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研究:跑步量过大等于没跑

研究:跑步量过大等于没跑

近年来,跑步成为越来越“时髦”的一项全民运动,人们因为各种理由纷纷加入“跑步军团”,除了减肥瘦身,更多人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调查表明,过于积极跑步的人的平均寿命其实和不怎么跑步的人相差无几,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一样,适度是问题的关键。跑步这项看似适合“全民”的运动,同样需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去参与。

“越跑越长寿”并非绝对

几年前,据美国MSNBC网站报道,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国家跑步俱乐部成员进行了20年跟踪发现,跑步者在这期间的长寿几率,要比不跑步但生活方式同样健康的人高近50%。而近日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会议上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平均一周跑步里程大于20英里(约32公里)的人,没有那些每周跑步量小于20英里的人长寿。事实上,他们的平均寿命和不怎么跑步的人差不多。研究者分析了超过3800名年龄大于35岁的男女研究参与者的数据。参与者们要报告他们每周的跑步里程,以及他们心血管健康状况的信息和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常见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将近70%的研究参与者的跑步里程都多于每周20英里。

将长寿与跑步里程相对照,研究人员发现了U字形数据结构,并得出结论:每周有适度跑步量的人最长寿。研究者并没有发现心血管健康或止痛药使用,与长距离跑步者较短寿命的明显联系,因此这种联系背后的原因仍然不清楚。近年来不少研究都显示,跑步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新研究却支持耐力运动存在风险的观点。梅约诊所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多的锻炼可能会损害心血管,例如发生心脏和血管膨大的现象。因此,对于一部分不爱运动的人群来说需要提高运动量,而对于另一部分运动积极分子而言,则需要节制自己的运动量。

“适量”标准因人而异

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每周有适度跑步量的人最长寿,对于很多崇尚健康的人来说,跑步是一项最便捷有效的运动方式。很多人都知道“适量”的重要性,运动起来必须有“度”。美国中央心脏病学会的心脏病学家James O'Keefe博士认为,只要你乐意便可节制自己的运动量,我们的人体基因上就是契合此等程度的运动的,我们的人体构造不适合一次性奔跑26英里(约42公里),或者间断跑完100英里(约161公里),又或者进行连续12小时的长距离三项全能运动。

记者采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力衰竭专科陈样新主任时,他表示,对于不同性别、年龄阶段以及身体状况的人而言,“适量”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专家建议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标准但并不代表适合所有人,最科学的运动方式是根据自己的实行情况找“度”。“适量”运动的标准,要根据不同人的健康、体力和心血管功能状态,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运动喜好等个体化特点制定,每一运动处方内容都应遵循FITT原则,包括:运动形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及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就运动强度来说,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运动所获得的心血管健康(也叫‘体适能益处’)也会增加。”他说道:“但必须要根据自己实际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运动强度。”

识别“危险信号”成为保命关键

无论是在足球场上或者运动场上,都曾经出现过有运动员因心脏问题暴毙的噩耗。陈样新主任提醒大家,虽然跑步受到损伤的几率比其他运动都要低,但在运动时依然要警惕身体所给出的“危险信号”,一旦察觉出不妥要沉着应对。

“首先,需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估,不要过分超越自己平时的运动量,而应该循序渐进。其次,要了解自己的家族史,是否有一些直系亲属有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有一些容易导致猝死的疾病,比如马凡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及其他的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如有这些家族史,那么就需要对自己做个评估后再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此外,有哮喘的患者也不宜从事过于剧烈的运动,而且需要随身备有一些哮喘的急救用药。”他说道。

此外,关于如何早期识别这些危险信号,有些症状或表现可作为参考。比如胸痛、和平时运动量明显不匹配的胸闷或气促等、出冷汗、头晕、眼前发黑等。陈样新主任强调,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终止运动,就地休息,必要时请去医院做检查。

