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哮喘应该如何预防
妊娠合并哮喘应该如何预防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很重要,病人一旦出现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胸痛或肺部充血都要给予预防性治疗,防止哮喘发作。
2.妊娠3个月后可进行免疫治疗,用流感疫苗治疗慢性哮喘有较好疗效。
3.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和可能促进哮喘发作的因素,如粉尘、香料、烟丝、冷空气等。阿司匹林、食物防腐剂、亚硫酸氢盐可诱发哮喘,应避免接触。反流食管炎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因此睡眠前给予适当的抗酸药物减轻胃酸反流,同时可提高床头。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预防呼吸道感染。
妊娠期合并症的预防
在怀孕期间必须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分娩期减少胎儿的产伤,胎儿出生后与儿科医生共同照顾好新生儿。为达到此目的,首先要早期诊断,以争取尽早可能地给胎儿最好的宫内环境。
孕期应给孕妇更多的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必需的脂肪酸。每天能量补充应增加1.26千焦,同时应补充铁剂及叶酸。卧床休息能预防早产、增加胎儿体重和减少胎儿死亡率。一般在妊娠末3个月期间住院最佳。
此外,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治疗,同时加强对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双胎妊娠不应超过预产期,否则可能由于胎盘功能不全而致胎儿死亡,在必要的时候可引产。由于双胎妊娠在分娩期有很多并发症,包括子宫收缩功能不良、胎位异常、脐带脱垂、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因此所有双胎分娩均应住院在产科医生监护下进行。
及早控制感染,妊娠期的任何小手术和外伤均应及早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对预防心力衰竭有重要作用,全面做好预防妊娠期心脏病工作。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孕妇活动后咳嗽或夜间咳嗽,白昼好转者,常为心力衰竭的先兆表现,切不可判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而延误治疗,也是有效妊娠期合并症的预防方法。
妊娠合并症如何预防
在怀孕早期(3个月之前)尽量别在电脑前、微波炉等磁场强的地方坐太长时间。
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出现下列表现时候可怀疑为心脏病:
1.体力活动、公共场所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或产生呼吸困难感;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
2.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出现下肢浮肿;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3.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4.感冒后轻微劳动也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呼吸系统药物的妊娠期应用
1.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在怀孕头3个月内,遇哮喘发作,可以使用。在临产前为了延迟产期可考虑用β2受体激动药(本品或利托君Rifodrine)。
2.抗过敏药
如尼多酸钠和色甘酸钠,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谨慎用于妊娠期不同程度哮喘的预防。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扎鲁司特,用于轻、中度哮喘的预防,可权衡利弊使用。
茶碱类药物
如氨茶碱为控制哮喘发作的传统药物,在病情需要时也可权衡使用,但应注意避免剂量过大,而且不宜用于妊娠早期。
4.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二丙酸倍氯米松为该类中最常用的药物。该类药物对胎儿可能会有影响,但是,在妊娠期哮喘严重发病引起的缺氧可能比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危害更大,因此,当病情确实需用激素的时候,可在医师的指导下,谨慎使用,主张以吸入激素的途径控制哮喘发作,以避免全身性的副作用,且应用不宜过早,于妊娠14周后开始,以防引起胎儿兔唇、腭裂等畸形危险性。临产前后的哮喘发作,应注意不用肾上腺素,以免引起子宫收缩而影响胎儿供血。
妊娠合并哮喘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发作时外源性哮喘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总IgE增高,痰液中有嗜酸粒细胞膜蛋白组成的Charcot-Leyden晶体和黏液栓。痰中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感染。
2.血气分析:重症病人应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正常孕妇的PaO2与非孕妇相差不多,而PaCO2则因过度换气而自非孕时的5.32kPa(40mmHg)下降到4.1~4.3kPa(30~32mmHg)。若见低氧血症的同时出现高碳酸血症,提示病情危重。正常晚孕期pH值应为7.42,高于非孕妇的7.35。出现酸中毒时注意鉴别呼吸性和代谢性。
