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可以治疗口臭不

艾灸可以治疗口臭不

通过艾灸治疗口臭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导致人体有口臭的原因很多,比如口腔局部的疾病、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以及晚期胃癌的病人都可能出现口臭的现象。

所以建议需要根据病因选择性治疗,如果是口腔疾病疾病的原因,比如龋齿,牙周炎等,可以去牙科进行治疗。

如果胃炎或胃溃疡的病人,可以服用药物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以及使用堡胃肠的粘膜的药物,都可以缓解口臭的现象。

生活中单纯的只采用艾灸就想要治疗口臭,那么艾灸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一般建议不要盲目的采取治疗方式。

腹泻怎么艾灸 湿热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艾灸口腔溃疡怎么治疗

口腔溃疡临床以心脾积热型和阴虚火旺型为多见,本病的发生有虚实之分,脏腑之别,根据辩证论治原则, 需辨病与辩证相结合艾灸,才有明显疗效。

心脾积热型口腔溃疡艾灸部位

主要表现:口腔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红肿热痛,同时伴随心脾积热脏腑表现。溃疡疼痛较为剧烈,影响进食,伴随有口渴,口臭,心烦,大便干,小便短赤等症。

治则:清热泻火。

艾灸穴位:主穴取合谷,足三里,涌泉;便秘者加灸天枢,大肠俞。

施灸方法:

1.温和灸:以艾条悬灸,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将新鲜姜切成0.3cm-0.4cm厚度的姜片,把艾炷放姜片上,每穴每次5-7壮,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艾灸部位

主要表现:口内疼痛,口疮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口疮灰白,溃疡面周围颜色淡红,溃疡数量不多,1-3个,伴随有烦热颧红,乏力,手足心热,口干但不渴,小便短赤等表现。

治则:养阴清热。

艾灸取穴:合谷,足三里,涌泉,三阴交。失眠加灸神门。

艾灸方法:

1.温和灸:以艾条悬灸,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将鲜姜切成0.3cm-0.4cm厚度的姜片,把艾炷放姜片上,每穴每次5-7壮,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湿热体质可以艾灸吗

湿热体质是可以艾灸的。

湿热体质是指湿热内蕴,表现为面垢油光、脸上多痘、身重困倦等,艾灸通过肺俞穴、足三里等穴位调理湿热在人体中的运转,达到对湿热的治疗效果。

脾胃功能受困,水湿得不到运化,只能积聚在体内各个组织器官中,艾灸相关穴位比如阴陵穴等,就可以达到健脾除湿的目的。

湿热藏于肺脏,则表现为口臭、痤疮,这一类可以艾灸相关穴位如肺俞穴,来清除经过肺脏的湿热。

艾灸哪里治便秘 肠胃积热型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患者取仰卧位,施灸者取天枢穴,支沟穴,水道穴,归来学,丰隆穴,合谷穴,内庭穴施灸。

艾灸作用:通腑泄热,导滞通便。

疗程:症状不是很严重的患者一般只需治疗3-5次,症状较重或缠绵不愈者施灸6-15次,直至便秘症状好转。


温溜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温溜穴对症养生方法

1.按摩:治疗口舌肿痛(配廉泉),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以局部出现明显酸胀感或出现沿经脉线向病灶方向的循经感传为度。

2.艾灸:治疗腹痛肠鸣(配中脘,足三里):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或采用艾柱灸5-10壮。

3.刮痧:治疗喉痹(配曲池):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以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痧点为度。

4.拔罐:治疗寒热头痛(配风池),使用小号玻璃罐拔罐3-5分钟,以局部发红为度。


艾灸口腔溃疡怎么治疗 心脾积热型口腔溃疡艾灸部位

主要表现:口腔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红肿热痛,同时伴随心脾积热脏腑表现。溃疡疼痛较为剧烈,影响进食,伴随有口渴,口臭,心烦,大便干,小便短赤等症。

治则:清热泻火。

艾灸穴位:主穴取合谷,足三里,涌泉;便秘者加灸天枢,大肠俞。

施灸方法:

1.温和灸:以艾条悬灸,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将新鲜姜切成0.3cm-0.4cm厚度的姜片,把艾炷放姜片上,每穴每次5-7壮,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腹泻艾灸哪里

腹泻属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外感风寒暑热湿等邪气,内伤饮食情志或脏腑失调皆可致泄。外邪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脾虚湿盛乃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概括来说,腹泻的诱因主要是寒湿,湿热,脾虚,肾虚,食积所致,所以腹泻艾灸哪里,可以根据导致腹泻的原因选择施灸穴位。

寒湿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泄下清稀,甚如水样,肠鸣腹痛,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小便短少,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厥穴施灸。

