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的功效 治疗黄疸
茜草的功效 治疗黄疸
茜草归肝经,配茵陈,栀子,黄柏,车前子,泽泻等,可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感染和胆道不畅通而导致的黄疸等症。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本草正义》曰:“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古今说解,都无异之。《别录》止血,以血热涌泄言之。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本鼎味苦、咸,性寒,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血崩诸证。
活血祛瘀:本品可用治血热瘀结之闭经及跌打损伤致瘀滞肿痛诸证。
疏风通络:《本草经疏》曰“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主痹,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本品可用治热邪偏胜之痹证。本证多由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络,郁久不解化热所致。症见:关节灼热,红肿疼痛,痛不可近,屈伸不便,活动受限,可涉及一个及多个关节。遇热则剧,遇寒则疼痛减轻。有发热、I=1渴、心烦、小便黄热、苔黄、脉滑数。热为阳邪,其性属火;热搏经脉,瘀阻气血;痹着不行,而为疼痛。茜草根,苦寒而咸;苦可燥湿,寒能清热,咸可入血;活血祛瘀,疏风通络;热清络通则诸证自除。《本草正义》曰“风痹指血瘀血热,痹着不行而言。茜草寒凉,入血而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
清热退黄:本品可用治瘀血内结之黄疸证。本证多由病程日久,气血衰败,湿浊残留,瘀血不行所致;或由房劳伤肾,交接后入水而浴,湿热流入髓藏所致。临床可见:黄疸色暗而带黑,或面部黝黑,或额上如煤渣色。身体消瘦,饮食减少,腹部胀满,甚则膨隆,腹内有痞块或伴疼痛,或有低热,午后尤甚,出血妄行,或鼻衄,或尿血,或便血。舌唇紫瘀,脉象沉涩。本型黄疸,为脾肾两虚,肝胆瘀血不行;仅去湿热,则百无一效。本品功专活血祛瘀,行血软坚,消痞散结;用治蓄血发黄,疗效为佳。《本草经疏》曰“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主痹及疸。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
止咳祛痰:茜草根可用治肝火犯肺之咳嗽。本证多由情志抑郁不舒,肝郁化火,木火刑金,以致肺失清肃,自觉气逆于喉而作咳嗽。症见:气逆咳嗽阵作,咳引胁痛,咽喉干燥,面红目赤,心烦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甚或略血,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茜草根,苦寒泻火,昧酸柔肝;平肝泻火,柔肝解郁;顺肝之性,清肺降逆,则诸征自除。
鉴别应用:茜草根与大蓟,二药性味皆寒凉,归肝、心二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其不同点在于:茜草根为妇科止血要药,血热崩漏尤为多用;因入肺经,故可用治肝火犯肺之咳逆诸证。大蓟有清热利尿功效,可用于热淋及小便不利证。是为二者同中之异。
吃护胆调息方对胆囊息肉有效吗
护胆调息方成分解析
化石草(猫须草):黔岭常见草本植物,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可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症。
七叶胆:本品味甘苦性凉,能生津、补元气、清热解毒、健脾固精安神,对于抗癌、抗氧化、抗疲劳、抗溃疡、抗发炎、抗紧张、镇咳化痰、催眠、降血脂、保肝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亦已得到药理及临床研究的证实。
茜草根: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等症。
柴胡:雷公山常见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凉散,平肝之热。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
黄疸的食疗方法
黄疸是小儿先天性疾病之一,小孩子出现黄疸,患儿常伴有不欲吮乳、口渴便秘、发热,或精神萎靡、肢凉纳呆、大便溏薄,肚腹膨胀,青筋显露等症状。引起黄疸的原因有很多,患者在治疗时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黄疸患者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
黄疸的食疗方法: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便色白,皮肤发黄。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茵陈丹参汤
【方药】茵陈15克,丹参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出生后4周内的新生儿,出现目黄,身黄,尿黄。
【按语】新生儿黄疸日久不愈,多是因为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理研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用降低血中胆红素及解热的功能;丹参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近代研究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及缩小肝脾肿大的功能;车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湿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黄疸吃什么好
