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个就要这样做
宝宝长个就要这样做
宝宝的健康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宝宝的发育也是每个家长最在乎的事情,很多的父母都会担心自己的宝宝长不高,那么怎么增高才是有效的呢?宝宝在日常的生活怎么样才能增高呢,其实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就可以帮助宝宝长个哦,来看看孩子究竟该怎么快速增高呢?
宝宝长高的秘籍
①秘籍一:每天坚持户外活动1小时
多些户外活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对长高有帮助!
在婴幼儿时期,可以让孩子做主体或者被动体操。在学龄时期的孩子,可以让他做一些向上跳的运动,例如可以让孩子跳皮筋、踢毽和各种球类运动。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可以尝试跳高等弹跳运动及全身性的运动,像是篮球、排球等。
除此之外,在孩子18岁之前最好不要让他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
②秘籍二:蛋白质、矿物质不能缺
在孩子10-13岁的时期,他们每天所需的蛋白质量大概在70克左右;当孩子13-18岁的时候所需要的蛋白质量大概是80克。然而给孩子补充蛋白质最好的方法就知每天一杯奶,这是增高的秘诀之一。
如果想让孩子长高,那么在日常吸收的矿物质一定不可以缺少钙、磷、锌,同时还要注意给小胖子减肥,因为过肥会让升高受到一定的影响。
③秘籍三:10点前睡觉
其实生长素一般都会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达到高峰。如果父母想孩子有高个头的话,在孩子3-6岁的时期,要保证每天有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小学生、初中生最好可以保证有9-10小时的睡眠时间,高中生则保持每天8—9小时的睡眠。
为了让孩子尽快地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最好让孩子在晚上10点之前可以入睡。
④秘籍四:尽量让孩子少蹲着
当孩子长期蹲着玩的时候,由于双腿长期处于弯曲状态,很可能会造成腿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骨骼还有可能会向外弯曲。所以,尽量避免让孩子长期蹲着。当孩子蹲着玩的时间久了,需要提醒孩子转向其他游戏,减少长蹲的时间。
还有就是坐椅子上时最好可以让后背靠紧椅子背,这样的姿势可以让脊柱保持挺直的状态。注意这两点对孩子长高有帮助。
⑤秘籍五:每两个月量一次身高
孩子还在生长发育的时期,父母最好每个月就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一般情况下,孩子每年的生长速率低于4cm,并与同龄的孩子存在较大的差距的时候,作为父母的就要提醒十二分精神了。应该及早带孩子到一些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测,例如是骨龄检查、体内生长激素检测等方法寻找一下孩子长不高的真正原因。然后咨询一下专家的意见,尽快找出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⑥秘籍六:衣服宽松点
如果给孩子穿的衣服太过于紧的话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那种可以紧紧的箍住脚踝、穿脱都非常困难的袜子,这种袜子会影响腿部的血液循环,同样不利于孩子长高。所以尽量让孩子穿宽松点的换衣服。
