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引起肝吸虫病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肝吸虫病的原因是什么

肝吸虫病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猪、鼠的肝胆管内。在流行区,患有本病的人或动物,虫卵经常随胆汁进入肠内,混于粪便中排出体外。卵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或沼螺吞入消化道内孵出毛蚴,经胞蚴、雷蚴一系列的发育和繁殖,最后形成许多尾蚴。成熟尾蚴自螺尾逸出,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则侵入体内,形成囊蚴,囊蚴具有感染性。在流行区,本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和第二中间宿主鲤科鱼及小杂鱼等生活在同一水域中,并以人畜粪便养鱼,如常把人畜粪便倒入鱼塘或在鱼塘上修建厕所,就可造成鱼类的大量感染。囊蚴对调味品的抵抗力比较强,在酱油内含氯化钠19.3%可维持 5小时,在食醋内含醋酸3.36%可维持两小时才死亡。因此,吃鱼生的人将生鱼片加调味品后即生食,很容易感染本病。厚度1mm,含囊蚴的鱼肉片,在 90℃和60℃水中,分别于1秒钟或10秒钟内囊蚴全部死亡,因此,吃“鱼生粥”时,如果生鱼片切的较厚,或鱼片数较多,放入粥内后可使粥的温度下降,就不容易杀死囊蚴。经烧烤的小鱼,若内部鱼肉未熟透,囊蚴不能被杀死,人们吃下这种食品就容易感染本病。至于生吃鱼虾的人,感染本病可能性就更大了。

积极治疗患病者和被感染者,并且大力宣传卫生安全知识,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本病传播途径的认识,自觉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传染源的积极措施。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也不用生鱼喂猫、犬。

常见肝病种类

一、 各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肝结核,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肝吸虫病、阿米巴肝脓肿等等。

二、 肝脏占位性疾病。所谓占位,简单地讲就是指不正常的或非肝脏组织在正常肝脏组织内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并可能在其中生长、扩大,大多数可引起肝脏或全身损害。比如,各种良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等等。

三、 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疾病。最常见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是脂肪肝。

四、 酒精性肝病。顾名思义,这是由于过度饮酒引起的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肝病,严重的可发展为脂肪肝、肝硬化。

五、 药物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肝病。

六、 自身免疫性肝病。比如,红斑狼疮引起的肝炎。

七、 先天性或遗传性肝病。比如,主要以黄疸为表现的Gilbert综合征,就是一种先天性肝病。其他如多发性肝囊肿、海绵状肝血管瘤等等。

八、 肝硬化。它是各种原因长期损害肝脏后,肝脏病的晚期表现。比如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多见于慢性心功能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等。

肝吸虫危害及预防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西横县的零先生吃了20多年鱼生,现在查出得了肿瘤,零先生患病肝脏上手术切除的部分,通过肉眼就可看到上百条如同瓜子仁状的肝吸虫,而它们是零先生吃鱼生进入到肝脏内的。消息一出,立即让很多爱吃生鱼片的食客们大惊失色,但也有部分食客表示只吃过一两次鱼生,在得知肝吸虫的危害后,就一直犹豫自己该不该到医院检查,“我只吃了一两次,应该不会那么倒霉被感染吧。”像这样抱侥幸心理的食客并不少,而实际上只吃一片鱼生都有可能感染肝吸虫,区疾病控制中心寄生虫所曾经做过实验,将指甲盖大小的生鱼片用消化液进行分解后,发现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的肝吸虫囊蚴。

近年来,在武鸣、横县、宾阳等地的肝吸虫病监测结果显示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06-2010年,武鸣县的监测显示:肝吸虫感染率近50%。相对上世纪90年代的31.80%增加了1.5倍。横县从1992年的14.4%上升至2002年的28.78%,2011年基线调查为53.54%,平均10年近2倍递增。2012年,疾控部门在横县8个乡镇进行局部调查,男性的感染率达到了71.33%,女性的感染率达到了34.06%,也就是说,在这8个乡镇里,10名男性中就有7名感染了肝吸虫。

