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脂肪肝饮食要注意些什么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饮食要注意些什么
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病人比例高,有部分原因是脂肪肝容易引起糖尿病——
患有脂肪肝的病人,大都有肥胖症,其体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经常处于高血糖状态;尤其是重度脂肪肝或出现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发生异常,会影响正常的糖代谢,导致肝糖原合成障碍,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引起糖尿病。
如果已经得了糖尿病合并脂肪肝,除遵医嘱服药外,还可结合饮食、运动和减肥药物来治疗。
向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开绿灯的食物有:瘦肉、鱼和海产品、蛋类(去黄)、脱脂奶类、豆制品、蔬菜和含糖低的各种水果;应限量的食物有:谷类食品、薯类食品、全蛋类食品、香蕉、葡萄和柑桔等水果;而要严格限制的是:肥肉、油炸食品、奶油食品和含奶油的冷饮、果仁、糖果及高糖饮料、甜点、洋快餐和膨化食品。
为了减少脂肪,最好还能配合运动疗法。30分钟游泳可消耗500-1000千卡热量,爬山1小时可消耗600千卡热量,而体重60千克的人爬楼梯10分钟也能耗能200千卡,或者可以选择安全的入门款健身步行,每日(次)用1小时步行3公里即可。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考虑配合减肥药:
BMI(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30伴腰围增大;BMI≥23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2个以上危险因素;BMI>25但无其他危险因素,经改变生活方式6个月,体重减轻<6kg的人。
高血脂症的危害
1、血脂与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调整血糖能一定程度改善血脂,但要达到理想水平,还需调脂药干预治疗,糖尿病与脂代谢的治疗状况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优劣的标准。
2、血脂与脂肪肝
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常合并有血脂增高,B超检查是目前检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10%,成人体检中转氨酶增高者约35%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防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者,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脂肪肝有那些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数无自觉症状,中度,重度表现为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办: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应用调脂药进行治疗。
3、预防护理
要避免高脂血症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大防治原则,一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加强体育 锻炼 ,选择适合于本人的轻中度体育活动,劳逸结合,解除各种思想顾虑,心情舒畅,以静养生,二是运用饮 食疗 法,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过多摄入,如动物脂肪,动物脑子,内脏,奶油,软体类,贝壳类动物的摄入,饮食结构应合理调配,其比例为蛋白质15%,脂肪20%,碳水化合物(糖类)为65%,还要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并进食适当的水果,可多吃茄子,洋葱,山楂,番茄,豆制品,大豆,玉米,核桃和牛奶等。
儿童脂肪肝的危害有哪些
1、脂肪肝导致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几率较高。
2、脂肪肝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并且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3、脂肪肝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会引发和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形成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氨基酸血症。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约50%,可见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
4、脂肪肝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脂肪肝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肝脾肿大。脾脏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肿大会造成脾功能亢进,脾功能异常抑制了细胞免疫的功能,所以脂肪肝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更容易被感染。
轻度脂肪肝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危害之一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因其分子量极小,很容易穿过动脉血管内膜在血管壁沉着,使动脉弹性降低,管径变窄,柔韧性减弱,最终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危害之二
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
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危害之三
脑病脂肪肝综合征(Reye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损伤和酶活性丧失是其病理基础。病理改变主要是弥漫性脑水肿和重度的肝脂肪变性,肝脏肿大,质地坚实。伴有显著的脑症状:抽搐、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病死率高达70~80%。
危害之四
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
