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七大类中药会伤肝

七大类中药会伤肝

一、生物碱类

生物碱为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科植物中,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对机体具有毒副作用的生物碱大多数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但也有一些生物碱具有典型的肝脏毒性,如主要存在于千里光及千里光属植物中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简称PA),有研究表明,1,2-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具有肝脏毒性和致突变性。

千里光Semesio scandens Buch.-Ham.全草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凉血明目、杀虫止痒、去腐生肌,所含主要化学成分为PA和呋喃雅槛蓝型倍半萜(furoeremophilanes)。 PA是目前已知的最主要的对肝脏有毒性的植物成分,尽管PA本身对肝脏没有毒性,但其体内代谢产物?D代谢吡咯 (metabolic pyrrotes)对肝脏有较强毒性。PA的肝脏毒性机制是使肝细胞RNA酶活性下降,RNA、DNA的合成减少、DNA横向断裂,具有迟发性肝毒性,可导致肝静脉闭塞,肝脏出血、瘀血、变性坏死,肝小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而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千里光属植物众多,基本上都含有PA,因此均具有与千里光类似的肝脏毒性。

此外,某些菊科植物,如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也含有多种PA,因而也具有与千里光属植物类似的肝脏毒性。(菊三七就是土三七,是我国药物性肝炎的中药中的第一毒性药物。)

二、苷类

苷是由糖和非糖部分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根据苷元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强心苷类、氰苷类和皂苷类。强心苷类及氰苷类成分鲜有造成肝损伤的报道,皂苷有局部刺激作用,有的还有溶血作用。含皂苷的中药有三七、商陆、黄药子等,黄药子是目前公认的肝脏毒性中药。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m L.的块茎,对肝、肾有较强毒副作用。当它或其代谢产物在肝脏细胞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直接干扰肝细胞代谢,且对肝脏的损伤程度与给药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病变肝组织在形态上表现出脂肪样变、嗜酸样变性、小灶性坏死和片状小灶性坏死或片状坏死。黄药子的肝脏毒性成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过去一般认为其主要是薯蓣皂苷元和薯蓣毒皂元,但近几年研究发现,其所含黄药子萜A、B、C亦均有一定的肝脏毒性。

三、萜与内酯类

萜类是具有(C5H8)。通式、含氧并具有不同饱和度的烃类衍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不少萜类化合物对肝脏有明显毒副作用,但肝损伤机制还不甚明了。川楝子是含萜类肝脏毒性中药中最典型的一类药物。

川楝子是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是蒙药常用品种,具有止痛、杀虫、明目之功效。呋喃三萜类物质川楝素是川楝子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引起较严重的急性消化道不良反应,还可发生急性中毒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肝大叩痛。给猴ig川楝子20 g/kg,3 d后镜检发现猴肝细胞索离散、胞核消失,其毒性可随单次剂量增加而增加,作用慢而持久,且有蓄积性。苦楝子、苦楝皮与川楝子为同一类药材,均含有川楝素,也具有与川楝子类似的肝脏毒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萜类物质外,某些含挥发油中药也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如艾叶就是一种较典型的该类肝脏毒性中药。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t Lev1.et Vant.的干燥叶片。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中应用相当广泛。其有效成分是其所含的挥发油,进入肝脏后能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导致中毒性肝炎。

四、毒蛋白类

毒蛋白主要存在于一些中药的种子中,如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等,此类肝脏毒性中药种类繁多,下面仅介绍几种常见的毒蛋白类肝脏毒性中药。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是常用祛风解毒中草药,其味甘、性温,有毒,有防风止痛、祛湿杀虫之功效。苍耳子所含毒性成分较多,有毒蛋白、苍苷、毒苷等。苍耳子属于毒性较强的一类中药,肝脏是其主要损伤器官。一般苍耳子中毒多发生在服药4~6 h之后,肝脏损伤症状明显,伴有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望江南子是豆科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的种子,有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等功能,目前已知的肝毒成分有毒蛋白、柯亚素2种,已有多例服用该药发生中毒的报道,在所报道的病例中肝脏普遍受损。动物源中药中也有一些药材对肝脏有毒副作用,如蜈蚣。蜈蚣是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临床应用悠久。蜈蚣中含有一定量的毒性动物蛋白,可对肾脏及肝脏造成损伤。