广西区内肝吸虫病的高发与广西的地域与饮食习惯有关。春末夏初,广西邕江流域沿江两岸和以南宁为中心周边的居民均有吃鱼生的习惯,其中横县鱼生名气最大,广西旅游部门把横县鱼生列为广西“十大名菜”之一。除了横县鱼生名气大之外,扶绥县、玉林等地还曾举办鱼生节,吃鱼生在广西很是时髦,一些原来不吃鱼生的地方桂林、柳州也出现鱼生馆。然而鱼生馆的扩张也方便了肝吸虫病的传播。而感染率的快速上升,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吃鱼生的人越来越多。10多年前,当地人只在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才能吃到鱼生,现在是想什么时候吃都能吃到。

人会感染肝吸虫,是因为吃了带虫的鱼。鱼的健康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有调查显示,在邕江里的鱼,肝吸虫带虫率约为10%。因此,从水系分布来看,邕江流域居民的肝吸虫病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左江流域。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野生淡水鱼比养殖的鱼更安全,但事实却恰好相反。据了解,从监测结果看,河里的鱼肝吸虫感染率要高于养殖的鱼。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与水体的清洁有关,比起养殖场所,河流、水库等大环境的水体难以彻底清洁,更容易滋生寄生虫。

肝吸虫“囊蚴”进入人体后,成虫会从囊壁中破壳而出,在肝胆管“安家”,在人体里存活的时间可达到20-30年。其实,用90℃的热水,几秒钟就能杀死肝吸虫的幼虫,可是吃货们偏偏就爱那一口生鲜。因此,老食客们总结出一套“杀虫吃法”:吃鱼生时要喝高度白酒,蘸芥末,嚼大蒜,实在不行喝点醋。疾控人员为此专门做过实验,用52度的白酒、大蒜、酱油、芥末、醋等,把肝吸虫幼虫泡在里面,两小时后依然存活着。这是因为囊蚴的外面有一层囊壁,把幼虫给保护起来了,酒、醋、辣椒等很难渗入虫体,所以起不到杀虫的作用。

肝吸虫的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脏受损。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感染严重时在门脉区周围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萎缩变性,甚至形成胆汁性肝硬化。由于胆管壁增厚,管腔相对狭窄和虫体堵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由于胆汁流通不畅,往往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轻度感染时不出现临床症状或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肝区痛、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但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症状不很明显。临床上见到的病例多为慢性期,患者的症状往往经过几年才逐渐出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以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多在左叶,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肿大较少见。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瘦、浮肿和贫血等,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肝肿大和发育障碍,以至出现侏儒症。

因此曾经吃过鱼生的人应该到医院去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由于大便检验的局限性,虫卵不容易找,所以患者和检验师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因为只有找到肝吸虫卵才可以确诊肝吸虫病,也可通过B超、CT等辅助检查确诊。患上肝吸虫病不要自己买药治疗,应该到医院去找专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肝吸虫病我们就一定要注意:1、不吃“鱼生”,即不吃未煮熟的淡水鱼虾;2、家庭主妇处理过鱼虾后,要及时洗净手、刀、砧板;3、厨房里的生、熟厨具一定要分开使用。

吃鱼生也会吃出关节炎

右膝莫名红肿热痛,祸首竟是鱼生

今年30多岁的阿怡,一个月前突然感觉右膝红肿热痛。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也一直没找到原因。日前,她来到广医荔湾医院风湿科就诊,该 院副院长、风湿科主任医师吴炜戎询问病史时发现,阿怡一向喜食鱼生,经过检查,原来是肝吸虫病。在服了一周“抗虫药”之后,她的关节炎神奇地消失了。

专家解读:

寄生虫也可能导致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吴炜戎介绍,广东省有近三百多万肝吸虫病患者,多数肝吸虫病引起肝脏、胆道等方面的问题,约三分之一的病例并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肝吸虫等寄生虫也可能导致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即感染相关反应性关节炎。”她介绍,这种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红肿、局部发热、疼痛。

“虽然因此而引起关节炎的病例并不多,但非常容易漏诊。”吴炜戎提醒,喜欢吃鱼生的关节炎患者,如果查不出病因,不妨主动向医生提供自己的饮食习惯。

案例2:

膝关节痛,元凶竟是乙肝“大三阳”