艾灸作用:温中除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湿热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伤食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满胀痛,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苔垢或厚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中皖,梁丘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脾虚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脘痞食少,伴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取神厥,关元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俯卧取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用艾条温和灸火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 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患者仰卧取双侧申脉穴,用艾条雀啄灸法施灸,每穴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取双侧足三里穴,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一次;患者仰卧或侧卧,取腹泻特效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

艾灸作用: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肾虚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5-20分钟,艾炷灸3-5壮,每日一次;患者俯卧取胃俞,脾俞,命门,肾俞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灸10分钟,艾炷灸3-5壮,每日一次;患者仰卧屈膝,取双侧足三里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式施灸,每日一次;仰卧取双侧申脉穴,用艾条雀啄灸法施灸,每日一次。取腹泻特效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

艾灸作用:补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喉咙痛艾灸部位图 肺胃实热型咽喉肿痛

主要症状:咽喉赤肿疼痛,痛连耳根和颌下,伴随高热头痛,烦渴,口干口臭,咯痰黄稠,腹胀便秘,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艾灸疗法:加灸商阳,丰隆,内庭,扶突,大椎,外关,合谷,少商穴。

操作手法:

用艾条温和灸。用点燃的艾卷垂直悬起于穴位之上,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以病人觉得温热舒服,以致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1-2壮。

艾灸:清泻胃火。


相关推荐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是否可行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适宜病情较轻者艾灸属于中医治疗的一种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女性子宫肌瘤的治疗艾灸治疗子宫肌瘤的原理是将相关药物通过穴位渗透到患者体内,通过经络传导来治疗肌瘤。具体而言,艾灸治疗子宫肌瘤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等穴位,以及子宫区域和子宫肌瘤对应区域,也就是八髎穴附近。相关穴位可以通过人体穴位图自行学习,掌握具体方位,但是子宫肌瘤的具体位置则因人而异,但可以通过B

中医艾灸治疗脚气的方法

基于此,我们应当重视脚气的影响对生活和身体所造成的破坏。中医艾灸疗法可有效祛除体内湿气,缓解脚气症状。有脚气的人基本上属于湿热,体内的热很重,脚气就会非常旺盛。湿热一旦形成,患者再有不正确的生活习惯,那么脚气是不请自来,千万不要埋怨是别人给你传染的。中医对脚气的治疗方法,可采用中医艾灸疗法。1、艾灸前先用热水泡脚,可以在洗脚水中加盐或醋或花椒。只能加三者中一味。不能经常用盐泡脚,如果烂脚,也不要用

金银花和什么搭配治疗口臭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金银花对于胃火过盛或者肝火过盛引起的口臭具有治疗效果,但毕竟金银花不是专门治疗口臭的,单独吃治疗口臭效果比较差。这时候可以将金银花和一些能治疗口臭的中药材一起吃,比如山楂、栀子、五味子等,一起喝对于治疗口臭效果是比较好的。

艾灸也能治疗失眠

艾灸治疗失眠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神门、心俞、足三里、太溪、百会、肾俞为主穴。神门穴能养心安神,心俞穴能理气宁心,足三里穴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太溪、肾俞穴能滋阴补肾,百会穴能通畅脑气、宁静心神。所以艾灸上述几个穴位,能增进睡眠。 另外如烦躁、心情抑郁,可加灸太冲、阳陵泉穴,以行气解郁;如有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干少唾液、手足心热及盗汗等,可加灸三阴交穴以滋阴降火;如容易生气、不思饮食、腹胀、

带下病艾灸哪里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中脘。施灸方法: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

腹泻怎么艾灸 肠道湿热型腹泻艾灸

症状: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伴随发热,苔黄腻,脉濡数。施灸方法: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及背俞穴,任脉经穴经穴治疗。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 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施灸穴位: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曲池,内庭穴。

艾灸可以治疗什么病 艾灸治疗腹痛腹泻

腹部部定时疼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变稀,水分增加,甚至粪便中含脓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变成黄色稀水,气味酸臭,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大便是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痛等症状。下巨虚:在足三里下6寸,条口下约一横指处,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之功效,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肋间神经痛,下肢麻痹痉挛等症。天枢穴:采取仰

腹泻艾灸哪个部位图 食滞肠胃型腹泻艾灸

症状:肠鸣腹痛,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随不消化之物,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施灸方法: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穴进行治疗。艾炷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施灸穴位:中脘,上脘,天枢,上廉,下廉,公孙,内关。

艾灸条的用法

艾条灸简称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穴位艾灸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

舌苔发黄艾灸哪里啊

1.艾灸肺俞取穴: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艾灸方法:被灸者采取俯卧姿势,施灸者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功效:肺脏的湿热之气由肺俞外传于膀胱经,艾灸肺俞有祛热除湿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热内蕴引起的舌苔发黄。2.艾灸胃俞取穴: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