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都与生活中的哪些因素有关
儿童睡眠障碍都与生活中的哪些因素有关
1.饮食
婴幼儿由于胃口小,每次吃奶不多,因此在两次喂奶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易造成睡眠中因饥饿而哭吵。从出生到6个月的婴儿,每次睡眠的时间大约是5~6小时,一般是睡醒便吃,吃后稍停便睡。
年轻妈妈若缺乏经验,往往因担心宝宝饥饿而每隔3~4小时便给他喂一次奶,即使在熟睡中也要把他摇醒,强迫他按时吃奶,这样就会使宝宝形成易醒的习惯。其实这时的宝宝根本不饿。而且刚出生的宝宝每天睡眠20小时也非奇事,一觉睡上八九小时也很正常,因此妈妈不必人为地按自己规定的喂奶时间将宝宝弄醒。
2.环境
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自小培养,这是预防婴幼儿睡眠障碍的最好措施。父母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晚上什么时候睡觉,并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前安排一些常规作业,如洗脸、洗脚、刷牙、小便、换衣等,不能打乱它;每到临睡前,应让孩子有约半小时的静止时间,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图片、听大人谈话、摆积木,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有利于入睡;把孩子安排上床后不忙于离开,应先讲一段小故事或放一段轻柔的音乐,然后才关灯离开,让其安然入睡。父母不能因为晚上有好看的电视节目就打破常规,或让孩子在睡觉前过分嬉戏而兴奋不已。
3.夜惊
有的婴幼儿在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坐起,神情恐惧,有时还哭闹不停,一般持续十几分钟后继续入睡,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夜惊症”。发生夜惊的原因主要是受了惊吓,如看了一场惊险电影,或听了一个恐怖情节的故事,或初离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受到父母的训斥、打骂等。
因此,要使宝宝避免发生夜惊,平时家长应加强对他的正面教育,不打骂孩子,对年龄较小的宝宝要避免惊吓。对惊吓频发的宝宝则要悉心照料并辅以镇惊安神药物的治疗。
儿童睡眠障碍病因
目前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其中:
一、身体因素:
1、儿童患扁桃体炎的次数:小儿多次患扁桃体炎,会造成扁桃体的慢性增生和肥大,部分堵塞呼吸道,睡眠时口咽部肌肉松弛,又进一步加重了呼吸道阻塞,二者共同作用使呼吸时气流不畅;
2、夜间喘息发作的次数,小儿夜间多次喘息发作,常提示有喘息性疾病的存在;
3、研究结果提示一种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的发育性疾病,由于大脑发育延迟而扰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律,因而出现夜枰梦多睡惊等症状.虽然对大脑发育延迟无根本解决方法,但对引起它发病的危险因素如心理因抚育不当等,则值得注意.
二、外界因素 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
1、父母有睡眠障碍史(如打鼾、梦呓、夜间磨牙)。
2、根据调查,处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如父母经常争吵、闹矛盾或离异家庭中,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偏高;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如父母教育子女简单粗暴,严厉约束;父母之间教育方式不一致其中一方过分袒护等都会使孩子精神焦虑、内心矛盾、无所适从,最终心理失衡,成为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关阅读:
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健康
儿童睡眠障碍护理
1、按时作息,尽量保持规律生活。心肾不交者勿过劳,节房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按时就寝,睡前不看惊险刺激的小说、影视剧等。
2、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遵医嘱定期复查,当患者出现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时间缩短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
3、每日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肝火扰心者就寝前到庭院散步,顺畅气机,有利安眠。
4、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痰热扰心者寝前不吃零食。
5、指导患者自我调节,避开不愉快的事情及环境,切忌焦虑于不寐事上。睡前可用诱导法,听音乐、催眠曲等方法舒缓情志。
四分之一儿童存在睡眠障碍症
据全国儿童睡眠医学研究协作组在8个城市的3万份样本调查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症的总发生率在27%左右,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
医学专家发现,孩子长得慢、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成绩差、肥胖等一系列问题都与睡眠有关。儿童的脑细胞处于不断发育成熟过程中,儿童体格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状态时才能达到高水平分泌。在这一期间内,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不但有助于体格生长,更有助于智能发育。
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比如,0至3个月的婴儿昼夜不分,白天睡夜里闹;2至3个月的婴儿更易“闹黄昏”;6个月至2岁前后,则表现为“作困”、惊厥等现象;3至6岁的儿童最常见的是打呼噜。
医生还提醒,学龄期儿童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但午休不宜超过45分钟。此外,培养孩子自我入睡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孩子睡眠不足怎么办