3.肺功能检查 每天清晨、傍晚和睡前测量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若3次测量值变化幅度>20%,或吸入解痉药后PEFR值升高15%~20%,均提示支气管哮喘。流速<100L/min为严重阻塞。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哮喘急性发作时肺脏因充气过度而透明度增高,常见肺纹理增多。
妊娠合并哮喘竟是它们导致的
一、发病原因
哮喘的病因复杂,一般以环境和患者的体质为主。
1.环境因素
包括特异性变应原或食物、感染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类药物等、大气污染、烟尘、运动、冷空气刺激、精神刺激及社会、家庭、心理等因素均可诱发哮喘。
2. 患者的体质
患者的体质包括“遗传素质”、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况等主观条件,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在70%~80%。目前对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
3.妊娠引起肺部疾病
妊娠后随着超母儿的的生理需要,母体的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呼吸幅度增大。若本来呼吸道疾病的,可能会加重。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慢性炎症及变态反应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1.神经机制
神经因素也认为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支气管受复杂的植物神经支配。除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外,还有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支气管哮喘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有关,并可能存在有α-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加。NANC能释放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神经介质,如血管肠激肽(VIP)、一氧化氮(NO),以及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介质,如P物质,神经激肽等。两者平衡失调,则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轻症哮喘发作对母儿影响不大。
急性重症哮喘可并发机体衰竭、进行性低血氧症、呼吸性酸中毒、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奇脉(pulsus paradoxus)、心力衰竭及药物过敏,妊高征发病率高,从而使孕产妇病死率增高。对胎儿的影响则主要为低血氧及因子宫血流减少使胎儿体重低下,严重者胎死宫内。缺氧诱发子宫收缩,故早产率高。此外,用药可引起胎儿畸形,故围生儿死亡率和发病率皆高。
如何预防哮喘病的发生
俗话说的好,治病不如防病。深受哮喘病摧残的我,为了预防孩子也会患上哮喘,我就特意收集了预防哮喘的方法,我现在特意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预防哮喘。
1预防哮喘的发生: 儿童患有哮喘与母亲在妊娠期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如果妊娠期母亲有抽烟的习惯会加大婴儿患有哮喘的可能,所以,要预防儿童出现哮喘,妊娠期的母亲一定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2避免变应原及激发因素: 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因为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很密切,所以预防哮喘就必须要预防应激性鼻炎。
3早期诊治,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虽然哮喘是一个慢性病,目前根本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完全可以促使患者正常生活。
妊娠合并哮喘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哮喘发作的处理 包括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有极强的支气管舒张作用,是控制哮喘的一线药物。该类药物与β受体结合,促进cAMP合成,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并且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细胞介质释放。常用的β2受体兴奋剂有特布它林(terbutaline),2.5mg,口服每天2~3次,沙丁胺醇(salbutamol)2~4mg,3次/d口服,异丙喘定吸入,65mg/次,每3~4小时吸入1次。妊娠合并高血压者禁用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的制剂,如麻黄碱、肾上腺素等。茶碱类药物也能使支气管痉挛松弛,治疗哮喘有效。氨茶碱0.1g,3次/d口服,或0.25g加入10%葡萄糖液30ml内缓慢静推,每天总量不超过1.2~1.5g。
抗胆碱类药物阿托品,虽然有利于平滑肌松弛,扩张支气管,但由于其副作用是抑制腺体分泌,导致痰黏稠不易咳出,瞳孔散大等,故孕期不宜使用。但发现使用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不影响心率和痰液咳出,偶有口干。使用方法是每次吸入20~40mg,3~4次/d。
(2)重度哮喘和持续状态的处理:由于严重缺氧,可引起早产、胎死宫内必须紧急处理。
