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脱臼应注意的事项
小儿脱臼应注意的事项
在游戏中“拉大锯扯大锯”,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往往会忘情地牵拉对方,如用力过猛,很容易导致脱臼。另外,家长领着孩子玩时帮助小儿跨台阶、上楼梯或为避免小儿摔倒,有时会突然用力牵拉小儿的前臂,急躁鲁莽的拉拽,均可引起肘关节脱臼。这种现象多见于2~3岁的小儿,女孩更易发生。当孩子在游戏中有牵拉动作,且突然喊疼痛,拒绝别人移动他的肘部;不肯用患侧手拿取物品或上举活动,试着前后旋转肘部时因疼痛而啼哭,肘关节常表现轻度弯曲,手心向下旋垂于胸前,但表面无明显变化,要想到有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可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脱臼后,需及时给孩子进行复位。
复位后疼痛立即消失,患肢不再拒动,肘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但有些经常发生脱臼的小儿,手法复位后最好用三角毛巾或绷带将患肢固定在胸前7~10 天,同时避免再牵拉,以免造成习惯性脱臼。幼儿脱臼虽经复位但很容易复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致到了8岁以后,幼儿发生脱臼的几率才会大大降低。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帮孩子穿衣服,还是同孩子做游戏,家长都应尽可能注意避免猛力提拉孩子的胳膊,即使要拉,也应选择上臂部位,而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则应告知孩子们游戏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别让肩关节脱臼成“习惯”
肩关节为啥“爱”脱臼
高强度军事训练引起的脱臼中,肩关节脱臼最为常见。
为什么肩关节容易脱臼,这得先谈谈关节的构造。人体有206块骨头,骨头和骨头之间连接的部位叫关节。根据不同的连接方式,关节可以分成“不动关节、微动关节和活动关节”,肩关节就属活动关节。
构成肩关节的两块骨头是肩胛骨和肱骨头,肱骨头的球形关节面正好落在肩胛骨的关节盂内,因此肩关节也被称为球窝关节。肩胛骨的关节盂很像一个碟子,下凹部分很浅,虽然可以让人体的上肢有很大的活动范围,但由于关节臼浅特别容易脱臼。训练中,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时,肩关节受到突然的外来暴力,导致一端骨骼冲出关节臼产生脱臼。由于肩关节臼浅,脱臼复位以后容易再次脱臼,形成所谓的习惯性脱臼。
习惯性脱臼危害多
肩关节脱臼属一般性常见训练伤,复位后疼痛消失快,不少受伤官兵对复位后的康复重视不够。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关节囊撕裂、撕脱以及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让关节变得松弛失去弹性,埋下习惯性脱臼的祸根。
脱臼一旦成了习惯,日常训练和生活就会受到许多限制。不仅无法从事器械、投弹、障碍等大强度的军事训练,而且在拉扯重物、穿脱衣服等日常活动中也可能会发生脱臼或半脱臼,以至往高处放东西、晾衣服、换灯泡等工作也要请人代劳,十分不方便。而且脱臼的次数越多,关节的活动范围受到的限制就越大。最严重时,连平时走路颠簸、晚上睡觉翻身时,肩关节也可能会自动脱落。
脱臼切勿盲目复位
军事训练中一旦发生肩关节脱臼,应立即停止脱臼关节的一切活动,对开放性关节脱臼,需尽早做伤口包扎。在野外训练时,可用毛巾或武装带将前臂吊于胸前,使上臂保持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90度,随即送医。
训练造成的肩关节脱臼主要采取手法复位,通过关节镜适时修补剥离的肩盂唇韧带、收紧关节囊膜,以减少日后复发的几率及带来的困扰。复位后用肩吊带保护2-4周,并开始被动关节活动,8周后开始肌力训练,12周后恢复日常活动,4-6月后就能恢复正常训练和工作。
肩关节脱臼复位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对施行者的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力道不准确,不但无法起到治疗效果,还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专家提醒战友们,非专业医生不要盲目复位。第一次肩关节脱臼后,如果没有正确固定、盲目自行复位、恢复不彻底擅自活动等,都有可能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造成习惯性肩关节脱臼。
儿童手腕脱臼怎么办
一、儿童手腕脱臼怎么办?