国内外医学专家均指出,儿童睡眠障碍是由睡眠时间不足及一系列相关症状构成。相关症状包括打呼噜、喉头哽咽、呼吸暂停、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多汗、肢体抽动、磨牙、梦话、梦游、遗尿等。儿童睡眠不足大多是由于相关症状的存在和影响而使得夜间睡眠多次中断,儿童被迫多次醒来而缩短了睡眠总时间,少数儿童是因入睡困难或环境因素干扰而无法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因此,我们在关注儿童睡眠障碍问题时,不能只关心孩子几点钟睡觉,几点钟起床,还要关心孩子是否睡得踏实,观察有无上述相关症状的存在。如果儿童偶尔出现上述症状,并不意味睡眠障碍,通常是与睡眠姿势不当、环境因素不良或睡前吃东西有关。如果儿童每周都有多于1次的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首先注意检查有无鼻炎、鼻息肉、扁桃体炎及扁桃体肥大等病史和体征,以便及时治疗与处理。其次,经常俯卧位姿势睡觉和枕头过高也是儿童睡眠障碍的引发因素,对有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儿童,还应注意调整睡眠姿势和枕头高低,以保持良好睡眠姿势(侧卧位)和枕头的适宜高度(10厘米左右)。再次,白天常打瞌睡的儿童,夜间睡眠时间会缩短,这是由于紊乱而片段化的睡眠反复觉醒而打断睡眠,易引起夜间睡眠不安、睡眠时间不足,所以,对白天经常打瞌睡的儿童要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加以纠正。
孩子睡不好专家教你找原因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睡眠障碍就像感冒一样,相当普遍且每天都可能发生。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包括打鼾、憋气、呼吸暂停、夜惊、梦呓、失眠等。这些因素常会导致他们睡眠不足,进而影响其早期脑发育。不过,在不同年龄阶段,导致儿童睡不好的原因也不一样。
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持续时间短,没有稳定的睡眠规律。这种情形如不及时调整,则可持续到幼儿期甚至儿童期。2~3岁时孩子会出现夜惊、说梦话和梦游等症状。研究表明,夜惊可能是由于生物学及环境因素和孩子认知发育相互作用造成的;而说梦话和梦游多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到了4~9岁,孩子会频繁打鼾、磨牙、做恶梦。这是由于儿童咽部淋巴组织进入了生长高峰,气道变窄易发生感染所致。同时,牙齿发育中恒牙代替乳牙的萌动等也是主要原因。
肥胖儿童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吗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和质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 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肥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据调查 我国肥胖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达25%~30%,高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的 睡眠障碍中打鼾的发生率最高,占10%~15%,其次是睡眠不安、磨牙、张口 呼吸、梦呓、遗尿、睡眠中肢体抽动。另外,还有喉头哽咽、睡眠呼吸暂停、梦 魇和梦游。睡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长期睡眠障碍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 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
儿童睡眠障碍病因
1、身体因素:
(1)儿童患扁桃体炎的次数:小儿多次患扁桃体炎,会造成扁桃体的慢性增生和肥大,部分堵塞呼吸道,睡眠时口咽部肌肉松弛,又进一步加重了呼吸道阻塞,二者共同作用使呼吸时气流不畅;
(2)夜间喘息发作的次数,小儿夜间多次喘息发作,常提示有喘息性疾病的存在;
(3)研究结果提示一种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的发育性疾病,由于大脑发育延迟而扰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律,因而出现夜枰梦多睡惊等症状。虽然对大脑发育延迟无根本解决方法,但对引起它发病的危险因素如心理因抚育不当等,则值得注意。
2、外界因素:
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
(1)父母有睡眠障碍史(如打鼾、梦呓、夜间磨牙)。
(2)根据调查,处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如父母经常争吵、闹矛盾或离异家庭中,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偏高;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如父母教育子女简单粗暴,严厉约束;父母之间教育方式不一致其中一方过分袒护等都会使孩子精神焦虑、内心矛盾、无所适从,最终心理失衡,成为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五个儿童就有一个睡眠障碍
目前儿童常见的睡眠问题主要有:憋气、张口呼吸、磨牙、夜间睡眠出汗多、尿床、做噩梦等。影响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婴幼儿白天睡觉总时间、父亲职业、儿童卧室通风情况、母孕期在家中被动吸烟、儿童睡床情况、出生窒息、父亲睡眠过程中的说梦话等情况。
目前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研究结果提示是一种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的发育性疾病,由于大脑发育延迟而扰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律,因而出现梦多、睡惊等症状。虽然对大脑发育延迟目前尚无根本解决方法,但对引起它发病的危险因素如心理因素、抚育不当等,则值得多加注意。
“睡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晓燕说,如果孩子必须依赖某种形式才能入睡,比如必须让妈妈搂着才能睡着,这通常意味着孩子非常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
朱晓华说,儿童生长发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本身是弱者,许多睡眠障碍就是儿童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家庭环境的营造与家长的教育程度、文化习俗以及家庭经济情况有关。
有些家长对儿童睡眠障碍没有明确的认识,常常因为孩子的睡眠问题影响了自己的睡眠和工作,或者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才来就诊,以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迁就,都会导致孩子病情延误,迁延为慢性疾病。而儿童睡眠障碍后果却非常严重,不仅可引发孩子心血管疾病,发育迟缓,还可导致孩子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