五、鞣质类

鞣质是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一般分为缩合鞣质和可水解鞣质。研究表明,缩合鞣质的毒性较低,对肝脏无毒或只有轻度损害,而可水解鞣质的毒性较高,对肝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五倍子Rhus chinensis Mill.是一种常见的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含鞣质类中药,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汗、止血、解毒、敛疮等多种临床功效。五倍子中含有大量可水解鞣质,进人机体后几乎全部被分解成倍酸与焦倍酸,极大量时可引起灶性肝细胞坏死。具有类似毒副作用的中药还有石榴皮、诃子等。

六、重金属类

中药材中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成分,其含量受种植条件、炮制工艺、炮制器具的影响很大,有较大的随机性。但朱砂、雄黄、铅粉则毫无疑问的具有较大的肝脏毒性。

七、含多种有毒成分的中药

中药的物质组成非常复杂,某些肝脏毒性中药往往含有多种对肝脏有损伤的成分,其对肝脏的损害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雷公藤就是这类中药的典型代表。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属于卫茅科木质藤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雷公藤含有多种二萜类、三萜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该药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部分患者还出现肝区肿大与疼痛、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等中毒症状。研究表明,雷公藤所含的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及苷类物质均具有一定毒性,毒性大小排列为二萜类、生物碱类、三萜类及苷类。其中,二萜类成分对心、肝、胃肠道及骨髓有明显毒副作用;生物碱类物质损伤肝、破坏红细胞、引起进行性贫血。另外,雷公藤还含有较高含量的有害元素铅、砷、镉。因此,雷公藤对肝脏的毒副作用是其所含有的多种有毒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雷公藤外,上面提到的黄药子、苍耳子也含有多种肝脏毒性成分。

为什么丹参是伤肝中药

丹参一般是不伤肝的。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个根茎,味微苦性寒,心、肝经,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丹参酮、皂苷以及多种矿物质成分,作为一种中药材,它的药用价值是比较高的,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治疗肝胆系统疾病辅助治疗,肝胆系统疾病,包括肝脏疾病和胆囊系统疾病等,可以帮助促进人体肝细胞的再生,所以丹参一般是不会伤肝的。


伤肝的食物 警惕有些中药也会伤肝

我们不管是生病还是日常保健,都可能会接触到中药。有些中老年人喜欢拿中药和食物一起烹煮,还有些人在自己出现身体问题时,自行使用一些中药治病,反而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苍耳含有毒蛋白、苍苷、毒苷等毒性成分,过量服用会损伤肝脏;五倍子含有可水解鞣质,会被人体分解为毒害肝脏细胞的成倍酸与焦倍酸,不宜大量服用;雷公藤中含有多种物质都可能引发肝损伤,比如生重金属铅和隔,以及生物碱成分,都可能导致肝脏的毒副作用;黄药子进入体内后会产生某些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代谢有干扰作用,另外对肾脏也有毒性。

因此大家切记不应根据偏方来自行服用中药,也不应认为中药就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服用中药前一定要咨询中医师的意见。


五种行为伤害肝脏

1.吃半生半熟食物或发霉食物

据了解,半生不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容易引起肝脏受损。而霉变的大米、花生和瓜子都含有较多黄曲霉素,是肝癌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一旦食用,将会对肝脏造成很大的伤害。

2.睡眠不足

随着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很多徘徊于娱乐场所的人或者因为工作、玩耍等而晚睡的人,往往会睡眠不足,同时也阻碍了自身身体进入自我修复模式,以致产生肝病。

3.情绪郁结,易发怒

中医常认为,怒则伤肝,同样容易生闷气的人也会导致肝气郁结。而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工作紧张,人们容易悲观、愤怒、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会伤肝,导致肝功能失调。