“失能”也是一种残疾

“过量运动有危害,其实缺乏运动也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例如肌纤维萎缩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和肌肉体积减小,随之肌肉氧化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运动耐量降低和体能明显下降。”陈样新主任表示,此外缺乏运动人群的肺活量明显低于长期坚持锻炼人群的肺活量,而肺活量是机体供氧的重要保障。有研究显示,虽有规律的日常活动,但停止运动训练4~6周后也可见到最大摄氧量明显下降,提示日常活动并不能代替运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失能’也是一种残疾,心脏病患者或者老年患者即使肢体活动自如,如果失去日常生活能力,意味着处于残疾状态。因此,生命在于运动,这里的运动当然是指根据个体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全民马拉松属于“极限运动”

陈样新主任告诉记者,大量的研究证实,有效、规律、适当强度的运动对于心血管健康来说有很多好处,例如可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功能等。此外,还可以降低再住院率,及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率和死亡率,由此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长跑或者过量跑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属于极限运动,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因此,对已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或有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议进行长跑,而应该根据医生的运动处方,重新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运动量的运动方式。“目前认为,运动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辅助,而是一种治疗方法,因此,医生就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出具运动处方。而具体应该如何评价患者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这还要涉及一个危险分层的问题。”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是否心肌梗死、运动试验ST段变化、射血分数、肌钙蛋白水平、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有无心理障碍,提出心血管病患者危险分层方法,然后再根据危险分层等级的不同,给每个患者不同的运动建议。

老年人如何预防退化性关节炎

退化性关节炎为中老年人常见病

退化性关节炎为中年人、老年人常见关节疾病,这种疾病主要特征在于关节软骨一再磨损,进而造成关节结构出现关节液聚积、骨头过度生长、肌肉、肌腱变脆弱等变化。患者动作不但容易受到限制,还会产生关节疼痛、肿胀等现象。

规律跑步,可预防中老年人退化性关节炎

退化性关节炎风险因子包括体重过重、年龄、关节受损、关节承受过大压力、家族史等。研究人员指出,过去有人针对男性跑步选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跑路与退化性膝关节炎大有关联。不过研究结果不一定适用所有族群。

研究人员分析一项退化性关节炎研究数据,涵括两千六百八十三人,在这些人当中,女性占百分之五十六,平均年龄六十四点五岁,BMI(身体质量指数)平均为二十八点六。这些人都曾接受膝关节X光检查,以确认是否有退化性关节炎症状。研究追踪四十八个月。

研究人员比较这些人运动习惯发现,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规律跑步习惯,出现膝盖疼痛比率就会大为降低,且较不会产生退化性关节炎。很多身体质量指数较低的人都有跑步习惯。研究人员认为,没有退化性关节炎的人,不管年纪大小,都不用刻意限制跑步。

跑完步喝饮料是不是等于没跑步

根据情况看。

跑步可以起到增强肺活量、提高免疫力、帮助减肥等多种功效,在跑步后喝饮料,主要是为了补充跑步过程中所流失的体液,以避免出现水电解质失衡现象,一般对跑步效果是没有太大影响的。

但由于饮料大多都含有糖分,如果是通过跑步来帮助减肥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对减肥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减肥的人群建议选择一些无糖的饮料,或者选择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等一些不含热量的水为好。


每天跑步5分钟就有奇效

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每天跑步的人平均比没有跑步习惯的人寿命长三年,而且每天跑步5分钟就能达到健康效果。这意味着,即使是少量高强度运动,益处可能也超出意料。

报道称,最近几年适度运一直是许多健身研究和多数锻炼建议所强调的重点。美国政府2008年正式发布的运动指南中建议,人们应该每周至少四天,每天做约30分钟的适度运动。建议中还指出,每天用上述时长的一半,即约15分钟做剧烈运动,能带来同样的益处。

