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背时疼是因为堵吗 后背刮痧之肩胛环
开背时疼是因为堵吗 后背刮痧之肩胛环
肩胛环刮痧常与背、腰部保健刮同进行,此处易于出痧,故有“痧岛”之称,可用于治疗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热病以及经脉所行部位之局部病证,因而肩胛环在整体疗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防治上述疾病外,女人刮拭背部肩胛环还可加强背、腰部肌肉功能,防治背部疼痛、肋间神经痛及脊椎病变,有让人体态优美的好处。
纵五带:从大椎穴至筋缩穴为第I纵行带,两侧佗脊刮为第2、第3纵行带,两侧膀胱经第1侧线为第4、第5纵行带。
横八带:第1胸椎至第9胸椎之肋间隙,沿肋间隙自然生理弧度横向刮拭(视病情需要取带之多少,不拘于8带,临床一般取3带或4带即可)。
1、刮拭第1纵行带督脉(背部正中线),刮到脊椎棘突及两棘突间时手法宜轻柔,具体视患者胖瘦而定,切不可施以蛮力,以免伤及脊椎。
2、第2、第3纵行带应贴骨刮,如遇结节、明显压痛点,应重点刮拭,运板由轻逐渐加重。第4、第5纵行带应尽量拉长,见痧即止,可于出痧多处配以拔罐,效果更佳。
3、向两侧进行肋隙刮时,要求沿肋间隙自然弧度,由内向外刮拭,动作宜轻柔,刮拭面尽量拉长,一气呵成为好。
鼻炎刮痧刮哪里 鼻窦炎刮痧疗法
1.刮鼻腔局部印堂,上迎香,迎香,以皮肤潮红为度。
2.刮颈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由风门刮至肺俞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3.刮上肢手阳明大肠经,由曲池经手三里,偏历等穴刮至合谷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4.刮下肢足阳明胃经,由足三里刮至丰隆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取双侧胆俞至脾俞,项丛刮(从耳后刮到脖子),肩胛环(在肩胛部,以膏肓穴为核心,包括两肩胛骨在内之椭圆形皮区),患者取正坐位,刮拭胆俞至脾俞,项丛刮,肩胛环,直至挂出痧点,隔5日1次,最多3次。
鼻窦炎刮痧取穴原理:项丛刮位于项部,通过刮痧可调节大脑功能,有利于睡眠;肩胛环有足太阳膀胱经之心俞分布,刮痧可益气养神,通阳安神;刮痧胆俞至脾俞,既可除肝胆上炎之火,又可清脾胃之湿热。
感冒发烧怎么刮痧呢
1.头颈部:太阳、四神聪、天柱、风池、风府、大椎,背部:肺俞,上肢部:尺泽、经渠、支沟、合谷.
2.病人反坐于椅子上,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将正红花油涂于患部,用手紧握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斜度,从上至下,由内而外顺穴用力均匀柔和而刮。每次治疗时间为15分钟左右。凡有病源之处可见皮肤上有红点和紫红色、紫黑色斑块或青黑块疮,称之为痧,二三日可自行消退。治疗后嘱患者喝生姜汁糖水250毫升,用温水泡手脚,以促进四肢及全身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帮助新陈代谢。多数病人经两次治疗可痊愈。
3.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脊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4.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如有痧症,连刮两臂弯十几下,即出现暗紫色的条条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处可刮 20下。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或胸腹疼,则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处疼,则取俯卧位。
开背时疼是因为堵吗
不一定。
开背时感到疼痛,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背部经络堵塞所致,但也有可能是因为背部肌肉劳损所致,或者是因为开背的力度过大,对肌肉过度刺激所致,因此开背时疼不一定是堵。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疼痛程度只要在忍受范围之内都不需过于担心,但如果疼痛严重的话,则建议减轻力度,缩短时间,待机体适应后再循序渐进。
刮痧有哪些好处
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脊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刮痧的适应症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 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如有痧症,连刮两臂弯十几下,即出现暗紫色的条条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处可刮20下。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或胸腹疼,则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处疼,则取俯卧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绍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轻松,可让病人休息几分钟,在前胸、后背肋间、颈椎上下,或两肩肿岗上岗下,再每处刮动十余下,再饮糖姜水或白开水,病人会异常舒畅。
开背时疼是因为堵吗 开背后多久可以洗澡
建议在24小时之后。