各种肝病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肝硬化,脂肪肝也不例外,肝硬化继发肝细胞癌的机率较高。肝硬化又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那就离生命的终结不远了。
危害之五
急性妊娠性脂肪肝,病死率高。
此病又称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是一种较少见、预后凶险的妊娠合并症。多发生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临床表现常与急重肝相似,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胰腺炎、肾功能衰竭、全身凝血异常而导致快速死亡,首次妊娠的孕妇居多。典型病例表现为起病急,病初会有恶心、呕吐、上腹痛、背痛,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水肿,黄疸进行性加重,短期内可出现昏迷、腹水,皮肤大片瘀斑,便血、尿血。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终止妊娠,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若待到晚期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再行剖腹产或引产,则可能出现产后大出血,危及母婴生命。
危害之六
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糖尿病是病因未明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形成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氨基酸血症。据调查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约50%,脂肪肝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约30~40%,脂肪肝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肥胖性脂肪肝患者若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虽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是糖尿病前期。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两者兼有的话将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顾此失彼,加速病情发展。
危害之七
乙肝合并脂肪肝加快向肝硬化发展
临床调查发现,慢性病毒性乙肝、丙肝合并脂肪肝会增加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缩短慢性肝炎向肝炎后肝硬化的发展时间。肝纤维化是慢肝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然病理过程,而肝纤维化是由于肝细胞外胶原基质和非胶原基质代谢失衡形成基底膜,造成肝血窦毛细血管化,这是肝纤维化的分子病理学基础。脂肪肝使本来受损的肝细胞进一步功能下降,必然雪上加霜加快肝纤维化进程,促使肝硬化形成。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轻度脂肪肝的危害治疗方法,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我们可以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我们身边所有的患者朋友,当他们在出现这种问题,就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最快的恢复身体健康,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度脂肪肝它的危害是什么
1、脂肪肝损伤消化系统
胃、肠、肝、胆都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机体摄取三大营养素(蛋白、脂肪、糖)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才能被机体所利用。脂肪肝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时间一长就会累及脾、胆、胃、肠。肝脏有病常影响胆囊的功能,脂肪肝患者中约20%~30%;伴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因此,脂肪肝的早期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2、脂肪肝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会引发和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形成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氨基酸血症。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约50%,可见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并且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3、脂肪肝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
脂肪肝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肝脾肿大。脾脏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肿大会造成脾功能亢进,脾功能异常抑制了细胞免疫的功能,所以脂肪肝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更容易被感染。另外,肝细胞脂肪变性后,解毒功能降低,容易造成内毒素、外毒素在体内的潴留,对机体造成毒害。
有脂肪肝该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
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50%~80%的患者合并肥胖,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过度摄入脂肪或糖类有关。
脂肪肝影响寿命吗
真正影响脂肪肝患者寿命的是导致脂肪肝的某些基础疾病,而且根据不同的病因导致的脂肪肝对寿命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存活率为70%,而酒精性肝炎的存活率为58%,酒精性肝硬化的存活率为49%,肝硬化合并酒精性肝炎的存活率仅为35%,如果是重症酒精性肝炎的人不进行治疗那么有49%的人可在几个月内死亡,这恐怕要比癌症的存活时间还短。
