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逐渐被破坏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
牙齿逐渐被破坏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
1、牙齿缺损会影响面形,牙齿全部缺失后,整个人看起来会比同龄人苍老许多。
2、牙齿缺损后,咀嚼功能就衰退影响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3、牙齿缺损会使人的发音变得不标准,影响人的交际活动。从上述情况来看,牙齿缺损的危害不容忽视。
4、牙齿缺损容易引发龋齿和牙周病。
5、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病变。长时间的缺损单侧牙齿还会养成偏侧咀嚼的习惯,从而出现面部不对称和关节症状。
孩子今年8岁,后面大牙有一个小洞,有的大夫说补上就行,有的说因为牙还没换掉不用补,请问到底该怎么办?
山东省警官医院口腔科曹志伟传答案:牙齿有洞,也就是俗称的“虫牙”,学名“龋齿”。它是指牙齿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硬组织中的无机物脱钙,有机物分解,牙齿逐渐被破坏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
人的一生共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20颗)、一副恒牙(28—32颗),两者均不可再生。乳牙存在的年龄为:6—8个月至12岁左右,恒牙存在的年龄为:6岁以后。8岁的孩子正处在乳恒牙替换时期,即口内既存在乳牙,又存在恒牙(主要为六龄齿)。
蛀牙的症状
“蛀牙”又称虫牙,医学上称为叫龋齿,是牙齿硬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牙菌斑。患上蛀牙,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牙齿疼痛,导致食物嵌塞,引发各种牙周疾病,同时引发细菌感染,继而引起全身性的疾病。
蛀牙的症状?
专家指出,蛀牙轻微时,牙体组织缺损,会有遇酸、甜不适;严重后感染深入牙髓,引起牙髓炎,会有遇凉热疼痛、自发性剧烈疼痛、夜里被疼醒、甚至患侧头面部都会被牵涉着疼痛;感染再进一步深入牙根周围组织,成为根尖炎,会有牙床肿包、流脓、不敢咬牙等症状。
蛀牙怎么办?
一、蛀牙可通过及时补牙来得以控制感染和杜绝再感染,补牙前一般要对牙齿的腐蚀组织进行杀菌处理,再然再进行填充。
二、常规的方法是根管治疗,需要到口腔专科医院的牙体科进行。如果您的牙齿破坏严重,但牙根还能保留,那么根管治疗后还需要到修复科去做全冠或者桩核冠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咀嚼功能;如果牙根也被破坏了,那么就只能拔除患牙后,做假牙了。
缺牙的原因有哪些
一、牙周病:如果是当患了牙周病之后,牙周组织会慢慢被破坏、从而使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或被拔除。
二、比如有些还同时患有颌骨的骨髓炎、肿瘤等,也是导致牙齿缺损的原因之一,会造成不均匀磨耗、进而产生牙折、有时因无法治疗而拔除。
三、外伤:有很多人的前牙或后牙都可因受伤而折断或脱落。另外,外伤严重者还很有可能伴有颌骨、牙槽骨、软组织的缺损。
四、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牙龈、牙槽骨等牙周组织就很容易发生生理性退变、导致牙龈出现萎缩,牙槽骨进行性吸收,最后造成牙齿脱落,但这并不是缺牙的主要原因。
五、龋病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和多发病,当患龋病时,牙体的破坏会由浅变深,若是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从而使牙齿硬组织不断破坏,最后导致发生牙髓炎、根尖周炎,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冠或残根。如果形成根尖脓肿,患牙可出现松动、触疼、最终因损坏严重无法治疗而被拔除,这也是牙齿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蛀牙的小常识
一、为什么会蛀牙
龋齿的发生原因,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曾经进行过大量研究,并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目前认为龋齿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外界因素影响下,其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发生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
龋是由细菌、食物和宿主(牙)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即精致的食物或蔗糖进入口腔后,经过细菌作用产生酸,酸在牙抗菌力降低时,使牙形成龋。致龋微生物以菌斑形式存在于易感的牙齿表面,利用食物中的糖类,如蔗糖等代谢产物产生酸,并维持一定时间,从而导致龋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的龋病“四联因素”学说。这4种因素中缺少任何一种因素都不可能发生龋齿。
二、蛀牙的危害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当龋病进一步发展,可以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严重的还可以并发颌骨骨髓炎、颜面部蜂窝织炎等一系列病变。随着牙齿硬组织的不断破坏,造成牙冠缺损,牙齿丧失,咀嚼器官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影响消化功能,在童年时期还可以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颌面部后天畸形。因此说,龋病不但危害口腔健康,而且影响全身健康。龋病病程进展缓慢,主观症状不明显,并不危及人类的生命,因此尚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龋病的发展和流行,仍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三、蛀牙怎么办?