⑦秘籍七:别迷信增高补品
当孩子一直长不高的时候,父母都很揪心。然后看到现在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所谓“增高助长”补品时,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让孩子尝试。
其实如果孩子的骨龄已经成熟,用了也不会有效果。如果还处于青春发育期,滥用这些保健药物可能导致性早熟,反而不利于长高。面对这些“助高补品”,父母要切记是药三分毒,千万不要迷信盲从。
改善睡眠需要这样做
睡眠环境
营造一个舒适的卧室环境,这样也有助于睡眠,比如选择一个柔软的睡床,以及把卧室中的家用电器远离睡床,以达到减小辐射的目的,还有就是睡眠的姿势也很重要,采取“右卧式”是最好的睡姿,因为我们人体的心脏长在我们身体的左侧,“右卧式”这种睡姿会对心脏压力减少到最小。
晚餐吃的少
俗话说“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晚餐的时候最好不要吃的太饱,吃的太饱的话,睡觉的时候会感觉很不舒服,从而对睡眠产生影响。
南瓜就要这样吃
南瓜蛋羹
原料:小南瓜1个,鸡蛋1个,温水适量、盐少许,醋和香油各适量。
做法:1.将小南瓜洗净,顶部切去1/4。
2.用小勺把南瓜里面的籽挖空,再挖去一小部分果肉,留1cm左右的厚度。
3.鸡蛋打入碗内。
4.加入适量温水,温水和蛋液的比例为1:1,做出来的蛋羹最嫩滑,口感最好,如果喜欢更嫩一些的可将水的比例适当增大,水温50℃左右为宜(如果掌握不好添加水的量,可用蛋壳盛温水,取鸡蛋的半个空壳盛满水倒进去,一个鸡蛋倒入2半个蛋壳的水)。
5.加少许盐进行调味,盐不宜放多,放一点点就可以。
6.沿一个方向,将蛋液与水打散。
7.用小滤网过滤蛋液,除去筋头,这也是使蛋羹嫩滑的一个窍门。
8.将蛋液倒入南瓜盅内。盖上保鲜膜。用牙签在保鲜膜上穿几个孔。
9.锅中水烧开,将南瓜盅放入锅内。大火蒸1~2分钟,将南瓜和蛋液蒸热后,转小火再蒸8分钟左右即可。依据个人口味,加适量香油和醋调味,也可加香葱末。趁热享用吧。
南瓜凉糕
原料:南瓜200克、白糖适量、牛奶少许、鱼胶片2片。
做法:1.南瓜处理干净,上锅蒸熟。(电压力锅5分钟即可)
2.蒸好的南瓜搅碎加白糖和少许牛奶调成糊。
3.鱼胶片先凉水泡软,再隔水融化。
4.将融化的鱼胶片加入南瓜泥中,搅匀。
5.入容器中,冰箱冷藏4小时后可食用。根据自己的喜好吃时淋蜂蜜或炼乳均可。迷你豆沙南瓜饼
原料:南瓜200克、大米粉、糯米粉、红豆沙、白芝麻各适量。
做法:1.南瓜去皮去籽,洗净切薄片。锅中加水,把南瓜蒸熟。
2.蒸熟的南瓜取出后,趁热加入白糖,压成南瓜泥。加入适量大米粉和糯米粉,揉成光滑的面团。
3.准备适量红豆沙,并揉成小丸子备用,案板上撒少许糯米粉,把南瓜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差不多大小的小块。
4.取一个揉圆后按扁,加入一个红豆沙丸子。收口后继续揉圆,再按扁。
5.依次做好所有的南瓜饼。
6.把南瓜饼裹上一层熟的白芝麻。除了裹上芝麻,也可以留些用红枣和香菜点缀成花朵。
7.平底锅稍稍预热,抹上一层薄油,放入南瓜饼。
8.煎至底部熟后,翻一面继续煎,煎至完全熟透即可。
椰汁西米南瓜汤圆
原料:南瓜300克、糯米粉适量、西米1把、椰子粉6汤匙、糖1汤匙(2个人份量)。
做法:1.锅内加水煮开后放入西米,中途用匙子来用搅拌。
2.煮至5分钟停火,加盖焖上10分钟以上。
3.把焖好的西米捞出过凉水,这时西米的外表已经呈透明状,内部还是有很大的白点。
4.锅内再次加入清水煮开,把在过冷水的西米捞出再次放入煮锅煮至西米呈现透明状。
5.捞起西米,放入凉开水中。