黄疸是小儿先天性疾病之一,小孩子出现黄疸,患儿常伴有不欲吮乳、口渴便秘、发热,或精神萎靡、肢凉纳呆、大便溏薄,肚腹膨胀,青筋显露等症状。引起黄疸的原因有很多,患者在治疗时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黄疸患者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
黄疸的食疗方法: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中药茜草可抑制癌细胞增生
茜草:有强烈抑制癌细胞增生作用,明显升高白细胞,治疗绒毛上皮癌。
功效分类:化瘀止血类中药
中药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南北各地均产。春秋两季采挖、去掉茎苗,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茜草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茜草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滞经闭,跌打瘀痛,风湿痹痛。
中药茜草作用
1、抑制血小板聚集
2、抗肿瘤作用
3、改善心功能
4、止血作用
功效作用的应用参考
1、中药茜草苦寒泄热,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化瘀,尤多用于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用于血热吐衄,可与阿胶、黄芩、侧柏叶等同用;用于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血络,下痢赤白者,可与黄连、白芍等同用。
2、中药茜草有活血祛瘀作用,可用于瘀血阻滞诸证。用于血滞经闭,常与当归、赤芍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等同用;用于风湿痹痛,可与延胡索、海风藤、鸡血藤等祛风活血之品同用,以增强其祛瘀止痛之功。
中药茜草用法参考:脾胃虚弱、精衰血少、阴虚火旺者慎用,无瘀滞者忌服。服用茜草煎剂偶有恶心、血压轻度升高等不良反应。孕妇忌服。用量:10-15克。
茵陈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茵陈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茵陈对人体结核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的作用。众所周知,茵陈茶具有显著的保肝的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茵陈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及胆红素的排出,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阳黄”范畴。多因内外合邪,致使湿热蕴结于脾胃,阻滞于肝胆,导致湿热瘀阻,肝胆大于疏泄,湿热郁蒸,胆汁泛溢肌肤而成黄疸。治宜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茜草性味苦寒,是凉血活血,通经止血药,用以疏利肝经之瘀滞,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的恢复,有加速退黄的作用。茵陈能清利湿热,为治黄之专药。
茵陈滋阴补肾,清热解,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茵陈泡水对肝病有一定的疗效。
茜草的功效 茜草的使用禁忌
茜草既能止痛,活血祛瘀,适宜于出血瘀滞人群使用,如果是出血,但无瘀滞现象的应慎用;
茜草苦寒泄降,脾胃虚弱及阴虚火旺人群禁用。
喝茵陈茶有什么好处 制作方法步骤
茵陈茶好处:
茵陈对人体结核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的作用。
茵陈茶具有显著的保肝的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茵陈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及胆红素的排出,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阳黄”范畴。多因内外合邪,致使湿热蕴结于脾胃,阻滞于肝胆,导致湿热瘀阻,肝胆大于疏泄,湿热郁蒸,胆汁泛溢肌肤而成黄疸。治宜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茜草性味苦寒,是凉血活血,通经止血药,用以疏利肝经之瘀滞,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的恢复,有加速退黄的作用。
茵陈能清利湿热,为治黄之专药。
茵陈滋阴补肾,清热解,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茵陈泡水对肝病有一定的疗效。
茵陈茶的制作:
茵陈蒿30克,茵陈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栀子果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果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属于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其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还可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临床上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中药栀子能治疗什么癌症
