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用药八大误区
小儿感冒用药八大误区
误区1:感冒是小病,不用放心上?
感冒对某些人可能是小毛病,但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尚未完善,发生感冒的频率远大于成年人,如果儿童感冒后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在经受各种症状影响的同时,因儿童本身发育的特点,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所以当儿童感冒时应该尽早、及时地对症治疗。
误区2:抗生素是速效药?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而其实80%-90%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所以使用抗生素不会缩短病程,滥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恶化、体内菌群失调等,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所以使用抗生素需谨慎。
误区3:无需在意感冒药的成分?
儿童感冒后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因此,针对以上这些症状需要全面、均衡的配方来缓解症状。儿童感冒药物应具有四种成份:解热止痛剂、镇咳药物、鼻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物。很多儿童感冒药因缺少某些成份而影响疗效,而且均衡配方的意义不仅仅是针对各种症状的四种成份简单组合,同时各种成份在疗效方面会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相互消减不良反应。
误区4:口服药的疗效没有打针好?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后就去医院给孩子打针,认为这样做能尽快治好病。其实打针或静脉输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不如口服药。所以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只要给孩子选用安全的小儿感冒咳嗽产品即可。
误区5: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更好?
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有许多种类,因此很难确定引起这次感冒的病毒是什么,而且目前也没有针对哪一类感冒病毒特别有效的含有抗病毒成分的制剂。同时,滥用抗病毒药物,不仅无助于疾病治疗,相反还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小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在感冒药中添加过多成份会加重孩子负担。
误区6:一样治感冒,无须买贵的?
市场上很多感冒药往往配方相似。但是,由于工艺、设备不同,各个药厂出来的感冒药在纯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药物中存在过多的微量杂质就可能增加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所以家长应该为儿童选择专为儿童研制的值得信赖的安全品牌。
误区7:注射流感疫苗就不会再得感冒?
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并不是100%,往往只有60%左右,注射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得流感。而且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有上千种,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针对一种流感病毒。推广注射流感疫苗是为了减少流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误区8: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有人认为中药历史悠久,性情平和,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意服用。但是,科学证明“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对症下药。中药辨证相对西药复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咳嗽有热咳、寒咳、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之分,用药时也有寒、热、温、凉之分,若不对症,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小儿感冒中药有用吗
症状1:只是一般感冒,没有发烧和嗓子疼
处方:小儿解表颗粒。小儿解表颗粒,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防风、紫苏叶组成,可以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开水冲服,1—2岁每次4克,1日2次;3—5岁每次4克,1日3次;6—14岁每次8克,1日2—3次。
症状2:感冒同时伴有发烧,但不严重,而且没有咽痛
处方: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由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组成。主要功能为清热解表,用于小儿感冒、流感、发烧。1岁以内每次服6克,13岁每次服6—12克,4—7岁每次服12—18克,8—12岁每次服24克。
一般来说,小孩子普通感冒用以上两种办法就可以成功治疗感冒。当然,如果是轻微感冒,甚至不用吃药,次要多喝开水,鸡汤或者姜汤就会有一定的作用。这样对孩子的身体既不会有伤害,又能补身体。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建议家长采用这种办法
风热感冒吃什么药
风热感冒的治疗,大多数情况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热解表药物,通常很快见效)。方法很多,喝点凉茶;吃些清热解毒药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有三黄片,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板蓝根等等。也可以吃些治疗风热感冒的金银花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999小儿感冒灵、优卡丹、好娃娃、美林等药。 >>婴儿感冒分龄护理 3个月前感冒须立即就医
小儿风热感冒用药需更为谨慎,可选择专门为儿童设计的999小儿感冒颗粒,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苦甘颗粒也是治疗风热感冒非常常见的一款中成药,不仅如此苦甘颗粒还具有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宝宝感冒流鼻涕 用药要谨慎
风热感冒中成药制剂有:
抗病毒口服液
组方: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板蓝根颗粒
成分: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银翘解毒片
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鼓、牛蒡厂(炒)、桔梗、淡竹叶、甘草。辅料为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滑厂粉、薄膜包衣预混剂
盘点小儿感冒用药误区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1:感冒是小病,不用放心上?
