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绝不能纵容孩子的7件事
家长绝不能纵容孩子的7件事
1.顺手牵羊
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达标做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抢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未果,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达标做法:亲子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对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并将与惩罚相反的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咬的孩子。从而令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3.该睡不睡
3晚上10点该睡觉了,孩子却把娃娃和毛绒玩具摊到床上
达标做法:指指墙上的卡通挂钟,示意孩子到就寝时间了,告诉他按时休息才能保证第二天去幼儿园不迟到。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上床,他们永远没玩够。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难以养成。所以,无论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办法拒绝。
4.见了玩具就走不动
在超市,你拒绝买芭比娃娃,女儿却紧紧地抱着不放,任你怎么解释也不松手,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达标做法:对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今天不买玩具,因为前不久刚刚买了一套芭比娃娃。
如果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无理取闹,不妨置之不理,继续选择其它物品,或者佯装离开,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协是不明智的,否则孩子的任性将变本加厉。等孩子冷静之后,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欢,撒泼、哭闹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讨厌。
5.天女散花
临睡前,6岁的孩子脱下衣服,随手扔到桌上、凳子上,甚至一只袖子耷拉到地上。
达标做法:对孩子说:“穿好睡衣,然后把你的衣服叠好。在幼儿园午睡前,老师不是要求你们都把自己的衣服叠整齐吗?老师还告诉妈妈,你做得非常好,有时还帮助小朋友呢。妈妈知道你是个很讲秩序的孩子。来,妈妈看着表,你准保能在3分钟之内完成,马上开始吧。”说这些话时,不必高声,但一定要柔中带刚。
亲子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孩子喜欢听好话,妈妈对其好行为的强调,恰是对他的正面激励,在反复的督促中,孩子能逐渐学会自理,并懂得承担责任。
6.用谎言掩盖事实
8岁的孩子施展“武功”,将花瓶摔得粉碎。当妈妈问起这事,他却说的家里的猫干的。
达标做法:鼓励孩子说实话:“告诉妈妈,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妈妈喜欢诚实、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以此打消孩子的顾虑,鼓励他说出真相,并在第一时间“拥抱”他、表扬他。
6、7岁以上的孩子明知说谎不对,却为了逃避惩罚而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话,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长了这一恶习,以致他在谎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7.我要一次玩个够
到了该结束游戏的时间,9岁的孩子却坐在电脑前不动。
达标做法:对孩子表明你的宽容度:“好吧,再给你5分钟,把这局玩完,如果还不结束,明天也不允许你玩了。”
电脑游戏容易使人上瘾,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规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比如一天一次,时间为半小时左右,并严格督促其遵守。使之通过服从外在的约束力,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另外,亲子教育家认为,在规定时间的前5~10分钟,父母可提醒一次,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为准时离开电脑提供可能。
导致宝宝噎食的坏习惯有哪些
导致孩子噎食习惯一:给小孩吃花生、瓜子、果冻等食物
甜甜的果冻,香脆的瓜子和花生,这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可稍不留神,这些东西就有可能成为噎住孩子的"危险食物"。原因是这些食物体积比较小,很容易噎到孩子。
导致孩子噎食习惯二:小孩吃饭时大哭或大笑
孩子吃饭时有些家长会为了哄孩子而逗他笑或者吓唬孩子而把他惹哭了,如果孩子在吃的时候一边玩耍说笑,食物就容易从咽门掉进气管里卡住。
导致孩子噎食习惯三:孩子边吃饭边玩耍
小孩子都喜欢边吃饭边玩,而很多家长都会纵容孩子,喂一口饭让孩子玩一会儿。最经常见的是孩子在前边走家长在后面追着给他喂饭。孩子玩的时候嘴里含着食物,很容易发生食物误入气管的情况,轻者出现剧烈的呛咳,重者可能导致窒息。另外,孩子叼着小勺跑来跑去时如果摔倒,小勺可能会刺伤宝贝的口腔或咽喉。
导致孩子噎食习惯四:细小物品没有摆放好
孩子对细小的东西会比较感兴趣,一些能放进孩子嘴里的物品如果没有放好,孩子能轻易接触到很可能就会被孩子当作食物拿来吃。吃进去的这些东西不仅容易使孩子噎着,一旦被孩子吞进去后果可能更严重。如果婴幼儿吞下圆滑的小物品还能随大便排出,但如遇到尖锐物品就容易卡在食道或消化道内,只能通过手术取出,情况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
宝宝喂养指南 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过多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的饮食均衡,总是准备很多种类的食物。其实这样并不好,尤其是如果孩子本身就挑食,家长这样做其实是在纵容孩子。
宝宝抵抗力不好怎么办呢
一是要多喝水。这样可以保持黏膜湿润,使其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
二是要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锻炼要从小开始,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而且对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的发育以及全身的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
三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良会让体内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减少,生病的机率随之增加。专家建议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时的睡眠。
