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过频也容易使婴儿“肥胖”
母乳喂养过频也容易使婴儿“肥胖”
人们普遍认为母乳喂养儿很少出现肥胖,但实际上却经常见到。母乳喂养婴儿出现“肥胖”的原因,往往与喂养过频有关。4~6个月内婴儿容易出现婴儿肠绞痛现象。肠绞痛的婴儿,容易经常哭闹,家长往往误认为是孩子饥饿,而喂养过频。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时“饥饿”过频,接受喂养时间又很短,加上排气多、哭闹多,就可能是婴儿肠绞痛。肠绞痛时,让孩子尽可能多趴着、顺时针按摩腹部、服西甲硅油(也称为二甲基硅油)和益生菌等方法都可以缓解肠绞痛。缓解肠绞痛,减少哭闹,才可避免过频喂养。所以,婴儿哭闹并不都是饥饿所致。
如果已经出现肥胖现象,家长不可能以“节食”的方式控制婴儿体重增长,应该尽可能增加婴儿的运动。最简单、最可行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在清醒后和喂奶前,尽可能多趴着。俯卧可增加孩子运动消耗,同时对神经系统发育非常有利。只要孩子情绪好,家长不要担心“趴着”会累坏孩子。
如果孩子进食和生长都正常,且夜间睡觉非常好,几个月后就可以不必刻意夜间接时叫醒孩子喂奶。孩子睡眠时代谢慢,消耗少,且生长激素相对旺盛,对生长非常有利,没有必要担心饿坏孩子。
如果孩子夜间为了喝奶自主醒来,且此次喝奶量与每次相同,说明孩子还是饿了,应该坚持夜间喂养。如果喝奶量少,仅是安慰性的,可以逐渐往后拖延夜间喂养时间,进而逐渐剔阵此次夜间喂养。是否夜间喂养要与孩子实际情况相对应,不可规定何时必须停止夜间喂养。
有些母乳喂养婴儿比较容易夜间多次醒来吃奶。对此现象,妈妈首先不要搂着孩子睡觉。楼着孩子睡觉,比较容易出现多次夜间吃奶。家长可以观察到,夜间孩子醒来吃奶,不是每次都与平时吃奶相同,会有安抚性吃奶。经常这样会影响孩子睡眠,不利于婴儿健康生长。
如何预防儿童肥胖
1.运动
运动主要采取耐力性运动,如步行、慢跑、自行车、游泳、球类、体操、舞蹈等。运动不能剧烈,时间可以长一些,以消耗多余的能量,这种运动又称“有氧运动”。运动时间越长,能源物质中的脂肪动用就越多,同时也消耗掉多余的糖类,防止其转化为脂肪,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运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2.均衡饮食
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少是天生的,多半取决于后天父母的榜样。如果你告诉孩子某样食物既营养又美味,而自己每回都躲得远远的,反而会让孩子对它更加反感,从而引起宝宝的偏食。因此,父母在设法让孩子多吃蔬菜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3.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可以使婴儿处理胆固醇的酶系统功能较非母乳喂养者好,并且等他们长到成年后也是如此。因而经母乳喂养的儿童,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另外,母乳的成分经常发生变化,如婴儿吮吸过量乳汁的味道就会发生变化,这使得婴儿不会吸奶过多,因此可以预防儿童肥胖。而奶粉味道始终如一,这使喂养的婴儿往往有奶就吃,容易引起肥胖。
日常该如何预防小儿肥胖的发生
1、避免过食:喂养过度对小儿是有害的,这一点必须要对家长强调的。发生喂养过度原因常常是小儿啼哭,小儿啼哭并非都因饥饿引起,家长在小婴儿一哭时就喂给他吃会导致过食。喂养过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强迫给孩子多吃,在孩子吃饱后不想吃时,家长仍像填鸭式强迫孩子吃,这样就导致小儿胃容量增大,饮食量增加,营养过剩。
2、婴儿4个月前不加固体食物:提倡4-6个月内小儿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小儿比人工喂养的小儿不易发生肥胖。研究表明给4个月前婴儿加淀粉类固体食物会导致体内脂肪细胞增加,为今后的小儿肥胖奠定了基础。
3、建立正常饮食制度:按照小儿年龄的大小,合理安排一日的饮食,不要让孩子饥一顿、饱一顿,避免过于油腻、油炸食物及过多淀粉类食物。
4、少吃油炸类食品:当小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时,应取消餐间点心,多吃素菜水果,不让孩子多食油炸及淀粉类食物。
5、加强体格锻炼,增加体力活动:有小儿肥胖趋势的小儿常常吃得多、活动少。当小儿体重超重时要饮食控制与增加运动同时并进,逐渐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活动量,活动应多样化,要引起小儿兴趣使活动能坚持下去才能起到效果。