首先使患者半卧位,气管插管正压给氧[氧压不宜超过1.96kPa(20cmH2O)]以减轻缺氧症状,除按上述方法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外,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迅速有效地控制哮喘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松弛平滑肌、改善支气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组胺形成、防止炎性介质的产生以及抑制过敏反应等缓解哮喘的作用。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100~3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点滴,或用地塞米松10~20mg加入到50%葡萄糖液20ml静脉推注,每天用量视病情而定,一般可重复2~4次。也可口服泼尼松(强的松),40mg/d,连服5~10天。
(3)对症治疗: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孕妇,常表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可适当给予抑制大脑皮质功能的药物,如苯巴比妥(鲁米那)、安定等。但应避免使用对呼吸有抑制功能的镇静剂和麻醉药,如吗啡、哌替啶(度冷丁)等,以防加重呼吸功能衰竭和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为预防或控制呼吸道感染,可做痰培养加药敏试验,选用有效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广谱抗生素。
哮喘发作,支气管痉挛时,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如不及时清除,就会阻塞气道,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炎症介质产生增多,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用雾化吸入法,使痰变稀薄,易于咳出,必要时可用导管机械性吸痰,禁用麻醉性止咳剂。碘化钾可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故不宜使用。
2.妊娠的处理
(1)分娩期:孕妇临产后,首先应尽量使产妇保持精神安静状态。为防止哮喘发作,临产后肌注可的松(醋酸可的松)100~200mg,12h后重复1次。为避免产妇用力使用腹压,减少体力消耗,可用低位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以缩短第2产程。
哮喘病不是剖宫产的指征,若合并其他产科情况,需行剖宫产者,可于手术前1~2h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术后再给维持量,以预防哮喘发作。
手术麻醉以硬膜外麻醉为宜,应避免全麻,因全麻气管插管时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发作。硫喷妥钠有使哮喘恶化的可能,不宜使用。
术后加强监护,氧气吸入,勿食易致过敏的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产褥期:由于分娩时体力消耗,精神紧张,大脑皮质功能失衡,通过丘脑兴奋迷走神经,易诱发哮喘发作。因此产后要充分休息,减少哺乳次数。重症哮喘患者不宜哺乳。
(3)关于终止妊娠问题:一般认为哮喘病不是终止妊娠的指征,但是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哮喘且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孕妇,应考虑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哮喘饮食保健
①奶及奶制品。
②鸡蛋以及蛋制品。
③海产品及水产品鱼类,虾类,蟹类,贝类和蚌类等均可诱发哮喘,例如鳟鱼,鲑鱼等鱼肉颜色偏红的鱼类易诱发呼吸道症状。
④花生,芝麻和棉籽等油料作物。
⑤其他食物和食品添加剂如咖啡,巧克力,啤酒,果酒,花粉制成的保健品和某些可食昆虫(如蚕蛹,蚂蚱等)以及味精(谷氨酸钠),亚硫酸盐等。
妊娠合并哮喘是怎么回事
哮喘的病因复杂,一般以环境和患者的体质为主。
1.环境因素
包括特异性变应原或食物、感染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类药物等、大气污染、烟尘、运动、冷空气刺激、精神刺激及社会、家庭、心理等因素均可诱发哮喘。
2. 患者的体质
患者的体质包括“遗传素质”、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况等主观条件,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在70%~80%。目前对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
3.妊娠引起肺部疾病
妊娠后随着超母儿的的生理需要,母体的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呼吸幅度增大。若本来呼吸道疾病的,可能会加重。
妊娠合并哮喘的饮食
可以诱发哮喘等呼吸道症状的食物已多达数百种,下列食物应少食。
1.奶及奶制品。
2.鸡蛋以及蛋制品。
3.海产品及水产品鱼类,虾类,蟹类,贝类和蚌类等均可诱发哮喘,例如鳟鱼,鲑鱼等鱼肉颜色偏红的鱼类易诱发呼吸道症状。
4.花生,芝麻和棉籽等油料作物。
5.其他食物和食品添加剂如咖啡,巧克力,啤酒,果酒,花粉制成的保健品和某些可食昆虫(如蚕蛹,蚂蚱等)以及味精(谷氨酸钠),亚硫酸盐等。
如何处理妊娠期哮喘
妊娠与哮喘互相影响
由于妊娠后机体免疫功能发生了变化,对外界的易感性增加,特别是在妊娠前哮喘未能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在妊娠后将会进一步加重哮喘的病情,甚至引起哮喘发作。
妊娠期哮喘加重或哮喘急性发作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很大。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早产、发育不良、生长迟缓、过期产和低体重儿等。对孕妇的影响是会发生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妊娠毒血症、阴道出血和难产等。严重的哮喘发作甚至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控制病情用药侧重安全
