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湿热怎么调理
胃湿热怎么调理
正如上文所言,脾胃湿热的产生主要因为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因此,脾胃湿热的治疗也重在调理,包括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的饮食。另外,由于湿、滞为病机之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或温,或清,或补,或泻,总以行其滞,利其湿,复其升降为其总旨,兼以宣通肺气。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具体调理方法如下:
1、温胆汤
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
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2、葛根芩连汤
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脾胃湿热可能因饮食伤脾,脾虚则湿蕴,主要应健脾、去湿。
3、相关中药
薏仁:性凉,入脾经、胃经,健脾,逐湿
芡实:性平,入脾经、肾经
白术:性湿,入脾经、肾经,健脾,燥湿
红豆:性平,入脾经、心经,健脾,利水这几样可以作为食疗经常吃,熬粥,煲汤,炖菜等,口服药粉也可,但要注意配伍,长期吃不要偏于某一样,配合起来可以扬长避短。
中成药:归脾丸,香砂养胃丸,加味藿香正气丸。脾胃弱,土生金,影响到心肺,所以要加强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排出湿气。脾胃湿热也可能引起皮肤湿疹,这种情况可以在肺俞、大椎等处敲梅花针、拔罐、刮痧等,帮助把湿气病气排出。
4、日常饮食
不宜食物
不可吃冷饮、生冷瓜果,油腻、烧烤类,酒助湿热要禁绝,鱼虾、花椒、辣椒、葱、姜、蒜是发物,尽量避免,鸡蛋、牛奶也生热,少吃。不要喝茶,哪怕是全发酵的,茶对脾胃伤害很大,古人对其评价很低。
建议食物
醪糟:健脾,利水肿
海带:泄热,利水
冬瓜:主要是解热,健脾,利尿
豆腐:清热,排毒这几样搭配很好。
红糖:性温,入肝经、脾经,逐湿
老冰糖:性平,入肺经、脾经,维族人以冰糖为健脾胃之药,单晶的无效。
白糖:会助湿热,不宜吃。
鸡内金:鸡胃能消化沙子,可见很强大,能补脾健胃。
粗粮:多吃粗粮,多吃面食,少吃电饭锅煮的米饭,湿气大。
小米:小米,入肾经兼入脾胃经,能除脾胃的湿热(熬粥喝对脾胃特别好,听一当过兵的说部队上因吃饭不规律多有胃病发生,喝小米粥就能治好。
小米,入肾经兼入脾胃经,能除脾胃的湿热
需要注意的是,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结语:调养身体一直都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万病根治在于内调,尤其是脾胃湿热,其调理尤为重要。脾胃湿热给人们带来了众多困扰,且我们大都不明其因,想必通过这篇文章,很多人对脾胃湿热便不再陌生,但要做到上述良好的生活规律则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
口水多是什么原因
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所以一定要正确治疗才能药到病除.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脾胃湿热,调理脾胃功能,消除发病根源,从而彻底根治不复发.
如果口水比较清稀,可以用些温中阳的药物,如干姜,白术,党参,甘草等,这几天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可以喝些热水.如果口水比较黄,粘稠,多是由于脾热导致的,可以用些清热的药物进行治疗.
女人湿气重吃什么 和中化湿汤调理脾胃湿热
许多女性经常出现烧心,泛酸等症状都是由于脾胃湿热所导致,将木棉花,鸡蛋花,薏米,瘦肉,扁豆,槐花,陈皮等食材清洗干净,加入清水大火煲开后服用,对于脾胃湿热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肠胃湿热如何调理
中医方面认为,身体出现脾胃湿热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体内正气不足,如果体内的正气充足,那么风雨寒热就不能够入侵身体,这样也就不会损伤身体了。事实上,导致脾胃湿热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曾经出现了患者由于多吃了一些东西,身体就出现了胃脘胀满的情况,不仅仅食欲下降、恶心想吐,同时也出现了大便失常的情况。
所以说,追根问原无论是由于先天不足或者是后天失调所导致的脾胃湿热,那么身体中的水分还有食物的运化就不能够正常,这样水分就会淤积在身体中,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湿气滞留在身体中,长期如此就变成了湿热的情况。研究发现,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脾胃湿热情况对于身体的伤害非常的大。
第一:外邪入侵
由于体内外邪入侵,湿邪或者是燥邪就容易进入身体中侵犯我们的脾胃,而湿邪最容易伤害的就是我们的脾脏,而燥热最容易伤害我们的肠胃。外感风寒和内蕴的湿气结合之后就容易出现湿热的情况,会导致肺部也受到影响,出现胸闷咳嗽的情况。
第二:饮食不科学
研究发现,平时饮食无节制是导致脾胃受伤最常见的原因。在我国的很多中医名著中都有记载,就是饮食加倍,对于脾胃的伤害也在加倍。日常如果爱喝酒,饮食吃太饱或者是吃的食谱上过于的油腻以及不干净,还有饮食没有规律,这些都容易损伤我们的脾胃,导致出现气滞以及食滞的情况。而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身体出现化热的情况,这就导致出现湿热的问题了。
酒本身就是属于气热同时质地也是属于潮湿的,如果身体出现了气滞的情况就会导致体内水湿之气的加剧,这样生湿助热,很多饮食不科学的行为都会导致脾胃湿热的情况出现。
第三:心情问题
心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如果心情不好,那么会导致忧思郁结在心中,这样身体也会越来越差。过度的忧虑会导致心情不好,这就严重影响了肝脏的疏泄功能。而肝脏的疏泄功能是调节脾气运化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肝脏以及脾胃失去了调节,那么体内的气机就会不通畅,这样肠胃功能就会下降,这样体内就容易出现湿热的情况了。
如何调理
市中医医院专家建议,想要令身体更健康,远离脾胃湿热的情况,那么日常饮食最好要选择清淡一些的食谱,少吃一些过于甜、油腻或者是辛辣的食物。如果遇上了好吃的食物,也不要贪多,暴饮暴食不仅容易损伤脾胃健康,同时也会增加患有脾胃湿热的可能性。
在生活方面,一定要劳逸结合,不能够过度劳累,有机会多到外面走走,多进行一些运动。另外,一些抽烟、喝酒或者是大量喝咖啡这些坏习惯一定要戒除,这些不仅会增加脾胃湿热的可能,同时也会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日常出现了脾胃湿热的症状也可以通过服用一些药物来更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对于如何治疗脾胃湿热,中医方面有着很多的方子,例如温胆汤、三仁汤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到医院找专科医生根据具体的症状来增加减不同的中药材,这样效果更佳。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的区别
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肝胆湿热的临床表现
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等。
