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外耳道疖肿的病因
儿童外耳道疖肿的病因
外 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夏季多发。天津华西医院专家介绍说,人的外耳道有丰富的毛囊和腺体,一旦外耳道皮肤受到 损伤就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后也容易发生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十分疼痛的,宝宝常会因为此病,出现剧烈哭闹、不肯喝奶、睡眠不沉、易惊哭等症状。
儿童外耳道疖肿的病因
外耳道疖肿是小儿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它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 诱发外耳道疖肿。
儿童外耳道疖肿的症状
1、疼痛剧烈,因外耳道皮下软组织少,皮肤和软骨膜紧贴,炎性肿胀刺激神经末梢。如疖在外耳道前壁,咀嚼或说话时,疼痛加重。
2、疖破溃,有稠脓流出,可混有血液,但由于外耳道无粘液腺,脓中不含粘液。
3、脓液污染刺激附近皮肤,可发生多发脓肿。
4、疖部位不同可引起耳前或耳后淋巴结肿胀疼痛。
5、疖如在外耳道后壁,皮肤肿胀水肿可蔓延到耳后,使耳后沟消失,耳廓耸立。
6、严重者体温升高,全身不适。
儿童外耳道疖肿的病因及症状,以上就为很多的家长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得了儿童外耳道疖肿,在了解了病因及症状以后,要尽快的给自己孩子进行有效的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才能让自己孩子这种疾病,通过治疗后尽快康复。
外耳道疖肿的概述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主要症状为跳动性耳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痛剧者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影响患者睡眠。由于外耳道肿胀,听力可受影响。发病时患者感全身不适,体温可略有升高。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挖耳,游泳后,若耳内有积水,可将头侧转,使耳朝下,单足跳跃数次,将耳内积水倒出,以免发炎,若有耳垢宜加清除,并避免潮湿等刺激,可防止本病。
耳朵疼是怎么回事
1、外耳道炎当耳内不适时,有人喜欢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这容易将耳道皮肤戳破,引起感染发炎。此时不但有耳痛而且还可伴有出血。
2、外耳道疖肿当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时,或年老体弱、患有糖尿病时,或耳道皮肤长时间受到水的浸渍,皮肤表面抵抗力减弱时,往往容易发生耳道疖肿,疖肿会逐渐肿胀、化脓,将耳道堵塞,引起疼痛。
3、急性中耳炎在中耳腔内发生细菌性感染时脓液不断增多,并直接压迫对疼痛敏感的鼓膜,会引起耳内阵阵疼痛,可呈搏动性疼痛。
4、耳疱疹这同病毒感染有关,在耳廓上比较多见,所引起的耳痛似针刺或烧灼,少数人还可伴随有面神经瘫痪,听力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5、耳耵聍就是俗称的“耳垢”,由耳道皮肤下的耵聍腺所分泌产生。耵聍积聚时可堵塞耳道,听力会受到影响。一旦耳道内进水,耵聍会发生膨胀,紧紧压迫耳道产生耳痛。
外耳道疖肿的诊断
1.病史
注意有无挖耳、外伤、耳漏等。
2.体检
(1)注意有无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
(2)注意是单发抑多发疖肿,有无脓栓,是否已破溃溢脓。
(3)注意腮腺及乳突,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须与腮腺炎、乳突炎鉴别。应尽可能检查鼓膜及听力情况。
外耳道疖肿鉴别诊断
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无耳郭牵拉疼。
儿童外耳道疖肿的病因
儿童外耳道疖肿,对于孩子的耳朵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对于家长,当自己的孩子得了这种疾病以后,千万不要忽视这种疾病,因为治疗的越早,效果越好,所以对于很多家长,要尽快了解一下它的病因症状,尽快得到治疗,下面就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你尽快了解。
外 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夏季多发。天津华西医院专家介绍说,人的外耳道有丰富的毛囊和腺体,一旦外耳道皮肤受到 损伤就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后也容易发生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十分疼痛的,宝宝常会因为此病,出现剧烈哭闹、不肯喝奶、睡眠不沉、易惊哭等症状。
儿童外耳道疖肿的病因
外耳道疖肿是小儿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它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 诱发外耳道疖肿。
儿童外耳道疖肿的症状
1、疼痛剧烈,因外耳道皮下软组织少,皮肤和软骨膜紧贴,炎性肿胀刺激神经末梢。如疖在外耳道前壁,咀嚼或说话时,疼痛加重。
2、疖破溃,有稠脓流出,可混有血液,但由于外耳道无粘液腺,脓中不含粘液。
3、脓液污染刺激附近皮肤,可发生多发脓肿。
4、疖部位不同可引起耳前或耳后淋巴结肿胀疼痛。
5、疖如在外耳道后壁,皮肤肿胀水肿可蔓延到耳后,使耳后沟消失,耳廓耸立。
6、严重者体温升高,全身不适。