4.过量饮酒

从中医的角度看,过量饮酒会耗伤肝血,降低肝脏对毒素的代谢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此外,过量饮酒易使肝脏中毒,诱发肝炎。

5.胡乱吃药

很多人从保健到小病,都离不开药,却不知胡乱吃药会大大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有研究发现,抗生素、镇静药、降糖药、解热镇痛药等多种药物和其代谢产物容易引起肝脏损害,导致药物性肝炎。

六种中药滥用会伤肝

1.艾叶

中医认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等作用。有些患者会用艾叶茶或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来治疗痛经,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甚至服用它来预防疾病。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的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出现肝硬化等疾病。一般建议的是,宜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若症状仍未缓解,应马上停药就医。

2.苦参

苦参可以清热燥湿,有些患者会长期自行服用苦参片,来自行治疗湿疹与慢性阴道炎。但要注意的是,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阴道炎与湿疹,擅自服用可能耽误病情,甚至过量而伤肝。遵医嘱长期服用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肝脏问题,要马上停药,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白果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有些老年哮喘患者,会喜欢捡路边的白果泡茶喝。但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中还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白果炒熟后可将大部分的苦杏仁苷去除,使毒性减低。可将白果剥壳后泡水一小时左右再加热食用。但成年人一般一次不要超过10粒,儿童一定不要超过5粒。5岁以下儿童禁吃。易出血和身体虚寒者也不宜用白果。

4.何首乌

许多老百姓喜欢服用何首乌护发、补肾。但随着使用增多,其安全性也成为焦点。早在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发布不良反应通报,提示何首乌有引起肝损伤风险。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的作用,而生首乌可治疟疾、润肠通便等。用其补虚、乌发一定要选炮制后的首乌,即“制首乌”。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如果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擅自滥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毒性,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因此,不建议健康人盲目用。出现疾病,也应当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辨证用药。

5.番泻叶

出现便秘,许多患者会自行选择番泻叶来治疗。番泻叶确实有不错的泻下作用,但更适合急性便秘,且一般用量5~6克即可。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易伤害肝脏。常出现畏寒喜暖、大便稀溏等证的平素脾胃虚寒者也不宜用。另外,许多患者听信偏方,用大黄煮水来治疗便秘。大黄中含大黄素等物质,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长期滥用也会导致肝损伤。

长期吃三七粉伤肝吗

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伤肝。

三七粉本身是一种对身体有益的中药材,具有扩张血管、镇痛、增强免疫调节等作用,它本身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因为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服用药物之后,需要通过肝脏来进行降解,过量服用会增加肝脏的负担,长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损害。适量的服用三七粉是不会损伤肝脏的,但是如果服用过量,并且长期过量服用,对肝脏是会造成损伤的。


经常愤怒会伤肝

喜与惊代表“心”

常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喜乐、高兴的时候,就会感到精神愉快,全身舒畅。因为它能促使气血流畅,营卫通调,所以适度喜乐有益身心,是健康人正常的情志活动。但是,如果过度喜乐,不仅无益,反而使心气散乱,精神不能集中,所谓“喜伤心”。过分的喜,不仅伤心,而且能伤肺,因为心肺同属上焦。

惊即惊恐,是突然遇到意外之事而精神紧张的一种表现。惊恐对心的影响最大,一般受惊,并不致于使心的功能紊乱。但是,当人突然受到惊恐时,会使心神受伤,功能紊乱,所谓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惊慌失措,甚至神志错乱,发生痴呆之症,即所谓“惊则气乱”。尤其是小儿脏腑娇嫩,心神怯弱,最易受惊。小儿受惊,轻则惊悸、大哭大啼,严重时可出现“惊风”或“癫痫”等证。

怒代表“肝”

肝气宜疏泄、条达而不能抑郁,也不能过于愤怒。若过度愤怒,就会伤肝,使肝的功能失常,导致肝气横逆、上冲,所谓“怒则气上”,症见面赤、头晕、胁痛、胸满、纳少。严重时可导致血随气逆,蒙蔽清窍,引起昏厥。愤怒不但能伤肝,而且能伤脾,因为肝病最易累及脾脏。

