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的十大保健穴位滋阴降火
脚底的十大保健穴位滋阴降火
涌泉穴
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丰隆穴
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大敦穴
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太溪穴
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照海穴
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内庭穴
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隐白穴
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厉兑穴
通调肠胃
专家常说,厉兑穴在第二个脚趾旁边,靠近第三个脚趾的地方,轻轻按揉这个穴位,可以清脾健胃,促进身体独舞的排泄。用大拇指端按压厉兑穴,力度逐渐加大,感觉到疼痛感就停止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至阴穴
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窍阴穴:
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按摩太溪照海等穴位滋阴降火
经常性地给孩子吃一些补品,以及高热量的食品,往往会造成孩子体内肾阳过于旺盛,而肾阴相对匮乏,久而久之体内阴阳失衡。人身体里“肾”就是一座水火兼容的神秘宅院,它内藏元阴和元阳两味“真火”,让人体的阴阳保持总体平衡,它在人的脏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生命之源”,是人的“先天之本”。肾是人体之“根”,它受之于先天,并有来自于后天的不断滋养。人的生殖、生长、强壮、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肾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小编推荐:
揭秘脚底按摩的八大神奇功效经络养生:刮痧止膝关节痛
中医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滋阴降火、固冲止血。按摩穴位可有效地调节。太溪、照海、涌泉穴具有很强的滋阴降火的作用。
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用太溪穴可以全面调动肾脏的功能。“太”就是多的意思,“溪”就是溪水,太溪合起来就是溪水很多。具有滋补肾阴效果。
照海穴
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跷,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孙思邈在《千金妙方》中称此穴位“漏阴”,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因此,如果你肾阴虚,总是上火,那么多按按这穴位,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可谓是一举两得、立竿见影的方法呢。
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也是人体最底部的穴位。单从穴位名称上就可以知道,涌泉这个穴位里的“水”特别多,水如泉涌,所以滋阴补肾的功能特别强。《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用以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滋阴补肾,涌泉是个不可少的穴位。
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可以激活脚部的气血,此时用两手的大拇指从涌泉穴往前一次一次缓慢而有力地按揉,可以两手同时按摩两脚,也可以一边一边地来,每只脚按揉5分钟,效果会更佳。按太溪穴、照海穴时,认准穴位所在的小窝,用左手大拇指来按揉右脚上的穴位,右手大拇指按揉左脚上的穴位,每次每穴按揉3分钟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草莓滋阴降火
《本草纲目》中记载草莓可以润肺、健脾、补血、益气,对老人、孩子和体虚者而言,是滋补的佳品。
草莓的营养配比很合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是等量的西瓜、葡萄或苹果的10倍,此外草莓中富含铁、果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等,对于春季容易出现的肺热咳嗽、嗓子疼、长火疖子等,草莓中含的营养元素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因为含铁,贫血的朋友也可以常吃。
草莓的性味归经
【性味】性凉,味酸甘。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利尿止泻,利咽止咳。
宜:风热咳嗽,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宜食;夏季烦热口干,或腹泻如水者宜食;癌症患者,尤其是鼻咽癌、 肺癌、扁桃体癌、喉癌者宜食。
忌:对于脾胃虚寒,肺寒咳嗽的人不宜过多吃草莓
草莓的食疗方:
1、治干咳无痰、日久不愈
[配方]鲜草莓6克,冰糖30克。
[制法]将上两味入锅,一同隔水煮烂。
[服法]每天3次分服。
滋阴降火的食物和水果 薏仁滋阴降火
薏仁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肺、肾经,具有美白养颜的功效,性属平和,补而不腻,爱美的女性对此一定不陌生。
《本草纲目》记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去湿”,薏仁有渗湿、健脾是其两大功能,传统上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温、泄泻、带下、痹痛等症状。
现代科学分析,薏仁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物质、钾、钙、镁、磷、铁、锌、锰以及维生素B1、B2、E及纤维素等,有益人体健康。
滋阴降火的中药
滋阴降火汤
处方
熟地12克,玄参12克,黄柏10克,射干10克,丹皮10克,青果10克,牛膝6克,山慈10克,地骨皮1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只剩日服2次。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滋阴降火汤
处方
白芍3.9克 当归3.6克 熟地 麦冬 m 白术各3克 酒生地2.4克 陈皮2.1克 盐知母 盐黄柏各1.5克 生姜3片 大枣2枚
用法用量,水煎服。
《医学入门》卷八:滋阴降火汤
处方
当归 生地 白芍 白术各3克 麦门冬 天门冬 甘草各1.5克 知母 黄柏 远志 陈皮 川芎各1.8克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如有痰,加瓜蒌仁、贝母;咳嗽,加五味子、阿胶;梦遗,则加芡实、石莲肉;有热,加秦艽、地骨皮;唾吐咯血,加茜根、藕汁、玄参;气虚血少,加人参、黄耆;久病者,应去川芎
以上介绍了几种滋阴降火的中药方子,根据以上的注意事项跟用量,适当服用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有需要的人群不妨参照下,滋阴降火是也比较适合女性食用的,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跟状况来判断是否适合服用。
滋阴降火的食物 银耳滋阴降火
银耳有滋阴养胃、生津润燥的作用。银耳含有丰富的胶质、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银耳多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民间最常用的清补食品,尤其是对肺阴虚和胃阴虚者,最为适宜。
滋阴降火的中成药 枸杞子滋阴降火
枸杞子有滋阴益寿之功,尤其是对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或是肺阴虚之结核盗汗、虚劳咳嗽,糖尿病之阴虚消渴者,食之更佳。
滋阴降火的中成药 蚌肉滋阴降火
蚌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滋阴、清热、明目的功效。阴虚之人常用蚌肉煨汤食用,最为适宜。
降火滋阴该这么做
滋阴降火汤在很早之前就有书籍记载,可见它的疗效是很好的。记载滋阴降火汤的书籍主要有《寿世保元》、《医便》、《赤水玄珠》、《医学入门》,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不同书中讲述的它的组成和功用:
1、《寿世保元》中的滋阴降火汤
组成:当归3克 川芎3克 白芍3.6克 川黄柏(蜜水炒)3克 生知母3克 怀熟地黄4.5克 天花粉3克生甘草3克 元参6克 白桔梗(去芦)9克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入竹沥50毫升,温服。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虚火上升,喉内生疮。
2《医便》中的滋阴降火汤
组成:当归3克 川芎1.5克 白芍药(薄荷汁炒) 黄芩各2.1克 生地黄(姜汁炒) 黄柏(蜜水炒) 知母(酒炒)各2.4克 柴胡2.1克 熟地黄2.4克 麦门冬2.4克
用法:上药,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别以附子为末,唾津调贴涌泉穴。
主治:阴虚火动,起于九泉者。
3《赤水玄珠》中的滋阴降火汤
组成:当归 黄柏(盐水炒)各4.5克 知母 牛膝 生地各3克 白芍3.6克 甘草梢 木通各2.4克
用法:水煎,空腹时服。
主治:火燥血少,气不得降致淋。
4《医学入门》中的滋阴降火汤
组成:当归 生地 白芍 白术各3克 麦门冬 天门冬 甘草各1.5克 知母 黄柏 远志 陈皮 川芎各1.8克
用法: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主治:潮咳汗血,遗精无泄者。
上面就是四本书中介绍的不同的滋阴降火汤了,这四本书中的记载虽然略有不同,但主体上滋阴降火汤主要对滋阴降火有效果。如果您有阴虚火动、虚火上升等症状,不妨在家里试这煮一碗滋阴降火汤,说不定会对您有很好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