开背的时候会对背部皮肤产生刺激,导致皮肤处于较为敏感的状态,而且开背后会导致背部的软组织出现水肿,过早的去洗澡,不仅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还容易导致背部的软组织水肿加重,因此在开背后需休息一段时间,待背部皮肤和软组织恢复正常后再洗澡。
精油开背的好处 开背时疼是因为堵吗
开背是一种背部的按摩手法,进行局部按摩的时候,如果出现明显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有以下这两种。
第一种是手法力度过大,对背部的软组织造成了明显的损伤。
这种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按摩手法最好请专业的医生来进行操作,造成损伤几率会相对小很多。
第二种原因就是局部有慢性疾病。
局部软组织出现慢性的炎症或者损伤,平时不按摩的时候也会出现明显的疼痛、酸痛或者背部活动受限等症状。
背部刮痧的注意事项
背部刮痧的好处一.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 背部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
三.舒筋通络,背部刮痧,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四.排除毒素,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背部刮痧的坏处一.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二.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
背部刮痧的方法
背部刮痧通常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方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每条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张开为宜。在背部的刮痧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区,所以在刮痧过的局部会出现痧斑黑紫的现象,这可能就是对应的脏腑功能、经络出现了问题。
背部刮痧的注意事项
纵使背部刮痧油如此多的好处,但在背部刮痧后也要注意一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背部刮痧的注意事项吧!
背部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背部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刮痧过程中会使汗水排泄,邪气外排,会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背部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背部刮痧后不宜在原处补刮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的作用。
背部刮痧排毒后饮食调理
刮痧期间,饮食一定要清淡,避免过多食用油腻厚重的食物,还要针对性地调理脏腑营养。
刮痧的原理原来是这样 今天才知道
中医刮痧疗法的作用原理
1、调整阴阳中医刮痧疗法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中医刮痧疗法,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中医刮痧疗法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中医刮痧疗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中医刮痧疗法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另外,在中医刮痧疗法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第三是通过中医刮痧疗法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
中医刮痧的原理是什么?
刮痧的部位
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嵴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最常刮的肩颈部位则是可以退烧、去暑、袪风寒的「颈三条」。
这个部位居于头、颈交界之际,若是紧绷,会造成全身气脉不通,热气无法消散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多用有由水牛角制成的专门的刮痧板,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
刮痧的适应症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的过程
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如有痧症,连刮两臂弯十几下,即出现暗紫色的条条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处可刮20下。
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或胸腹疼,则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处疼,则取俯卧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绍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轻松,可让病人休息几分钟,在前胸、后背肋间、颈椎上下,或两肩肿岗上岗下,再每处刮动十余下,再饮糖姜水或白开水,病人会异常舒畅。
肩胛骨酸痛挂哪个科呢