龋洞的治疗方法是根据龋坏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龋坏组织磨除法、药物疗法、再矿化法、充填法和修复法等、临床上常用充填法修补龋洞缺损。
1、龋坏组织磨除法:适用于龋坏面积广泛,如整个咬合面龋坏以及牙釉质或牙本质层剥落,不能制成补牙洞形的牙齿。重点磨除过锐的牙尖、牙边缘和表层龋坏组织,达到阻止龋坏继续发展的目的。
2、药物疗法:适用于龋环比较浅,还没有形成龋洞的初期龋。使用的药物是氨硝酸银。采用氨硝酸银棉球涂擦龋坏病变组织,一般反复涂擦1-2分钟,用热气吹拂、吹干后再重复1次,再吹干,以达到药物治疗龋病组织的目的。因为氨硝酸银是一种防腐杀菌性药物,具有防腐、收敛、杀菌及腐蚀作用。氨硝酸银棉球涂擦过的龋坏组织,一般使用丁香油或10%福尔马林棉球涂擦产生银黑色,并能形成蛋白银和还原银,沉积到牙本质小管内,堵塞牙本质小管,并导致牙本质小管内的细菌停止繁殖,最终达到阻止龋病发展。药物疗法常常与龋坏组织磨除法结合治疗,效果更好。药物方法仅适用于后牙治疗,因为氨硝酸银可使牙齿染色,故不适于前牙治疗。
3、龋坏组织再矿化法:指的是通过人工配制钙、磷、氟化物的矿化液作用于牙齿,使牙齿病变区组织发生矿物化,也就是使矿化液中的钙、磷、氟化物渗透到牙齿病变区。这种能使病变区组织重新获得矿物质的过程,称为再矿化。龋坏组织再矿化方法适用于初期龋。具体方法是使用人工配制的矿化液含漱。临床上,使用再矿化方法治疗初期龋,可使白垩色缩小,或停止发展。再矿化疗法方法简单,效果好,没有痛苦而且安全。
4、龋坏组织充填法;是治疗龋坏组织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牙齿龋坏后能制作固位洞形的牙齿。利用补牙洞型将充填材料固定在牙齿上,恢复牙齿的缺损和功能,以保持牙齿外形,维护牙列的完整性。
蛀牙的诊断方法
蛀牙是牙齿的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逐渐被破坏的疾病。龋病是人类常见病,患龋病的牙齿亦称虫牙、蛀牙。龋病不仅使牙齿缺损,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咀嚼功能障碍等,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牙髓、牙槽骨及倾骨的炎症
1.牙齿龋坏部位颜色由半透明的乳黄色变为白垩色、黄褐色或黑褐色。
2.牙齿正常形态出现缺损,进而有龋洞形成。
牙齿蛀了掉了一半怎么办
对于蛀牙来说,算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但是往往在蛀牙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并没有引到人们的注意,而大多都是出现牙痛后,才发现有蛀牙的形成,那么牙齿蛀掉了一段,该怎么办呢!
