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除黄汤适用于热重于湿型妊娠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吗
茵陈除黄汤适用于热重于湿型妊娠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吗
热重于湿型妊娠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为:妊娠期间出现身目倶黄,其色鲜明,发热心烦,心腹 胀满,口干口苦,纳呆恶心,小便短黄,大便密结,舌苔黄腻,脉 弦数或滑数。茵陈除黄汤具有清利湿热解毒的功效。方由茵陈30g,栀子 10g,茯苓20g,猪苳20g,车前草20g,生甘草10g,柴胡10g,川楝 子10g,橘皮10g,竹茹15g,黄连10g,龙胆草30g组成。
怎样用云芝胶囊治疗妊娠病毒性肝炎
云芝胶囊适用于各型妊娠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云芝胶囊具有益气扶正,保肝健脾的功效。胶囊剂,每粒0.32g,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黄疸型肝炎的偏方有什么
轻型消黄汤
【组成】茵陈30克,生苡米、茯苓、白芍、赤芍、六一散(包)各12克,藿香、杏仁、当归、丹皮、酒炒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利湿清热,芳香化浊。
【方解】方中重用茵陈,利胆退黄;白芍、赤芍、丹皮、当归养阴和血、清热凉血;黄芩清热解毒;藿香芳香化浊;杏仁宣肺利气;苡米、茯苓、六一散利水祛湿。诸药相伍、共奏利湿清热、芳香化浊之功,用于湿重于热之黄疸,较为适宜。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证见黄疸轻、恶心、厌油腻、时呕、口不干、不思饮、困倦、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稍数。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轻型)。
【加减】若有低热,加鲜茅根30克,青蒿12克;大便溏、纳差者,加焦白术、谷芽各9克;如黄疸已退、转氨酶不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石见穿、板蓝根等解毒药。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重型消黄汤
【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
【组成】茵陈90克,生石膏、鲜茅根各30克,炒知母、炒黄柏、藿香、佩兰、杏仁、六一散(包)各9克,赤芍、丹皮、龙胆草、泽兰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
【方解】方中茵陈利肝胆、退黄疸;知母、黄柏、龙胆草、石膏清热解毒;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赤芍、丹皮、泽兰活血化瘀;鲜茅根、六一散利水通淋祛湿;杏仁宣肺,调畅气机,通调水道,排除湿热。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之功。本方配伍周密,较前人之退黄剂更胜一筹。
【主治】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证见黄疸重,恶心、呕吐、厌油、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苔黄厚而燥,脉弦滑数。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之重型。
【加减】若高热或兼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2克,或紫雪丹3克,分2次冲服。便秘加酒炒大黄,栝蒌各15克;退黄时茵陈用量要大,最大可用到125克,并加活血化,以加速退黄作用。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急性黄疸型肝炎你知道该如何治疗吗
一、西医治疗
急性黄疸型肝炎一般可按急性肝炎治疗。但对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且有进行性加重趋势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治疗。
二、中医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矛盾是湿热郁蒸,肝胆受损,所以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清利肝胆)为主,须区别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而分别施治。至于无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原则,肝热气滞者应清热解毒、疏肝化瘀;肝脾不和者应健脾和胃舒肝;阴虚者养阴健脾,根据病情虚实之不同而辨证论治。
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方1.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法,此方法适用于湿热蕴结型。用(龙胆草、茵陈蒿、虎杖、大青叶、连翘、栀子、茯苓、白茅根、大黄)或用(茵陈、鸡骨草、田基黄、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治疗,疗效甚佳。
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方2.温阳化湿,利尿退黄法;本法适用于寒湿困脾型。方用(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加茯苓、郁金、黄芪治疗,疗效颇佳。
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方3.健脾化湿法,本法用于脾虚失运型。以(党参、茯苓、白术、扁豆、炙甘草、山药、柴胡、白芍、五味子、山楂、黄芪)治疗成人脾虚及小儿急性肝炎,效果满意。
三、急性黄疸型肝炎饮食
急性黄疸型肝炎以起病较急、肤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在饮食上也要注意。
急性黄疸型肝炎在饮食上的要求是:食物应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冷热适宜,无刺激性,适量,富于营养的流食、半流食、软食;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并要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烟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血液后分解代谢需在肝脏进行,分解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能使已有病损的肝细胞损害程度加重)的基础上对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辨证实施饮食护理指导。
怎么用茵胆平肝胶囊治疗妊娠病毒性肝炎