但该数据相对缺乏科学依据,因为几乎没有大规模的研究仔细追踪过剧烈运动量达到多大,才能产生降低疾病风险和延长寿命的效果。至于要想产生同样的效果,剧烈运动量最小可以有多小,相关的研究就更少了。

因此,研究人员采用规模庞大的数据库中的信息。研究人员从这个数据库中选择了55137名年龄在18到100岁的健康男性和女性的记录,他们到诊所检查的时间距今至少已有15年之久。在这个群体中,24%的人称自己跑步,不过他们惯常的跑步距离和速度大相径庭。

之后研究人员查看了这些成年人的死亡记录。在这中间15年左右的时间里,几乎有3500人死亡,许多人死于心脏病。

不过,跑步者患病的概率要远远低于不跑步的人。即使研究人员考虑了超重或吸烟的因素,跑步者的总体死亡风险也比不跑步的人低30%,而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比不跑步的人低45%。

长期坚持跑步的好处

据美国报道,爱荷华州立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州彭宁顿生物医学中心等机构最新进行的一项关于运动与死亡的大范围研究显示,每天只要跑步5分钟,就能大大降低人们过早死亡的风险。

这项最新研究的数据来自于达拉斯库珀诊所和其研究所中规模庞大的数据信息库。研究人员从这个数据库中选择了5.5万多名年龄在18~100岁的 健康志愿 者,他们到诊所检查的时间距今至少超过了15年。在这个群体中,24%的人称自己跑步,不过他们惯常的跑步距离和速度大相径庭。之后研究人员查看了这些成 年人的死亡记录。在这为期15年左右的追踪调查期内,有近3500人死亡,还有不少人死于心脏病。

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跑步者患病的概率要远远低于不跑步的人。即使研究人员考虑了超重或吸烟的因素,跑步者的总体死 亡风险也比不跑步的人低30%,而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比不跑步的人低45%。就算是超重且吸烟的跑步者,早逝风险也低于不跑步的人,这与后者体重或吸烟习惯 如何关系不大。从整体上来看,跑步者的寿命比从不跑步的人要长3年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人们跑步的时间是长是短,都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好处。

赤脚跑步好吗

1、跑步不仅对身体好,而赤脚跑步对记忆力提高还有帮助。近日,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在赤脚跑步后,参与者回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改善,而穿鞋跑步并没有这种效果。

2、研究者选取了72名志愿者,要求他们赤脚或穿着鞋子跑步,按照自己的速度跑16分钟。在跑步前后,研究者对参与者的记忆力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赤脚跑步后参与者的记忆力提高了近16%,而穿鞋跑步时并没有显现出相同的效应。研究者认为人在赤脚跑步的时候,需要格外关注地面环境,避免踩到会伤害脚的物体,从而调动更多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因而造成了这种差异。

3、这项研究成果表明,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会对记忆力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跑步时,不妨在公园的鹅卵石上光脚跑步,这既有乐趣,也能提高记忆力。


跑步和步行那种锻炼方式更健康

步行和跑步,是美国成人中最普遍的体育锻炼方式。但二者对身体健康孰优孰劣的问题,却一直存在着争议。现在,各种各样把跑步和步行进行直接比较的新研究,给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答案。他们的结论是什么?这几乎要完全取决于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控制体重,不管我的观点是否有些浅薄,跑步要比步行强得多。上个月在《体育运动中的医学和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它的题目就言简意赅直切主题——跑步比步行更有利于减肥”。 研究人员从“全国跑步和步行者健康研究”项目招募的15237名步行者和32215名跑步者里,搜集了相关的调查数据,这项研究是加州伯克利的“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正在主持进行的一个项目。

在参加这项研究时,参与者要提供他们的体重、腰围、饮食及每周步行或跑步的里程数字,并在六年后,再检测一次这些数据。

刚参加这个研究时,跑步者几乎都要比步行者瘦。而且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这种状态。在过去的几年中,跑步者在保持体重和腰围方面,都比那些步行者要强得多。