今年50岁的华姨,前一段时间莫名其妙地膝关节痛,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怀疑的各种疾病都排除了,但关节炎的症状仍然没有消失,后来她辗转来到广医 荔湾医院的风湿科,医生经问诊,发现华姨一直患有乙肝“大三阳”。华姨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之后,关节炎的症状也逐渐消失了。

专家解读:

乙肝病毒、登革病毒都可能导致关节炎

吴炜戎介绍,华姨的关节炎就是典型的病毒引起的感染相关反应性关节炎。在临床上,乙肝病毒、导致登革热的登革病毒都可能成为感染相关反应性关节炎的元凶。

案例3:

得了结核病,踝关节莫名肿痛

在广州某个工厂流水线上工作的阿芬自从生了孩子后,总是踝关节肿痛。起初,她以为是受了“产后风”造成的,孰料,反反复复地疼了一年多,一直也不见好。后来,经过检查,原来阿芬得了结核病。服用抗结核药一段时间后,阿芬的关节炎也自动消失了。

专家解读:

不少细菌可致变态反应

吴炜戎介绍,引起感染相关反应性关节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就是细菌,比如,导致猩红热的链球菌、导致肺炎的肺炎球菌、导致淋病的淋球菌、造成肠炎的沙门菌属、导致痢疾的痢疾杆菌、造成结核的结核杆菌等,都可能引起人体的变态反应,从而导致关节炎。

专家建议:

立克次体也可 引起反应性关节炎

吴炜戎介绍,个别微生物,如立克次体,也是引起感染相关反应性关节炎的“另类”原因之一,比如导致恙虫病的立克次体。据了解,立克次体是介于最小细菌和 病毒之间的一类独特的微生物。大多立克次体通过在动物宿主和可感染人类的昆虫媒介之间的循环存在于自然界,其中的昆虫媒介通常为节肢动物。恙虫病立克次氏 体是恙虫病的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感染相关反应性关节炎,也非常容易漏诊。

就医时主动提供 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

吴炜戎提醒,由于寄生虫、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这四类原因导致的感染相关反应性关节炎,其症状多数表现为红肿、局部发热、疼痛,有些严重的会有关节腔积液,需要从关节腔内抽出积液方能缓解症状。

尽管感染相关反应性关节炎的症状相同,但原因却各有不同,治疗方法自然不一样。因为不同的病原体,治疗的药物也不一样。“只要找对病因,杀灭病原体,大 多都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吴炜戎说,当关节肿痛查不出明确的病因时,患者一定要主动提供生活习惯、既往病史,这有利于让医生在诊断上少走弯路,及时 得到有效治疗。

常吃淡水生鱼片或可感染肝吸虫

时不时吃点生鱼肉做成的鱼生是孙先生的一大爱好,可近日孙先生却出现了恶心、肝区隐痛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才发现原是吃生鱼片染上肝吸虫惹的祸。专家提醒,生的或没煮熟的淡水鱼虾可能会感染肝吸虫,严重者还可诱发肝硬化和癌症。

遭遇“怪病”

肝里的虫子原来是鱼“传染”上的

“大夫,最近我总是恶心,肚子还觉得胀得慌,肝这块儿还有点疼。”近日,孙先生在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了位于济宁的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经过研究所临床科主任于振华诊断发现,孙先生肝里有很多细小的虫子,肝里怎么会有虫子?这是啥“怪病”?孙先生很是害怕。于振华解释,这是因食用鱼生而感染的肝吸虫,“病情还不是很严重,在门诊上开点吡喹酮等药就行,不需要住院治疗。”

在听了大夫的解释后,孙先生心情轻松了许多。“按疗程服用药物后,患者一般都能完全恢复。”于振华说,现在病例虽然很少,但有不少像孙先生一样,在就诊时走了一些弯路,“不少患者是在看了很多医院之后,最后才想起来可能是寄生虫。”于振华介绍,肝吸虫大都是因食用生的淡水鱼虾而感染的,“在南方一些地方该病发病率比较高,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喜欢吃鱼生的多,我省发病率很低,但对于喜欢鱼生的朋友,对此不能忽视。”