茵胆平肝胶囊适用热重于湿型妊娠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茵胆平肝胶囊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胶囊,每粒装0.5g,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使用时应注意:①忌食烟、酒及辛辣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③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用药。④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多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⑤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用药。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不论黄疸型还是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其病因多为湿热蕴郁,清热利湿选用药物:茵陈、虎杖、龙胆草、蒲公英、车前草、栀子、板兰根、大黄、黄芩、苦参、马兰根等。芳香化浊选用药物:霍香、佩兰、白豆蔻、草豆蔻、厚朴、菖莆、苍术等。
调气活血选用药物有郁金、柴胡、香附、川楝子、陈皮、大腹皮、泽兰、丹参、赤芍等。根据上述治则结合病例选药组方,热偏重者可参考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化裁,湿偏重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参考茵陈四苓散、三仁汤加减化裁。瘀胆型肝炎多与湿热瘀阻肝胆失泄有关,一般亦按阳黄治疗,在下述治则基础上重用消瘀利胆法(如赤芍、黛矾散、硝矾散等)。
二、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发病比较复杂、常由湿热病邪蕴结不解、日久伤及脏腑和气血,导致衰退性变化和失调性变化。衰退性变化可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阴阳两虚、气血两虚等不同。失调性变化则多为气血失调(如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胃不和、心肾不交等。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中药有哪些?慢性肝炎治疗原则应去邪、补虚、调理阴阳气血三结合,辨证时应分析邪之性质、虚在何脏以及阴阳气血失调的程度,从整体出发制订治疗方案。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颇似“急黄”(也称“瘟黄”)。若见湿热毒盛、弥漫三焦者,治宜重剂清热解毒,以黄连解毒汤或清瘟败毒饮加减。若见湿热伤营入血,迫血妄行病毒性肝炎患者,治宜清营凉血化瘀法,以清营汤含犀角地黄汤加减。若见瘟邪逆传,蒙蔽心包昏迷不醒病毒性肝炎患者,治宜清宫开窍法,以安宫牛黄丸加减。若见气虚血脱、阳阴离绝,当用大剂独参汤或生脉散。
黄疸型肝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矛盾是湿热郁蒸,肝胆受损,所以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清利肝胆)为主,须区别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而分别施治。至于无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原则,肝热气滞者应清热解毒、疏肝化瘀;肝脾不和者应健脾和胃舒肝;阴虚者养阴健脾,根据病情虚实之不同而辨证论治。
(1)阳黄: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消黄。在治法上须区别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湿热并重而给予不同的辨证论治。
(2)阴黄: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3)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开窍。
二、西医治疗黄疸型肝炎
西医治疗方式多可按急性肝炎治疗。药物治疗居多。
专家表示,最终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有些患者在治疗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是贵的疗法,贵的药物就是最好的,其实不然,治疗黄疸型肝炎最好的方式应该也必须是适合患者的,所谓的对症治疗就是这个道理。
急性黄胆肝炎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
1、治疗
1.急性肝炎的治疗
(1)注意适当休息,而对于症状较重有黄疸症状的患者来说,应选择卧床休息。
(2)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若因恶心呕吐而导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者应每日输液补充。
(3)根据病人不同症状采用相应的中药成方或辨证施治,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4)绝大多数的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可超过8周,并且复发频繁,这时可考虑采用抗病毒疗法。一般多不主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饮食和药物。
2、预后
急性乙型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者估计有5%~10%。急性乙型肝炎的慢性化主要取决于初次感染的年龄、免疫状态及病毒水平。婴幼儿期感染易发展为慢性,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的病人、血透的慢性肾衰竭病人,常缺乏明显的急性期表现,病情迁延。病毒复制标志(HBeAg、HBV DNA)的血清水平很高的病人,较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二、中医
1、热重于湿
[症状]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急躁易怒,心烦,腹部胀满,口干而苫,恶心欲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方药]茵陈篙汤、桅子柏皮汤加减。
茵陈30克 山桅子12克 板兰根15克 鸡骨草20克
大黄6克 白背叶根15克 蚤休15克 车前草15克 甘草6克
2、湿重于热
[症状]身目俱黄,头重身困,渴不思饮,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30克 龙胆草10克 茯苓15克 猪苓12克 泽泻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