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绞痛怎么办 耳穴按压

心绞痛怎么办 耳穴按压

如果在医院以外的其他地方,心绞痛突然发作,而身边又没有急救药物时,最简单的有效的方法就是施以“耳穴按压法”。对心绞痛的病人施以耳穴按压,可以起到迅速止痛、缓解症状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取一根火柴或者牙签,或是细细的树枝以及小的细长的铁钉之类的东西。

2、用其末端在耳廓的耳轮脚(耳垂)当中处,触探病人最敏感的疼痛点(耳中穴)。

3、手持细棍稍稍用力按压疼痛点,大约1分钟即可出现止痛的效果,两三分钟即可缓解心绞痛。


中医养生教你简单耳穴按压

1.上下按摩耳轮,并向外拉

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和揉捏,使之发热发烫,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部位的反射区。

2.下拉耳垂法

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主要对应头、额、眼、舌、牙、面颊等处。

3.按压耳窝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同样来回摩擦按压至感觉发热、发烫为止。此处主要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部位的反射区。

4.推上下耳根

中指放耳前,食指放耳后,沿着下耳根向上耳根推,要用劲推40~50次左石,推后不但耳部发热,面部、头部都会有明显的发热感觉,这对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病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还有明显的美容效果,爱美的女士们不妨试试看。一套操做下来,最多10分钟的时间,你的面部血液循环就会明显改善,同时也促进了面部代谢产物的排出。坚持做2个月,你的面部就会富有光泽、弹性十足。

心绞痛严重的话会导致死亡吗

针刺之法历来在急救方面有着其独到之处,现笔者介绍三法于下:

一、耳穴埋豆法。该法适用于心绞痛较轻者,或缓解期,首先术者将患者一侧耳廓常规消毒后,用左手固定患者耳廓,右手持一根火柴,用其一端在耳轮脚中耳中穴范围内,力量适中地反复按压,找出患者认为最不适处(疼痛、酸胀、麻痛等感觉),然后将消毒后的王不留行(或急性子或复方丹参片压制成的小米粒大小的药块)放于约0.8x0.8厘米的露香虎骨膏中间,接着将药粒对准所选的耳中穴处贴敷。

嘱患者每日自行按揉药粒6~10次,以局部有发热,麻痛感为度,每次按揉10分钟。也可于每次发作前或发作时按揉至症状消失。每5天换贴一次,两耳交替敷贴,该法通过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王不留行或急性子或复方丹参片对耳中穴的刺激,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心肌耗氧量,疏通经络,化瘀通络,活跃周围微循环,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量,从而达到镇静。理气。活血。止痛的目的。

二,徒手按压法。该法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当时又缺医少药无任何医疗器械的情况下。通过大量临床资料观察发现: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在发病时,均在位于背部第七脸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至阳穴处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如不适、发凉,按之舒服,有条索样,结节样物,皮肤表面粗糙。有皮屑脱落等,当心绞痛发作时这些反应更为明显。患者发病时,按压至阳穴处,或于该处拔火罐、针刺,可使临床诸症状减轻或消失。

在心绞痛发作时可用拇指用力按压至阳穴(采用一重一轻的方法),使患者感到酸痛不能忍受为度,约10分钟后再用同样的方法于患者的膻中、间使、关元穴处依次各按压10分钟。上法施术数分钟后诸症状即可缓解、消失。通过对上述4穴的按压,可使冠脉循环和左心功能得到改善。如症状不能减轻,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三,毫针刺法。该法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期。令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宽衣解带,脱去鞋袜,术者于行间穴与太冲穴联线的中点找心痛点,常规消毒后于一侧用1.5寸毫针直刺,施提插泻法1分钟; 然后于一侧内关穴处用2寸毫针向肘关节方向斜刺,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还需1分钟,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一4次。

一般情况下针刺后约 2~ 3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消失。心痛点是解除心绞痛的经验点,具有活血化瘀,宽胸理气、舒经止痛之功。内关为治疗心痛的常用穴、有效穴,针之可扩张冠脉,延长心室的射血时间,增加血氧的供给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增加,左心功得到改善。二穴相配可使心绞痛迅速缓解。

心绞痛每天清晨发作该怎么办

一是让病人低头,颈后隆起的骨突即为第七颈椎,由此往下数到第七个骨突即第七胸椎,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至阳穴。