6.南瓜上切成片,放入蒸锅蒸软,大约5分钟。
7.南瓜用勺子压成泥,分次加入糯米粉,然后再加入3汤匙椰子粉和半汤匙糖,将南瓜糯米粉揉成团,不粘手即可。
8.将南瓜糯米粉用双手揉成大小相同的小圆球。
9.锅内下水煮沸后,倒入南瓜汤圆,煮至南瓜汤圆浮起来即可捞起。
10.碗里倒入3汤匙椰子粉和半汤匙糖,然后冲入开水,放微温后,放入西米露和南瓜汤圆,搅拌均匀即可。
快速缓解胃痛就要这样做
1、把腰带松开
在胃疼的时候,应该立刻将腰带松开。如果腰带束缚的太紧的话,就会使病人的胃部出现胀气的情况,胃疼就更加难以缓解了。所以,一胃疼,就要立即松开腰带。
2、喝一杯浓牛奶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喝一杯较浓的牛奶,必须是纯牛奶,这样的喝下去后,也会对胃疼有所改善。因为牛奶进入胃后,会隔开胃壁与其他物质的接触而减少疼痛的。
3、迅速蹲下
如果胃突然疼,又没有药的话,记得,蹲下来,双手抱住自己胃的地方,尽量把自己的上身压在蹲的两腿上,紧紧地压一下自己的胃部,这样会改善胃疼的尖锐感。
4、吃一点东西
有时候胃疼也是因为饥饿造成的,这个时候,要记得,常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备一些零食,这样,当你有饥饿感的时候,就吃点,也能减少你的胃疼的毛病的。
视力下降的原因
Don’t:悬挂玩具在床头
很多妈妈喜欢在宝宝床头悬挂可爱的小玩具,逗宝宝开心,其实,这些玩具也是伤害宝宝视力的“杀手”。因为玩具晃来晃去,宝宝眼睛不停转动,视神经发育会受影响。若停下来,宝宝长时间盯着玩具看,容易形成斗鸡眼、斜眼等。
Don’t:拍照用闪光灯
还有不少妈妈经常会给宝宝拍照,拍照时用闪光灯。殊不知,闪光灯会损伤宝宝视网膜,严重时会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Don’t:同一姿势喂奶
给宝宝喂奶时不要一直用同一种姿势,不然宝宝眼睛持续看上方,长时间对着强光,视力容易受损。而且宝宝长时间窥视同一地方,也容易造成斜视。
Don’t:用物品遮挡眼睛
带宝宝外出时,有的妈妈害怕强光刺激到宝宝眼睛,于是用物品遮挡宝宝眼睛。其实,这是一种错误做法,因为宝宝眼睛长时间被遮挡,有可能会变成弱视。在宝宝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妈妈最好不要这样做。如果阳光太强,可以用纱布遮挡。
Don’t:使用受污染用品
不可以用成人手帕擦宝宝眼睛,也不能随便找一个脸盘给宝宝使用,这样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使用专用脸盘和毛巾,并定期清洗、消毒。
Don’t:接触尖锐物体
宝宝眼球暴露在外,易被锐利物品弄伤。尽量不要让宝宝触碰小刀、针等尖锐物品,也不要给带有锐角的玩具给宝宝玩。
这样做,就不愁宝宝闹觉了
首先,逐渐为宝宝建立一个良好睡眠模式,形成睡眠规律。比如你想要宝宝八点睡的话,那么你就要在七点钟开始做准备了.七点钟要让宝宝洗好脸上床去.在床上你不要让宝宝做太多运动,脱好衣服,给他讲故事,或者讲一讲一天的事.还可以做做按摩,让她全身放松。也可以买些专为孩子设计的摇篮曲、夜曲专辑,它们对孩子入睡都大有帮助。音乐不但可使孩子们平静下来,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提示他们该睡觉了的明显信号,尤其对小一些的孩子。
其次,在孩子睡前,家里要有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不要这边哄着孩子睡觉,那边还放着电视,另外灯也不要太亮,最好爸爸妈妈先做出表率,自己上床,做好睡眠准备,这样不到四个分钟宝宝就会有睡意的。