N种错误喂奶术易致宝宝超重
很多当父母的都把“吃得多、长得壮”视为育儿的“宗旨”,给宝宝充足的营养补充,誓不让宝宝落入“营养不良”的红灯区。但营养不良不仅是指宝宝营养摄入不足,还包括营养过剩。营养不足的宝宝发育迟缓、体弱易病,而营养过剩的肥胖婴儿同样会有发育上的障碍。
肥胖的婴儿虽然看着“长势喜人”,但却会给后天成长买埋下健康的隐患。
1.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时期是宝宝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手脚的的运动能力都是从此时开始培养,肥胖宝宝由于体重太大,运动起来就会更吃力,学爬、走、跑等都会明显迟缓,如此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2.潜在病症危害。肥胖宝宝成年后,发生肥胖症、高血压等症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体重。
错误喂奶术 养成超重娃
宝宝为什么会超重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妈妈的喂奶方法失当所致。
1、0-6个月婴儿
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口粮”,营养均衡符合宝宝成长需求,而且母乳营养容易消化吸收。因此母乳喂养宝宝比奶粉喂养宝宝出现超重的几率要低得多。但如果妈妈过分的“大补特补”,就会导致母乳中的营养过剩,尤其是脂肪含量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母亲和宝宝都有超重的危险。
混合喂养或奶粉喂养: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宝宝营养不足,频繁大量的给宝宝喂食奶粉,宝宝一哭一闹就以为是饿了。结果把宝宝的胃口“撑大”了,而食入的奶量超过身体的实际营养需求,就会导致肥胖了。
2、7-12个月婴儿
这一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了,大部分结束了母乳喂养,转为配方奶粉喂养。此阶段宝宝出现超重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配方奶粉喂养方式不当,这包括喂食量和冲调方法的不当。半岁后的宝宝胃口也比以前大了,有些妈妈就担心宝宝吃不饱,就会把奶粉冲得过浓,或者喂奶的次数过于频密,导致宝宝营养过剩。
二是辅食添加不当。半岁的宝宝对于辅食的口味已有明显的喜好,特别喜欢甜食。有些妈妈没有节制的给宝宝添食含糖量较高的辅食制品,如果汁、果泥等,这不仅使宝宝摄入过多的热量,还容易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更会成为今后宝宝肥胖的潜在因素。
小编谏言:
宝宝长得胖不等于身体棒,摄入营养均衡合理才能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在喂养过程中,爸妈切勿给宝宝“滥补”营养,避免过犹不及。要严重遵循奶粉的正确冲调方法冲调和喂食,还要学会“读懂”宝宝的意思,切勿强迫宝宝进食。
母乳究竟有哪些好处
母乳喂养有益于新生儿健康,早已为大众所熟知。英国科学家最近还发现,母乳喂养不仅能使孩子长大之后的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并且,这种保护作用还将持续终生。
母乳喂养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报道,英国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1990年调查了216名早产儿,其中一些婴儿实行的是母乳喂养,其余则是采用婴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14年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血样检测,以寻找一些有关心脏病的“患病指标”,其中,包括胆固醇和其它一些相关蛋白质的水平。
检验结果发现,经过母乳喂养的孩子与喝配方奶粉长大的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大。幼年时曾经接受母乳喂养的儿童,上述这些指标的水平都较低,其中胆固醇水平要比曾用奶粉喂养的孩子低大约14%,而这正是动脉硬化症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较低的重要表现。
母乳喂养能预防很多疾病