这种差异在55岁以上的参与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个年龄组里跑步者的跑步量并不大,而且一般每周在锻炼中消耗的热量,也并不比年长的步行者多。 但他们的体重指数和腰围数字,却要比和他们同龄的步行者明显低很多。

为什么跑步比步行更有利于控制体重,其原因目前尚不明朗。但似乎很明显,因为比步行要花费更多的力气,跑步每小时要燃烧更多的热量。 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伯克利的这项研究和其他研究却表明,在能量消耗大致相当时——也就是步行者外出步行几个小时,且和一个跑步者一样,在一个星期的锻炼中消耗了同等热量的情况下,跑步者依然能长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体重。

研究表明,另一个虽然很小,但却引起人们兴趣的原因是,跑步对胃口的影响。在这篇去年发表在《肥胖症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让9个有经验的女性跑步者和10个坚持步行锻炼的女性,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向在怀俄明州立大学的运动生理学实验室报告情况。其中有一天,这两组人要在跑步机上走或跑1个小时。第二天,他们都休息1小时。在这两种情况的全部过程中,研究人员都会监测他们消耗的总能量。他们还从这些志愿者身上抽取血样,来监测他们身体中和食欲有关的某种激素水平。

在完成这两个实验后,便让这些志愿者在一个房间中休息, 房间中摆满了自助餐,她们可以随意取用。

步行者出来时很饥饿,吃了比她们一个小时在跑步机上步行消耗的热量高出50卡路里的食物。

而那些跑步的人,挑选了自己的食物后,吃进的热量却比她们在跑步中消耗的热量,少了近200卡路里。

锻炼完成后,那些跑步者还被检验出,她们血液中的一种名为酪酪肽的激素水平高了很多,这种激素已经被证明有抑制食欲的作用。而那些步行者身体中酪酪肽的水平没有增加,她们的食欲非常旺盛。

所以,要想吃得少,就要先跑步。

但是按照其他检测健康的方法,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步行至少和跑步一样有效果,而且在某些情况中,步行的效果似乎更好。从今年5月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其数据是从《跑步者及步行者健康研究》中采集的)发现,和那些不爱运动的人相比,跑步者和步行者一样,都能减少得白内障的危险,这是锻炼带来的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处。

跑步时摆动手臂能够节省体力

研究人员发现,在跑步时摆动手臂可以帮助人们节省体力。研究人员声称,跑步时摆动手臂,实际上可以帮助人们跑得更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跑步时摆动手臂只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

“虽然这背后的原理已经相当清楚了,研究人员对人类跑步过程中摆动手臂带来的代谢性的好处并没有达成共识。”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布朗大学的生物力学家克里斯托弗•阿雷拉诺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写道。在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些跑步爱好者。

第一次,研究人员要求13名跑步者在跑步机上按正常的速度跑步,并测量他们跑步时消耗的氧气量,以及他们呼出二氧化碳的量。接下来他们让志愿者用三种无需摆动双臂的不同的方式来跑步:轻轻在背后紧握着手、双手交叉在在胸前以及将手放在他们的头顶上。

科学家发现,摆动手臂跑步与将双手背后握紧跑步相比,可以减少3%的体能消耗,而与将双臂交叉于胸前跑步相比,可以节省9%的体能,而与将双手放在头顶上相比,可以节省13%的体能。

“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我们的一般假设:摆动手臂跑步,可以减少人类的代谢损失,”他们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手臂摆动可以使身体的旋转度最小化。我们推断,在跑步时积极摆动手臂,可给人体同时带来代谢和生物力学上的好处。”

跑步后喝水等于白跑吗

并不。

跑步的好处有很多,消耗热量、燃烧脂肪,锻炼身体的肌肉群,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肺活量等等,喝水并不会影响跑步带来的好处。

相反,在跑步的过程中大量出汗,带走了身体的水分和盐分,在运动后休息几分钟之后就需要补充水分或者是淡盐水。


跑步会导致胸部下垂吗

一、跑步会使胸部下垂吗?