感冒对某些人可能是小毛病,但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尚未完善,发生感冒的频率远大于成年人,如果儿童感冒后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在经受各种症状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的同时,因儿童本身发育的特点,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所以当儿童感冒时应该尽早、及时地对症治疗。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2:抗生素是速效药?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而其实80%-90%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所以使用抗生素不会缩短病程,滥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恶化、体内菌群失调等,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所以使用抗生素需谨慎。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3:无需在意感冒药的成分?
儿童感冒后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因此,针对以上这些症状需要全面、均衡的配方来缓解症状。儿童感冒药物应具有四种成份:解热止痛剂、镇咳药物、鼻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物。很多儿童感冒药因缺少某些成份而影响疗效,而且均衡配方的意义不仅仅是针对各种症状的四种成份简单组合,同时各种成份在疗效方面会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相互消减不良反应。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4:口服药的疗效没有打针好?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后就去医院给孩子打针,认为这样做能尽快治好病。其实打针或静脉输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口服药相比无显著差异。所以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只要给孩子选用安全的小儿感冒咳嗽产品即可。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5: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更好?
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有许多种类,因此很难确定引起这次感冒的病毒是什么,而且目前也没有针对哪一类感冒病毒特别有效的含有抗病毒成分的制剂。同时,滥用抗病毒药药物,不仅无助于疾病治疗,相反还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小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在感冒药中添加过多成份会加重孩子负担。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6:一样治感冒,无须买贵的?
市场上很多感冒药往往配方相似。但是,由于工艺、设备不同,各个药厂出来的感冒药在纯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药物中存在过多的微量杂质就可能增加儿童发生不良反应得风险。所以家长应该为儿童选择专为儿童研制的值得信赖的安全品牌。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7:注射流感疫苗就不会再得感冒?
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并不是100%,往往只有60%左右,注射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得流感。而且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有上千种,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针对一种流感病毒。推广注射流感疫苗是为了减少流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8: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有人认为中药历史悠久,性情平和,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意服用。但是,科学证明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对症下药。中药辨证相对西药复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咳嗽有热咳、寒咳、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之分,用药时也有寒、热、温、凉之分,若不对症,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小儿感冒用药的三大细节
一、儿童药品应以选择颗粒状:
目前市场上儿童感冒药,品类众多,其形式也各有不同,如:药片,冲剂,胶囊等。各位市民朋友有所不知,任何药品对于儿童胃肠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颗粒状药品对儿童胃肠道伤害最小,所以儿童药品应优先选择颗粒状药物,将药品对儿童胃肠道的伤害降至最低。