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时间越早,复位越容易,效果越好。但应由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进行复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抱患儿端坐,术者同患儿相对。将患肘屈曲90度置患儿身旁。术者一手握住上臂下端,以防止肩关节转动,并将拇指置于桡骨头处。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连续做数次前臂旋后动作。此时,可听到清脆的轻微弹响声或手指有弹跳感,小儿停止哭闹,并可用患手上举取物,表示桡骨头已复位。
对脱位超过24小时或有反复脱位史的患儿,因局部有肿胀,复位时弹响声或弹跳感多不明显,复位后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症状大多能缓解。此时,宜用颈腕带将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1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若小孩的手臂单边不动但没有疼痛感,则可用三角巾或布,将脱臼部位稍做固定,然后立刻送医;但若小孩活动手臂时会有疼痛感,或手臂无力垂下,则需立即送医急救。当小孩脱臼时,别随意移动宝宝患肢,避免移动的过程中造成宝宝患部的二度伤害,先固定患部后施以冰敷,尽速到医院治疗即可。
桡骨头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但应该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脱臼具有反复性、习惯性,只要发生一次,以后就容易反复发生。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牵引小儿手臂或用粗鲁动作给小儿更换衣服,以免脱位再次发生而形成习惯性脱位。
二、如何预防儿童脱臼?
大人们在跟儿童互动时,避免做单边的拉提动作。尽量避免突然用力牵拉小孩的手和脚,无论是伤肢还是健康肢体。在与小孩嬉闹时,应适当控制用力。
要特别留意的是,儿童发生的脱臼具有反复性,若宝宝一旦发生过脱臼,就会多次反复地发生,所以小孩有脱臼的病史的话,家长跟小孩玩耍或是进行身体接触时,都要避免在相同部位用力过大。
三、怎么判断儿童是否脱臼?
把玩具放在孩子眼前让他伸手抓,如果手能举过头顶,说明没问题。反之如果孩子一直避免使用该手臂,或者即使使用也无法抬高,那么很有可能是脱臼了。
脱臼的特征:
1、脱臼常发生在下颌、肩、肘、髋关节等部位。一般都是牵拉不当、外伤或较有强的暴力史。
2、脱臼后患处出现肿胀、疼痛及活动功能受限。
3、依据脱臼的部位,儿童可出现活动受限的特定体位。因肢体形态位置变移,可出现肢体缩短或延长,关节处明显畸形。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儿童脱臼怎么处理了吧。小儿脱臼具有习惯性,家长平时要做好护理,避免小儿经常脱臼。
孩子“手脱臼”护理方法
肩关节脱位和肘关节脱位复位后应在屈肘位用三角毛巾悬吊或石膏固定3周后,开始练习肩部和肘部伸屈活动。桡骨小头半脱位复位后不需固定,但很易复发,即使是多次脱臼,也很容易治好,因而,最终父母也能学会治疗了。桡骨小头半脱位复位手法是: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在向外凸出的桡骨小头上,同时另一只手握住小儿手腕,将前臂向外侧旋转,并慢慢屈曲肘关节,如果关节处发生较轻微弹响声,说明桡骨小头已复位,小儿马上就可用受伤的手去拿东西。
曾经有过脱臼的孩子,以后一不小心容易再次脱臼,因此,成人一定要避免用力或过猛的牵拉小儿的肢体。给孩子穿衣服时,成人动作要轻,要顺着孩子,不要生拉硬拖;牵着孩子的手走路或上下台阶时,不能像提东西那样提起小儿的手臂;平时也不能拉着孩子的手臂把他提起来玩。