妊娠期哮喘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哮喘,使孕妇顺利度过孕期至分娩,同时避免药物对胎儿可能造成的危害。有些哮喘患者在怀孕后担心药物对胎儿会造成不良影响,就停止用药,这样在怀孕后反而进一步加重了哮喘病情。
有哮喘病史的女性在怀孕前,应该请呼吸科医生进行哮喘病情的评估,包括做一次肺功能检查。根据哮喘病情严重度选择不同方案的治疗药物,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
在妊娠期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有吸入激素,如布地奈德;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以及口服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这些药物对于孕妇和胎儿都是比较安全的。
急性发作必须入院治疗
在妊娠期一旦哮喘急性发作,应到医院进行治疗。给予吸氧,使用药物有静脉给予甲泼尼龙,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以及静脉给予氨茶碱等。轻中度哮喘发作时给予口服强的松以及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预防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患有哮喘的孕妇要避免接触有害刺激物和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动物皮毛、尘螨等。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妊娠期哮喘的发作,并能够减少哮喘的治疗用药。
妊娠期哮喘的管理
妊娠哮喘恶化的原因较多,比如患者可能担心哮喘治疗影响胎儿,所以在医师的过度保守指导下减药甚至停药,这当然会引起哮喘恶化,其他原因包括性激素的改变、呼吸道感染等。哮喘恶化对胎儿的影响很大,这点毋庸置疑。所以预防哮喘恶化是妊娠哮喘治疗的重点。
妊娠自古就是头等大事,生活中很多妊娠妇女都是不情愿、不敢用药的,怕会影响腹中胎儿,这是非常值得钦佩的伟大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自父母,应对此怀有感恩之心。但妊娠哮喘的治疗有着很明确的规范,在担心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处理哮喘。
必须强调的是:虽然我们无时不刻担心哮喘药物会影响妊娠,但在妊娠期间,主动出击治疗哮喘所带来的好处远胜药物(包括控制性用药和缓解症状用药)的潜在危害(A级证据)。
目前的证据表明:无论是ICS(比如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还是β2受体激动剂(比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班布特罗、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或者是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比如孟鲁司特)和茶碱,均不会增加胎儿异常的概率。这一点对妊娠妇女及医生都非常重要。
在给哮喘孕妇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每种药物药代动力学特性、药效以及危险性,总的来说,由于伦理学的原因许多治疗哮喘的药物尚缺乏对妊娠妇女的安全性资料,毕竟我们不可能在孕妇身上进行临床药物试验。FDA制定了妊娠期药物安全等级系统,将药物分成5个等级(A/B/C/D/X),目前,大多数治疗哮喘的药物都属于B级和C级,B级大概是说比较安全,而C级则为可能有危险,要权衡利弊。凡事都有风险,应看风险大小,还要看获益与风险的比值,综合考虑后出击,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要虎头虎脑。没有一种药物属于A级,也就是说,对妊娠哮喘妇女而言,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
哮喘的治疗,吸入激素自然是黄金角色,头等功臣。当然,对妊娠哮喘治疗而言,吸入激素(ICS)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不少患者(甚至部分非呼吸科医生)谈激素色变,一旦怀孕了就更加是惶恐不安,试图停掉激素,这种行为必须喝止。目前已经有很好的证据表明:吸入激素(ICS)能够减少妊娠哮喘恶化,相反,妊娠期间停掉ICS则恰恰可能导致哮喘恶化。
其实这就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若不治疗哮喘,一旦哮喘控制不佳甚至恶化,将会严重影响胎儿;若治疗哮喘,则相关药物有可能会影响胎儿。很显然,哮喘恶化对胎儿造成的伤害绝对要大于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影响,清晰明了地告诫这一点给妊娠妇女将非常重要,因为哮喘控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当然,除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以外,药物的必要性、有效性和用药途径也是需要考虑的,尽量使用吸入性药物治疗,因为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全身的吸收和对胎儿的影响。
以上说的是哮喘稳定期的管理,不要随便停掉之前的治疗,尤其是吸入激素。那么妊娠哮喘急性加重的话呢?可以静脉用激素吗?需要积极干预吗?
答案是:一旦妊娠哮喘妇女急性加重,我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出击采取治疗措施,而不是犹豫不决。为了避免引发胎儿缺氧,应该尽早用SABA、氧疗及趁早使用全身激素。尽管全身激素在妊娠期使用有副作用,但它的益处是大于重症或不稳定哮喘带来的危害。具体治疗方案,可以参考一般成人哮喘的激素治疗疗程及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