儿童外耳道疖肿的病因及症状,以上就为很多的家长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得了儿童外耳道疖肿,在了解了病因及症状以后,要尽快的给自己孩子进行有效的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才能让自己孩子这种疾病,通过治疗后尽快康复。
外耳道疖肿是什么造成的呢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疖肿早期可作热敷或理疗。
西医治疗:
外耳道疖肿早期可作热敷或理疗。疖肿初起时可用碘酒,亦可用1%酚甘油敷,疖肿成熟后可待其自溃或切开排脓。每日换药1次,先用30%双氨水清洁脓性分泌物,去除脓痂,再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或硼酸软膏包扎。如疼痛和发热较重,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用止痛药。
中医治疗:
①将活苍耳子虫100条,浸入到毫升芝麻油中,使其窒息而死。再加入冰片1克,放置7天后使用。用时取苍耳子虫l条研成糊状,放在疖肿表面,若有空隙,用蘸有苍耳子虫浸油的小棉球填满,使苍耳子虫糊能与疖肿紧密接触,直到第二天换药时放出,每日换药1次。
②取熊胆0.1克,白矾20克,生甘草20克。先将白矾、生甘草分别煅存性,研为极细末,过筛后与熊胆共研极细末,并存备用。用时取该药末0.3克,吹入患耳病灶处,每日1次。
针灸:耳痛剧烈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以疏通经络,泄热止痛。
外治:用黄连膏、紫金锭局部涂敷,每日1次。
疖肿已成脓者,应切开排脓,或用针挑破脓头,放出脓血后用黄连膏敷。
外耳道疖肿的话,最好是能够及早进行治疗,很多人不知道外耳道疖肿是什么疾病,对外耳道疖肿不了解,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这对于大家都是不利的,所以治疗外耳道疖肿要弄清楚其中的病因,然后再接受治疗。
疖肿的症状
1、有头疖
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小于3cm,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2、无头疖
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小于3cm,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天化脓,溃后多迅速愈合。
3、蝼蛄疖
多发于儿童头部。临床常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坚硬型,疮形肿势虽小,但根脚坚硬,溃破出脓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还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
4、疖病
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也可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者易患本病。
结语: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外耳道疖肿,你们都了解了吧。这对于不明白什么是外耳道疖肿的人来说,真的是太好了。看了上面说的外耳道疖肿吃什么药以及外耳道疖肿怎么治,感兴趣的就可以去试一试。
什么是耳疖子
1、什么是耳疖子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夏季多发。天津华西医院专家介绍说,人的外耳道有丰富的毛囊和腺体,一旦外耳道皮肤受到 损伤就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后也容易发生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十分疼痛的,宝宝常会因为此病,出现剧烈哭闹、不肯喝奶、睡眠不沉、易惊哭等症状。
外耳道疖肿是小儿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它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 诱发外耳道疖肿。
疼痛剧烈,因外耳道皮下软组织少,皮肤和软骨膜紧贴,炎性肿胀刺激神经末梢。如疖在外耳道前壁,咀嚼或说话时,疼痛加重。疖破溃,有稠脓流出,可混有血液,但由于外耳道无粘液腺,脓中不含粘液。
2、耳疖的简介
耳疖(er jie)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古代医籍中尚有“耳疔”、“黑疔”等别称,如《外科证治全书·卷2》中说:“耳疔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西医学的“外耳道疖”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3、耳疖的预防护理
不自己挖耳,如耳痒或耳屎多时,应及时请医生帮助诊治。不在污水中游泳,在游泳以前可预防性的在外耳道内除少量红霉素软膏,可起到保护皮肤、防止感染作用。洗澡、洗头时亦应防止水进人耳内。
怎样防治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疖肿是小儿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小至新生儿,大到学龄儿童均有发生。但是,由于婴儿年幼,不会说话,发生外耳道疖肿不易及时发现,以致延误治疗,增加婴儿痛苦,所以,婴儿外耳道疖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是减轻婴儿痛苦的重要措施。
外耳道疖肿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厉害。婴儿常表现哭闹、抓耳、摇头、夜不能寐。因疼痛影响张口和咀嚼,故婴儿可出现拒奶。此时往往会误认为孩子肚子痛,而去内科就医,以致延误诊断治疗。