忧与悲代表“肺”

忧即忧愁,也就是心情愁闷不愉快。当忧愁不解时,多感到肺气不舒,胸闷气短,颓丧懊恼,精神不振等,这是因为忧愁过度,损伤肺气的缘敌,即所谓“忧伤肺”。这就是说,忧愁太过使气机不利,脉道闭塞,升降失常。忧愁不仅伤肺,而且也能伤脾。因为脾居中州,上焦心肺之气受伤,势必影响中焦。

悲即悲哀或悲痛。悲哀太过,则意志消沉,导致肺气耗伤,所谓“悲伤肺”、“悲则气消”。悲不仅伤肺,有时也伤心神,除了心肺同居上焦外,因为心主神志,一切情志变化等精神致病因素都有可能伤及心神。

思代表“脾”

思即思虑,也就是集中精力对事物分析和考虑的一种表现。分析和思虑属于精神活动,精神活动影响着内脏的气机。若过分的思虑或思虑久而不解,就会出现精神消沉,使气结于内,阻滞不畅,气机升降失调,从而使脾胃运化无力,所谓“思则气结”、“思伤脾”。思虑不仅伤脾,长期思虑不解,必然扰伤心神,引起怔忡、健忘、精神萎靡不振,所以临床上又称“思伤心脾”。此外,思虑对肾脏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心脾病变影响于肾之故。

恐代表“肾”

恐即恐惧或恐怖,是由于内脏功能不足所产生。虽然胆气虚和血虚之人都会产生恐惧,但恐对肾的影响最大,所谓“恐伤肾”。过于恐怖或长期恐怖可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出现二便失禁的现象,即所谓“恐则气下”。恐惧不仅伤肾,也能伤心,使精神不能集中,出现神志昏乱。

六种中药滥用会伤肝

1、何首乌

许多老百姓喜欢服用何首乌护发、补肾。但随着使用增多,其安全性也成为焦点。早在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发布不良反应通报,提示何首乌有引起肝损伤风险。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的作用,而生首乌可治疟疾、润肠通便等。用其补虚、乌发一定要选炮制后的首乌,即“制首乌”。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如果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擅自滥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毒性,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因此,不建议健康人盲目用。出现疾病,也应当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辨证用药。

2、番泻叶

出现便秘,许多患者会自行选择番泻叶来治疗。番泻叶确实有不错的泻下作用,但更适合急性便秘,且一般用量5~6克即可。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易伤害肝脏。常出现畏寒喜暖、大便稀溏等证的平素脾胃虚寒者也不宜用。另外,许多患者听信偏方,用大黄煮水来治疗便秘。大黄中含大黄素等物质,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长期滥用也会导致肝损伤。

3、艾叶

中医认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等作用。有些患者会用艾叶茶或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来治疗痛经,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甚至服用它来预防疾病。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的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出现肝硬化等疾病。一般建议的是,宜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若症状仍未缓解,应马上停药就医。

4、苦参

苦参可以清热燥湿,有些患者会长期自行服用苦参片,来自行治疗湿疹与慢性阴道炎。但要注意的是,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阴道炎与湿疹,擅自服用可能耽误病情,甚至过量而伤肝。遵医嘱长期服用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肝脏问题,要马上停药,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5、白果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有些老年哮喘患者,会喜欢捡路边的白果泡茶喝。但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中还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白果炒熟后可将大部分的苦杏仁苷去除,使毒性减低。可将白果剥壳后泡水一小时左右再加热食用。但成年人一般一次不要超过10粒,儿童一定不要超过5粒。5岁以下儿童禁吃。易出血和身体虚寒者也不宜用白果。