四是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当感染不是很严重时,尽量不要用抗生素,而要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统得到锻炼。
除了饮食上以外,还有睡眠这方面也是需要家长们费心的,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对于孩子非常的重要,而且这也是提高免疫力的好方法。在睡觉这方面千万不要惯着孩子,一定要养成他们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要纵容孩子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谁的习惯。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10大禁忌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宝宝最讨厌的10种教育态度 宝宝成长最怕父母做8件事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宝宝的5大坏毛病可以不管 宝宝必须纠正的12种坏习惯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8个坏习惯让孩子越来越笨
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纵容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
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我给他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说他不懂吧,也不尽然。有时吃东西时,他会很大方地将大点儿的让给我或他爸爸,然后自己说:“孔融让梨。”很得意的样子。我这当妈的心里也很高兴,不知不觉地犯了一个错误:每次削完水果,总爱对家里的两个男人说“谁先洗手谁先吃”,而大的又让着小的,于是,每次都是儿子先吃上水果。
那天晚上,儿子嘴里吃着苹果,看着我手中飞转的梨皮,伸出手:“妈妈,你一会儿削完皮先给我切,我爱吃梨,我吃大块的。”看着他急切的眼神,我心里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习惯助长了他孔融让梨的空头理论。
不行!得让他的习惯改变一下了,想到这儿,我摇摇头:“为什么先给你呢?”他以为我和他逗着玩呢,仍然笑眯眯地看着我手上的梨,可当看到我把手中的第一块梨切给他爸爸时,突然“哇”地哭了起来,把此时正沉浸在电视剧中的爸爸惊醒,不知他儿子为什么突然暴发,以为他在幼儿园没睡好。儿子也连忙点头:“爸爸,我困了。”对我递过去的梨则表示拒绝:“我困了,不吃了。”
两人进了房间,开始捏橡皮泥。我拿着梨,跟了进去问儿子:“你是不是因为我没有给你吃第一块梨而哭?”他否认,眼泪又是盈盈欲滴。
第二天晚上,又到了吃水果的时间。儿子一看到我手中的水果,连忙说:“妈妈,我不吃第一块了,第一块给爸爸吃。”我问他,前一天晚上是否因为那块梨而哭?他急忙否认:“没那么回事。”我心里暗暗为他的自尊而感叹。
第三天晚上,我已经忘记了前两天的事,削好水果,又犯了老毛病,伸手就递给了儿子。儿子倒也反应敏捷,伸手推了回来:“妈妈,我不吃,给爸爸吃吧。”这回,我真的吃惊了,看来,教育一次还真管用啊。可什么时候,他才能真正明白我在意的并不只是第一块梨的事呢?
现在我已经不用儿子提醒了,因为每次一拿出水果,我就会想起儿子这第一块梨的故事。很多时候,他的不良习惯纯粹是因为我这当妈的不知不觉纵容的。从这块梨中我也知道了身教的重要,我想这是最重要的吧。
莫要过度关注孩子他会长不大
很多外国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在我们国家并不是这样的。孩子往往从小都受到家长们的呵护照顾,特别是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其实对孩子过度关注并不一定就是对孩子好,反而对孩子是有害的。
一、过度关注孩子的后果
1.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因为家里每一个人对待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可能大家的观点意见都不能得到统一,所 以,经常会出现有人唱红脸有人唱黑脸的情况,家庭矛盾就很多时间是因此产生的,所以过度关注孩子,会对家庭和谐关系造成 影响。
2.孩子性格发育不好
孩子容易养成任性妄为的性格,容易发脾气,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 受,因此,家长是不可以过度关注孩子的。
3.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
孩子的肠胃功能还没发育成熟,所以比较脆弱,但是,家长们都疼爱 孩子,因此每个人都会给孩子很多零食、碳酸饮料、甜品、快餐类食物等垃圾食品吃,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发生肠胃疾病问题。
4.孩子的社交能力差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孩子在家里就是小霸王,可是却不懂得如何和外人接触交往,所以,孩子的社交能力就会出现障碍。
4.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都会对孩子的事情一手包办,甚至连孩子力所能及的简单事情,家长也要抢着帮忙完成,这对孩子的自理能力会造成伤害,导致孩子失去了自理自立的能力和锻炼机会。
二、关注孩子的注意事项
关注孩子,要注意适度,甚至要对孩子适当地做出放手,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能力和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和提升。关注孩子要做到赏罚分明,不可以纵容孩子任性妄为,更不可以过于严厉对待,应该掌握好严与松之间的度,这样才能既做到关注到孩子的成长,又正确教育孩子。
空腹能吃螃蟹吗 空腹能不能吃冷饮
冷饮对孩子的诱惑力真的是无与伦比!可是,你知道吗?即便是在炎炎夏天,孩子空腹吃冷饮,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血管收缩,长期空腹吃会使胃黏膜缺血而导致胃炎。所以,无论是什么季节,孩子空腹时最好不要吃冷饮。同理,除了冷饮外,冰镇的水果和饮料也不能给孩子空腹吃。有些老人宠爱孩子,纵容孩子空腹吃生冷的食物,其实是害了孩子!
小儿厌食症的原因有哪些
1. 家长的原因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一张没有颜色的天空,你给他注入什么元素,他都会照单全收,而孩子小的时候与妈妈的关系很密切,但是很多妈妈产后为了更好的保持身材,经常会选择节食,还有些父母本身就有偏食的饮食习惯,这些我们已经习惯的生活作息,孩子也会跟着学习,养成偏食的习惯,而家长知道这种习惯不好,所以可能会因此经常对孩子发脾气,这样的行为反复诱导以及威胁手段更加容易让小儿容易患上厌食症,此外,还会因为经济条件的允许,经常纵容孩子的零食,而零食中含有很多的添加剂,这些口感很好的食物,刺激着宝宝的味蕾发育,使得宝宝对比较清淡的饭菜失去兴趣,这也是引起小儿厌食症的原因之一。
2.身体健康指数
宝宝的身体正处在飞速发育阶段,对于营养素的需求也非常的精细,而这个时期孩子的消化系统比较脆弱,如果吃进去的食物不干净或者感冒等病菌的威胁,都会引发儿童的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引起腹泻及慢性便秘等症状,长期反复的发作都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诱发小儿厌食症,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也有可能引起厌食,如锌元素的缺乏或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等等,都会诱发小儿厌食症。