单纯的脂肪肝及时治疗并不会对寿命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某些基础疾病合并脂肪肝时,对寿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脂肪肝患者能够及时纠正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保健,保持乐观的心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长期坚持适量运动,控制好基础疾病(如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的范围,使他们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延缓基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效预防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还可能会利于长寿。
重度脂肪肝的4宗罪
【第1 宗罪】
标 签:
中国式肥胖
罪状描述:
肥胖与脂肪肝潜在的因果关联早已众人皆知。权威资料表明,肥胖症、酒精中毒和糖尿病是脂肪肝最主要的3大病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的肥胖也有自己独特的标签。西方人多为全身性肥胖,而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群多为臀腹部肥胖,也称为中心型肥胖。而这种苹果型肥胖恰恰就是内脏脂肪过多的表现,比如脂肪肝。
分析:
肥胖人群更易聚集较多的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分子”缠绕在一起,又会促进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由于中国人式肥胖表现为当体重略微增加时,就会明显反映在腰围上。因此,根据我国人群腰围与疾病危险性的关系,在中国的BMI(体重指数)分类中,还加了一个额外的条件,那便是腰围的切点,其中85厘米为成年男子、80厘米为成年女子的切点以判断中心型肥胖。对于这类人群尤其应警惕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可能。
【第 2宗罪】
攻 势:
与糖尿病勾结
罪状描述:
脂肪肝一旦攻势已定,往往不会单独行动,因此受伤的远不止肝脏。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发生率高达46%。
糖尿病患者为何容易得脂肪肝?对患有糖尿病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致使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存积在肝内,最终导致脂肪肝。
分析:
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脂肪肝,在早期时往往因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以致重视不够。若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死亡的风险都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出现脂肪肝的患者,可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等病理状况,尤其是重度脂肪肝或出现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发生异常,更影响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就会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从而加重糖尿病。
而肥胖症合并糖尿病者,其脂肪性肝炎发病率较未合并糖尿病者高。由此可见,糖尿病与脂肪肝亦可互为因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第 3宗罪】
危 害:
在沉默中爆发
罪状描述:
由于脂肪性肝病的疾病进程往往比较缓慢,其危害也具有沉默性,有时还会“隐身”。范建高教授提出,不少处于发病初期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其常规肝功能检查和B超检查报告可能并不会出现异常。即可能不存在肝脏压痛感,肝部也没有肿大。随着疾病的进展,肝细胞膜会在脂肪、病毒以及酒精的轮番“攻击”下,发生破裂并出现缺口。从而导致肝细胞酶的作用受到影响,此时肝功能指标才会出现明显异常。
分析:
有效的治疗脂肪肝,除了积极调整和干预生活方式以外,还应借助专业的药物治疗手段。专家建议,脂肪肝的治疗既要对潜在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也应从肝脏损伤的病理基础,针对肝细胞破坏,肝细胞膜破裂采取一定措施,及时修复肝细胞膜,恢复肝脏功能。
【第4 宗罪】
提 醒:
减肥不宜过快
罪状描述:
一般来说,肥胖的程度与肝内脂肪堆积成正比。为什么有些人不顾一切地拼命减肥,却会遇上更大的麻烦呢:人瘦了,肝脏反而“胖”了。事实上,不要以为只有营养过剩、身体太胖才会得脂肪肝。其实,营养不良或减肥过度也会招致脂肪肝。
分析:
通常女性节食时只吃很少的主食。一旦人体在一段时间内始终处于过度饥饿状态,会导致葡萄糖等能量物质摄入不足。身体无法获得必需的葡萄糖,就会将身体其他部位储存的脂肪、蛋白质动用起来,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导致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增高。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加之机体又缺少脂代谢时必要的酶类和维生素,致使脂肪在肝脏滞留,造成脂肪肝。
所以,减肥速度不能过快,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比如,在每个月体重减少不超过2.5公斤,半年体重减少不超过原体重10%。
哪些人会有脂肪肝
过量饮酒:一般认为平均每天饮酒不超过30g乙醇量 (女性不超过20g) 时属于安全范围,乙醇量计算:酒精饮料(mL,1两为50mL)X 酒的度数 ¸ 100 X 0.8;
肥胖:22.5%-52.8%肥胖儿童以及57.5%-74%肥胖成年人会发生脂肪肝
1)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最高值20%:标准体重最高值(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乘以25;
2)腰围/臀围比值: 男大于0.94;女大于0.9;
3)腹壁皮下脂肪厚度>3cm,腹部肥胖者(即“啤酒肚”、“将军肚”)
糖尿病:1)约40%的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脂肪肝,接受胰岛素治疗者脂肪性肝炎发生率增加;2)约60%脂肪肝患者合并糖尿病,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比无糖尿病者高2-3倍
血脂升高:1)无肥胖或糖尿病者,高胆固醇血症对脂肪肝影响不明显;2)20%-92%非酒精引起的脂肪性肝炎有高脂血症;4)一半的高脂血症病人有脂肪肝,主要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尤其是甘油三酯高
惹上脂肪肝将面临6大危害
1、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中脂滴增多,使肝细胞脂肪变性,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2、诱发或加重糖尿病。据调查,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的约50%,脂肪肝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为30%~40%。