相关推荐

中药有哪些 何首乌

一提到何首乌,相信大家都不觉得陌生。何首乌是乌发、补肾的佳品,因此很多人将何首乌作为保健品来广泛使用。但是早在2014年,国家食药监局就发布了关于何首乌存在某些不良反应的通告,提醒大众何首乌可能脏。因此,何首乌也不宜随便使用。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生首乌可润肠通便,但是生首乌含有大黄酚,一旦滥用害的脏和刺激肠道充血。而熟首乌则可乌发、补肾、益精血,所以如果想达到乌发、补肾等作用,大

什么人不能吃大蒜 眼病患者

长期大量吃蒜损眼”,因此,眼病患者不宜吃蒜,以免引起视力下降、耳鸣、头重脚轻、记忆力减退等。

的行为有哪些 做什么事

国外研究发现,易怒的人患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怒气瞬间爆发出来,导致气横逆、阳暴涨;而强憋着、找不到疏解的方式,也导致气郁结,极易引发胃痛、腹痛、便烂、头痛、胸闷、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色斑、高血脂、脂肪、高血压等等。睡眠不足,可以说是万病的源头!五脏六腑都得不到休息,超负荷工作,抵抗力便逐渐下降了。而睡眠不足、熬夜对于来说也是致命害,极容易引起脏供血不足,影响

中药怎么回事

中药中药的基本特点既有与化学药类似之处,也有中药的某些作用特点,简要归纳如下。1、引起免疫变态反应导致急性炎其特点是潜伏期短。如何首乌(养血生发胶囊含有此生药)、老虎节、蜈蚣粉(潜伏期平均5.3d)以及苍耳子、金不换、白屈菜等。美国有关报道,至少有10名急性炎病人和一名慢性炎病人与金不换有关。服用金不换之后出现病的时间平均为20周(6天至52周)。症状和异常的功能在

心情抑郁

首先,中医讲究情志养生。中医的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绪,分别是怒、喜、思、悲、恐。其中,脏对应的是“怒”,正所谓“怒”,因此平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长期精神抑郁或突然怒火中烧都导致脏气血失调,影响的疏泄功能,因此情绪不舒畅时,应该能够找到一个途径宣泄我们的负面情绪,例如找一个知心的朋友倾诉心中的不快,切不可憋在心里,以致脏。其次,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中医的子午流注中

七情过激

中医认为,七情不可为过,过激脏器,有“怒,喜心、忧肺,恐肾”之说。病患者应该有“既来之,则安之”的稳定情绪。如对病缺乏斗争的信心,过分忧郁,感情脆弱,喜怒无常,情绪波动,都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造成其它器官机能调节的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脏功能的康复。(1)起居定常:病患者的生活应顺从人体生物钟的节拍,吃饭、睡眠、学习、休息、适量工作和活动,都要有一定规律,按部就班,养

药物你真的吃药吗?

常见的药物主要有哪些1.抗菌药物头孢类(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磺胺类、异烟肼、利福平、酮康唑、伏立康唑等。2.抗寄生虫药氯喹、伯氨喹、哌嗪、左旋咪唑、阿苯达唑等。3.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尼美舒利、酮洛芬、吡罗昔康、塞来昔布等。4.抗痛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等。5.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6.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地西泮、硝西泮、劳拉西泮、

什么引起药物

一些药物可以加重脏损,如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甲基多吧、磺胺类以及麻醉类药物。常用的退热止痛药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对脏有毒性作用。

中药过敏吗 吃中药引起过敏吗

中药有可能引起过敏。中药过敏与用法,用量关系不大,但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有关。大多数人长期服用中药都没事,但一些患者在服用中药马上出现过敏反应。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类。

那些最脏的中草药

吡咯双烷生物碱吡咯双烷生物碱是全球范围内对人类脏损害最严重的植物毒素。这种生物碱存在于许多草药中,如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狗舌草和紫草科植物等。中药小柴胡汤、麻黄和金不换均含有该生物碱,其毒性取决于吡咯双烷生物碱的种类,摄取的总量和患者对该种植物碱的易感性,可造成静脉闭塞性疾病、纤维化和硬化。石蚕属植物石蚕属植物常作为利胆或杀虫剂而被广泛应用,后因发现它有控制体重的辅助作用而广泛用于减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