为什么拉小儿胳膊要小心
胳膊脱臼用医学的词语来解释就是肘关节脱位,是指组成肩关节或者肘关节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儿童关节活动范围较大,而且韧带松弛,关节囊比较柔韧且富有弹性,牵拉负重后易引起脱位。如小儿突然跌倒,家长牵着孩子的一只手向上提起来,结果使关节脱臼;外出散步时,突然有辆车从拐角开出来,惊慌的妈妈会吃惊地猛拉孩子的胳膊,引起脱臼;做母亲的用手拉睡懒觉而不想起床孩子的一只胳膊时,也会发生脱臼。
肩关节脱臼的孩子往往会叫“痛”,被拉的胳膊悬挂着,完全不能动弹,一碰就痛。肘关节脱臼时,孩子会大声哭闹,不让人触摸他的肘部,不敢抬臂上举。
曾经有过脱臼的孩子,容易再次发生脱臼,形成习惯性脱臼,给孩子造成终身痛苦。
先天性关节脱位有哪些改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病变累及髋臼、肌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有时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脱位或挛缩等。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髋臼、骨盆、股骨头、股骨颈,严重者还可影响到脊柱。
1、髋臼 安全性髋关节脱位者出生时尚属正常,而有髋臼外上缘外有切迹,随着生长发育髋臼逐步变狭而浅,呈三角形。髋臼唇盂增厚,由于股骨头的不断挤压可造成内翻或外翻,髋臼后上方由于股骨头的挤压形成假臼,髋臼前缘内上方往往可见一缺损。髋臼由于没有股骨头的造模作用而发育不良,髋臼逐渐变小,变浅,臼底充满脂肪纤维组织,圆韧带经过不断牵拉往往增厚肥大充塞于髋臼中。
2、股骨头 新生儿的股骨头为畸形,表面有光滑的软骨面,而后由于脱位于髋臼外,股骨头的形状可逐步改变,头可变大或变小,呈尖锥形或葺形,股骨头受压处往往出现部分股骨头扁平。股骨头骨骺出现迟缓。有时应用强大暴力手术复位,由于髋臼与股骨头不相适应,对股骨头的压力过大,可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3、股骨颈 由于髋关节脱位,股骨颈一般变短而粗,是肢体缩短的一个原因。股骨颈前倾角变大,据Caffey报道正常新生儿前倾角为25°,以后逐步减少至5°~15°之间,当股骨头外移后,由于正常肌力作用,向股骨头向前旋转,前倾角因而增大,一般在60°~90°之间。如果能早期复位,前倾角多能逐步自行纠正。尤其在1岁以内得到复位者几乎都能恢复正常。
4、骨盆和脊柱 脱位一侧的骨盆往往伴有发育不良情况,髂翼较斜,坐骨结节较分开。在两侧脱位时,以上病变存在外,骨盆向前倾斜而使腰前突弧度增加,有时可以出现侧弯。
脱肛的症状
在小儿的众多疾病中,脱肛可谓是比较令人尴尬的。
所谓小儿脱肛,其实就是小儿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一种疾病。
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
也就是说,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情况,导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那么脱肛这种疾病也就容易发生了。小儿脱肛这种疾病对小儿的身心健康是有一定危害的,需要及早治疗。
在小儿脱肛的早期,在排便后肠管从肛门内脱出,随后会自动缩回,这个属于轻证。
关节脱臼有哪些常见的急救方法
关于关节脱臼,是运动伤害中,一种常见的急症。人体的关节分为不可动,部份可动及可动关节。脱臼系指骨骼由关节中脱出,产生移位的现象。一旦发现脱臼应该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同时在送往医院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法!
