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便是什么意思 医学上没有“宿便”的概念
宿便是什么意思 医学上没有“宿便”的概念
首先用“通便茶”来拍宿便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在医学上根本没有“宿便”这个名词。食物从进入人体到形成大便排出体外,大概需要30个小时。也就是说,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今天的饮食形成的大便,要到后天早晨才能拍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正常大便都算得上是“宿便”了,因为他在肠道停留的时间比较长。
宿便真的是健康杀手吗
首先,“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因为翻遍教科书,并没有找到对它的定义。这样一来,就很难搞明白到底“宿便”是什么。 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积存在体内的粪便,也就是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从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食物在经过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和胃酸、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合,然后进入肠道,通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入结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残渣开始聚集成形,才算开始形成粪便。所以,所谓的宿便,应该就是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了。
其次,关于宿便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导致酸毒症等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错误认识一:宿便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要知道,食物在运行到结肠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样的物质,和小肠绒毛充分接触,吸收养分。这条微博的作者大概天真地认为食物经过胃,在小肠里就都是粪便样的物质,所以会压迫小肠绒毛。
错误认识二:粪便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这样的说法就更搞笑了。如果说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么随着食物进入肠腔的胃酸早就害死人了。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搞出所谓的酸毒症。
错误认识三:宿便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会让身材变形。 这是在为身材不满意找理由吗?粪便并非如铁一样坚硬,而是柔软的食物残渣集合体。即使粪便碰到了脊柱,也会被脊柱给弄变形了,怎么可能压迫脊柱!反过来想,如果脊柱连粪便这样的柔软物质都能使之变形,那睡在席梦思上的人一晚上都要变成罗锅了。腹部肥胖是粪便堆积在腹部所致,更是无稽之谈。真正能在腹部看到胃肠被撑起来的形状,那叫做胃肠型,是一种疾病的表现。而中年男性腹围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积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点关系都没有。
宣传宿便危害的人往往危言耸听,臆想出许多毫无根据的说法,而对可能的真实的危害却视而不见,比如便秘、痔疮等等,这些才是人们更应该在意的。
宿便危害 简易排宿便
每周任选一天不吃早餐或中餐,用2~3升温开水代替,分几次喝完,晚餐只吃蔬菜水果和杂粮;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和腹部按摩,就可以有效地彻底排出大便。
“排宿便,清肠道”真的能养生吗
可能是生活条件好了,粗粮摄入开始减少,荤腥食物摄入大大增加,加上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很多人在排便这种羞于启齿的问题上出现了困难。
于是随处可见各种“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的肠润茶的广告,很多养生会所也整出了“洗肠养生”的噱头,声称洗肠能够“清宿便、排肠毒”,改善便秘,缓解疲劳,排除毒素,治愈青春痘、雀斑,甚至预防大肠癌。也有传说宋美龄在每晚洗澡睡觉前,用灌肠器具定时灌肠完成排便大事,坚持了数十年。
灌肠和宋美龄百岁高寿有无关系暂且不表,咱只就事论事,谈谈洗肠到底是不是能够“清宿便、排肠毒”“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哦,对不起,后面两个词儿描述的是吃了唐僧肉的妖怪。
“宿便”是个伪概念
首先,“清宿便”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医学教材中从未出现过“宿便”这个概念。
“宿便”,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名词,只是一些保健养颜、减肥通便产品的商家或是养生会所要么为了推销,要么以讹传讹杜撰出来的。
它被解释成在肠腔内停留1天以上的粪便,说得危言耸听:每个人体内有数公斤甚至十余公斤的宿便,长期积存,压迫肠子,发酵胀气,毒素吸收入血,甚至压迫脊椎,改变体型,听着是不是有点武侠小说里面毒血攻心,无可救药的意思?听来真是心惊胆颤。
作为消化科医生,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这些说法确实跟武侠小说一样,纯属虚构。
便便是如何形成的?