二、药品要具有针对性:
据资料显示,90%的儿童感冒都是由病毒所引起,所以儿童感冒药应以退烧快抗病毒类为首选,例如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优卡丹等专业针对儿童感冒的药品。切勿使用成人类药品,因为绝大多数成人药品中均不含抗病毒成分,而且成人感冒药很容易对儿童形成副作用。
三、用药不守时或乱加药剂:
很多家长为了让宝宝感冒尽快痊愈,便在药量上做文章,如:说明书上明确指出的用量,家长却偏偏增加一倍甚至等多,此方式不仅不能快速治愈儿童感冒,还为儿童身体健康增加了隐患!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工作等各方面原因,未能守时为宝宝用药,这样不仅削减了药物持续治疗的效果,同时也会令病毒逐渐适应 药性,慢慢转换成变异病毒,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重感冒。
弄懂宝宝感冒症状才好对症用药
第一,鼻涕的清和脓:
细菌感染的分泌物是发黄的,脓性的,而病毒感染的流物是清的。鼻涕由清转黄了,是合并细菌感染,需要用到抗菌药。
第二,鼻子不通气:
鼻子不通气的原因是鼻黏膜充血,和黏膜有关系的是两根管子,即鼻内管和咽鼓管,若宝宝感冒时除了流鼻涕还会流眼泪,就是鼻内管出问题。艾畅、惠菲宁这类药物适合鼻内管充血的缓解。而咽鼓管不通畅,则建议到耳鼻喉科做进一步检查,不只是感冒那么简单了。
第三,发烧发热:
爸爸妈妈们喜欢用手摸宝宝的身体,或是观察眼袋的颜色和眼周围皮肤的颜色,是否变青来判断宝宝是否发热发烧,这是不准确的,建议使用专业体温计来测量。
了解小儿感冒用药:
第一,小儿感冒常用西药
询问医生小儿感冒常用药,在家中备好这些药物。以便及时治疗小儿感冒时,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第二,小儿感冒常用中药:
小儿感冒的初期时,清热解毒一类的重要,是基本用药。
第三,小儿感冒抗细菌用药
如果您的孩子在医院做常规检查,白血球高,中性分类也高,证明孩子的感冒是细菌感染所致,阿莫西宁、头孢,或者是阿奇霉素这类抗细菌药适合在此时使用。
第四,感冒初期及时用药:
爸爸妈妈们在宝宝感冒初期就要及时使用小儿感冒药,大多数药品的功效是缓解感冒症状,改善鼻子充血,减少分泌物,抑制感冒病毒和细菌持续繁殖。
以上信息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对宝宝感冒时的不同阶段的症状及用药有个大概了解,此时仍应遵照医生的嘱咐,让宝宝按时按量用药,并辅助适当的饮食营养,及适量运动,宝宝就可以早日恢复健康
小儿风热感冒吃什么药
小儿风热感冒用药之了解风热感冒
小儿多见风热感冒,表现发热重,怕冷轻,有出汗、咽干疼痛、鼻塞、咽充血明显、舌苔黄等症状。常用辛凉解表的中成药。
小儿风热感冒用药之小儿感冒冲剂
小儿感冒冲剂主要成分是疏散风热解表的藿香、菊花、薄荷,清热解毒的大青叶、板蓝根、连翘以及清肺热的石膏。1岁内每次半包,1~3 岁每次2/3包。此药还对扁桃体炎有效。但小儿体质十分虚弱不用。
小儿风热感冒用药之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主要成分是柴胡、黄芩、连翘、金银花、大黄等。适用于感冒高热患儿。
1岁内每次5 毫升,1~3 岁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当服药24 小时后未见明显效果,应前往医院诊治。
小儿风热感冒用药之牛黄清热散
发热较高时,可用牛黄清热散,或紫雪散与汤药。同时,要注意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鱼、肉等食物。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为宜。并保持大便通畅。
小儿风热感冒用药有哪些呢?以上就是关于小儿风热感冒用药的介绍,在用药期间家长仍需仔细观察小儿精神状态和反应,如病情有变化,立即就医。感冒治愈后,及时停药。
小儿感冒不要服用成人感冒药
对孩子感冒很多家长非常着急,一到医院就要求输液,要求使用各种高档抗生素。
小儿感冒治疗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大多数初期都是病毒感染,血象不高。对于病毒性感冒,抗生素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发烧是机体对病毒的一种抵抗,除了那些明确有合并性肺炎、血象高的患者,可以酌情给予退热处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外,体温不超过38℃,血象不高的,尽量不要输液。可以对症处理,吃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如小儿感冒冲剂等。要给孩子多饮水,注意休息,多吃蔬菜、水果等一些清淡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有的家庭储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去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含有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和生长,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小儿尽量不要使用阿斯匹林、特别是复方阿斯匹林。这种药虽然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小儿感冒用药别太早
用药别太早: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咳嗽两声,家长就立即给吃上药或马上看医生,而且大多数家长愿意选择患儿很多的大医院。结果,本来无碍的轻微感冒,可能由于“保暖”太过,或者周围都是有病的孩子交叉感染,而变成重感冒。所以如果孩子不发烧,吃、拉、撒都正常,不要急于吃药和看医生。