研究负责人阿图尔・辛格利说,以往发现母乳能预防肥胖症、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新研究表明它还能预防心脏病,这些功能都与人体的炎症反应机制有关。
初乳具有重要性
母乳有益健康的奥秘可能在于初乳。初乳是产妇在生产后数日分泌的乳汁,其中富含各种蛋白质,而脂肪及热量含量却很低,除此之外,还含有很多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的抗体。因此初乳能使新生儿建立良好的新陈代谢平衡,防止因感染引发炎症,大大降低与炎症反应有关的疾病的发病风险。
配方奶粉会使婴儿营养过剩
辛格利特别指出,很多人认为母乳喂养的孩子长得慢,喝配方奶粉或强化奶粉的孩子能长得又快又壮。事实上,配方奶粉会使新生儿营养过剩、改变他们的新陈代谢平衡,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健康问题。
宝宝饮食情况会影响身高吗
婴儿出生后4~6个月完全纯母乳喂养,可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此阶段如果添加一口水或其它饮食,婴儿就会少吃一口母乳,还增加了婴儿患腹泻的可能性。非纯母乳喂养婴儿身材矮小的危险性是纯母乳喂养婴儿的2.2倍,同时发生腹泻的危险性也增加了2.7倍。纯母乳喂养婴儿身材矮小的发生率比混有水分或添加其他食物尤其是粮食类食物的母乳喂养婴儿降低了25%。
当婴儿4~6个月以后,婴儿必须开始添加辅食。有些年轻父母给孩子的辅食主要以米、面为主,蛋、瘦肉和豆类食品的摄入不足。由于婴儿胃的容量很小,这米、面等食物很容易使婴儿有饱感,但能量及营养素含量却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要求。研究与实践已证实,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与营养素加锌、铁等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及蔬菜。18个月至24个月的婴幼儿如在食物中添加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则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类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结果。
奶瓶喂养造成儿童肥胖
美国研究者, 采用双标水法测量婴儿的能量消耗为1205 kJ /d, 生长需要的能量均值为607 kJ /d。英国学者, 采用双标水法测量儿童和婴儿总能量消耗, 测得9 月龄男女婴儿和14月龄男女幼儿的总能耗分别是3119 ±253 kJ /d、2989±255kJ /d、3716 ±281kJ /d、3192 ±221kJ /d, 较当前膳食能量的推荐摄入量约低20%。
过渡喂养在人工喂养儿中普遍存在。较多研究指出奶瓶喂养是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2002 年Lance t, 对32200名39~42月龄苏格兰儿童的肥胖与母乳喂养的关系的研究显示, 母乳喂养能显著降低儿童肥胖(BM I≥95 百分位数) 和严重肥胖(BM I≥98 百分位数) 的发病率, 在校正了社会经济地位、出生体重和性别等一些混杂因素后, 母乳喂养比配方奶喂养的儿童肥胖发病率要低( P < 0105 ) , or =0172 , 在严重肥胖中发病率也低( P < 0105 ) , or = 0170。
就生理而言, 婴儿对乳头吸吮强度因饥饿程度而不同,乳母乳汁的分泌又因婴儿吸吮强度的刺激不同而不同, 其结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动地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乳母也能对哺喂婴儿的频率和量作出更好的生理反应。而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更多地依赖母亲按配方奶的说明对乳汁的量和浓度机械地控制, 喂奶时间基本固定, 奶瓶的剩余奶量显而易见, 母亲可能让已经吃饱的婴儿继续食入剩余的奶, 结果使婴儿摄入过多食物和能量, 使婴儿对饱腹感产生不正确的感知, 导致续后的儿童肥胖。
此外, 有些母亲或看护者担心婴儿饥饿或吃不饱, 冲调比说明书更浓的配方奶,超出婴儿肾溶质负荷, 使婴儿出现口渴而哭闹, 导致过度喂养。
母乳按需喂养的好处
其实对于自己宝宝的喂养有些妈妈也是不清楚的,因为现在工作也是非常繁忙的,如果不让自己的宝宝吃好的话,会让自己的孩子出现一些情况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母乳按需喂养的好处的。
主要好处:
1. 少吃多餐,有利消化吸收。