既然上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那么正确的是怎样呢?好,现在咱们先来看看正常状况下,粪便是如何形成的,人体的排便过程又是怎样的。
粪便是人体摄入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残渣。从成分上说,有60%-85%是水分,其余的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物、无法消化的食物纤维、维生素、肠道脱落细胞和一些细菌等。
“排宿便,清肠道”真的能养生吗
“宿便”是个伪概念
首先,“清宿便”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医学教材中从未出现过“宿便”这个概念。
“宿便”,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名词,只是一些保健养颜、减肥通便产品的商家或是养生会所要么为了推销,要么以讹传讹杜撰出来的。
它被解释成在肠腔内停留1天以上的粪便,说得危言耸听:每个人体内有数公斤甚至十余公斤的宿便,长期积存,压迫肠子,发酵胀气,毒素吸收入血,甚至压迫脊椎,改变体型,听着是不是有点武侠小说里面毒血攻心,无可救药的意思?听来真是心惊胆颤。
作为消化科医生,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这些说法确实跟武侠小说一样,纯属虚构。
便便是如何形成的?
既然上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那么正确的是怎样呢?好,现在咱们先来看看正常状况下,粪便是如何形成的,人体的排便过程又是怎样的。
粪便是人体摄入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残渣。从成分上说,有60%-85%是水分,其余的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物、无法消化的食物纤维、维生素、肠道脱落细胞和一些细菌等。
最佳大便时间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开会,或者正在上课,又或是嫌弃厕所卫生太差,原本有很想排便的念头,但是由于这些原因给“忍”回去了,憋一会之后,便意全无。等到下次再有便意的时候,不知道是啥时候了......
“憋”回去的大便去哪儿了?
便意是非常宝贵的,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副主任郑丽华告诉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大便憋一会儿,就没有便意了。可是大便并没有排出,它去哪儿呢?
其实,没有排出的大便还在肠道里面,只是它所含的水分被重新吸收,导致大便体积变小,因此人就失去了便意。
所以把便意憋回去之后,下次便意会来得很迟,因为大便得重新积攒到一定体积,才会再“运输”下来。
民间素有“宿便”一说,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应该是指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
但是郑主任介绍,宿便是一个伪概念。至少在医学上讲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对于该排出来的大便,没有及时排出来,可以定义为便秘。
宿便是不是和大家所说的一样会有毒素?郑主任表示,本身大便里面就有毒素,如果不能及时将它排出来,肠道重新吸收,对身体肯定是有害的。所以每天定时把该排出来的大便排出去很有必要。
每天怎样排便才是健康的状态?郑主任介绍,一般来讲的规律是一天一次成型软便,但是也并不绝对,一天两次或者两天一次也可以。此外,腹泻并不是健康的状态。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两个黄金时间段要抓住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是有规律可循的,每天有两次特别的排便反射可以抓住。
一是晨起之时,此时肠道经过一宿的消化,肠道蠕动已经能够将大便运输下来,起床后会有一次特别强烈的排便反射,这个时候如果赶紧去厕所排便,身体一天都会感觉很轻松。
二是早餐之后,早餐是新的一天刚开始进食的时候,进食之后,肠胃开始活跃,蠕动起来,此时人们也有一次很强烈的排便反射。
但还是那句话,排便反射因人制宜,有些人可能早上没时间,便意可能在午餐、午睡之后。
郑主任告诉大家,每天能定时排便当然是最好的,因为这样可以强化排便反射,而每天能定时的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身体也很轻松。
如果没有便秘,每天不定时排便也没有什么问题,只要能保证每天排一次便也可以。
为什么反复强调要养成排便的好习惯,因为就怕有些人群既没有定时排便的习惯,又隔好几天(如4~5天)才能排一次便,这样的状态肯定不健康了。
所以要从点滴开始注意,切莫将小小的便秘养成了大病。
排除宿便
排便不畅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了,排便带来的不便,让很多人为之苦恼,也通过很多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吃药,吃通便、清肠、减肥类的保健品,往往效果适得其反,治标不治本,这到底该如何是好,宿便一词常常是被认为是产生黄褐斑、皱纹、虚胖甚至肠癌的罪魁祸首,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就让专家来讲解一下吧,一起去看看!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熊理守
相信使用过通便、清肠、减肥类的保健品话,那你们一定就会对“宿便”这个词很熟悉了,尤其是在一些关于宿便的保健品课堂上,“宿便”更是经常的被拿来举例子,因此宿便就被认为是产生黄褐斑、皱纹、虚胖甚至肠癌的罪魁祸首。方舟子曾经说过,“宿便有毒”是卖假药、假保健品和鼓吹辟谷的人搞出来的伪科学。到底真相是什么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熊理守长期从事便秘的研究与临床,让他来帮我们鉴别关于便秘与宿便的那些谣言。