慎用退热药: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只有当体温超过39度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药;但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如阿司匹林虽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或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在服用退热药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副作用。
忌用抗生素:小儿感冒多是由病毒所引起,使用抗生素往往无效,但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小儿感冒药误区
1.有的家长可能从自身经验的角度出发,认为感冒是小事,不用着急上火,也不用吃药,自己就可以痊愈,事实上,很多人是不药而愈的,但是儿童这个年龄段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因为儿童身体尚且发育的不是很健全,自身免疫系统还比较薄弱,所以抵抗感冒的能力比成人要差很多,所以儿童患上感冒的几率远远高于成人,成人能够抵抗的感冒病毒,儿童可能就抵抗不了,如果患上了感冒不加以治疗的话,可能会转为其他的疾病,比如: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所以儿童患上了感冒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诊治。
2.很多家长认为抗生素就是速效药,孩子一感冒就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这是不对的。感冒往往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是能够起到抑制与杀死细菌的作用,不能够对病毒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加,体内菌群失调等,所以孩子感冒了一定要慎重使用抗生素。
3.很多家长在给孩子用药的时候不是很在意药品的成分,胡乱的配药使用,这是非常不对的。很多药品的成分具有相同的成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叠加使用。在使用药物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症状配合使用,使得药品的成分能够互相补充。
4.有很多家长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口服药的效果不如打针。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过度治疗只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对于疾病本身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5.另外还有几个误区:有很多家长认为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更好;一样治疗感冒,成分一样的药物不用买贵的;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一定不会再得感冒;中药没有任何副作用等。事实上这些都是感冒用药的误区,都是不正确的,所以家长朋友一定要注意,不要在这些误区中栽跟头。
小儿感冒用药4大要点须知
1、正确使用抗生素
小儿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病,比如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许多家长有这样的误区,只要小儿一感冒就会搭配抗生素服用,希望能尽早治愈。殊不知,抗菌药对病毒毫无作用。
若感冒迟迟未好,可能会并发细菌感染,这时就要考虑使用抗菌药。例如,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注意:“不滥用抗生素”不代表一点都不用。有些家长总是走极端,一听到“消炎药”就赶紧拒之门外,不考虑患儿实际情况,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2、不急于服用退热药
孩子一发热,大人们就慌了神,就怕宝宝烧坏了。退热药要第一时间给患儿喂下去,才会安心。
其实,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人体在患病时发烧是身体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我们的身体藉由升高体温,来调动自身的防御系统杀死外来病菌,从而缩短疾病时间、协助身体恢复健康。
当然,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是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等
体温37.3℃-38℃为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退热的一般方法选择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冷湿敷法等。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
注意:当小儿体温过高,甚至引起高热惊厥时,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3、避免超量用药
导致超量用药的原因,一般有三个:
a、为缩短患儿病程,家长有意识加大药量。
“请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服药”,有些家长还是会特意加大用量,以为这样感冒就能快速治愈。