专家分析

此虫不难治,时间长了就可怕啦

据悉,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往往是人进食含有虫卵的“鱼生”或未煮熟的鱼虾造成的。

于振华介绍,肝吸虫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及时治疗也不会对人体有大碍,但如果长期在人体内,就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肝吸虫排泄物会刺激胆囊黏膜,阻塞胆管,从而形成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等。如果长期不治疗,最终还可能诱发肝硬化甚至是胆癌和肝癌。

患者在染上肝吸虫病之后,有的会在一个月左右出现急性发作。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和腹泻、黄疸等。但在肝吸虫感染者中,只有约30%的患者会有急性期症状,有70%的没有明显症状。然而,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感染肝吸虫,因为它可能正躲在胆道内暗中破坏胆囊、肝脏。有的患者可能在数年后才会慢慢出现不适,常见症状像胃口差,恶心,上腹部饱胀不适,肝区隐痛,腹泻或便秘,莫名消瘦并常感到疲倦等。“有些甚至患了肝硬化,倒过来追查原因,才发现是肝吸虫引起的。”

特别提醒

靠醋和芥末消毒鱼生这招不靠谱

那如何预防肝吸虫病呢?于振华提醒,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是最有效的措施。“而像做饭生熟不分有时也会感染。”于振华提醒,居民要改进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注意生、熟食的厨具要分开使用,经常对砧板、菜刀、盆碟、碗筷等餐具进行高温消毒也会起到预防作用。

完全不吃“鱼生”,对那些吃货来说可能无法接受。“不是说蘸芥末、醋等调料可以杀死肝吸虫吗?”孙先生以前就很相信这种说法。但专家提醒,这一说法并不科学,蘸着芥末,甚至饮用酒、醋、酱油都不能很快杀死肝吸虫囊蚴。肝吸虫囊蚴在醋中可活2个小时,在酱油中可活5个小时。

“肝吸虫最怕的是热。”于振华说,肝吸虫囊蚴怕热,90℃以上的热水几秒即可杀死生鱼片中肝吸虫及其囊蚴。因此,要杀灭囊蚴一定要充分煮熟煮透。对于那些实在无法抵御“鱼生”诱惑的吃货,专家提醒,经常吃淡水鱼生的人一定要进行检查。“现在可以通过查血和查大便及时发现。”于振华提醒,经常吃淡水鱼生的市民最好尽早做肝吸虫的排查,因为肝吸虫未引起胆囊、肝脏严重损害时,很好治疗,一般只需口服药物即可。

吃鱼生一定要小心肝吸虫病

感染科主任郭文介绍说,广东省肝吸虫的感染率5.36%,约有500万肝吸虫病人。近年来人们对肝吸虫病的危害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及时正确的治疗肝吸虫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仅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接诊的肝吸虫病人来看约有46%没得到正确的治疗,不少因此耽误了病情。

医院自从上月底开展全省首个肝吸虫专科门诊后,来看肝吸虫病的人增加了许多。不少人都是单位体检抽血发现肝吸虫抗体阳性,但是偏偏验大便却找不到肝吸虫卵。郭文主任说,这些人大多有吃“鱼生”的经历,而且都会以为新鲜的鱼肉用酱料和醋拌过,肝吸虫就能被杀死。

他说,许多人喜欢吃“鱼生”,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食肆也以“鱼生”鲜美招徕食客,更有人以讹传讹认为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不会感染肝吸虫病。其实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具有厚厚的壁的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

因此,吃“鱼生”,吃用酱料拌过的生的鱼片,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都可能染上肝吸虫病的。

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轻者可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脏肿大,部分出现胆囊炎、胆道梗阻,少数人会发展到肝硬化。

郭主任说,曾经吃过“鱼生”的人应该到医院去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由于虫卵不容易找,所以患者和检验师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因为只有找到肝吸虫卵才可以确诊肝吸虫病。患上肝吸虫病不要自己买药治疗,应该到医院去找感染科医生,在医生的监控下用药。

为了预防肝吸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

1、不吃“鱼生”,不吃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2、家庭主妇处理过鱼虾后,要及时洗净手、刀、砧板。