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如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
通常都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就是要拔除蛀牙,另外一种就是要把缺损的部分补上。到底要选择哪种方法进行牙齿修复呢?这主要是要靠口腔专业医生检查而来的。要看具体的牙齿龋坏程度而定的。
被龋病破坏的牙齿,有一些经过适当治疗还可以保存下来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已经有牙齿缺失的患者,这些治疗后保存下来的牙可以作为宝贵的基牙,用来固定和支持假牙。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尽可能地将患牙保存下来是衡量口腔科医术高低的标准之一。
但被龋病破坏的牙齿有下列情况必须拔除:
1. 后牙牙冠破坏过大,只剩下残根且根端位于龈下5mm以上者。
2. 根尖病变大,病变范围超过根长 l/2者。
3. 无对颌的或已发生冠周炎的第三磨牙。
4. 错位牙影响功能者。
5. 怀疑为全身其他疾病的“病灶”患牙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专业的牙科医生在保持患者最高利益的程度上会建议拔除牙齿
牙齿缺损地原因
原因一:牙周病。患牙周病后,牙周组织逐渐破坏、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或被拔除。
原因二:颌骨的骨髓炎、肿瘤等也是造成牙列缺损的原因。会导致不均匀磨耗、进而产生牙折、有时无法治疗而拔除。
原因三:外伤。前牙或后牙均可因受伤而折断或脱落。外伤严重者还可伴有颌骨、牙槽骨、软组织的缺损。
原因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牙槽骨等牙周组织发生生理性退变、牙龈萎缩,牙槽骨进行性吸收,导致牙齿脱落,但不是缺牙的主要原因。
原因五:龋病是口腔中的常见和多发病。患龋病时,牙体的破坏由浅变深,若不及时治疗,则牙齿硬组织不断破坏,以至发生牙髓炎、根尖周炎,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冠或残根。如果形成根尖脓肿,患牙可出现松动、触疼、最终因损坏严重无法治疗而被拔除。
为什么会出现牙齿缺损
牙齿缺损常见的原因是龋病,其次为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和发育畸形。发育畸形常见的为釉质发育不全,斑釉牙及过小牙等。轻度釉质发育不全者牙冠呈白垩色或褐色斑,严重者则出现牙冠形态不完整,釉质钙化不良,硬度降低,牙釉质表面粗糙且有色素沉着。
1、由于外伤导致的前牙或后牙折断或脱落。
2、颌骨的骨髓炎、肿瘤也会造成牙齿缺失。
3、年龄的增长,牙龈、牙槽骨等组织都会发生生理性退变,导致牙齿脱落。
4、牙周病会使牙周组织逐渐破坏,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或被拔除。
5、患龋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牙齿硬组织会不断破坏,最终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冠或残根。
老年人容易出现的六种牙病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会有很多疾病的出现,在口腔科方面,老年人容易出现下列六种牙病。
龋齿
也就是我们常称的“蛀牙”,它是一种牙体组织逐渐毁坏、崩解的疾病。中老年人群中,由于生理性的口腔黏膜萎缩,牙龈萎缩,齿缝增大,不注重口腔健康导致食物滞留,细菌易于繁殖,不正确的刷牙方法,也会使其龋齿发病率明显增高。
牙周炎
指的是病变已深层牙周组织,牙龈可以呈现深红色、肿胀、易出血,牙周脓肿,严重时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牙槽骨破坏吸收等。严重的牙周炎所造成的牙齿缺失会给中老年患者造成极大的生活不便,有的患者甚至在中年时期便全口义齿修复。
牙齿缺失
研究表明,中老年的牙齿缺失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加重。而且有数据显示,龋病和牙周病是中老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牙齿缺失后给咀嚼食物带来不便,引起消化不良,言语不清。同时由于缺牙而导致的交流不便也不少见。
口腔黏膜白斑
这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黏膜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白斑有癌变的风险。
老年人口臭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口臭是一种病态,会危害口腔健康,属于挥发性硫化物的气体会对牙周细胞形成毒性。
不良义齿造成的损伤
有些人在牙齿缺失后,选择街头牙医,由于其在技术和材料上存在很多不良设计,可能形成无法清洁的区域导致食物残渣堆积而造成龋齿,或者损伤齿龈造成溃疡等黏膜疾病。
牙缺损的修复
牙齿不同程度的缺损,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修复方法
牙体缺损
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质地的破坏和异常,表现为牙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造成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牙体缺损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24%~53%。
牙体缺损
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其次是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和发育畸形(包括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不全、氟斑牙及四环素牙)等。
牙列缺损
指牙列中部分牙齿的缺失。 牙列中从缺一个牙到只剩一个牙均称牙列缺损。在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35-44岁年龄组平均失牙0.88颗; 65-74岁年龄组平均失牙9.86颗。
牙周病
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它有两种含义。广义的牙周病泛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而狭义的牙周病则仅指造成牙支持组织破坏的牙周炎,而不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牙周病的病因包括局部因素(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创伤性咬合、局部解剖因素、不良习惯和不良修复体)和全身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精神压力、遗传、营养不良)。近年来,吸烟作为环境因素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认为是牙周病尤其是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