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不宜用草药祛胎毒
新生儿不宜用草药祛胎毒
核心提示:据儿科专家研究发现,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在祖国的某些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习惯,即喜欢给刚出生的新生儿服黄连、钩藤茶等草药。
据说这样能解婴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保证日后夏不生痱、冬不长疮疖。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据儿科专家研究发现,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众所周知,婴儿在出生时粪便呈黑褐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数日后即可消除,无需用黄连等药来祛胎毒。因为所谓的“胎毒”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排出体外,不会遗留在体内。所以,对新生儿不需用草药祛“胎毒”。
新生儿有胎毒怎么办 新生儿红斑≠胎毒
新生儿皮肤发红,并不是由胎毒导致。是还不适应外界环境,受光、空气、衣服、包布、尿布以及温度等刺激,在皮肤上会出现鲜红色斑块,这叫做“新生儿红斑”,一般3~4天会逐渐消退。在红斑消退时伴有皮肤少量脱屑,这不是胎毒,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不需要任何处理。
新生儿中医去胎毒的药方
所谓去“胎毒”,中医认为主要指去热毒,是古代医家通过观察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所得出的理论,它体现了胎儿与妈妈的密切关系: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吃了太多大热、甘肥黏腻、辛辣等食物,宝宝出生后很可能就有“胎毒”。
因此,产生了在产前怀孕的时候给孕妇服用某些药物,或在宝宝刚出生后采取擦拭口腔和服用各种去“胎毒”药物的方法,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胎毒”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目的。
所谓“胎毒”重的宝宝,出生时常表现为面目红赤、爱哭、大便秘结等,而且容易发生湿疹、丹毒(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痈疖、鹅口疮、口疮、胎黄、胎热等疾病,或造成以后容易得热性疾病的体质。
如果新生儿或小婴儿患新生儿黄疸、湿疹、鹅口疮、口疮、便秘等,可采用去胎毒方法。新生儿宝宝中医去胎毒的常用药方如下:
1.银花甘草法:金银花6g,甘草2g。煎汤。用药液拭口并以少量喂给宝宝。
2.黄连法:黄连2g。用水浸泡令汁出。滴汁入宝宝口中。黄连性寒,胎禀气弱者勿用。
3.大黄法:生大黄3g。沸水适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入宝宝口中。胎粪通下后停服。脾虚气弱者勿用。
4.民间偏方:绿豆汤、陈艾叶煮鹅蛋、玉米连须煮水。
寒凉药物不宜长期服用
古方中医育儿建议,“去胎毒”的治疗思想符合实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服用去胎毒药物时一定要注意适量,一些寒凉、清热降火的药物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对于早产、脾胃虚弱的宝宝。
特别提醒:妈妈一定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药物及剂量,不可盲目自行治疗。因为服用寒凉药物过量、时间过长可能会损伤宝宝本不强壮的脾胃,导致食欲下降、不消化,甚至生长发育落后缓慢等。
婴儿无需排胎毒
在比较偏远的南方地区,流传着一些古老的做法,新生儿出生后会给其喝黄连、钩藤草等中医,据说这样能解婴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保证日后夏不生痱、冬不长疮疖。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婴儿无需排“胎毒”
据儿科专家研究发现,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众所周知,婴儿在出生时粪便呈黑褐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数日后即可消除,无需用黄连等药来祛胎毒。因为所谓的“胎毒”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排出体外,不会遗留在体内。所以,对新生儿不需用草药祛“胎毒”。
婴儿不像成人一样,肝脏的解毒功能还不健全,不能将所有的药物完全代谢出体外,家长不能听从家里老人的说法做法来对宝宝进行“锻炼”。有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婴儿。
排胎毒之说无科学依据
有的宝宝在出生后脸上、腋下等处会起红疙瘩,民间有一种说法,称这是“胎毒”导致的。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儿科门诊,也经常有家长抱着孩子来,希望医生帮孩子去“胎毒”。不过,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的相关医生指出,给孕妇还是小宝宝排“胎毒”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付玉静副主任医师指出,一些婴幼儿在出生后的确出现了过敏、皮疹等皮肤问题,这一般是因为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所处的环境比较干净、安全,营养的摄入等都直接来自母体。出生后婴儿接触到自然界后,自然界里本来就有的各种病菌、过敏原,虽然对于大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却可能使孩子出现上述皮肤问题。
医师在门诊中也多次接触过一些称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受到“胎毒”困扰的家长,有的妈妈甚至在怀孕期间就开始服用中草药来“排毒”,有的家长还给新生儿服用了一些中草药以排除“胎毒”。刘晓雁指出,“胎毒”其实是民间说法,是指孩子出现的反复起湿疹的问题,这和孩子的体质有关,是孩子的皮肤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时的一种免疫过程。
初乳是婴儿最好的开口茶
有很多父母在新生儿刚出生时,往往沿袭老习惯,给新生儿喂服用中药熬成的“开口茶”。所谓“开口茶”,是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上进食的第一口东西,因地区差异组成的方法不同,总体而言,是用中药大黄、甘草分别煎汤,给新生儿先喂大黄汤,后喂甘草汤,意思是让小儿出生后先苦后甜。还有一种说法,先用大黄汤清理小儿肠胃消化道的异物,再用甘草汤泻新生儿的胎毒、胎火,以利小儿后天生长。还有些地方在小儿出生时用六神丸一粒和少许白开水喂其服下,其目的是使小儿在以后生长的日子里少生痱疮。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新生儿不宜服“开口茶”。中药大黄味苦、性寒,有导泻的功效,主要含蒽醌衍生物,服后在肠内逐渐分解产生蒽酮刺激大肠,促进大肠蠕动而导致腹泻。新生儿出生时肠胃内不含食物,故腹泻会伤及新生儿的胃肠黏膜。六神丸含蟾毒内脂肪类,主要功效是治肿疮,咽喉肿痛,量大伤目,过量可致心律紊乱,甚至中毒致命,不可滥服。
新生儿出世时,体内器官的各方面功能属于刚起动阶段,比较脆弱,所以新生儿出世时只要一切正常,大可不必服用这些“开口茶”,以免弄巧成拙。正确的喂养方法是:在新生儿出世数小时后,先喂服温开水10毫升,约一茶匙,过半小时左右,待小儿排尿后再喂母乳。母亲的初乳微黄、较稀薄,但营养丰富,含多种抗体,所以初乳才是新生儿最好的“开口茶”,千万不可浪费。
钩藤茶新生儿可以喝吗 钩藤茶新生儿能喝吗
钩藤茶新生儿能喝。
大家都知道,小孩出生之后要保暖、避风、洗澡还有尽早开乳,有些地方还要加上钩藤茶,这不但是一种风俗,更是为了给宝宝去胎毒、助消化、通大便、败火热,其实钩藤茶对新生儿的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有“疗小儿,不入别方”的说法,其实就是说钩藤适合新生儿食用。
宝宝有胎毒吗 新生儿有胎毒吗
胎毒是民间俗称,将新生儿出现的各种异常反应,如皮肤发红、疥疮、痘疹等,归结为胎毒,其实是婴儿皮肤变态反应,可能与母亲的内热体质有关。与孕期食用过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有关,加重身体内的热气,而导致宝宝湿疹。
在西医领域,根本不存在胎毒一说,我们知道宝宝在母亲的子宫内生活是舒适、无菌的,一切营养都是由母亲的血液通过胎盘提供,分娩过程也是无菌擦做,所以根本不存在胎毒,也并不建议给孕妇和新生儿食用含有药物成分的食物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