3、厨房里的生、熟厨具一定要分开使用。

4、不要用生的鱼、虾去喂狗、猫。

肝吸虫病不治能好吗

肝吸虫病如果不治疗的话,是不会自己好转的。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虫多时可移居至大的胆管、胆总管或胆囊内,也偶见于胰腺管内,靠吸食宿主血液存活。当成虫产出虫卵后,虫卵会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驱虫药治疗,寄生虫不会自动灭亡,只会越来越多。


肝吸虫后期发展成肝癌

可在体内生存二三十年

被感染三成人无症状

晚期会演变成肝硬化

“如果发现太晚就容易发展为肝硬化。”中山市人民医院肝病专家黄丹平告诉记者,肝吸虫病发现得早并无太大危险,通过服药,一般3天就能基本上把虫清除干净,同时可以配合吃些护肝药和驱虫药。“关键是要发现及时”他说,如果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治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据介绍,患有肝吸虫病的人,无明显自觉症状的人占34.2%;有症状体征的人达到65.8%。早期的临床表现通常是发热、头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中期:肝区痛、黄疸、上腹部疼痛、肝区隐痛、肝肿大、胆囊炎、胆结石。

到了晚期后就会出现肝硬化、腹水、肝(胆管)癌、侏儒症(儿童)等。如果不治疗,肝吸虫可以在人体内生活20~30年。因此,黄丹平提醒读者,食物最好是煮熟之后再食用,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肝吸虫。

常规体检可以查出

早期发现并不危险

“中山、顺德的肝吸虫病人较多”,黄丹平告诉记者,肝吸虫病的感染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经常食用生鱼片的人群感染肝吸虫病的几率要高得多。

而中山、顺德两地的居民有食用生淡水鱼的习惯,所以感染率要比其他地区更高,广东是肝吸虫病的高发病率省份,整个广东都有感染肝吸虫的人群存在。他介绍说,肝吸虫病的检查并不复杂,通过肝吸虫抗体检查和大便检查便可以查出。

“一般来医院看此病的病人,大部分是在常规体检时查出,也有一部分市民因为周围的人都查出肝吸虫病,自己担心被感染前来进行检查,之后果然查出有病。”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肝吸虫病既然是一种在体内的寄生虫病,是不是会很难治疗?会不会没有治疗的可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它的治疗方法,下面来了解下关于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肝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造成肝,肠道损害,是具有严重危害的地方性传染病.从出土西汉尸体研究表明,早在2100年前我国已有本病的发生.因为西药对胃肠及肝功能损害较大,有必要寻找中药治疗的有效方法。

肝吸虫病发生:感染污水,肝吸虫进入人体是外因,脾胃虚弱是内因.病在血分.治疗宜健脾和胃,凉血杀虫在具体治疗肝吸虫病过程中,以复方调治整体,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凉血利湿之品,以鸦胆子清热,燥湿,杀虫.鸦胆子不仅可用于治疗肝吸虫,而且对各种痢疾,滴虫性肠炎都有较好疗效.用其研粉装胶囊吞服,每次饭后1粒,日服3次,未见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取明矾味酸入肝,能祛痰燥湿,消瘀化浊,解毒,配合鸦胆子杀虫,有较好协同作用.具体用法是:明矾30克,鸦胆子15克去皮研粉,装1号胶囊,每次饭后一粒约合明矾365毫克,鸦胆子183毫克,日服3次.鸦胆子配合明矾有明显杀虫效果,也开阔了中药治疗寄生虫病的视野。

一病原治疗: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为广谱抗蠕虫药,毒性低,吸收、代谢、排泄快,对华支睾吸虫病有肯定而满意的疗效。治疗剂量,无论感染轻重,以25mg/kg,短暂,可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乏力等,一般治疗剂量对心、肝、肾均无明显影响,个别病人可有心律失常、早搏等,治疗前宜做常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心功能不良者慎用或剂量酌减。此外,丙硫咪唑于本病也有较好的去虫效果,剂量每次10mg/kg,2次/d,连服7d,可获满意疗效,但疗程较长。短程治疗可选用总剂量60—84mg/kg为,分3天服用,效果亦佳。本药较吡喹酮副作用更轻,停药后自行缓解,驱虫更为安全。

