的提高,合成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剂型也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除了避孕的作用以外,科学家们更关注如何降低避孕药对人体的副作用,例如:对心血管及代谢的影响,对生殖器肿瘤发生的影响等等。抗孕激素药物——米 非司酮的诞生,是合成甾体激素史上的重要创举,它不仅用于催经止孕,还可以用于紧急避孕。由于抗孕激素药物副作用小,应用范围广,是临床医生和广大育龄妇 女最常选用的避孕药物。
避孕的方法很多,口服避孕药是育龄女性较常应用的方法之一,那么口服避孕药对女性朋友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又会对她们有什么副作用,是女性非常关心的问题。
女人一生中育龄时段大约经历30年左右,在这一段生育功能旺盛时期,避孕成为女性朋友的主要问题,生育的基础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而口 服避孕药作用是由于外来的雌孕激素打乱了身体内分泌的正常规律,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作用而抑制了排卵,应该讲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节 育的问题。
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不管是长效的还是短效的,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抑制排卵达到避孕的目的。正常女性有自己的内分泌规律,由于 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而使其自身的规律紊乱,所以在服药过程中会有一些副作用产生,如:月经量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水钠储留使体重增加,影响体内脂代谢等 等。但是口服避孕药的效果可靠,其有效率可达95%以上,短期的服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一般来讲,口服避孕药用6个月以上应停服2~3个月,使被抑制的卵巢功能得以恢复,停药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继续服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口服紧急 避孕药,如使用安全套破裂或滑脱、漏服避孕药、错算安全期、遭人强暴等等。紧急避孕是一种临时性补救措施,不仅不如常规避孕效果好,而且长期服用对身体健 康不利,因此不能用它代替常规避孕方法。
对有些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例如:肝功能不全者、月经不规律者以及短期内准备生育的女性。如何选择避孕方式,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