刚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胃容量只有30ml,每次能吸吮到的奶量也只有20ml左右。奶量少加上在胃中停留时间短,自然孩子很快又饿了。所以,一两小时喂一次奶很正常。出生头两周每天喂奶至少8~12次是我们推荐的喂奶次数。大致要到第二或第三个月才会逐渐延长至2~3小时喂一次奶,这时胃容量已达100ml以上,食入的奶可以在胃中存留的时间延长了。
2. 摄入适量,预防肥胖症和慢性病。
专门从事儿童肥胖症研究的科学家发现,儿童肥胖症与婴儿哺乳期体重有很大联系。如果生命早期增重过快,将会在儿童期面临超重危险。而家长喂养婴儿的方式与婴儿体重增加息息相关。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都是定时喂养的。他们更多地依赖母亲按配方奶的说明机械地控制宝宝对乳汁的摄入量,忽略个体差异,使得婴儿体内的饥饿和饱腹感信号减弱导致过多的摄入能量。这些受父母严格控制的孩子未来对能量摄入的自我调节能力低。相反,母乳喂养的宝宝对乳头吮吸强度和频率因饥饿程度而不同, 乳母乳汁的分泌按需产生,其结果是按需喂养的母乳宝宝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动地控制食物的摄入量。母亲对宝宝母乳摄入量及摄食频率的反应性更好。已有研究证明,母乳喂养儿的高血压、胆固醇和肥胖的发生率较低,其中按需哺乳的作用是巨大的。过度喂养虽然能带来快速生长益处,但也会付出巨大代价。
3. 频繁吸吮,促进母乳分泌。
按需哺乳的另一个好处是新生儿频繁地吸吮可以促进母乳的分泌。吸吮刺激母亲乳晕下丰富的神经末梢,当这些刺激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就可以促进泌乳激素和排乳激素的分泌,促进泌乳反射和排乳反射的形成,自然有利于孩子获得更多的乳汁,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孕期开始
1.孕期注意控制体重。统计显示,孕期体重增加越多,新生儿体重越重,新生儿肥胖的概率也越高,因此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孕期开始。
2.母乳喂养。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以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宝宝肥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研究显示,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出现肥胖的比例是24.6%,这是因为人工喂养婴儿更容易出现过度喂养。
3.科学添加辅食。提倡6个月内小儿纯母乳喂养,不要过早在奶中添加米粉等辅食。
4.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按照小儿年龄的大小,合理安排一日的饮食,不要让孩子饥一顿、饱一顿,避免过于油腻、油炸食物及过多淀粉类食物。当体重超重时,应取消餐间点心,多吃素菜水果,不让孩子多食油炸及淀粉类食物。
5.多运动。当体重超重时要饮食控制与增加运动同时并进,逐渐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活动量,活动应多样化,要引起孩子兴趣使活动能坚持下去才能起到效果。
6.预防儿童电视肥胖症。家长们应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一岁饮食情况会影响宝宝身高
当婴儿4~6个月以后,婴儿必须开始添加辅食。有些年轻父母给孩子的辅食主要以米、面为主,蛋、瘦肉和豆类食品的摄入不足。由于婴儿胃的容量很小,这米、面等食物很容易使婴儿有饱感,但能量及营养素含量却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要求。研究与实践已证实,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与营养素加锌、铁等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及蔬菜。18个月至24个月的婴幼儿如在食物中添加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则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类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结果。 婴幼儿专家养生