二对症和支持治疗: 对重度感染有较重营养不良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度蛋白高热量饮食,少量多餐。如患者消化功能不好,不能接受过多饮食则考虑静注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等以供应热量及补充蛋白质。肝功能明显损害者,使用护肝降酶药物保护肝,待情况好转后方予驱虫。合并胆道细菌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若合并胆总管狭窄梗阻、胆石症、则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驱虫。

肝吸虫病主要是因为吃了含有华枝睾吸虫囊蚴的生鱼,而引起了该疾病的产生。如果你有吃生鱼的习惯,那就该注意检查你吃的这条鱼是否含有华支睾吸虫。不然,你就会很有可能的患上肝吸虫病。

怎样预防肝吸虫病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的卫生,可以降低患肝吸虫病的概率。所以为了家人的幸福快乐生活,我们需得多多注意各种卫生了。那么肝吸虫病有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病人及病畜,及时对其进行彻底治疗,清除传染源。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生鱼虾及半生鱼虾。

3.切生熟食品的刀、板及洗涤用具、容器等要分开,不能混用。

4.剖制完生鱼虾的器具一定要彻底清洗及消毒,拿过鱼虾后将手消毒干净。

5.大力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本病传播途径的认识,自觉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也不用生鱼喂猫、犬。

6.积极治疗病人和感染者,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传染源的积极措施。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Praziquantel为首选药。

7.合理处理粪便,改变养鱼的习惯,都是预防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此外,结合生产的需要,清理塘泥、消毒鱼塘,对杀灭螺类有一定效果。

患了肝吸虫病有可能会引起的并发症:胆管阻塞、胆汁滞留、胰腺炎

肝吸虫病不是不可以预防的,在很多人的眼里,它不是太危险的疾病,但是等到了严重时却追悔莫及。其实肝吸虫病是可以完完全全的预防的,只要多注意饮食卫生等,那么患病不就是离我们远去了吗?我们得到了一个健健康康的好身体。

肝吸虫病症状

肝吸虫病就是有可能因为上述原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好多人现在都喜欢吃一些外国菜,例如日本的生鱼片,还有美国的牛排,但是往往这些食物里面就含有大量肝吸虫病的致病病菌。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即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证。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仅少数短期内重度感染的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病。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或仅在食后有上腹部饱胀感、食欲缺乏或轻度腹痛。患者易疲劳。粪便中可检出虫卵。较重感染者通常起病较慢,有食欲缺乏、上腹饱胀、轻度腹泻、肝区隐痛。24%~96.3%的患者有肝大,以左叶为明显,有压痛和叩击痛。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个别患者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甚至发生胆绞痛。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发展为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时,出现消瘦、贫血、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腹水、黄疸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严重感染者常可呈现急性起病。潜伏期短,仅15~26天。患者突发寒战及高热达39℃以上,呈弛张热。食欲缺乏、厌油腻食物、肝大伴压痛,有轻度黄疸,少数出现脾大。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压痛等。

目前医学上对治疗肝吸虫病没有特殊的方法,现在的治疗一般都是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以驱虫为目的,可见肝吸虫病的危害性是有多大。所以朋友们最好还是不要吃那些生的食物,虽然很美味,但是很多时候会因为这样的行为而导致身体染病,而且很多时候的治疗很困难,就比如上面说的肝吸虫病。

嘎巴虾有什么寄生虫

华支睾吸虫, 日本分体吸虫(日本血吸虫)等。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其幼虫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等。

肝吸虫病如何治疗 病因治疗

导致肝吸虫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因此首先应进行病因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由专业医生开对应症的驱虫药,遵医嘱进行服药,驱除体内的华支睾吸虫。


吃鱼注意事项 吃生鱼片得寄生虫病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日本饮食——生鱼片,觉得味道鲜嫩美味,却不知生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体通过生食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受到感染,症状为疲劳、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严重感染者造成肝腹水,甚至死亡。