b、只按照年龄范围用量,不考虑小儿实际体重。
有些患儿体质较差,体重远不及正常同龄幼儿。家长在给患儿喂药时,应考虑患儿实际体重,而不是单纯的只根据年龄去判断药物用量。
c、家长无意识重复用药。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流涕、鼻塞、咳嗽时便先后或同时给孩子吃诸如小快克、护彤、小儿感冒灵颗粒等等。这些药的商品名称虽各不相同,但其主要成分和作用大致相似。
其中大部分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扑尔敏及人工牛黄、咖啡因等。当幼儿服用两种以上成分相似的感冒药时,不仅使药量加倍,还使药品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加。
由于儿童的肾脏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很多药物不能即时消解,会在体内积蓄,增加毒副作用。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安全用药。
4、提前服用感冒药,并不能预防感冒
有些家长看到周围的小朋友感冒了,为了安全起见,提前给孩子吃感冒药,以为就可以预防感冒了。事实上,并没有可以预防感冒的药,所谓的感冒药主要是用来缓解感冒症状的。
因为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不治疗,一般一周左右也就好了,所以感冒最主要的就是对症治疗,目的是让孩子感觉不要那么难受,并不是为了预防感冒或者让感冒更快痊愈。
正确预防感冒的方法:应避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出行时,应及时佩戴口罩;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消毒;均衡搭配饮食,水果蔬菜不可少。
小儿感冒可以使用抗生素吗
勿迷信抗生素与输液的疗效
我们做过一项调查,参与调查家长的宝宝们,67.9%为1-5岁的学龄前儿童。在选择小儿感冒药的依据上,37.61%家长更偏重于疗效,22.02%更偏重于副作用小,专家指出,一些家长在应对小儿感冒时偏重“疗效”,孩子一感冒即给孩子用抗生素,认为用了抗生素,两三天孩子的感冒即可痊愈。事实上,小儿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目前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只对特定的细菌起作用,对病毒是没有作用的。盲目使用抗生素则有可能会造成抗生素滥用,引起种种不良反应。为此,专家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切勿在小儿感冒早期就使用抗生素。
此外,专家还指出,很多家长都相信打吊针疗效更好。事实上,静脉输液是在孩子无法进行口服营治时才采取的治疗手段,比如当孩子病情严重时,通过静脉输液给他输进液体,维持孩子体内循环,同时带入药物。专家提醒家长们,其实大多数早期感冒都是自限性疾病,即不需特殊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比如多喝水、多休息等,靠自身免疫就可以痊愈的。
小儿感冒家庭备药有学问
调查显示,家长最常给孩子服用的小儿感冒药是:葵花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42.20%)、999牌小儿氨酚那敏颗粒(41.28%)、护彤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39.45%)、复方板蓝根颗粒(27.52%)、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22.94%)、小柴胡颗粒(22.02%)以及强生美林(11.01%)。专家建议家长们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些小儿感冒药,如美林、护彤、佐儿百咳静糖浆、999儿童感冒灵等;较小的婴儿可以准备艾畅;大一些的婴儿可以准备惠菲林等,以备不时之需,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孩子服药。
此外,专家还特别提醒广西、广东的家长需要特别注意一种特殊情况——蚕豆病,也就是G6PD缺乏症,是因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患有这种疾病的儿童,很多感冒药、退烧药都是不能吃的,否则将会出现急性溶血症状。
小儿感冒用药需对症
调查还显示,在小儿感冒药的选择上,44.04%家长偏向于使用中成药,30.28%选择了西药,12.84%则比较信赖中药。对于儿童用药,很多人都认为中药、中成药比西药毒副作用少,儿童服用更安全,调查数据也显示出家长们对中成药更为信赖的倾向。
对此,专家表示,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副作用。宝宝感冒选择中药还是西药,还是得根据宝宝的体质和病情,对症治疗。如果孩子病情比较急,可以使用西药快速制止病情蔓延,例如退烧的药品有氨酚黄那敏、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如果选用中成药时,则要特别慎重。如果孩子是风热感冒,要选清凉解表的药,例如热毒清、银翘散等;如果是风寒感冒,这时就不能使用清凉的药物,可以让孩子多吃姜、葱等热物,多喝点热姜水或者用姜水泡脚。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越使用抗生素,其对宝宝的免疫力危害越严重。以上是关于小儿感冒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相关讲解,您在阅读之后,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吗?专家提醒,对于小孩子感冒,还是尽量少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