近来业内出了一项研究报告。在针对2013年伦敦马拉松的跑者的一项研究显示:

32%的女跑者表示偶尔会感到胸部疼痛,其中17%的人会因此而减少了训练量。

也许看到这里,觉得还是别跑步了,对胸比较好。

但是与此同时,国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在20%-30%。而有证据显示跑步是预防乳腺癌的最佳方式。

二、当跑步时,胸部运动更剧烈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研究员米歇尔·诺里斯在实验室内专门研究胸部移动。

在诺里斯的研究显示,没有支撑保护的乳房在跑步时的移动距离达到15厘米,其中50%属于上下运动,左右和前后运动各占25%。

当然,乳房的大小不同,移动距离也是不同的。

跑步到底伤膝盖吗

跑步会损伤膝盖的说法让很多人望跑兴叹,甚至许多医生也不建议人们跑步,因为跑步会带给膝盖过多的冲击力,甚至造成膝盖过度使用而退化。

但瑞典的一项研究却发现,跑步反而有益于关节健康。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一组有关节炎风险的人每天跑步,另一组人则不运动。核磁成像技术显示,跑步者的软骨健康得到明显提升,这表明跑步有利于关节健康。跑步可刺激软骨修复一些自身的小损伤,人体撞击地面会促进软骨特定蛋白质的合成,使其更健壮。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比如40岁,软骨每年都会流失一部分。如果你的膝盖没有毛病,每周以适当速度跑步5—6次,软骨和关节将会非常健康。

跑步伤不伤膝盖,取决于你是否用适当的方式来跑步,和跑步这个运动本身并没有关联。跑步对于膝盖所造成的伤害根本不会比走路来得多。甚至,跑步还有助于锻炼腿部与膝盖周围的肌群,延缓膝盖退化速度,不用靠补品,年老时仍有健康强壮的膝盖。

跑步会使胸部下垂吗

一、跑步会使胸部下垂吗?

近来业内出了一项研究报告。在针对2013年伦敦马拉松的跑者的一项研究显示:

32%的女跑者表示偶尔会感到胸部疼痛,其中17%的人会因此而减少了训练量。

也许看到这里,觉得还是别跑步了,对胸比较好。

但是与此同时,国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在20%-30%。而有证据显示跑步是预防乳腺癌的最佳方式。

跑步会使胸部下垂吗?运动达人专业回答!

二、当跑步时,胸部运动更剧烈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研究员米歇尔·诺里斯在实验室内专门研究胸部移动。

在诺里斯的研究显示,没有支撑保护的乳房在跑步时的移动距离达到15厘米,其中50%属于上下运动,左右和前后运动各占25%。

当然,乳房的大小不同,移动距离也是不同的。

相关推荐

是什么让我们后非常舒服

通常人们认为的人感受的快感是内啡肽带来的,而德国研究人员据此认为,这种快感是由内源性大麻素引起的,这与人们吸大麻是一样的感受。人体产生的天然化学物质内啡肽,具有与吗啡类似的镇痛作用。在高强度的锻炼中,肌肉拉伸或撕扯能促使人体加速分泌内啡肽。为了证实这点,德国研究人员对老鼠进行了三次实验,以便找出是哪种化学物质让的人产生快感。该研究报告的记者说:“如果你在老鼠的笼子里放一个可供它们的轮子

能提高记忆力吗

赤脚提高记忆力研究者选取了72名志愿者,要求他们赤脚或穿着鞋子,按照自己的速度16分钟。在前后,研究者对参与者的记忆力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赤脚后参与者的记忆力提高了近16%,而穿鞋时并有显现出相同的效应。研究者认为人在赤脚的时候,需要格外关注地面环境,避免踩到会伤害脚的物体,从而调动更多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因而造成了这种差异。这项研究成果表明,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会