二是让病人两手自由下垂,用手摸病人的肩胛骨,在肩胛骨下角的下方即为第七肋间,第七肋间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处即为第七胸椎下方,也即至阳穴所在。后一种方法尤适宜于冬季不便脱衣的情况下取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一般心绞痛病人在此穴都非常敏感,甚至于按压时非常舒服。既可以病人自己把此穴对着墙壁轻轻撞击,也可以他人帮助按压此穴,都有效果。或者常用手指按压,或者用笔头、短棒、硬币,甚至于一小块尖头石子都可以。

按压时候适当用力,以病人出现酸胀感为度。按压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按压数分钟即可。经按数秒钟后,心绞痛即开始缓解,按压1次可维持有效时间半小时许,这可为送去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如果找不到此穴,可以在上下数个椎骨缝间都刺激一下,也可以。至阳穴属督脉,又是心脏的反射点,刺激此穴即可以升阳益心,开胸止痛。

虽然心绞痛是十分常见的病症,但其发作往往十分突然,有时发作时恰好身边无药,家属、亲友及周围人常会手足无措,但如果有人能够熟练掌握按压至阳穴的方法,立即使用就会获得较好效果。况且,按压至阳穴不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立即奏效,而且还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可每天按压三五次,或在从事较重体力劳动前、情绪不佳时按压至阳穴,可以防止心绞痛发作。对于抗心绞痛药耐药的病人,按压至阳穴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抗心绞痛药物的效果。

再有一个穴位,叫内关,在小臂掌面,腕骨向上三厘米左右的位置,两个筋的中间。可以用拇指重重按压内关穴,能快速缓解心区的绞痛。还可以按压两个乳头正中间的膻中穴,可以顺风宽胸,缓急止痛。有心脏病的朋友,当要知晓这三个穴位,救急颇有殊功。当然,还可以用耳穴治疗心绞痛,取神门、心、交感,用火柴棒按压,效果亦极是迅速。这需要大家认真地学习一下耳穴才行。

心血管内科专家温馨提醒:心绞痛患者要限制脂肪摄入,控制肥胖,戒烟,避免酿酒和暴饮暴食,减少餐后因心血管活动不稳定引起的心绞痛发作,积极防治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限制钠盐的摄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心绞痛严重的话会导致死亡吗

一、耳穴埋豆法。该法适用于心绞痛较轻者,或缓解期,首先术者将患者一侧耳廓常规消毒后,用左手固定患者耳廓,右手持一根火柴,用其一端在耳轮脚中耳中穴范围内,力量适中地反复按压,找出患者认为最不适处(疼痛、酸胀、麻痛等感觉),然后将消毒后的王不留行(或急性子或复方丹参片压制成的小米粒大小的药块)放于约0.8x0.8厘米的露香虎骨膏中间,接着将药粒对准所选的耳中穴处贴敷。

嘱患者每日自行按揉药粒6~10次,以局部有发热,麻痛感为度,每次按揉10分钟。也可于每次发作前或发作时按揉至症状消失。每5天换贴一次,两耳交替敷贴,该法通过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王不留行或急性子或复方丹参片对耳中穴的刺激,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心肌耗氧量,疏通经络,化瘀通络,活跃周围微循环,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量,从而达到镇静。理气。活血。止痛的目的。

二,徒手按压法。该法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当时又缺医少药无任何医疗器械的情况下。通过大量临床资料观察发现: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在发病时,均在位于背部第七脸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至阳穴处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如不适、发凉,按之舒服,有条索样,结节样物,皮肤表面粗糙。有皮屑脱落等,当心绞痛发作时这些反应更为明显。患者发病时,按压至阳穴处,或于该处拔火罐、针刺,可使临床诸症状减轻或消失。

在心绞痛发作时可用拇指用力按压至阳穴(采用一重一轻的方法),使患者感到酸痛不能忍受为度,约10分钟后再用同样的方法于患者的膻中、间使、关元穴处依次各按压10分钟。上法施术数分钟后诸症状即可缓解、消失。通过对上述4穴的按压,可使冠脉循环和左心功能得到改善。如症状不能减轻,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三,毫针刺法。该法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期。令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宽衣解带,脱去鞋袜,术者于行间穴与太冲穴联线的中点找心痛点,常规消毒后于一侧用1.5寸毫针直刺,施提插泻法1分钟;然后于一侧内关穴处用2寸毫针向肘关节方向斜刺,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还需1分钟,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一4次。