宝宝的身高较矮的,与一岁左右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儿童保健专家说:宝宝如果从出生后第一年至第二年都身体矮小的话,是与母乳喂养、母亲文盲率、照料、腹泻、收入等都是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而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对儿童最佳营养物质的摄取发挥极重要作用。
婴儿出生后4~6个月完全纯母乳喂养,可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此阶段如果添加一口水或其它饮食,婴儿就会少吃一口母乳,还增加了婴儿患腹泻的可能性。1998年一份万名儿童的研究结果表明,非纯母乳喂养婴儿身材矮小的危险性是纯母乳喂养婴儿的2.2倍,同时发生腹泻的危险性也增加了2.7倍。纯母乳喂养婴儿身材矮小的发生率比混有水分或添加其他食物尤其是粮食类食物的母乳喂养婴儿降低了25%。
当婴儿4~6个月以后,婴儿必须开始添加辅食。有些年轻父母给孩子的辅食主要以米、面为主,蛋、瘦肉和豆类食品的摄入不足。由于婴儿胃的容量很小,这米、面等食物很容易使婴儿有饱感,但能量及营养素含量却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要求。研究与实践已证实,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与营养素加锌、铁等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及蔬菜。18个月至24个月的婴幼儿如在食物中添加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则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类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结果。
婴幼儿专家养生提出,为了宝宝不变成矮个子,就要从一岁之前建立宝宝的科学饮食结构,改善孩子在18个月内的营养状况。
如何预防好小儿肥胖的三个时期
孕前期和孕期
孕前期的营养储备与保护,不仅与胎儿的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有关,对防止预防出生后发生小儿肥胖也有重要作用。由于脂肪细胞具有“记忆”功能,无论在胚胎期,还是在出生以后的生长发育期,若有过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度,均可使脂肪细胞在以后的时期内因受到再度刺激后过度增生和堆积,从而发生肥胖。因此,在这一时期如何预防好小儿肥胖,准妈妈在这一时期不要大吃大喝,以免孕期后3个月营养过度和增重过速。
婴幼儿期
这个时期强调母乳喂养,要按照婴幼儿实际需要量进行适度喂养。在生后前3个月内避免喂以固体食物;在生后4个月时如果婴儿已经趋于肥胖,如何预防好小儿肥胖应注意避免继续摄入过多的热量。家长不要用食物奖励或惩罚婴幼儿。
学龄前期
不如何预防好小儿肥胖?要让孩子偏食糖类、高脂等高热量食物。要让他们养成进行各种体力活动的习惯,比如可以走路时尽量不坐车,上下楼时要自己爬楼而不要坐电梯。临床上接诊的肥胖儿越来越多,多数是单纯性肥胖,即后天暴饮暴食、垃圾食品摄入过多、过度喂养等原因引起的。想避免儿童肥胖要对3个时期的肥胖峰点进行预防控制。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母乳喂养吗
支持母乳喂养和反对母乳喂养的理论依据
支持母乳喂养的专家认为,母乳中含有很多有利于增强婴儿抵抗力的免疫球蛋白,尽管在乳汁中检测到HBV DNA的存在,但和血清HBV DNA滴度相比,病毒浓度少很多,并且人类肠道粘膜具有HBsAg抑制物,使进入肠道的HBsAg失去活性,不容易感染HBV,所以提倡母乳喂养。
反对母乳喂养的专家认为,初乳的排毒率较高,在高于一定的滴度下HBV还是可能达到感染婴儿的水平。并且婴儿口腔黏膜血运活跃,黏膜壁薄且抵抗力弱,容易破溃发生溃疡而增加婴儿感染HBV的机会。从注射HBIG到婴儿产生保护性抗体具有完全免疫力的这段时间,如果母乳喂养使婴儿暴露于HBV下反而容易导致婴儿免疫耐受和HBV感染。
喂养方式选择建议
究竟是否选择母乳喂养,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检测母亲初乳的乙肝病毒含量,初乳乙肝病毒DNA阳性的产妇,喂养初乳的传播风险可能较高。对于新生儿,可以抽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抗体阳性则母乳喂养就相对比较安全。
对新生儿在出生后主动、被动联合免疫,以及检测母亲乳汁内的乙肝病毒含量的前提下可进行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