谣言1宿便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会不断产生毒素
真相发酵后只是产生甲烷、氨气及氢气
在一些保健品的宣传手册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描述,“宿便”长期滞积于肠道内,在细菌的作用下腐败、发酵,不断产生各种毒气、毒素,被身体吸收后,可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
熊理守指出,西医则不用“宿便”这个概念,与之对应的是便秘,但便秘也不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食物的营养物质在小肠段被吸收,所含电解质和水分在结肠段被吸收。就算是便秘患者,食物残渣在消化道内停留较长时间,也只是意味着有更多水分被吸收,会产生更多甲烷、氨气和氢气,放屁会臭些,但并不会产生所谓的毒素。
谣言2宿便不清会诱发结直肠癌
真相宿便不会,反而滥用泻药可能诱发消化道癌症
对于“宿便”有怎样的危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宿便可能造成致癌。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很多人都是听到癌症就会害怕的,所以对于宿便致癌这样的谣言,他们是十分的相信的,因此总是想尽各种方法去排便清肠。
熊理守解释,正像我们上面说的,食物残渣在消化道内存留较长时间并不会生产所谓的毒素,所以“会诱发癌症”一说也就无从谈起。反倒是盲目使用蒽醌类泻药排宿便,会增大患癌风险。排宿便产品绝大多数都含有中西药的泻药成分,如芦荟、决明子、番泻叶等,虽然被标榜为天然产品,但这些中药成分实为对结肠刺激性很强的泻药。人为制造腹泻,刺激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引起排便,这样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还可能损伤肠黏膜,导致结肠病变(长期服用泻药,肠壁上出现交错的黄黑斑,叫做“结肠黑变病”),甚至诱发结肠癌。
谣言3肠壁有皱褶,即使每天排便仍可能有宿便存留
真相结肠黏膜光滑,大便不会残留在结肠皱褶
在坊间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人的肠道有千褶百皱,即使每天排泄,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
熊理守解释,在肠镜下可以看到,结肠的肠壁是光滑的,所以不会有所谓的食物残渣滞留在褶皱内。除非有消化道问题的人,如肠道蠕动过慢,食物残渣可能会在乙状结肠内停留过久,但注意,这里说的是在某段结肠停留,而非结肠内的皱褶。
宿便的介绍
宿便不属于医学概念,为保健减肥产品的促销炒作言论,根据该言论,宿便是积存在体内产生毒素的根源。宿便理论借用和偷换中西医学概念和理论,没有科学依据,而这些产品实为刺激性泻药,久服对身体有危害。“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因为翻遍教科书,并没有找到对它的定义。这样一来,就很难搞明白到底“宿便”是什么。其实这个名词是所谓的减肥产品杜撰出来的,只是为了广告营销为目的的。 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积存在体内的粪便,也就是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从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食物在经过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和胃酸、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合,然后进入肠道,通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入结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残渣开始聚集成形,才算开始形成粪便。所以,所谓的宿便,应该就是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了。
宿便吃什么最快排便 杂粮排宿便
杂粮也就是我们说的粗粮,这一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能够帮助加强肠道蠕动,将肠道内的废弃物有效排出体外。
常见杂粮食物:玉米、糙米、小米、小麦、大麦、甘薯、马铃薯、芋头等等。
宿便的简介
“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因为翻遍教科书,并没有找到对它的定义。这样一来,就很难搞明白到底“宿便”是什么。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积存在体内的粪便,也就是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从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食物在经过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和胃酸、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合,然后进入肠道,通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入结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残渣开始聚集成形,才算开始形成粪便。所以,所谓的宿便,应该就是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