脱臼通常会造成韧带的拉扯或撕伤,严重者会合并骨折的发生。临床的表徵包括:关节突出及功能丧失,关节变形疼痛,中度到重度的肿胀。若脱臼的骨骼压迫神经,会造成脱臼关节以下的肢体麻木;若压迫到血管,脱臼以下关节肢体会摸不到脉动且发紫。
对於任何骨折及脱臼的病患,一定要测量脉搏强度及检查感觉功能,若摸不到脉动,则表示肢体已无足够的血流供应,必须立即送医就诊。同时在急救过程中,不论是固定前与固定後,都要测量脉搏及运动感觉功能。
急救处理方式:
首先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伤,应帮助其坐下或躺下,检查是否有其他伤处,并检查远端脉搏,让病患安静,温暖并防止休克,通常以坐姿最舒服。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出现关节脱臼的急救方法,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小孩子肘关节脱臼了如何处理
确诊脱臼后,需及时给孩子进行复位。复位后疼痛立即消失,患肢不再拒动,肘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但有些经常发生脱臼的小儿,手法复位后最好用三角毛巾或绷带将患肢固定在胸前7~10天,同时避免再牵拉,以免造成习惯性脱臼。幼儿脱臼虽经复位但很容易复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致到了8岁以后,幼儿发生脱臼的几率才会大大降低。推荐阅读:脱位的急救与处理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帮孩子穿衣服,还是同孩子做游戏,家长都应尽可能注意避免猛力提拉孩子的胳膊,即使要拉,也应选择上臂部位,而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则应告知孩子们游戏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小孩胳膊脱臼怎么自我复位
一旦您确定宝宝的胳膊脱臼,在条件不允许送进医院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一下处理方法。抱患儿端坐,术者同患儿相对。将患肘屈曲90度置患儿身旁。术者一手握住上臂下端,以防止肩关节转动,并将拇指置于桡骨头处。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连续做数次前臂旋后动作。此时,可听到清脆的轻微弹响声或手指有弹跳感,表示桡骨头已复位儿停止哭闹,并可用患手上举取物。桡骨头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若家长不能及时发现,造成宝宝脱位超过24小时,或者您的宝宝已经是一个有反复脱位史的患儿,发生脱臼时,宜用颈腕带将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1周左右。
温馨提示:如果你发现宝宝胳膊脱臼了,最好能先将脱臼处固定住,并及时到医院进行复位。另外复位后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当容易出现习惯性脱臼。
小儿脱臼骨折的预防和处理
小儿骨折的预防
脱臼的特征
1.脱臼常发生在下颌、肩、肘、髋关节等部位。一般都是牵拉不当、外伤或较有强的暴力史。
2.脱臼后患处出现肿胀、疼痛及活动功能受限。
3.依据脱臼的部位,宝宝可出现活动受限的特定体位。因肢体形态位置变移,可出现肢体缩短或延长,关节处明显畸形。
紧急处理
骨折:送医院之前,不能让骨折部位活动,可找小木板或树枝等物作夹板,附于患侧肢体上,在夹板或肢体之间垫一层棉花或毛巾、布之类的物品,用带子捆绑,松紧适宜,且超过上下两个关节。四肢固定时,应暴露手指、脚趾,以便观察指(趾)部位血液循环情况,调节夹板的松紧。
脱臼:发生脱臼时,不要乱动脱臼关节,应尽快就医,预防休克。若已有休克时,应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并惫送医院进行抢救。
预防与护理
1.尽量避免突然用力牵拉宝宝的手和脚,无论是伤肢还是健康肢体。在与宝宝嬉闹时,应适当控制用力。此外,宝宝发生的脱臼具有反复性、习惯性,只要发生一次,以后就容易反复发生。
2.如果宝宝容易反复发生骨折,家长应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如内分泌障碍、骨骼异常等。并应及时向医生提供相应病史,及早诊治、及早治疗。
3.宝宝骨折后,应补充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骨折初期,宝宝的胃口会比较差,应安排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如给宝宝喝一些鱼汤、肉汤和蛋汤等。
4.随着宝宝病情的恢复,食欲也会逐渐好起来,应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以及大豆制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对骨折的恢复也很重要,应鼓励宝宝多吃…些含钙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推荐阅读:骨折的正确急救措施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尘肺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