1、肩背痛:背痛患者很多,其常见原因为肩背局部骨或软组织疾病所致。其他还有脏器疾病反射至肩背部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肩背部所引起的肩胛骨疼痛。因此,临床上治疗后背部疼痛不能肩痛医肩,背痛医背,盲目采用按摩、刮痧、拔火罐等治疗方法,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2、续性剧烈的肩痛:常由于肩关节脱位引起。有明显的外伤史。
3、肩部牵涉痛:因内脏疾病,引起肩部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症状出现比较缓慢,钝痛,或不适感,并不完全符合神经走向,区域模糊,痛感模糊。
4、肩周区弥散的钝痛及放射痛:肩周区弥散的钝痛及放射痛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表现。肩胛上神经卡压是肩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外有学者认为本征占所有肩痛患者的1%~2%。
5、肩周酸痛不适:肩周酸痛不适又名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其肩关节功能障碍突出者又有冻结肩之称。
肩胛骨酸痛需要积极的去治疗的。而且我知道,引起发痛的原因因人而异,也可能因为长期一个姿势给引起的,这时候不要经常保持久坐不动的姿势的了。不然的话,容易引起慢性的肌肉炎的了。然后造成肩胛骨发痛的后果。
女人后背刮痧的好处 后背刮痧之肩胛下环
肩胛下环部位是脾胃之气输注之处,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刮拭部位,女人刮拭背部肩胛下环具有补脾阳、益营气、助运化、除水湿、调中和胃、化食消滞、扶中补虚、消胀除满之功效。
纵三带:正中线(督脉经)自至阳穴起板刮至悬枢穴为第1纵行带,第2、第3纵行带从双侧隔俞穴起板刮至双侧三焦俞穴处,视症情决定,亦可增刮膀胱经在背部的第2侧线诸穴(膈关至育门)。
横六带:从第7胸椎至第1腰椎之肋间隙,沿肋间隙自然生理弧度横向刮拭。
纵三带之督脉经一带要求轻柔手法刮拭,其他各带可按平补平泻手法刮拭。若症情需要,督脉经一带可用刮板厚角点、按、挑刮诸棘突间。
推背出痧是什么原因 开背时疼是因为堵吗
不一定。
在进行局部按摩的时候,若是出现疼痛的症状,不一定就是堵,首先可能是因为操作者手法力度过大,对背部的软组织造成了明显的损伤;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背部经络代谢淤堵造成的,这种情况下气血循环不通畅,背部堆积的湿寒之气无法排除,在开背的时候就会出现疼痛的症状;还有可能是因为背部肌肉松弛,产生较多乳酸,开背时很难排出乳酸造成疼痛。
感冒的刮痧疗法
刮痧治疗感冒,简便易行,见效快且无不良反应,可作为夏日感冒初期的首选治疗。刮痧是我国传统技法之一,在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述,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历史。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调血行气、祛风止痛、舒筋通络、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可排出体内毒素,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常用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夏日感冒多选用后背部膀胱经刮痧,因为夏日感冒是风邪兼夹暑湿之邪作祟的结果,风为阳邪,易犯阳位,背部为阳,风邪侵入时首当其冲,治疗也当从其侵犯的部位着手,而背部正好为足太阳膀胱经分布的区域,太阳主一身之表,善治一切在表之疾。后背部刮痧治疗感冒,效果良好。
感冒的刮痧疗法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背部刮痧的按摩手法
背部刮痧的按摩手法
手法操作:将美体刮痧精油在背部抹匀,手持方形牛角刮痧板;
第一步:刮脊柱,美容师站在顾客头位,从颈部发际开始,一手安抚一手刮至大椎骨,使用刮痧板的1/3部位,走到侧边,一手安抚一手刮,一小段一小段的刮至腰部,使用平板刮至尾椎骨;重复十至二十遍。
第二步:刮两条膀胱筋,从肩筋开始一手安抚一手刮,刮至腰部使用平板刮至环跳,收力打圈;
第一步:刮肩胛骨缝,由肩颈筋开始弧形刮拭;
第三步:刮天宗穴,从上向下刮;
第四步:刮大板筋;
第五步:刮肋骨缝;
第六步:刮手臂至手掌(先中间再两侧)。
肩痛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肩背痛:背痛患者很多,其常见原因为肩背局部骨或软组织疾病所致。其他还有脏器疾病反射至肩背部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肩背部所引起的肩胛骨疼痛。因此,临床上治疗后背部疼痛不能肩痛医肩,背痛医背,盲目采用按摩、刮痧、拔火罐等治疗方法,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2、续性剧烈的肩痛:常由于肩关节脱位引起。有明显的外伤史。
3、肩部牵涉痛:因内脏疾病,引起肩部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症状出现比较缓慢,钝痛,或不适感,并不完全符合神经走向,区域模糊,痛感模糊。
4、肩周区弥散的钝痛及放射痛:肩周区弥散的钝痛及放射痛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表现。肩胛上神经卡压是肩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外有学者认为本征占所有肩痛患者的1%~2%。
5、肩周酸痛不适:肩周酸痛不适又名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其肩关节功能障碍突出者又有冻结肩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