一般情况下针刺后约2~ 3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消失。心痛点是解除心绞痛的经验点,具有活血化瘀,宽胸理气、舒经止痛之功。内关为治疗心痛的常用穴、有效穴,针之可扩张冠脉,延长心室的射血时间,增加血氧的供给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增加,左心功得到改善。二穴相配可使心绞痛迅速缓解。

心绞痛发作该如何急救

1.心绞痛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取自然位置卧床或坐位休息.最好抬高上身。

2.硝酸甘油为首选药物,心绞痛患者可用0.3~0.6毫克舌下含化,l~2分钟内生效,能维持20~30分钟。

3.穴位治疗:按压至阳穴。至阳穴位于第七、八胸椎脊突之间,操作者左手扶患者肩部,右手持5分硬币大小的东西,其边缘横放于至阳穴处,逐渐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可使心绞痛完全缓解,起效时间10~30秒。至阳穴皮下埋藏微型助压器。用穿刺针将1.5厘米助压器植入至阳穴皮下,当心绞痛发作时,背靠硬物顶压,心绞痛即可缓解,每日3~4次,每次3~5分钟可预防心绞痛发作。

4.针刺膻中、心俞、团俞、内关、足三里。耳针取心、皮质下、神门、肾及肾上腺等穴。

5.心绞痛患者可用麝香酮气雾剂或延通心气雾吸入。

6.亚硝酸异戊酯,一玻管含药0.2毫升,压碎放于心绞痛患者鼻孔前吸人,约lo~15秒生效,能维持数分钟。常可引起面红、脉速、眩晕及头痛。

7.脉心导敏舌下含化或嚼啐后口含,2~4分钟内生效,持续6~7小时。心绞痛患者晚上睡前喊一片,即可防止夜间或早晨心绞痛发作。

8.丹参注射液2~4毫升加于25%葡萄糖液20~24毫升静注。

心绞痛按什么穴位

1、心绞痛按膻中穴位

位置:胸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正当人体前纵轴的0.618处的黄金分割点上。正在胸骨体上,有乳房内动静脉之前传支、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之内侧支经过。

功效:属心包募穴,是心包经经气和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和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汇处。按摩或针灸该穴,可宽胸理气,通络活血。

按摩方法:用拇指点按膻中穴18次;顺时针揉36次,逆时针揉36次。也可用右手掌按在膻中穴上,顺逆时针各按揉100次。

2、心绞痛按至阳穴位

位置:背部正中线上,第七胸推棘突下凹陷中;约在人体后纵轴的0.618处。与肩胛骨下角相平。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相伴而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静脉丛、第七脊神经后支的分支、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

功效:宽胸利膈,利胆退黄。

按摩方法:病人作为或俯卧,术者站在病人左侧,用右手拇指或两手拇指叠加,按压至阳。用力幅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一般3分钟左右心绞痛可缓解。为了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可每天按压3分钟,持续两三周。也可用五分硬币代替手指按压。也可病人自己以至阳穴对准桌子叫做按压。

按摩至阳穴起什么作用

按摩至阳穴治疗心绞痛的方法: 可取一个一角硬币,或其它边缘光滑的硬板,用右手食、拇指夹持,以硬币或硬板的横缘抵住至阳穴,给予重压,局部可有酸胀感。一般在按压至阳穴1分钟之内心绞痛即可缓解,按压4分钟以上,可维持作用时间达20分钟。

按压至阳穴不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立即奏效,而且还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一般每日按压3~4次,或在从事较重体力劳动前、情绪不佳时按压至阳穴,可以防止心绞痛发作。

对于抗心绞痛药耐药的病人,按压至阳穴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抗心绞痛药物的效果。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阳陵泉穴、脾俞穴治黄疸;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六大按摩方法

1、点压足后跟:止鼻衄

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2、点压合谷穴:治晕厥

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3、点压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4、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

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5、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6、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胸部压迫感和窒息感。此时,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Tips:以上各种穴位的准确定位以及点穴方法,请广大朋友务必请教专科医生,切勿自行盲目操作,以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心绞痛可常按摩三个穴位

心绞痛:内关、神门、檀中穴

心绞痛患者在大量体力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穴位按摩能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

穴位选择:

1.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寻找这个穴位时,我们先用力攥紧左拳,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上凸起的两根筋相交叉点就是内关穴。

2.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3.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按摩方法:将拇指或食指指峰(避免用指甲用力掐按皮肤)放于穴位上,先揉后按,以向下按压为主,左右交替进行。力度由轻至重,以使其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效应为度。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每穴按摩2~3分钟。该方法适合冠心病患者日常保健或心绞痛发作时进行。