早期发现婴儿外耳道疖的检查方法就是,在给婴儿洗脸时,如发现手触摸到耳前、耳屏处或耳廓时婴儿哭吵厉害,即应考虑有发生外耳道疖肿的可能。需带婴儿前往医院检查。
外耳道疖肿的治疗,在肿胀初起时,用10%鱼石脂软膏棉栓塞于外耳道患处,有消炎、减轻疼痛的作用,一般每日换药1次,3~4次即可痊愈。若疖肿成熟,则需切开排脓引流,同时要配合抗生素的应用,以控制继发感染,一般可采用青霉素肌注,效果较好。
预防婴儿外耳道疖肿的发生,除严禁挖耳外,还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生水流入耳内。同时应治疗婴儿外耳道湿疹和化脓性中耳炎,以免发生继发感染而引起外耳道疖肿。对于婴儿的指甲,要经常修剪,以免抓耳时损伤外耳道,造成继发感染。只要能经常地注意婴儿的个人卫生,并及时地治疗外耳道湿疹与化脓性中耳炎,婴儿外耳道疖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外耳道疖肿自我药疗最佳选择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病因多为挖耳时损伤了外耳道皮肤或洗澡及游泳时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皮肤屏障不良,被细菌侵入而感染。
引起外耳道疖肿最常见的病菌为绿脓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少见的有真菌、单纯疱疹病毒等。
自我药疗最佳选择
西药:
以局部治疗为主,未成脓者可用3%碘酊外涂,也可用10%~15%的鱼石脂软膏涂于疖肿部位,一日1~2次。抗生素类外用软膏、霜剂,如复方新霉素软膏也可应用。如已化脓,应去医院切开排脓。
中成药:
早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可口服小败毒膏,一次10克~20克,一日2次;也可口服荆防败毒汤。在化脓已成或未成之际,可外用如意金黄散或泻毒散,直接涂患处或摊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隔1~2天换药1次。
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因为说明书是患者自我药疗的最佳指导与依据。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复方新霉素软膏。外用制剂,避免接触眼睛及其他黏膜如口、鼻等。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复方新霉素软膏,以免吸收中毒;并避免与肾毒性或耳毒性药物合,脓未排出、排尽时,不应外敷中成药。敷药时应集中于疖肿中心处。
三岁宝宝耳朵疼是怎么回事
1、感冒因素。婴幼儿耳咽管比大人的短,而且宽,因此,儿童口腔、鼻腔的液体很容易返流到中耳腔,以致引起中耳感染;同时,婴幼儿的抵抗力低下,也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耳朵进水。禁用硬物掏耳,防止鼓膜损伤。因为小儿的咽鼓管较短,宽而平直,感染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如果处理不及时,中耳腔内的脓液可因压力增高而穿破鼓膜流出,所以儿童在游泳时更应注意预防耳部进水。
3、外耳道炎:当耳内不适、发痒时,有人喜欢用指甲、发夹、毛线针、短木棒、火柴杆等在耳内盲目掏挖。如果挖得过猛或被人碰撞时,很容易将耳道皮肤戳破,引起皮肤感染发炎。此病不仅有耳痛,而且还可能伴有出血。
4、外耳道疖肿:当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时,或者年老体弱、患有糖尿病时,或耳道皮肤较长时间受到水的浸渍,皮肤表面抵抗力减弱时,容易发生耳道疖肿。疖肿会逐渐肿胀、化脓,将耳道堵塞,引起逐渐加重的疼痛。
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几种情况都是较为常见的,从中不难看出有一些病理性因素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家长们在听到孩子说自己耳朵不适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是到耳鼻喉科做详细的检查,以便能够尽快发现感染的病灶并进行治疗。
宝宝耳朵痛是怎么回事 耳疖所致
小孩耳朵痛,也可能是耳疖所致。当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时,或耳道皮肤较长时间受到水的浸渍,皮肤表面抵抗力减弱时,容易发生耳道疖肿;出现耳痛剧烈、不敢咀嚼东西,牵拉耳廓或压迫耳屏均可加重耳痛。
家长可认真观察孩子的外耳及耳道,如果发现有疖肿,最好请医生处理,因为拖延病情,会影响到听力。
怎么治疗外耳道炎才好呢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治疗方法为:
1、药物治疗。
2、局部热敷、理疗或普鲁卡因封闭治疗。
3、疖肿已有波动者,可行切开引流。
4、反复发病者,应注意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营养不良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耳朵里面为什么一碰就疼
外耳道炎:当耳内不适时,有人喜欢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这容易将耳道皮肤戳破,引起感染发炎。此时不但有耳痛而且还可伴有出血。
外耳道疖肿:当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时,或年老体弱、患有糖尿病时,或耳道皮肤长时间受到水的浸渍,皮肤表面抵抗力减弱时,往往容易发生耳道疖肿,疖肿会逐渐肿胀、化脓,将耳道堵塞,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