第三,确保您的孩子白天得到足够的活动,这样她晚上才会疲劳更加容易入睡。除了让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灵健康,运动也可以帮助孩子睡得更好。确保在他们睡前几个小时的活动,比如饭后散步,或是骑自行车,这样简单的运动都会睡眠有帮助。另外要注意减少白天小睡或拖延晚间入睡时间一般不会让睡眠变长变容易,越缺觉越睡得困难,睡眠才能促进睡眠。
胎位不正怎么办 胎位不正就要这样做
在孕期常见的胎位异常有臀位、横位、头位异常。胎位异常分娩者对母亲及胎儿都有很大的威胁,是造成难产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异常胎位,及时给予矫正,可降低难产发生率,从而也降低了围产期孕妇及胎儿死亡率。
什么是胎位不正
除了枕前位,其它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额位都属于不正常胎位,其中以臀位最为常见,胎儿头和臀颠倒过来,臀在下头在上,是臀先露,这种胎位叫臀位。臀位还分单臀位、混合臀位、全膝位、不全膝位、全足位、不全足位。
胎位不正怎么办
在妊娠7个月以前,胎位不正还可能转正.如果妊娠8个月,胎位仍未转正,就需要矫正胎位了。
1、胸膝卧位:孕妇在床上,采跪伏姿势,两手贴住床面,脸侧贴床面,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胸与肩尽量贴近床面。双膝弯曲,大腿与地面垂直。维持此姿势约2-10分钟,慢慢适应后可逐渐增加至15 分钟,每日做两次,连作1 周后复查,但要注意做前要松开裤带。确实有一部分胎位不正的准妈妈通过这种方法使胎位转成了头位,但是在36周前仍有部分胎位不正的准妈妈不做任何矫治也可以转成头位,在怀孕时期做这种运动并不舒服且不容易持久,以至于很多孕妇都半途而废。所以膝胸卧式运动效果难以做详实的统计。笔者认为准妈妈们在尝试该方法时,不必太过于勉强,要综合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
2、侧卧位转位法:孕妇夜间睡觉时侯,身体可以卧于胎儿身体肢侧,这样既可以利用重力的关系使胎头进入骨盆。
3、艾灸至阴穴:用艾条炙两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通过炙热的药草来刺激穴位。刺激你的宝宝增加活动量,自己变换位置。每日1次,每次l5~20分钟,连续做l周。注意艾卷离皮肤不要太近,以免烧伤皮肤。有一些小范围的研究表明,艾灸可能会有一定效果。
4、改良外倒转术:这是很古老的方式,就是通过对下腹部施压,用手把宝宝转成头向下的姿势。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现在已很少在做,其成功率以有经验的产科医师而言约在六成左右。并不是所有的准妈妈都可以进行胎位外倒转术。如果你怀了双胞胎,怀孕期间有出血的情况,或羊水过少,你都不能接受这种治疗。进行胎位外倒转术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有发生胎盘早剥和脐带缠绕的可能,还有些孕妇会感觉这种胎位倒转术特别不舒服,所以你应该跟医生讨论一下它的利弊。
5、激光照射至阴穴:准妈妈是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疼痛程度远小于膝胸卧位,效果也是不错的。应用激光照射两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每日1次,每次l5~ 20分钟,5次一个疗程。
胎位不正的原因
活动空间过大:胎儿在宫腔内活动空间过大,比如产妇腹壁松弛、羊水过多或胎儿较小等,使胎儿在宫腔内活动过于自由。