3、妊娠脂肪肝。妊娠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后期(36~40周),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80%。
4、诱发肝癌。脂肪肝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虽无直接关系,但是脂肪肝的病因,如饮酒、营养不良、药物作用及有毒物质损害等,可诱发肝癌。因此,脂肪肝也可增加肝癌的发病几率。
5、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的病情进展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死。
6、脑病脂肪肝综合征。一些发生脂肪肝的肥胖者常常表现为恶性肥胖,这类病人极易并发致命性心脑血管疾病。
降脂药反而加重脂肪肝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这种脂肪肝叫药物性脂肪肝。此类脂肪肝应避免使用有害药物,必要时辅以支持治疗,直至脂肪肝恢复为止。
1、四环素类 四环素性脂肪肝多见于孕妇,用药15天即可发生,病死率高达75%;
2、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在引起类库欣综合征的同时,可伴有脂肪肝发生;
3、抗肿瘤药如嘌呤霉素、甲氨蝶呤等可以引起肝脏脂肪变性;
4、降血脂药,有些降血脂药如安妥明等,若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脂肪肝;
5、抗结核药,如异烟肼。
6、一些中草药及矿物药,如中药大枫子、三氮化二砷均可引起肝脂肪变性;
另外,在临床中发现,许多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都同时患有脂肪肝。日本的一项相关调查显示,每7个成年人中有1人可能患糖尿病,大约每14个成年人中就有1 个人可能患脂肪肝。分析糖尿病对脂肪肝的影响,主要是糖尿病都伴有内分泌的改变;而且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时,多余的糖会被合成甘油三酯,并在肝脏中储存。久而久之,不但形成了脂肪肝,还会造成脂肪肝病情的加重。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会导致激素水平的异常,其实脂肪肝也可能有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异常,如果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后果无疑会影响糖尿病、脂肪肝,所以对于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人来说,改善脂肪肝的症状,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的水平。那么如何控制血糖,控制脂肪肝呢?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其次,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还有,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每天跑步,每小时至少6公里才能达到减肥效果。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
最后,药物辅助治疗,脂肪肝并不可怕,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一般都能痊愈,且不留后遗症。值得指出的是,脂肪肝的预防工作应从儿童做起,尤其是独生子女,想吃什么就给什么,活动又少,一旦变成“小胖墩”,恐已有脂肪肝了。
温馨提示:脂肪肝并不可怕,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一般都能痊愈,而且不留后遗症。但发现较晚或因
症状不明显,麻痹大意而延误了治疗则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就不可能治愈了。所以,对脂肪肝决不能掉以轻心。
酒精性肝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酒精性脂肪肝应与肥胖、药物性、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等鉴别。糖尿病及Reye征常合并脂肪肝。
2.与病毒性肝炎鉴别饮酒史、流行病学史AST/ALT比值>1,特异的血清学,肝组织学检查可资鉴别。
3.淤胆型酒精性肝病应与外科急腹症鉴别前者常有血清γ-GTP升高,AKP升高。肝大停止饮酒后肝脏可以明显回缩。
4.肝大与肝癌鉴别可查胎甲球(AFP)或B超、CT等。
慢性肝炎伴脂肪肝的治疗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与肥胖性脂肪肝并存时,应首先考虑减肥治疗。如果减肥后患者的转氨酶和脂肪肝恢复正常,那么其主要矛盾就是肥胖而非病毒感染,此时就无需抗病毒治疗;如果减肥治疗半年后,患者转氨酶持续异常则再抗病毒治疗也不迟,毕竟管好自己的体重比较容易做到,而抗病毒治疗疗程长、成本大而成功率又低。
约25%的乙肝患者合并脂肪肝目前,肥胖、过量饮酒、肝炎病毒已成为成人慢性肝病的三大病因。临床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误诊误治的现象十分常见。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普通成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10%,部分患者可发生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危害国人生命健康。另一方面,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西化以及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减少,由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富裕型疾病所致的脂肪肝越来越多。生活中许多人视乙肝为猛虎,一旦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就服用大量营养保健品且不敢多运动,导致体重和腰围逐渐增加,原先苗条的人变成了“将军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越来越多。
最新研究发现,大约25%的乙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甚至b超检查出现脂肪肝。而很多临床医生则认为,血清表面抗原阳性者一旦出现转氨酶持续增高则需进行抗病毒治疗,最终治疗结果往往与张先生的情形一样,肝功能不见好转甚至还比治疗前有所加重。
慢性肝炎伴脂肪肝的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和肝炎活动,应谨慎判断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