后如何避免肌肉酸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大军,无论是绕圈还是路,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然而对于一些以前习惯突然开始的运动爱好者来说,会发现完步后第二天腰酸腿痛,如何避免或者说最大限度地缓解肌肉酸痛呢?首先,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像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低负荷的负重训练,将能使肌肉活动部位的关节放松,加速血液循环,并要适当地伸展活动肌群。其次,

完步吃什么比较好 完步喝水等于

不会。水其本身是有热的,而完步减肥主要的目的是热的减少,完步之后饮用水也不等于本来就会导致体内的水分流失,这个时候体重是有所降低的,而喝水之后会回升是正常的。是一种的有氧运动,对于身体的减肥效果本身就不会在短时间内起到很明显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喝水并不会影响减肥,还有利于减肥。

盲目效果差

你还在随心所欲不着边际地运动,想以此改善健康吗?其实,有节律地运动才更有助于健康!科学研究证明,锻炼身体不仅要遵循机体自身的代谢规律,还应遵循运动本身蕴含的规律。而节律运动就是遵循运动规律所进行的运动。节律运动,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的运动,即动作按照一定的节奏、有力度地重复、协调持续地进行。如散步、慢、游泳、舞蹈等提高锻炼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等的锻炼方式,就属于基础性节律运动。研究表明,在康复

穿什么鞋最好 降低负载率有助预防运动伤害

时,足部着地时的作用速度称为「负载率」(Loading rate),过去研究发现,这可能影响受伤风险。研究人员以29名者为研究对象,想了解如何可以减少时的负载率。研究人员将这些者分成两组,一组人穿薄底鞋,另一组则穿一般鞋,研究发现,如果穿薄底鞋,加上时以前段脚掌先着地,可以有效减少负载率,而穿一般鞋的人,无论是前段脚掌先着地,还是以脚跟着地,负载率所差无几。

中老年人可以延年益寿

说慢可以延年益寿,很多人肯定不相信,以为这只不过是一种人云亦云的心灵鸡汤类的东西而已。实则不然,慢有助于延年益寿,这是有科学根据的。研究显示,每天只要5分钟,就能大大降低人们过早死亡的风险。这项最新研究的数据来自于达拉斯库珀诊所和其研究所中规模庞大的数据信息库。研究人员从这个数据库中选择了5.5万多名年龄在18~100岁的健康志愿者,他们到诊所检查的时间距今至少超过了15年。在这个群体中,

增强性能力吗

1. 性欲年轻5岁运动医学研究表明,在有氧运动中,那些可以让手臂和腰腹活动起来的耐力运动最能提高性爱质,最典型的是慢,能让66%的人性生活质得到改善。美国一项为期10年的“马萨诸塞男性衰老”研究也发现,久坐的男性患ED比例最高,而每天哪怕只快走或慢20—30分钟,都对ED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和不运动的人相比,每周3小时以上的人,发生ED的风险会降低30%左右,性爱能力会年轻2—5岁。

户外机哪个减肥效果更好

一、燃脂效率在角度为零的情况下,路的能耗更大些。原因是因为户外更易受到风的阻力,因此会消耗更多的能。另外,在时身体重心的垂直移动会较少,即整个身体的上下移动会减少,因此身体在时所需做的功较少。但是,在倾斜角度为1度时,两者的能消耗差异不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机不同倾斜角度来提高燃脂效率。二、安全性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意外事故和运动损伤。1、意外事故应该说路

为什么运动后会产生快感

有些热爱的人在奔过程中会出现双脚变轻,越越有力、越越愉快的体验,这个现象被称为者的“高峰体验”。科学家们认为这种体验并不是内啡肽带来的效果,应为这种物质无法穿过血脑屏障,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弄清在锻炼结束后的那种愉悦和平静感觉的来源。最近,一项发布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内源性大麻素可能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