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高的危害有哪些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高的危害有哪些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过多,引起血液中血脂过高,造成脂质代谢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脂类物质在血管壁内膜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医学上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至使血管管腔狭窄,血液流通不畅,如果重要器官动脉供血不足,就会导致严重后果。通常严重的是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高的危害
高血脂是困扰现代人的一种富贵病,由饮食不当、过多摄入脂肪胆固醇等所致,高血脂对人体有重大的危害,患者应及时防治高血脂以免引发更严重的疾病。高血脂的危害有哪些?主要是体现在4个方面。
一、高血脂会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二、高血脂会导致高血压,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
三、高血脂会导致冠心病,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四、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
胆固醇过高造成什么危害
胆固醇过高的危害非常大。
胆固醇又分很多种,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脂蛋白β。这一群里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危害是最大的,最大的危害就是长期的高血脂、高胆固醇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可能会出现血管的狭窄。
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血管,就有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的发作,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如果是脑血管出现血管的狭窄,就有可能出现脑缺血发作,有可能进一步病情加重,就会出现脑梗死。
老年人哪些食物不能吃 猪肝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至199毫克之间,是正常的胆固醇水准。猪肝含有大量胆固醇,1公斤的猪肝的胆固醇高达400毫克以上。血液中胆固醇如果过高,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胆固醇高能献血吗
胆固醇高能献血的。
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第6.1.2规定: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病、低血压、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静脉炎等。而胆固醇高如果并未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是可以进行献血的,但献血前需要和医生说明自己胆固醇偏高。
采到血液需要经过仪器把血浆和红细胞分离,即便采到含有胆固醇的血液,检测后分离出来的红细胞还是可以用的,红细胞里是没有胆固醇的,胆固醇都在血浆里。
孕妇胆固醇高的危害
美国的医学科学家的近来的一项研究却表明,动脉硬化不仅与小孩子有关,而且这种相关性从胎儿期就已开始。
科学家研究了女性怀孕期高胆固醇对儿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还对1~13岁的儿童进行了病理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高胆固醇,那么很快会使胎儿的动脉壁受到损伤,并由此而决定儿童日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以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科学家建议女性在怀孕期间,最好做一下血脂的检测。高胆固醇的孕妇,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进行血脂紊乱的调整。同时,合理安排饮食,保持食物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避免过多进食高脂食物。血胆固醇高的孕妇,可适量多吃一些大豆、牛奶、香菇、鱼类、玉米、燕麦、黄瓜、茄子等食物,它们有降低血脂的功用。
胆固醇过高会怎样的情况呢
胆固醇是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在正常的范围内发挥着正常和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果胆固醇过高,有可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中的脂肪增多后,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然后斑块越来越大,从而阻塞血管管腔。这个斑块很容易破碎,血液滞留在上面还会慢慢形成血栓,血栓长大后阻塞管腔,血流也就完全中断了。如果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脑血管就会造成中风。
胆固醇过高的时候,刚开始是没有症状的,所以称之为“沉默的健康杀手”。多数胆固醇高的患者,都是在医院里进行血液化验才发现自己胆固醇高的。因此,及时了解自己血液中胆固醇的情况,尽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发生是很重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去医院化验血脂。一般建议20岁以上健康成人,每5年化验一次血脂;4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该每年化验血脂。如果已经有了心脏病,或有了高血压、糖尿病,这时候就应该更加关心自己的血脂水平和胆固醇水平。建议有心脏病的病人,应该半年复查一次血脂。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胆固醇过高虽然看似是一个非常普通并且简单的问题,但是对于人们健康的损害是非常重大的,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胆固醇过高这个问题,就会让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的疾病,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以上就是对胆固醇过高会怎样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有哪些危害呢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危害
先给大家介绍介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危害吧,它的危害有很多,形成硬化性斑块、引发其他病变、诱发脂肪肝。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最后可以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已经证实,LDL及其所携带的胆固醇(LDL-C)偏高常会引起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这要引起注意,所以有人称LDL-C为坏胆固醇。
引发多种疾病引起冠心病
严重的疾病,如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如果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会危害到心脏。LDL-C水平超出正常范围会增加心脏风险。
诱发脂肪肝
假如是肝功能不全者,长期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就有可能诱发脂肪肝,患者出现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症状。
双侧颈动脉斑块的致病因素
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团块状结构。这有点类似厨房下水道中积存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堵塞。颈动脉斑块会堵塞局部的颈动脉,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脱落的斑块,会形成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或者心脏等器官,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
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正常时它供给脑组织85%的血液。高血压、动脉硬化可直接侵害颈动脉,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由于血流动力学的缘故,血流在此容易形成涡流,久而久之涡流会损伤该处的动脉内膜,血小板、脂质成分在损伤处沉积,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如果存在以上多项危险因素,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1、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2、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4、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温馨提示:体重超重或肥胖者要通过减少饮食的热量和增加体育运动的方式来减轻体重。坚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十分重要。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什么危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危害
先给大家介绍介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危害吧,它的危害有很多,形成硬化性斑块、引发其他病变、诱发脂肪肝。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最后可以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已经证实,LDL及其所携带的胆固醇(LDL-C)偏高常会引起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这要引起注意,所以有人称LDL-C为坏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