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俞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
脾俞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
艾灸脾俞血还可以达到调和脾胃效果,可以让身体乏力的症状得到解除,还可以起到散湿热效果,背部疼痛的症状也可以得到改善。同时也可辅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出血,胃扩张神经性呕吐,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拉肚子怎么艾灸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卵巢囊肿艾灸哪里 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脾俞穴是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艾灸此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作用,体质湿热是导致卵巢囊肿的原因之一,经常艾灸脾俞穴对卵巢囊肿有缓解、治疗的作用。
脾俞怎么找最简单 艾灸脾俞的功效
脾俞在背部的中部,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脾脏具有运化五谷经气及输布津液于全身的功能,是供给五脏六腑应用的圆圈,艾灸脾俞具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 脾俞怎么找简单
脾俞穴在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
取穴:病人取正坐或俯卧位,按第11椎下脊中穴旁开1.寸5分取穴,简便取法,可先摸到肩胛骨下角平为第7胸椎下。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外散胃腑热。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脾主运化水谷,主四肢,肌肉,能统摄血液,开窍于口唇;胃司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禀直官,主宰中焦,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胆,胰等的消化和吸收作用。艾灸脾俞能健运脾胃,加强集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补养气血,增强体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很好的调整作用。
1.脾俞是脾的背俞穴,主治脾的病症,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失运化,则消化功能减弱,以及由此而致的身体衰弱,脾俞穴有促进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故能治疗脾胃虚弱,慢性消化不良,胃痛,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2.脾的运化还包括水湿的运化,水液代谢障碍,则水湿滞留,引起水肿,灸脾俞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作用。
3.脾统血,脾不统血,则血不归经引起皮下出血,崩漏,灸脾俞,有补脾摄血的作用。
脾俞穴在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
取穴:病人取正坐或俯卧位,按第11椎下脊中穴旁开1.寸5分取穴,简便取法,可先摸到肩胛骨下角平为第7胸椎下。
脾俞的作用与功效
1.缓解治疗消化性溃疡、脘腹胀痛、 胃下垂、胃炎、胃出血、消化不良、泄泻、痢疾、肝炎等。
2.缓解治疗胸胁支满、呕吐噎膈、便血、带下、糖尿病、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
3.作用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脾俞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脾俞的针灸方法
先找到脾俞穴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然后向穴位处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麻、胀感,进针时不宜过深,以防造成气胸或刺伤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