脾胃湿热的临床表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一些表现,这就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最明显的区别了,肝胆湿热的朋友会觉得腹胀厌食,大便大不干净,而脾胃湿热则会觉得口干口苦,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还有不少共同点,所以想要了解自己到底是哪一种湿热体质,最好先咨询一下医师再进行调理。
肠胃湿热如何调理
热属于阳性,清热需要使用凉性的药物具有助湿的效果;而湿则是属于阴性,治疗则是使用温性的药物,这样具有助热的功效。所以说,在治疗肠胃湿热之前一定需要进行仔细的辩证,用药要有分寸,这样才能够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否则很容易伤害身体。
想要令肠胃湿热的身体恢复健康,一般来说主要的手段就是进行清热利湿。除了服用药物之外,还应该从日常的饮食着手,要多次一些清淡的食物,少碰一些辛辣还有油腻的食物。除此之外,日常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增加一些运动量,这样身体才能够更加的健康。
肠胃湿热吃什么好呢,应该多吃一些性寒凉、味淡的食物,因为这一类型的食物都是具有比较好的清热利湿的作用,常见的就有红豆、小麦以及小米、冬瓜、苦瓜还有金针菜、茭白等等。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肠胃湿热会有长痘、皮肤油腻等情况,如果你的痘痘经常治愈不好,那么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肠胃湿热的问题啦。
脾胃湿热如何调理
脾胃湿热如何调理?脾胃出现湿热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脾胃湿热的主要症状为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因此对于脾胃湿热的治疗应该是重在调理。
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一、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点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所以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胃之升降,又互为因果,胃失和降,则脾气不升;脾升失常,则胃亦不降,正如喻嘉言所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清阳上升,胃浊阴下降,则气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运不升则生化无端,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
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二、脾胃病证突出表现为湿与滞脾胃病证虽多,然湿留气滞是病机中,共同之处。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无物不受,邪气易袭而盘居其中,脾胃因之升降失常,气机壅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阻、食积、痰结、气滞、血瘀、火郁亦即相因而生。邪正交杂,气道闭塞,郁于中焦,此乃属实滞。若脾胃亏虚,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湿、滞又可从中而生,所谓因虚致实,虚中挟滞。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由于湿、滞为病机之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或温,或清,或补,或泻,总以行其滞,利其湿,复其升降为其总旨。
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三、脾胃病重在调理,兼以宣通肺气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胃湿热如何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是这个病症的内在原因,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脾胃湿热的症状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脾胃湿热吃什么调理?
一、脾胃湿热饮食原则
1、蔬菜
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2、水果
水果中如西红柿,西瓜,梨,香蕉等,这些都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
3、多饮水
以温开水为好,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内热的排出。但不要用饮料代替,尤其是橙汁,因为橙汁多喝可生热生痰,加重内热。
4、少吃油腻、甜味品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5、饮食清淡
在饮食上尽量做到不嗜烟酒,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大热大补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物也要少吃。
6、多食清利化湿的食物
宜食用清利化湿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湿热体质的人而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能有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郁积。
二、脾胃湿热吃什么
1、鲫鱼汤
材料:鲫鱼500克,节瓜600克,盐适量。
做法:先将节瓜去皮洗净切成厚块,鲫鱼去鳞及内脏,洗净;起锅煮水,水开后放入节瓜块,用武火煲,同时起油锅,将鲫鱼放入锅中煎至微黄再汇入节瓜汤中,加盖,武火煮二十分钟后转为炆火煲一小时左右,熄火调味,喝汤吃渣。
功效:此汤养脾祛湿,利水消肿。
2、冬瓜老鸭汤
材料:冬瓜1000克、水鸭半只、猪瘦肉150克、薏米10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做法:以上材料分别洗净,冬瓜连皮连籽切厚块;薏米、陈皮稍浸泡;水鸭去尾部、脏杂,切块。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煲1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3~5人用。
功效:冬瓜清热利水,水鸭养阴益气清补,配以健脾利湿的薏米、醇香化气的陈皮,合而为汤,益气清补而养阴,男女老少皆宜。
3、绿豆藕
材料:绿豆50克、莲藕一节、食盐适量。
做法:藕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
功效:温和去湿、解热。
4、清热祛湿粥
材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做法: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温热服食。
功效: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
了解了脾胃湿热吃什么调理,小编提醒您,夏季出现脾胃湿热的情况除了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之外,还要调节好自己的生活作息,才能调理好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