栀子:可治疗肝癌。
功效分类:清气泻火类中药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的成熟果实。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栀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
栀子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
栀子主治:用于心烦失眠,躁扰不宁,湿热黄疸,血热吐衄。
中药栀子作用
1、降压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解热作用
5、镇静作用
6、保护肝脏作用
7、利胆作用
8、泻下作用
9、保护胰腺作用
中药栀子功效的应用(仅供参考)
1、中药栀子能清利湿热,具退黄之功,对黄疸有标本兼治之能。用于湿热黄疸、发热、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者,常与清热利湿退黄的茵陈、大黄配伍,如茵陈蒿汤。
2、中药栀子能泻心、肺、胃经之火,而有除心烦之功。用于热扰胸膈之烦失眠、躁扰不宁、郁闷者,常与除烦的淡豆鼓配伍,以增强清热除烦之功,如栀子鼓汤。用于火热炽盛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常与清热泻火的黄连、黄芩配伍,如清瘟败毒饮。
3、中药栀子(生)研粉外敷,治疗外伤性肿痛,有消肿止痛之功。涂敷疖肿,亦有良效。
4、中药栀子既入气分,又走血分,有凉血止血作用。用于血热之吐血、衄血、尿血者,常与凉血止血的黄芩、白茅根配伍。
凉血袪瘀良药茜草
茜草以根入药,性寒,味苦酸,功能凉血止血、祛瘀生新。炒用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尿血等症,生用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茜草亦称血茜草、血见愁、红根草,属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根黄红色,茎方形,有倒生刺。通常每节轮生四叶,叶片心脏卵形。秋季开黄色小花,排成圆锥状聚伞花序。结球形肉质浆果,成熟时黑色。秋冬采根,鲜用或晒干。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有分布,多生于山野草丛中。根含茜素等,可作红色染料,用于染动物或植物性纤维。
茜草以根入药,性寒,味苦酸,功能凉血止血、祛瘀生新。炒用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尿血等症,生用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其验方精选如下:
1.茜草10-2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服12-42天。用药期间不加用其他对霉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主治念球茵引发的口腔溃疡。
2.茜草根200克,虎杖120克。用白布包煮20分钟,先浸洗,温后敷局部,冷后再加热使用。连续用药5-7天。主治软组织损伤。
3.茜草根1克(干品),用纱布包好放在消毒碗内,加乳汁10毫升,浸泡数分钟,待液体成淡红色即可应用。用时将浸液用棉球或滴管滴入牙痛病人双眼的泪囊口处,每1~2分钟滴1次。主治龋齿牙痛。
4.茜草根适量,研细末,外敷伤处。治外伤出血。
5.茜草根120克,白酒750毫升。将茜草置白酒中浸泡7天,每次服30毫升,每日2次。治跌打损伤。
6.茜草适量。炒黑存性,研为细末,加少许红糖。每天3次,每次9克,饭前服,1周为一个疗程。治慢性腹泻。
7.茜草15克,荆芥炭9克,牡丹皮10克,乌贼骨9克。水煎服,经前1周每日l剂,连服5-7天。主治月经先期、量多、血色深红。
8.茜草根60克,猪脚1只。水和黄酒各半,炖2小时,吃猪脚喝汤。治关节痛。
总胆红素偏高的食疗 总胆红素偏高的食疗妙方二
原料:1尺长黄鳝2条,粳米500克。
做法:粳米淘洗煮饭,黄鳝不杀,将鳝鱼体外粘质擦净,待饭将熟时,切断鳝鱼尾部约2厘米,立即将鳝鱼放入饭内,盖紧锅盖,焖好后,将鳝鱼与饭拌匀,加油盐调味。
用法:可做主食用。
功效:治疗黄疸,利湿退黄。连食数日可明显退黄,总胆红素偏高也会随之下降。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新生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黄疸的食疗偏方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新生儿黄疸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凉血的常用中药
赤芍
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气微香,味微苦、酸涩。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玄参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紫草
紫草属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软紫草)的根。其性寒,味苦,归心、肝经,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的作用。用于治疗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茜草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寒,味苦。归经肝;心;肾;脾;胃;心包经。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血热咯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