但是,如果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程度重,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建议立即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若胸痛持续不缓解,应马上就医。

相关推荐

针灸治疗胆石症

(1)体针:取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等体穴。每次取3~5穴,用毫针行强刺激,每穴持续运针3~5分钟,留针30~5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2次。胆俞、肝俞向椎体斜刺2.6~3.3cm,阳陵泉直刺5.0~6.6cm,太冲向足心斜刺5.0cm,日月、期门均斜刺1.7cm,胆囊穴直刺5.0~6.6cm。(2)耳压:取胰、胆、肝、十二指肠、神门、交感等耳穴,将成熟的王不留

治疗冠心病按摩有效果吗

中医学认为:人体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冠心病患者在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的循经穴位,以前胸部的膻中穴,背部的心俞穴,均有较为敏感的压痛点,穴位按摩治疗冠心病,能起到疏通气血,强心止痛的效果。特别是重按内关穴对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危急状态,及时救治病人有重要意义。冠心病人应该经常刺激哪些穴位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治疗这类心血管疾病,做到下面几个要点其实很管用。所谓小动作让你

针灸治疗失眠有神效

2.2.1 艾灸法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用辩证取穴,配合每晚艾灸百会15 min。2.2.2 温针法孙远征等[12]运用温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选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针刺得气后施灸30 min。2.3 特殊针法2.3.1 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背心、肾上腺和心为主穴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每日按压15 min,治

一招搞定晕车呕吐

造成晕车呕吐的原因晕车与人体前庭平衡器官有很大的关系。前庭器官是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当汽车启动、运行或刹车时,人的前庭会受到刺激,晕车的人容易出现前庭功能失衡,然后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对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有支配作用,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后胃肠平滑肌就会产生痉挛或逆蠕动,从而出现呕吐。另外人的胃内壁上有一些感受器,在汽车运动时这些感受器会受到牵拉,也会导致胃肠平滑肌逆蠕动而出现呕

胆结石发作如何止痛 耳穴按压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部,凡是出现疼痛明显的部位,可稍用力加以揉捏,时间为5-10分钟,疼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得了心绞痛该怎么

首先,突发心绞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用自然位置卧床或坐位休息,最好取半坐卧位,保持镇定。其次,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2片或消心痛1片,1—2分钟即可缓解。也可将亚硝酸异戊酯0.2毫升安瓿压碎后吸入10余秒即奏效。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有头昏、面红、偶有血压下降,青光眼患者忌用。如患者发作频繁可口服长效硝酸酯,如消心痛。对于劳动后发生的心绞痛也可加用心得安。临床报道认为心得安与消心痛合用比单用一种药物疗效好。

针灸治疗晚上失眠如何

灸法艾灸法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用辩证取穴,配合每晚艾灸百会15 min。温针法孙远征等[12]运用温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选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针刺得气后施灸30 min。特殊针法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背心、肾上腺和心为主穴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每日按压15 min,治疗2周后结果有效。取皮质下、心、肝、肾、

心绞痛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心绞痛,常常发生在人们劳累和情绪激动时。当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时,便会发生心绞痛心绞痛的几种常见类型1、初发型是指患者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发后不到一个月。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2、恶化型亦称进行型,是指原有稳定型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度、程度、诱因经常变动,并进行性恶化,疼痛加剧,时间延长,可超过10分钟

心绞痛的用药原则要提前认识

心绞痛的用药原则有哪些呢?1、合理用药心绞痛治疗时要考虑其是否伴有合并症,如伴有房颤、心动过速,可选用心得安,如伴有心动过缓,可选用消心痛、硝苯吡啶等,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可选用硝酸甘油等。2、注意服药时间心绞痛患者一般习惯于早饭后服药,这种做法应予纠正。心绞痛的高发时间多在晨起时或洗濑时,此时冠状动脉的张力比下午高,因而易引起血管收缩,使心股供血量降低,因此,心绞痛病人应在起床前服药,以免发生不测。

防治晕车按耳穴的方法

防治晕车按耳穴按压耳穴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晕车呕吐,当你乘车感到不舒服时,及时按压耳穴:胃。这个穴位位于耳轮脚消失的地方,在胃痉挛的时候,这个穴位会有明显的压痛。需要注意的是,耳穴一般都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在这个区域内用探针或指尖仔细寻找,会发现某一个点的压痛比较剧烈,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穴点。为什么按压耳穴可治疗晕车人的耳朵上有9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多是体内脏器在耳朵上的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对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