为什么会有肝吸虫

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成虫寄生肝内胆管所引起。虫卵随胆汁入肠,由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形成尾蚴而出螺体,再侵入淡水鱼或小虾肌肉内,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杂食动物吞食带囊蚴的鱼虾,即被感染。成虫寿命达15-25年,我国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共有23个省、市、自治区有此病分布。轻中度感染时肝内胆小管病变不明显,虫数多时肝内胆小管因机械性堵塞、胆汁淤积而扩张,胆管增厚。急性重度感染时可有细胞浸润及胆小管周围充血等炎症变化。慢性感染则以结缔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为主,肝细胞可有脂肪变性萎缩,肝吸虫感染偶有引起胆汁性肝硬化,也可诱发肝胆管及胆囊内胆色素结石,本病与原发性胆管细胞癌间可有一定关系。

什么原因引起肝吸虫病

人吞食带囊蚴的鱼虾就会感染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有什么症状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著,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相关推荐

肝硬化形成原因有哪些

1. 病毒性肝炎这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研究显示,有60% ~80%的肝硬化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乙肝和丙肝。2. 酒精中毒长期饮酒导致肝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酒精会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长期饮用会导致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目前酒精中毒已经成为我国肝硬化的第二大原因。3. 血吸虫病血吸虫感染人体后主要栖息在门静脉中,虫卵会沉积于门静脉的分支中引起肝纤维化,晚期引起肝硬化。血吸

肝硬化疾病都有哪些常见原因

1.病毒性肝炎: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2.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酗酒,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3.营养障碍: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4.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

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 引起胃肠道不适

肝吸虫病患者在前期会有轻度胃肠道症状,比如食后胃部有压痛感、软便等;中期会出现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右上腹胀痛等症状;到肝吸虫病重度期,则会出现反复腹泻或便秘、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吃出来的蹊跷肝病

一位年轻的北京小伙子,为了和别人打赌,将鱼缸里养的鱼活着吃下去了。三个月后,他出现乏力,肝区不适,面色发黄等症状。他到医院做了化验检查,发现转氨酶增高,怀疑肝炎。后来,医生让他做了血常规检查,发现他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人,又被怀疑为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但随后的骨髓穿刺排除了血液病。他辗转多家医院,最后才被确诊为肝吸虫病。一位到广东出差的北京人,仅仅吃了一次广东有名的鱼生粥,一个多月后就出现

吃鱼4种禁忌

空腹吃鱼——导致“痛风”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吃生鱼片——得“肝吸虫病”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

生鱼片中的寄生虫

许多人喜欢吃“鱼生”,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食肆也以“鱼生”鲜美招徕食客,更有人以讹传讹认为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不会感染肝吸虫病。其实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具有厚厚的壁的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因此,吃“鱼生”,吃用酱料拌过的生的鱼片,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

肝吸虫病会传染吗

肝吸虫病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加工鱼虾、捕鱼和饮用被肝吸虫污染的生水引起感染,并且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如猫、狗、猪等,但人与人之间不会相互传染。

肝吸虫病症状

肝吸虫病症状有哪些及如何诊断?肝吸虫病症状名称为中华分枝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胆管内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或更长时间虫体摄取宿主的红细胞白细胞并不断排出代谢产物和分泌有毒物质损害宿主成虫不断排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肝吸虫卵人体肠道寄生虫中最小的虫卵之一虫卵形态略似电灯泡虫卵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不断发育孵出幼虫幼虫遇到淡水螺类并被吞食后则在螺体内发育成第二期幼虫即尾蚴此时

肝吸虫病容易治好吗 肝吸虫病会传染给亲人吗

不会。肝吸虫病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加工鱼虾、捕鱼和饮用被肝吸虫污染的生水引起感染,并且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如猫、狗、猪等,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3种容易长寄生虫的食物要少吃

1、生鱼片--肝吸虫病鱼肉去骨,切成薄片,蘸芥末生吃,味道鲜美;外裹一层面粉油炸,既脆又嫩……享受此番美食之时,祸根也可能因此种进了肚子里,因为这些鱼体内往往寄生了肝吸虫等寄生虫。广东、广西等地淡水鱼寄生虫平均感染率高达60%。肝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会损坏人体肝脏,患者会经常感到肝部疼痛、腹胀,并伴有腹部不适,检查时可查出肝功能异常。2、小龙虾--肺吸虫病小龙虾在南方的河流湖泊里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