活动空间受限:胎儿在宫腔内活动受限,比如初产妇腹壁紧张、双胎、羊水过少及子宫畸形等,影响胎头不能自然下转。
胎头衔接受阻:比如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前置胎盘、软产道阻塞及脐带过短等。
胎儿畸形:如脑积水、无脑儿等,均不易以胎头衔接入盆。这些原因通过产前检查及B超检查大多数能够及时发现处理。
快速缓解胃痛就要这样做
1、把腰带松开
在胃疼的时候,应该立刻将腰带松开。如果腰带束缚的太紧的话,就会使病人的胃部出现胀气的情况,胃疼就更加难以缓解了。所以,一胃疼,就要立即松开腰带。
2、喝一杯浓牛奶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喝一杯较浓的牛奶,必须是纯牛奶,这样的喝下去后,也会对胃疼有所改善。因为牛奶进入胃后,会隔开胃壁与其他物质的接触而减少疼痛的。
宝宝一哭就喂奶你还这样做吗
宝宝哭了,他一定是饿了,赶紧给他喂口奶!相信很多新妈妈看到宝宝一哭就忍不住给他喂母乳、冲奶粉。在妈妈的意识中,还不会说话的宝宝饿了就只能用“哭”来表达,事实上,这是错的。
婴儿哭闹有很多原因,不能单纯的理解为饿了,比如孩子衣服穿太多,不舒服等都会用哭声来表示“抗议”,并不仅仅是饿了才哭。如果孩子一哭,妈妈就给孩子喂奶,会造成过量喂奶,反而对宝宝不利。
婴儿除了饥饿之外,还为其他原因哭泣——腹痛,其他各种形式的消化不良,理由不明的发怒,疲劳但却不知为何睡不着。
给宝宝喂奶要注意的几点
>>哺乳原则是,刚出生的宝宝一般不用规定喂奶次数,当宝宝饿了或妈妈感到乳房胀时,就可按需哺乳。出生一周内,一般每1—3小时就要喂一次,如果晚上宝宝睡眠时间较长,或妈妈奶胀时,可用一块海绵或毛巾蘸上凉水轻擦宝宝的额头,把他唤醒喂奶。
>>喂奶最好限制在20分钟,或至多30分钟。
>>宝宝哭闹或者吃奶时的吮吸动作往往会同时吸进许多空气,气体停留在胃中形成气泡,哺乳结束后,随着婴儿身体的移动或被翻动(如给他洗澡或替换尿布时),宝宝胃中的空气会上升从气管里跑出来,而宝宝的胃部肌肉也很薄弱,支配胃部的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也就是说宝宝还不会打嗝,无法将胃中的空气排出,加上胃的入口松出口紧,如果一次性喂奶量过多,奶会随着空气一起跑出来。
>>喂食前如果哭闹太久,可能会在哭叫当中吸入较多的空气到胃里面,此时喂奶就容易反溢。如果在喂奶前先帮他拍拍背、排排气,就会改善。
>>如果是一个月内的新生儿,而妈妈是依宝宝的需求亲喂的话,尽量要白天二到三个小时、半夜可拉长到四小时,把宝宝叫起来亲喂。
宝宝饿了,他有哪些讯号?
我们再来看看,宝宝饿了,还有哪些讯号:
1、最初的饿了的讯号是,伸舌头、舔嘴唇、或不停开关自己的嘴巴。在饿的最初期,婴儿的身体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动作,所以这样微小的脸部讯息通常会被忽略,有些婴儿可能又睡回去,造成婴儿很乖、一直睡不爱吃的错觉,或下次醒来就是突然地嚎啕大哭。
2、舔手。如果此时还没喂婴儿,接下来他会稍稍地蠕动,然后开始舔他自己的手。这是婴儿在“吃手”吗?不,并不是。如果是在一个月内的新生儿,婴儿主动的舔手,通常是饿而不是吃手。
3、他开始躁动不安了。果此时还没喂婴儿,接下来的表现就市躁动不安。可能开始挥手踢脚、抱起他时拼命在你怀里磨蹭、头在你胸口左摇右摆,身体可以见到大量的移动。
4、最后饿了的讯号是,哭。当婴儿开始哭时,已经是饿的最后一个讯号了。
总之,宝宝是否吃饱不能单纯用哭闹来判断。要看宝宝体重增加良好,每天尿量都有重重的尿片超过六片,此时你可放心按照宝宝的作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